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幼儿身心发展中常见问题或障碍的识别
一、发育迟缓
1定义及表现
发育迟缓是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速度放慢或是顺序异常等现象。发育迟缓主要表现在:体格发育落后、运动发育落后、语言发育落后、智力发育落后和心理发育落后等。
2运动发育迟缓
(1)定义
运动发育迟缓,又称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是指运动或智力技能的落后,达不到正常发育所要求的水平。
(2)临床表现
儿童运动发育迟缓最主要的特征是运动方面的明显损害,表现为明显的运动迟缓,如行走、爬行、独坐方面落后;采用标准化运动技能测验评定发现其技能低于其年龄期望值两个标准差以上。
3语言发育迟缓
(1)含义
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在发育过程中的儿童其语言发育没达到与其年龄相应的水平,但这不包括由听力障碍而引起的语言发育迟缓及构音障碍等其他语言障碍类型。
(2)特征
①过了说话的年龄仍不会说话;
②说话晚或很晚;
③开始说话后,比别的正常孩子发展慢或出现停滞;
④虽然会说话,语言技能较低;
⑤语言、词汇和语法应用均低于同龄儿童;
⑥只会用单词交流不会用句子表达;
⑦交流技能低;
⑧回答问题反应差;
⑨语言理解困难和遵循指令困难。
4智力发育迟缓
(1)含义
智力发育迟缓,又称精神发育迟缓,其在语言发育迟缓中所占的比例最大,是指个体在发育成熟前(通常指18岁以前),由于精神发育迟滞、智力发育障碍或受阻,而导致的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水平,同时伴有以社会适应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症。
(2)诊断标准
①智能低下,比正常水平低两个标准差以上,IQ值不足70;
②存在实际年龄应有的适应性障碍;
③在发育期出现(18岁以前)。
二、肥胖症
1含义
肥胖症是一种热能新陈代谢障碍,摄入热能超过消耗的热量,引起体内脂肪积聚过多所致。除肥胖外无其他异常者为单纯性肥胖,若有其他神经内分泌异常则为病理性肥胖。
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即可称为肥胖,若超过50%则称为重度肥胖症。
2幼儿肥胖的成因
引起幼儿肥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饮食过量、运动过少、遗传因素、心理障碍和抚育方式欠佳。
3幼儿肥胖的防治
(1)注意婴儿期的肥胖
幼儿在出生的头两年内,脂肪细胞数量增加较快,所以预防肥胖症的发生应从婴幼儿开始,要定期称体重,防止体重过快增长。
(2)控制饮食
①确定进食食物的种类、时间和定量;
②消除进食暗示;
③调整饮食行为。
(3)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是医生以处方的形式规定锻炼的内容、运动量和注意事项,从而指导人们科学地从事体育锻炼的方法。肥胖幼儿的运动处方主要包括: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频率和运动时间。
三、语言障碍
1含义
学前儿童语言障碍是指儿童在早期语言获得过程中出现了发展性的异常现象。
2类型
按照儿童的语言行为特征,语言障碍可分为构音异常、发声异常、流畅度异常与语言发展异常四种类型。
3识别
(1)构音异常
构音异常是指发音时仍然有明显的不符合本阶段年龄水平的错误。构音异常的识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收集幼儿个案基本资料,包括幼儿的出生、发育及疾病情况等。
②根据幼儿障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带幼儿到医疗机构进行生理检查,确定幼儿是否有生理方面的问题。包括检查幼儿的听觉器官与构音器官的口、唇、舌、齿等。
③检查幼儿的言语情况,可以采用的方法有:收集幼儿的语言样本,观察幼儿与教师、家长、同伴等对话的情景,检查幼儿模仿发音的能力,包括单音、短句等的模仿。
汇总上述途径所得到的资料,对幼儿语言进行总的分析评价。
(2)流畅度异常
流畅度异常指说话不清,俗称口吃。流畅度异常的识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描述和分析幼儿说话不流畅的具体表现;
②评估幼儿负面情绪的性质及强度;
③评价幼儿对自身语言表现的态度与心理调适水平。
(3)发声异常
发声异常是指说话时在音质、音调、音量及共鸣等方面发生的异常。
发声异常的识别应从音调、音量、音质等三方面入手,检查幼儿是否有嘶哑及气息声;是否适合说话语境的要求;是否能够适当变化声音大小,做到抑扬顿挫。
