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里长城拱卫的社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05 平江之战

时间:1365~1367

阳湖之战后,张士诚部成为朱元璋最大的死敌。朱元璋命徐达为大将军,一举击败张士诚,攻克平江,尽得苏、浙、皖,加快了北上灭元的步伐。

兴兵讨伐张士诚

元末起义群雄中以陈友谅兵力最强,张士诚地盘最富庶。鄱阳湖之战,朱元璋并灭了陈友谅,然而在南达绍兴、北抵徐州、西距濠州和颍州的广大地区里,张士诚仍旧是朱元璋最大的敌对势力。

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并灭陈友谅,称吴王,仍用小明王的龙凤年号。张士诚的东吴与朱元璋的西吴两吴并立,实力相当,长期争战。至正二十五年(1365)十月,朱元璋尽占长江中游广大地区,遂兴兵征伐张士诚。

世界上最早的喷射火器·明

在箭支前端缚火药筒,利用火药向后喷发产生的反作用力把箭射出去。

朱元璋发兵前,做了周密的部署,针对张士诚属地狭长、中隔长江、南北兵力不便调动的弱点,决定采取先占淮东,再取浙西,断其两翼,最后攻取平江的战略。东吴地区多是鱼米之乡,张士诚屯兵数十万,霸据一方。但张士诚生性保守,安逸自居,很快便称了王,张士诚称吴王,部下将领纷纷追逐官位财富,导致军心涣散,作战能力与朱元璋麾下的西吴军无法匹敌。至正二十年(1360)十月,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率马步舟师先攻泰州,随后北进高邮、淮安。濠州曾被张士诚从西吴手中夺去,此时也背腹受敌,守将李济投降。至正二十六年(1366)夏,西吴军已全部占有江北之地,迫使东吴退守长江以南,从而取得了讨张战役的重大胜利。

八月,朱元璋再派徐达、常遇春率领20万大军浩浩荡荡进军浙西。为迷惑张士诚,朱元璋扬言要攻平江(今江苏苏州),暗中挥军进围湖州(今属浙江)。常遇春攻打湖州,东吴右丞张天骐兵败坚守。张士诚派司徒李伯升领兵来援,又急派朱暹、吕珍率兵6万增援,屯驻湖州城东之旧馆,结果被徐达分割包围。常遇春分兵隔断旧馆与州城的联络。张士诚亲率精兵援救,在皂林被徐达截击,途中兵败撤回;再派徐志坚率兵增援湖州,又战败被俘。

九月,常遇春部纵火焚烧东吴来援的水军船舰。十月,徐达攻打升山水寨。旧馆粮尽援绝,吕珍及五太子只好投降,湖州四面被围。十一月,朱元璋遣派另一支大军由大将李文忠率领进围杭州,很快,湖州、杭州、绍兴、嘉兴等地守军相继投降。同年年底,朱元璋已顺利地占据东吴的广大地区,取得第二个战役的重大胜利。朱元璋随即乘胜追击,进兵围攻平江,张士诚退守平江,孤立无援。

合围平江

朱元璋剪断张士诚两翼,再断两臂后,对平江已形成北、西、南合围之势。为贯彻其围困平江,攻其腹心的战略,于十一月二十五日,完成了围困平江的战略部署:徐达屯葑门,常遇春率兵屯虎丘,郭兴率兵屯娄门,华云龙率兵屯胥门,汤和率兵屯阊门,王弼率兵屯盘门,张温率兵屯西门,康茂才率兵屯北门,耿秉文率兵屯城东北,仇成率兵屯城西门,何文辉率兵屯城西北。十二月,徐达大军已围困平江,逼迫张士诚投降。松江府、嘉定州,于第二年正月相继投降,平江更加孤立。围攻战延续了10个月,张士诚仍坚持拒守。

架火战车(模型)·明

长120厘米,宽52厘米,高87厘米。这是一种明代创制的独轮车装载火箭的战车。

朱元璋大军在城外构筑长围,又搭起木塔、筑敌楼三层鸟瞰城中,每层配备弓弩、火铳和襄阳炮,日夜攻击。张士诚先后两次突围均被击退,只好困守城中。至正二十七年(1367)九月,徐达率部攻入葑门,常遇春率部攻入阊门,东吴潘元绍等将领投降,东吴军溃。徐达旋即率军攻入平江城,张士诚及副枢密刘毅率余部残兵巷战失败。张士诚退入内城,被西吴军俘获,东吴政权倾覆。张士诚被押往应天府,后自缢身亡。

朱元璋采取长期围困的“锁城法”,使得已成孤城的平江陷于粮尽兵疲、束手待毙的困境。最终,城墙被攻破,朱元璋攻占平江,尽得苏、浙、皖,为北上灭元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平江的失陷结束了张士诚军队的抵抗,25万久经战阵的士兵投降,这使朱元璋可以进一步充实兵力,南征北伐了。而平江城在朱元璋的统治下苛捐杂税繁重,吴民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