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宁断头,不剃发
时间:1645
清朝入主中原后,在全国范围内贯彻满人的制度和习俗,与汉文化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其中,以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江南地区人民围绕“剃发令”展开的斗争尤为惨烈,为此付出了十几万条生命的惨痛代价,影响了有清一朝对江南地区的统治政策。
对于清政府而言,“剃发”早已不是个人私事,它代表的是满族的文化,是满人的祖宗成法,每攻占一地,只有剃发换服才能表示真正的、完全的占领。剃发与否成了衡量“顺民”与“逆民”的标准。
然而,汉人却强调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可轻易改变,蓄发是汉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剃发就是不孝。明朝的遗民们能够顺理成章地接受满人取代明朝政权,却不能接受满人的文化。剃发一事,引发了两种文化的对立,挑战了人们的信念,必然引起反抗和流血。
强推“剃发令”
清军进入北京城没几天,多尔衮就发布告示:“凡投诚官吏军民皆剃发,衣冠悉遵本朝制度。”一石激起千层浪,告示一出,京城内立刻人心思变,惶惶不安,甚至很多人准备南逃。多尔衮见此,考虑到清刚刚入关,危机四伏,应该先稳定根基。于是,20天后,多尔衮暂时放下了“剃发令”,允许天下臣民保持旧日的装束。
钢剑·清
一年后,李自成农民军被清军镇压了下去,南京的弘光政权也已经覆灭,清军已经基本控制了中原大地。为了彻底征服这片土地,牢牢控制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清政府强制推行了圈地、逃人法、剃发令、迁界令等一系列的政策。这些为了满族的利益而侵蚀了其他民族人民利益的政策遭到了各族人民的坚决反抗。
顺治二年(1645)六月,清政府向全国发布了“剃发令”,命令中规定:所有人都必须像满人一样剃去前额的头发,蓄起辫子。京城内外限在10日内剃发,迟疑者或逆命者,都将治以重罪,任何巧舌争辩、逃避剃发的人,均杀无赦!
清朝所派的地方官员还在江南各地贴出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布告,强制民众剃发。清统治者强令剃发,就是强迫汉人改变传统的生活习俗,这极大地伤害了汉族人民的民族自尊心,激起了汉族人民的坚决反抗,其中以汉文化氛围最浓厚的江南地区的反抗最为悲壮。
头可断,发不可剃
江南的百姓自发地用各种方法保护头发,无声地反抗着。苏州有一对老夫妇,一生与人无争,却在剃发令公布之后,悬梁而死。温州一家人,举家躲进深山,一住就是几十年。
随着个体反剃发行动的不断增加和累积,最终在一些地区爆发了集体的、全城的反抗斗争。这年六七月间,怒不可遏的江南人民,拿起了武器,展开了英勇不屈的反抗斗争,其中以江阴人民的斗争最值得纪念。
黄杨木透雕灵芝如意·清
江阴是江南大县,民生富足,地势重要,是水陆交通要冲,素有“三江之雄镇,五湖之腴膏”之称。剃发令造成了全城百姓的恐慌和愤恨。闰六月二日,江阴县令方亨严申剃发令,众多江阴乡绅跪倒在县令方亨的面前请求留发,却被县太爷大骂赶出。
到了限令剃发的最后一日,江阴秀才许用等站在城内明伦堂的中央,高高挂起明太祖的肖像,聚集数百人向肖像跪拜痛哭,声称“头可断,发决不可剃”!到下午的时候,这里的人越聚越多,哭声感天动地。随后,许用等人带着群情激昂的江阴百姓上街示威,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响应者多达数万人之众。失去控制的人群冲进县衙,尽行捣毁衙内的设施,抓获了知县方亨并将他处死。
第二天,全县人民响应县城的斗争,远近农民组成乡兵,他们自己准备武器和干粮,入城打仗,共同推举县主簿陈明遇为江阴城主,并打开武器库,用以前库藏的火药器械武装乡兵,准备自卫。
碧玉太平有象·清
江阴县的抗清力量首先在江阴城内搜捕了清军的间谍60多人,随后又在江阴城四门布置力量,誓死坚守家园。前任典史阎应元应陈明遇之请,在危急时刻担负起领导守城的重任,在城墙上英勇指挥,浴血奋战,化解了清军的一次次进攻。
江阴义兵大义凛然,纪律严明,得到了江阴百姓的坚决拥护,甚至连一些富商乡绅也捐粮献银以作抗清经费。江阴各阶层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结成了强大的抗清联合阵线,这条钢铁防线有效地阻挡了清军的炮火。
黄杨木雕松竹盒·清
城破与屠城
在此之后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江阴城如英雄一样巍然屹立在清军的炮火之中。清军见久攻不下,就将围城的清兵增至24万,又从南京运来24门大炮,日夜不停地向城内轰击,城中情况越来越危急,死伤的义兵越来越多,粮食和火药却越来越少。
八月二十一日,大雨倾盆而下,江阴义兵仍然冒雨守城。终于,在临近中午的时候,县城西门被清军重炮击毁,清兵从此处蜂拥入城。几百名江阴义士同清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江阴人民坚持守城83天,杀死清兵7.5万人,有6.7万江阴人战死在城墙之上,展现了江南人民不畏强暴的反抗精神和对民族文化的执著信念。
清军攻下江阴以后,并没有就此收手、安抚百姓,而是下令“满城杀尽,然后封刀”。江阴人民再次展现了威武不屈的高风亮节,坦然赴死。
后人为赞扬江阴人反对民族压迫的浩然正气,写了这样一副挽联:“八十日戴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万人同心死义,存大明三百里江山。”
王原祁艺菊图·清 禹之鼎
嘉定三屠
同时,在江南的另一重镇嘉定县,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剃发斗争。同江阴一样,一纸剃发令激起了全城老百姓的反抗斗志,很快就聚集了数万民众,他们也冲进了县衙,捣毁衙内的各种设施。嘉定百姓组织乡兵,日夜操练,进行武装防守的准备工作。
从七月初一开始,清兵夜以继日地向城内发炮。在激烈的战争中,嘉定乡兵多次粉碎清军的攻城,给清兵以重创。但是,半个多月后,终因孤城无援,寡不敌众,嘉定城被清军攻破。
清军攻下嘉定以后,同样下令野蛮屠城。一时间,嘉定家家户户,小街僻巷,都无法藏身,嘉定百姓惨遭搜捕滥杀。数千人为了不受清军屈辱而投河自尽。在前后3次的大屠城中,有2万多无辜的百姓丧生。
江阴、嘉定这两座繁华富庶的江南名城因遭清军的血腥屠杀而成为废墟,在江南人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对清朝日后的统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体现出以多尔衮为代表的满族统治阶层,虽然已经入关,但是他们的思想还保有强烈的野蛮性痕迹,带有关外原始部族的统治方法的惯性,治国思想还很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