(4)语言发展异常
语言发展异常是指理解或使用口语、书面语或其他符号系统时出现的障碍,语言发展的速度、程度等低于正常儿童。
语言发展异常的识别要汇集个案基本资料,观察儿童日常行为表现,获得语言样本,进行口腔与听觉器官的检查。尽可能详细地确定孩子现有的语言能力,并观察孩子掌握语言新技能的费力程度与速度。
四、自闭症
1自闭症的含义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较严重的发育性障碍。自闭症的主要表现有:社交困难;言语发展迟缓,语言刻板,奇异难懂;行为刻板或具有仪式性。
2自闭症幼儿的行为特征
自闭症幼儿的行为特征可以归结为:社会交往障碍,缺乏交流,言语发展迟缓,言语沟通障碍,语言表达怪异,刻板性行为,拒绝变化,超常的记忆力。
3自闭症幼儿的早期鉴别
(1)医学检查
了解幼儿的生长发育史、病史,进行遗传检查以及感觉通道、神经系统的检查和生化测验等,主要目的是了解形成自闭症的生理原因。
(2)量表评定
常见的早期自闭症检查有婴儿孤独症检查表(CHAT)、Brigence筛查表、儿童发育问卷、儿童发育状况父母评定量表等。这类量表可以检查出儿童是否缺少想象性游戏、表白性倾向和社交兴趣等。
(3)调查与行为观察
对幼儿行为的调查一般以访谈其父母或监护人为主,由家长提供关于幼儿发展和行为的事实。访谈的问题集中在了解幼儿问题发生的环境、频率、持续时间,首次特异性行为发生的时间、在什么情况下又发生,以及成长史中的关键问题等方面,并了解家长对幼儿的态度。
行为观察是幼儿园教师常用的鉴别方法。在行为观察的过程中,首先要描述被观察者的行为;其次要确定一个行为基线,对行为进行量化处理;最后要根据详细的观察记录,评定行为的特征。
五、多动症
1多动症的含义
多动症,又称“多动综合征”“轻微脑功能失调”“注意缺陷障碍”等,是指发生在儿童期内,行为表现与其年龄极不相称,以注意力明显不能集中、活动过多、任性冲动和学习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病症。
2多动症儿童的行为特征
多动症儿童的行为特征主要有:
(1)注意力集中困难;
(2)精力过剩;
(3)行为冲动;
(4)情绪不稳定;
(5)学习困难;
(6)不良行为倾向;
(7)协调动作缺陷。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中,“活泼好动”是( )的年龄发展特征。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托儿班
【答案】B
【解析】中班幼儿经过一年的集体生活训练,对幼儿园生活环境已经熟悉,其在生理上又进一步成熟,特别是神经系统进一步发展,因此表现出“活泼好动”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幼儿不停地积极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看、去听、去摸,见到新鲜的东西总要伸手去拿或闻。
2婴儿的动作发展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翻身——抬头——坐——爬——站——行走
B.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
C.翻身——抬头——爬——坐——站——行走
D.抬头——翻身——爬——坐——站——行走
【答案】B
【解析】儿童最早发展的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所有婴儿都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动作发展方向成长的。
3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
A.痛觉
B.听觉
C.味觉
D.视觉
【答案】C
【解析】味觉是个体辨别物体味道的感知觉,当物质溶解于水或唾液中并作用于舌面、口腔粘膜和咽喉上的味觉细胞(即味蕾)时,产生的兴奋传到大脑就引起了味觉。研究发现,动物的味蕾数在1~4万之间,婴儿在1万以上,而成人则只有9000。新生儿最发达的感觉是味觉,它在胎儿时已初步成熟,婴儿刚出生时味觉相当敏锐,能够辨别不同的味道。
4( )是对同一物体的凹凸程度或不同物体的远近程度的知觉,它有助于引导人的运动活动。
A.大小知觉
B.方位知觉
C.深度知觉
D.时间知觉
【答案】C
【解析】题干表述是深度知觉的定义。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它的准确性是对于深度线索的敏感程度的综合测定。A项,大小知觉是头脑对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在量方面变化的反映。B项,方位知觉是人们对自身或客体在空间的方向和位置关系的知觉,正常情况下,人主要靠视听进行方向定位。D项,时间知觉是人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
