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嬗变中的东方帝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7 历法之争

时间:1661~1668

国自古就建有管理天文、历法的国家机构,其名称各个时期不同,明清时期叫做钦天监。明朝崇祯时期,西方人开始进入钦天监,清朝顺治、康熙时期,西方人汤若望曾出任钦天监监正,成为钦天监的第一领导,并因此引出一段东西方历法之争。

“洋和尚”汤若望

作为早期来到中国的传教士之一,德国人汤若望对于中国天文学发展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而对于清朝皇室的贡献则更是卓越。

金嵌珍珠天球仪·清

汤若望在天启元年(1621)到达中国的澳门,为了能更好地和当地人沟通,他用了两年的时间在澳门学习汉语以及中国文化。当时明朝在位的皇帝是明熹宗(即天启帝)。等到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即位,汤若望已经是一个在中国士大夫阶层中有一定声望的人了。到了崇祯三年(1630),大学士徐光启预备修订新历,他对汤若望在天文历法方面知识的渊博早有耳闻,就专程将汤若望和他的助手南怀仁从西安调到北京,专门从事撰写崇祯历书的工作。汤若望和南怀仁都曾经在意大利的神学院接受过系统的近代科学教育,他们依据欧洲通用的几何学原理计算天象,校正了明朝历法中的偏差。5年后,中西合璧的《崇祯历书》完成。

汤若望掌管钦天监

很快,中国迎来了一次改朝换代。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多尔衮的军队进入北京。汤若望没有逃跑,他向清朝军队寻求保护并向朝廷进献了自制的浑天星球仪一架,地平式日晷、望远镜各一具,舆地屏图一幅。多尔衮早就听说有个西方传教士协助明朝修订历法、铸造大炮的事情,所以很高兴地接受了汤若望的请求,用优厚的待遇收留了他。

不久,清政府为了修订新朝历法,摄政王多尔衮在王府召见汤若望,向他询问有关历法的事情。当年八月,据钦天监推算将有一次日食发生,多尔衮就用这次的天象来请教汤若望一些技术问题。汤若望根据自己修订的崇祯历所推算出来的时间,与钦天监根据中国传统的大统历和回回历推算出来的时间相差有4刻之多(古代计时把一天划分为100刻)。

结果日食发生的时间和汤若望所推算的时间丝毫不差,清政府宣布采用西洋新法,将新历书命名为“时宪历”,并任命汤若望为钦天监监正,开创了西方人任此要职的先河。

纷争初起

铜镀金嵌广珐琅龙吐水法钟·清

钟高98厘米,钟面40厘米见方。此钟开启后,水柱转动,恰似龙口吐水,并能作八仙庆寿的表演。

汤若望因为自己渊博的天文历法知识得到了顺治帝的宠信,顺治帝称呼他为“玛法”(满语,对老年人的敬称)。据说当顺治帝发怒的时候,只有汤若望的话他才听得进去。汤若望自己在日记《修历纪事》中写道:“在两年中,他(顺治帝)亲自到我住处来了二十四次,并且还在我的住处吃饭、喝茶,这是他之前任何一位皇帝也没有这样做过的。”顺治十年(1653),朝廷赐给汤若望“通玄教师”的尊号,顺治八年(1651)更是晋升他为光禄大夫,官居正一品,就连汤若望的父亲和祖父也被追封为通奉大夫,母亲和祖母被封为二品夫人。

可是钦天监的人很讨厌这个外国来的“洋和尚”。再加上汤若望掌管钦天监后,开始用欧洲天文历法取代中国传统的天文历法,双方因研究方法产生争执。后来顺治皇帝的宠妃董鄂氏所生的皇四子荣亲王于顺治十五年(1658)初病死,钦天监漏刻科在选择下葬吉时的时候,择定于一日辰时下葬,但被礼部官员吕朝允和额勒穆误译为满文午时。事后,漏刻科杨弘量上书弹劾礼部失职,导致礼部尚书恩格礼等7名官员被革职,这一事情后来也被归罪到汤若望身上。

