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管理 教代会建设
高校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民主建设问题探析
南开大学 付洪 王建洲
内容提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民主建设是高校治理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核心价值,是贯穿高校治理现代化的一条主线。结合高校民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校、拓宽信息渠道是推进高校民主建设的三个着力点。
关键词:高校 民主建设 治理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治理,要坚持创造性地将“制度”与“能力”联系起来,突出强调以民主建设为基础来实现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一、高校治理与民主建设的内在逻辑
1.民主建设是高校治理现代化的本质特征
一般来说,高校治理包括“高校治理体系”和“高校治理能力”两个层面。其中,“高校治理体系”是制度建设、是相对静态的层面;“高校治理能力”是制度执行、是较为动态的层面。具体地讲,高校治理体系就是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在党的领导下,依据宪法和法律,创新设计高校的制度体系,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党团建设以及后勤保障等各方面的体制、机制;高校治理能力,则是指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在党的领导下,运用法治体系管控、引领校内各方面工作的能力。由此,无论是高校治理体系还是高校治理能力,都是突出强调“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高水平的民主建设。
2.民主建设是高校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价值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任务要求中,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民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治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民主”这一核心价值取向。同时,放眼世界,高校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趋势是从传统管控型的管理向现代公众参与的民主治理的转变,可以说“民主”已经成为当今各国高校治理现代化的核心理念。
从我国依法治校的理念来看,我国《高等教育法》第11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三章提出,学校应“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实行校务会议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2014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突出强调,各高校要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由此可见,高校治理现代化在法治层面的核心价值也是高质量的民主建设。
3.民主建设是贯穿高校治理现代化的主线
以高校民主建设为主线推进高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就是在高校治理体系中更多地注入“民主”要素和“民主”精神。针对高校运行中的不同问题,把民主的应用范围、适用层次、大众参与、师生共治、权力分解、动态发展、公开监督等理论运用于高校实践,并在高校治理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处理好“民主”与“法治”“自由”“平等”的关系,充分依靠广大师生群众,切实发挥高校中的党团组织、教代会、学代会、学术委员会、民主党派以及各种网络自组织的积极作用,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以此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释放出高校在创新型国家和人才资源强国建设中的巨大能量。
二、民主理论在高校治理中的应用范围
我国当下的理论界关于高校民主建设的研究,可以说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表面上看起来,高校民主建设的相关研究成果不少;二是真正高质量、有开创性的高校民主建设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虽然学界已开始重视高校民主建设的研究,但是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匮乏则表明学界对于高校民主建设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然而,任何理论研究的深化都始于对其基础概念的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高校民主建设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内涵和外延的模糊不清。诸如,高校民主建设的客体范围如何划定?高校民主建设中的民主理论如何选择性使用?新形势下,如何对高校工会工作的内涵和职能进行重新审视?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1.对高校民主建设的客体范围的重新界定
一所高校就是一个小社会,高校事务纷繁复杂,涉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建设、党团活动、招生就业、后勤保障等诸多方面。对于这些事务,均采取“民主”模式显然不妥,而且也不可能。因此,对于高校民主建设的客体范围必须尽快界定,而且在这个“客体范围”内,也应当划分出不同层次,适用不同的“民主”模式(如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协商、民主选举等)来治理。这一问题尚需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协同探索和系统研究。
2.对高校民主建设的主要载体的重新界定
目前,有关民主建设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以校务委员会、教代会、工会、学代会、学术委员会等作为高校民主建设的重要载体来进行探讨的。我们认为,高校中的民主党派、学生班级以及关涉师生的网络组织等也应纳入高校民主建设的载体范畴。
3.对高校工会工作内涵的重新审视
作为高校民主建设的重要载体,高校工会具有独立法人属性,其成员构成具有多样性。高校工会所维护的利益具有双重属性,它既维护广大教职工和全体会员的具体利益,也维护着高校的整体利益。也就是说,高校工会不仅是广大教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更是党组织联系广大教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行政组织可靠的合作者和监督者,也是高校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协调者。当下,高校工会工作正从福利型工会转向人文型工会,从活动型工会转向制度型工会,从强调集体利益型工会转向同时关注个体利益型工会等,其在高校治理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因此,高校工会急需创新工作模式,完善工作机制,推进高校民主建设水平。
三、民主模式在高校治理中的实践路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师生员工的民主诉求也在不断提高,使高校在治理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对此,陕西中医学院党委书记王秉琦曾提出:“当今我国公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主要涉及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民主权力这四种公共权力的配置与制衡关系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大学内部权力配置不当,学生、教工民主参与途径不畅。”为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条路径推进高校民主建设。
1.加强党的领导,以“党内民主”为示范带动高校民主建设
在高校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党内民主”带动“校内民主”,尊重党员和师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党员和师生的民主权利,使党的工作在高校治理中的民主建设工作中发挥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的核心作用。
2.坚持依法治校,以《大学章程》为依据引领高校民主建设
民主与法治历来不可分离,“民主为法治奠定基础,法治为民主提供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全面绘制了法治社会建设的宏伟蓝图。要把“依法治国”落实到高校就是“依法治校”,具体来说,就是在《大学章程》中把“依法治校”作为高校治理的核心价值与全面要求,将法治理念与民主原则要求落实在高校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以《大学章程》为依据,重视和发挥民主建设和制度规范在高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特别要加强和完善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的民主管理和监督作用,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制度环境,促进高校治理的科学化、法治化、民主化。
3.拓宽信息渠道,以信息化建设为平台推进高校民主建设
信息在高校民主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关键地位和战略作用。作为知识分子高度集中的高校,应该把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平台和有效手段推进高校民主建设。通过运用互联网、计算机、手机、微信平台等技术手段对校内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系统、规范、及时的整合,以达到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参与等流程的科学重组和治理职能的尽快转变,进一步综合、集成并整合各种互相联系的治理功能,拓宽信息沟通渠道,提高沟通效率,促进高校治理的法治化和科学化。
综上所述,以民主建设为主线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又是一个紧迫的实践问题。从理论方面来说,民主政治虽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宝库,但将民主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高校治理还处于探讨阶段,急需理论界做出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从实践方面来讲,当今各个高校都在现实地运行着一种治理体系,而这些治理体系在运行中又存在着各种矛盾,在一些具体层面上正在逐渐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需要校内外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合力解决。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王晓龙.教育工会干部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4:31-34.
4.王秉琦.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中国教育报,2014-06-30,04.
作者简介
付洪:南开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教授。
王建洲: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博士生,燕山大学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