51岁半的儿童只能集中注意( )。
A.10~15分钟
B.8~10分钟
C.5~8分钟
D.15~20分钟
【答案】C
【解析】0~4岁是儿童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1岁半的儿童只能集中注意5~8分钟。
6婴幼儿0~1岁是言语的( )阶段。
A.形成
B.发展
C.创造
D.发生
【答案】D
【解析】婴幼儿言语的发生在0~1岁,其中,初生~3个月是简单的发音阶段,4~8个月是连续重复同一音节阶段,9~12个月是学话的萌发阶段。
7儿童基本具备想象的基础是在( )。
A.2~3岁
B.1.5~2岁
C.1~1.5岁
D.4~5岁
【答案】B
【解析】1.5~2岁左右的幼儿可以利用日常生活经验开展想象,此时基本具备了想象的基础。
8“老师说我是好孩子”说明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是( )。
A.独立性的
B.个别方面的
C.多方面的
D.依从性的
【答案】D
【解析】“老师说我是好孩子”说明幼儿对自我的评价不稳定,是依从性的,容易受外界影响。
9婴儿极少对母亲不在身边表现不安,当母亲回到身边时,他们也避免与母亲的相互作用,不理睬母亲与他们交往的表示。这类婴儿的依恋类型是( )。
A.安全型
B.回避型
C.矛盾型
D.紊乱型
【答案】B
【解析】婴儿依恋是指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它是婴儿与父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在情感上逐渐形成的一种联结、纽带或持久的关系,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主要标志。艾恩斯沃斯根据陌生情景化的研究,把婴儿的依恋分为四种: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和紊乱适应不良型。题干的表述属于回避型,这类儿童在母亲离开或者返回时,均无反应,也被称为“无依恋的儿童”。
10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
A.榜样
B.强化
C.父母的惩罚
D.挫折
【答案】D
【解析】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行为,即伤害他人或东西的行为,其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挫折是人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或者干扰,它是个体的目的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二、简答题
1如何防止幼儿注意分散?
答:防止幼儿注意分散的方法主要有:
(1)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教室周围的环境尽量保持安静,教室布置整洁优美,教具应该密切配合教学内容,不必过于新奇。
(2)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活动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应是他们关注和感兴趣的事物。
(3)注意教学的方法,控制教学时间。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还要控制好活动时间,不宜过长。
(4)妥善地安排教学环节,维护好课堂纪律。教师既要维护好正常的教学秩序,也要妥善处理一些分散幼儿注意的偶发事件。
2简述幼儿概念学习的特点。
答:(1)幼儿概念学习直接受其概括水平的制约。幼儿概念的内容比较贫乏,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概念的内涵往往不精确。
(2)概念学习的个性化。没有两个幼儿具有同样的认知能力和同样的经验,因此就不可能对同一事物、同一情境具有完全统一的理解。
(3)概念学习的情绪化。概念总是交织着情绪的,所有概念都带有情绪色彩,不存在不同某一概念相结合的感情,也没有与概念不相关的感情色彩要素。已经习得的概念比尚未学习的概念对幼儿有更大的情绪意义。
3简述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策略。
答:建立良好亲子依恋关系的策略有:
(1)注意“母性敏感期”期间的母子接触;
(2)尽量避免父母亲与孩子的长期分离;