中西历法的直接交锋

顺治十八年(1661),顺治帝驾崩,8岁的康熙帝即位,由索尼、鳌拜等四大臣辅政。索尼、鳌拜为首的顾命大臣早就不满顺治帝学习汉人习俗的作风,想要恢复满人旧制。

康熙二年(1663),传教士安文思、南怀仁等编写书籍说伏羲氏乃天主后代,引起中国士大夫不满。康熙三年(1664),以杨光先、吴明煊为首的一批守旧士大夫开始攻击汤若望等人。杨光先等借机上书礼部,指汤若望等人图谋不轨,还把之前荣亲王葬期的问题算到了汤若望的头上,认为时间的选择太不吉利,导致了董鄂妃的死和顺治皇帝的驾崩。

礼部上报辅政大臣,辅政大臣会同礼部、吏部审理此案。这时汤若望已患中风,每次庭讯只能由同为传教士的南怀仁代为申辩。当时的审案官员都对天文历法一无所知,无论是原告还是被告的言论他们都无法裁决。当时的北京城将要有一次日食,辅政的四位大臣、各部大员、钦天监全体官员以及原被告杨光先、南怀仁等人一起来到观象台校测。杨光先按照大统历预测日食开始于二时一刻,南怀仁则按着西洋新法预测为三时整开始日食,结果南怀仁获胜。杨光先极为尴尬,百般抵赖,最后甚至说出“我认为宁可中国没有好的历法,也不能让中国的朝廷中有西洋人”这样的话来。

历朝贤后故事图之葛覃亲采·清 焦秉贞

康熙四年(1665),反对新法改革的四位辅政大臣决定判汤若望及五位支持他的钦天监官员凌迟处死,同时宣布废除西洋历法,复用旧历。可巧合的是,判决下达的当天中午,北京突然发生地震,房屋倒塌,死伤无数,朝野震惊。不久宫中又起大火。京城议论纷纷,都认为是汤若望的冤案造成的。再加上孝庄太皇太后的直接干涉,诸辅政大臣不得已,只好判决汤若望无罪开释,但被免去了钦天监监正职务,五名监官被冤杀。随后,杨光先被任命为监正,吴明煊被任命为钦天监监副。

起用南怀仁

康熙七年(1668),北京发生了大地震,南怀仁预测到了这次地震,而吴明煊、杨光先却没有预测到。南怀仁抓住这次机会,将一纸诉状递到了当时才15岁的康熙帝手上。康熙帝接了这个案子以后,也不知道谁对谁错。为了明断是非,康熙帝下令南怀仁和杨光先到午门广场,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各自用自己的测算方法,测算正午时间日晷表上所显示的日影的长度。结果南怀仁的计算准确无误,而杨光先、吴明煊都有差错。为进一步了解事实,康熙帝再派20多名大臣到观象台,观看双方对当年立春、雨水、太阴、火星、木星的五项天象进行测算,结果还是南怀仁准确。

在事实面前,杨光先、吴明煊等人已无话可说,于是被交刑部治罪。几个月后,康熙帝智擒鳌拜,南怀仁等又乘机告发杨光先依附鳌拜,诬陷好人,要求复查汤若望案。此时,汤若望已死,康熙帝为汤若望平反,恢复原有称号。同时,康熙帝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监副,杨光先被革职,遣回原籍,病死在途中。

这场历法之争实际上也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在历法领域的冲突,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当时在文化技术的很多方面已经落后于西方。这场天文历法之争还派生出一个结果,那就是康熙帝感受到了西洋科学的合理性,并促使他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此次历法之争中显露出才华的南怀仁,日后成为了康熙帝的启蒙老师。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帝王中,清朝的康熙帝是唯一认真学习过西方科学的皇帝。

金写本藏汉合璧经册·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