二、育人功能
课程性质决定着课程的功能与价值,思想政治课首先是一门学科课程,具有自身的知识范畴和理论体系。高中思想政治课设置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门必修课程和《公民道德和伦理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等多门选修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同时,它又以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根本任务,兼具学科和德育的双重功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首先意味着,它是通过教书来育人。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学科课程,有学科的整体架构和课程体系,具有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观点,以寻求真理出发,以完善学生人格为准则,以独立思考为方法,为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而努力。它既有别于日常的德育管理,也不同于各种具体的德育活动,要避免过分扩张学科的德育功能,把本来并不属于“课程”应有的任务也承载下来,试图包揽全部德育工作,这样反而会削弱课程的本体功能。这一点很重要,科学性是思想政治课的基础和生命,只有认同它是一门学问,才有学习和探究的价值,才有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自觉,也才能充分发挥学科课程在“大德育”系统中的作用。
同时,从教学的目的看,又意味着教书是为了育人。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课,无论从课程设置还是教学目标来看,都是立足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致力于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突出了课程的育人功能。
教书育人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是教师工作的基本职责,没有哪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是耳熟能详,但在两者的关系上却一直存在着模糊认识。很多教师认为教书和育人是并列的,都是教师应尽的职责,教师的工作就是既教书也育人。两者兼顾当然理想,但问题在于,如果把教书和育人都当作目的,两者同等重要,并以教书为先,就有可能因繁重的教学任务而忙于教书忽视育人,甚至只教书不育人。当前教育的现状就足以说明,很多教育问题的根源也在于此。因此,我们需要正确认识教书育人的关系,来回归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是教书的目的,这一点必须明确。我们要知道,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如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等,教书只是其中之一;而目的是唯一的,所有的手段都是为了育人,育人高于一切。把两者等同或割裂,就是混淆了教育的目的和手段。当然,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教书来育人,通过知识的传授、方法与技能的掌握、思维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社会的合格公民和有用人才。但这并不意味着教书就是育人,或者可以代替育人,学生德育有它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教书能够育人,但也可能摧残人。教书只有以育人为目标,始终想着为育人而教,才能达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因此,我们的教学不能停留在为理论而理论,或为成绩而成绩,要始终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做到以育人为目标。
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的必修课程,其德育功能使教书育人的关系结合得尤为紧密。也许对于其他学科,教书与育人尚有手段和目的之分,主要是通过学科知识的教学,培养人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以及在学科知识中挖掘德育要素,努力渗透在学科教学中。但对于思想政治课程,则意味着手段和目的有着内在的统一性,育人是教学唯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所有的内容和手段都是为了育人。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不偏离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方向与本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以育人为目标,始终做到为育人而教。
对教书育人如何解读体现了教育的性质和宗旨,也体现了一个教师的教育视野与价值。只有把育人当作唯一目标,教书只是育人的一种手段,是为育人服务的,你才会拥有一种自觉,才会致力于思考如何通过教书来育人,为育人来制定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式,以达到更好地育人的目的,而不会混淆两者的关系,以教书来代替育人。反思当前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一点尤其重要。
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导渠道,如何来理解这一定位呢?一是指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中具有主导地位,这种主导地位体现在它是以课程的形式来实施的,通过学科基本理论观点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理论上解决思想政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一定的行动总是在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也只有在理论认知的基础上才有行为的主动性、自觉性。二是明确界定了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德育课,是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四有”公民为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根本任务的课程,并对学校德育起着理论引领作用,对如何更好地育人起示范作用,是教书和育人相统一的集中体现。
当然,我们也不能片面夸大思想政治课在育人中的作用。育人是一个综合工程,在学校层面上,需要各学科、各部门的共同努力,进行各种途径和载体的探索,思想政治课只是以学科的德育性质和内容发挥它的作用,是学校德育的一个方面。在社会层面上,学校德育更多的是指导性的德育,学生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是与家庭成长环境和社会生活的经历相关,与自身的感悟与追求有关。思想政治课只是通过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培养,使学生在参与社会生活中提高是非判别能力和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
强调这一点,既是对政治学科功能的认识,也是对当前德育现状的一种反思。当前学校德育的问题主要在于:一是在德育力量上,各吹各的调,没有很好地形成合力。如在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上,要么把它单纯地当作一门学科,通过考试来评价;要么就你教你的,我做我的,并没有把教学与其他部门的德育工作、活动联系起来。二是在教书育人的关系上,往往没有正确去认识,要么等同要么割裂。如我们看到,学校的分工往往很明确,一块是教学,一块是德育,各自有目标,各自有机构,结果必然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正确认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有很重要的意义。只有对教书与育人的性质和地位做严格的区分,把育人作为唯一目标,把教书看作是育人的一种手段时,教育决策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为什么我们明知道当前教育已陷入误区,但又普遍感到无奈?为什么我们都认为升学制度非改不可,但又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育人高于一切,没有决心为了育人去改变现状,付出代价。因此,我们的改革只能停留在形式上,结果必然是换汤不换药。可以想见,我们虽然有新课程,但根本问题不解决,前景就不能让人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