(3)父母对孩子发出的信号要作出及时、恰当的反应,并与孩子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答:5~6岁是学前期晚期,是上幼儿园大班的年龄,也是儿童即将进入小学的年龄。这时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如下:
(1)好问、好学
①在一般情况下,5~6岁儿童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他们喜欢探索,越是“禁区”,越是想去。比如,家里装有贵重物品的抽屉、柜子等,禁止孩子乱翻,可是他偏偏想去打开,往往是偷着去打开,可是越紧张越出错,往往发生不愉快的事。
②这个年龄的儿童经常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不像过去那样只问“是什么”,而要提出没完没了的“为什么”。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创造各种条件让孩子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寻找答案。
③5~6岁的孩子喜欢学习。他们喜欢动脑筋,做计算题、编故事、编谜语、下棋等,都是他们喜欢的活动。每当学到一些新知识或解答一些智力活动问题时,他们会感到满足。
④大班幼儿的淘气,有时是求知欲的表现。例如,在一次画画活动里,孩子画水、水革等物,一个孩子画了一片黑色的水。许多小朋友都说他域得不对,小朋友们的指责使孩子低下头来。可是,老师走过去抚摸着他的头,耐心地和他谈话。老师说:“你画得很好,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画黑色的水吗?”这时孩子抬起头来说:“河里的水被弄脏了,被污染了。电视里被污染的水就是黑色的。”这是有知识、有创造性的画,险些被否定了。
(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
①大班幼儿的思维仍然是具体的,但是明显地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5~6岁儿童能够根据概念分类。比如,有一天,孩子指着天花板下面挂着的日光灯说:“妈妈,那里有个三角形。”原来他看见,悬挂日光灯的两根细链和日光灯管,组成了三角形。
②5~6岁儿童对因果关系也有所理解。比如,他们能够懂得物体浮沉的原因,如“针是铁的,所以会沉;火柴是木头的,就会漂”。
③5~6岁幼儿思维逻辑性的发展,使他的观察和记忆水平也有所提高。比如,在观察图片时,大班幼儿会进行一些逻辑推理。几个大班幼儿在观察一幅图画时,对图画中描绘的季节发生了热烈的争论。一些孩子说是夏天,因为图中男孩子穿着短裤,另一些孩子说是秋天,因为图中女孩子穿着绒衣。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①在注意活动中,5~6岁幼儿能够采取各种方法使自己不分散注意。比如自觉地把眼睛盯着需要注意的东西,把双手放在身旁,或两手掩着耳朵以防止杂音干扰等。
②大班儿童也会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有意记忆。比如,一边听任务,一边默默地跟着念,用自己的重复帮助记忆。
③用思维解决问题时,大班幼儿会事先计划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行动过程。如果别人催促他赶快回答,他会说:“等等,让我想一想。”
④大班幼儿也套用一定的方法控制自己的行动。比如,在一个实验里,幼儿面对着诱人的东西,但是实验者要求先不去碰它,允诺如果能等实验者回来,就能得到奖品。结果,大班幼儿运用了许多种方法,使自己不被诱惑物吸引。
(4)个性初具雏形
①5~6岁儿童对事物已经开始有了自己比较稳定的态度,比如,在自由活动中,有的幼儿总是去玩球,有的总是去玩“娃娃家”,有的总是去看书,还有几个总是凑在一起讲故事。即已经表现出相对稳定的兴趣。
②大班幼儿的情绪也不像以前那么容易变化,不愉快情绪有时持续较长时间。比如,有的孩子早上来园前受到家长批评,整个半天闷闷不乐。如果不是老师和家长沟通的话,老师会感到莫名其妙。
③大班幼儿的思想感情已经不那么外露。有个5岁半幼儿很喜欢画画,可是从某一天起突然不画了。家长和老师都不了解其原因,只听她说:“不画了!”经过奶奶耐心谈话,才发现由于老师没有把她新作的画贴出来,她误认为老师嫌她画得不好。
④5~6岁幼儿的心理活动比以前较为稳定,逐渐有了各人自己的特点。5~6岁幼儿个性形成已经开始,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已经有了相互紧密的联系。先前的心理活动和先前形成的态度,会影响后来的心理活动和态度。
2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实际谈谈教育者有哪些纠正策略?
答: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较频繁、较严重地指向他人、物体或言语的攻击表现。攻击性行为是幼儿问题行为及其重要的表现之一。攻击性行为是消极的问题行为,不但会对他人或集体造成危害,还会使行为发出者得到较多的来自环境的否定态度,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1)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有:
①模仿学习。模仿学习主要体现在父母的惩罚和大众传播媒介两方面。②经验积累与强化。某些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其与周围的人或物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的,其中他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③挫折。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研究表明,一个受挫折的孩子比一个心满意足的孩子更具攻击性。
(2)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治策略有:①尽量满足儿童合理的心理需要。如公正地对待每个儿童,尽可能多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儿童,让每个儿童都有成功和表现自我的机会,对儿童的期望要合理,不宜过高,要尽量减少对儿童的不适当的限制和控制,以减少他们的挫折感,进而减少其内心压力,减少其攻击性行为的产生。②努力提供宣泄内心压力的多种形式和途径,要努力创造各种机会,让儿童宣泄其内心的紧张情绪,以减少他的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可能性。a.如经常组织幼儿参加一些消耗能量的竞赛性游戏,特别是竞赛性体育游戏以及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游戏活动;b.可以多与每个儿童交谈,交流情感,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在适当的时间和场合还应允许或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应避免让儿童通过摔打物品的方式来发泄其内心的不满情绪。
四、材料分析题
1晓静特别喜欢听古典音乐,她也很崇拜音乐家。有一天,她对妈妈说:“今天,肖邦叔叔到我们幼儿园来了,还给我们弹钢琴呢!”妈妈听了吓了一跳,以为晓静在说谎。
问题:
请根据幼儿想象的有关原理,对材料所述事件进行分析。
答:(1)想象是人脑在一定刺激下,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容易将想象和现实混淆是幼儿想象发展的特征之一,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②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发生的事情来描述;③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
(2)幼儿想象的东西与现实发生混淆的原因主要有:①认知水平的限制;②情绪的影响;③幼儿想象能力的局限。
(3)材料中,晓静因为喜欢听古典音乐,也很崇拜音乐家,所以夸张地跟妈妈说:“今天,肖邦叔叔到我们幼儿园来了,还给我们弹钢琴呢!”这不是在说谎,而是因为希望能够见到自己喜欢的人物,所以混淆了假想与真实。
2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学会与幼儿沟通。比如,要熟记每个幼儿名字,这样幼儿会感到非常亲切,对教师的话作出积极反应;说话的语速和语调要恰当,最好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幼儿交谈时,语言要简单明确,容易被幼儿接受;说话的态度要友善,比如:“我很喜欢听到你的描述,相信每位小朋友都会喜欢。”“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在交流时,教师还要注意与幼儿的目光接触,要耐心倾听幼儿,作出积极恰当的反应。
问题:
请从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出发,谈谈教师如何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
答:从材料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要实现与幼儿的有效沟通,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知识,以及观察力、沟通力、组织小组活动、指导游戏、指导幼儿行为、评价教育活动的能力等。其中,沟通能力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
(1)教师与幼儿的沟通主要有两个方面:
①非言语沟通包括教师通过微笑、点头、抚摸、蹲下与幼儿交流等。教师与幼儿的身体接触有利于安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消除紧张,感到温暖、安全。教师可以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对幼儿的情感和感受可以获得真实的体验。
②言语沟通是指教师和幼儿直接交谈。个别或小组中的交谈是幼儿分享情感、心灵交汇的重要途径。它需要教师在抓住机会、选择话题、引发和延续谈话、激发幼儿谈话的兴趣和积极性等环节上,具有灵活机智的策略、丰富的经验技巧。教师与幼儿之间平等地、民主地交流,并且是面向全体幼儿,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2)幼儿教师要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除教师要与幼儿平等交流以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技能:
①引发交谈的技能。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创造气氛,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将幼儿自然吸引过来。
②倾听的技能。用恰当的言语或非言语方式热情地接纳和鼓励幼儿谈话、提问,让幼儿产生受到尊重的喜悦感和自信心。
③扩展谈话和结束交谈的技能。教师要学会用幼儿理解的方式引导幼儿将谈话持续下去。同时,也要在适当时候结束谈话,让幼儿表现出满足感。
④面向全体,注意个体差异。针对不同语言能力的幼儿采用不同的内容、方式进行沟通,多鼓励、多倾听,有效刺激幼儿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