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5.2 课后习题详解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革命导师是怎样重视报刊言论工作的?

答: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在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过程中,都有过自己参加办报和写作言论的经历。他们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在自己所主办的《新莱茵报》《火星报》《明星报》等报刊上所发表的大量评论,都及时地对当时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对革命运动中提出的新问题作卓有远见、深刻透辟的解答。

(1)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报刊言论工作

1842年,马克思写下《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一文,这可以算作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的开端。1848年6月1日至1849年5月19日,由马克思任《新莱茵报》总编辑,使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公开发表评论的阵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新莱茵报》上发表大量述评、社论,表现了坚定的革命立场和爱憎分明的态度。《新莱茵报》被迫停刊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又在美国的进步报纸《纽约每日论坛报》等报纸上继续战斗。据统计,从1851年8月到1862年3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为美国《纽约每日论坛报》写评论,共写500余篇,几乎占他们一生撰稿1600余篇的三分之一。

(2)列宁的报刊言论工作

列宁的办报活动与他的革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1900年12月,他在德国莱比锡创办全俄第一份马克思主义的报纸——《火星报》。后来,又陆续在日内瓦创办《前进报》《无产者报》,在彼得堡创办俄国第一份公开出版的布尔什维克报纸《新生活报》,发表大量政论。1912年5月5日,俄国第一份公开出版的工人报纸《真理报》创刊,后来成为布尔什维克党中央机关报。从1912年至1923年,列宁在《真理报》上发表论文852篇,其中绝大部分是评论和署名评论。

(3)斯大林的报刊言论工作

斯大林仅在准备和实现十月革命的几个月里,为《真理报》写了70多篇评论。

革命导师的这些光辉评论撰述,高瞻远瞩、生动泼辣,富有炽烈的战斗激情和巨大的精神力量,成为激励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投身斗争的号角和旗帜,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2我们党报新闻评论是如何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答:我们党报的评论工作,是随着革命斗争的深入发展而发展,随着全党马列主义水准的不断提高而提高的。

(1)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向导》《政治周报》《工人周刊》《中国工会》《中国青年》等报刊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报刊先后创办,大大发挥了报刊评论在革命斗争中的巨大指导作用。

(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国民党反动派先后五次发动的反革命围剿中,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党仍然创办以《布尔什维克》《红色中华》《新中华报》《解放》周刊等为主的一系列报刊,及时通过社论、评论指导革命斗争。党的领导通过这些报刊发表的大量政治评论,广泛地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纲领路线,为广大群众指明斗争方向和行动目标,成为鼓动群众投身火热斗争的号角。

在党的早期报刊言论中,由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才刚刚开始,因而有少数评论缺乏周密的分析过程,说服力不强,这同我党在当时还不够成熟有直接关系。

(3)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的报刊评论工作又有新的发展,其中尤以1941年5月创刊于延安的《解放日报》和1938年1月创刊于国统区武汉的《新华日报》特别出色。

(4)此后,各省市陆续办起了机关报,广播电台也相继出现。这些报纸和电台都极为重视新闻评论。这一时期我们的党报的新闻评论,由于全党思想理论水平的明显提高,能比较娴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中国的实际问题,把握着历史发展主动权的无产阶级的战斗风貌,在党报评论发展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

3从建国以后到“文革”以前,我国报纸新闻评论的发展大约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答:从建国以后到“文革”以前,我国报纸新闻评论的发展大约可分为两个阶段:

(1)全面恢复和开始建设时期(1949—1957年)

全国解放之后,党和政府在许多决议、文件中一再指示报纸要加强评论工作,搞好言论宣传。

党和政府在召开报纸工作会议时,对加强评论工作也多次作了明确的指示。改进和加强评论工作,成为每一次改进报纸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2)以阶级斗争为纲时期(1957—1966年)

1958年在报纸“大跃进”中,评论工作出现不少“左”的偏差,提出一些脱离实际的口号,说了很多直接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话,在政治问题上常常混淆敌我两类矛盾,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造成严重误导,教训深刻。

但当时群众性的评论队伍有所加强,不少地方的党委组成言论写作小组,使报纸评论数量有很大增长,也出现一些具有理论色彩、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好评论。

1960年以后,各报在总结报纸工作的过程中,又进一步梳理评论工作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但就根本而言,并没有真正摆脱自1957年业已开始的“左”的影响。

4毛泽东对党报评论工作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毛泽东重视并经常撰写党报评论,在理论和实践这两个方面都为党报评论工作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实践方面

“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在他创办的《湘江评论》上发表了《民众的大联合》等大量战斗檄文,以震撼人心的文字,评论天下大事,讨伐封建礼教,向反动统治和一切旧势力、旧习惯进行大无畏的冲击。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经常为新华社、《解放日报》撰写重要评论、社论。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质问国民党》《将革命进行到底》《南京政府向何处去?》《别了,司徒雷登》《“友谊”,还是侵略?》等。毛泽东以坚定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一往无前的革命气势,“傍着活事件来讨论”,使评论高屋建瓴,道人所未道之理。

全国解放以后,毛泽东继续关心党报的评论工作,撰写和大量修改重要社论文章。仅20世纪50年代前期,他为《人民日报》撰写的社论,就有《应当重视武训传的讨论》《元旦献词》等。

(2)理论方面

毛泽东的评论著述不仅内容博大精深,在国内外产生过广泛、深远的影响,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真实而生动的历史记录,而且也是报纸评论的珍品。

在文风上,毛泽东的新闻评论兼收并蓄,集中西之大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开一代先河,对当代新闻评论的影响至深且远。当代中国新闻评论工作者的评论风格,无不是在毛泽东言传身教或潜移默化中形成的。

毛泽东还经常教导各级党委负责同志和新闻工作者要重视评论工作,并对如何搞好言论宣传作过多次指示。“组织大家写评论”“写得不要刻板,形式要多样化”“政论应该像政论,但并不排斥抒情”等建议对动员全党尤其是党的负责同志重视报纸评论工作,学习评论写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跨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新闻评论发生了哪些变化?原因何在?

答:(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评论在媒体上的地位和作用愈益凸显,在现实生活和公众中的影响日益增长,新闻媒体的传播质量不断提高,党报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大大增强。

在内容方面,新闻评论内容丰富,思想活跃,观点新颖,论述深刻,形式多样,文风活泼,作者广泛。它所关注的话题,就是全党工作的重点,社会发展的热点,群众关心的焦点;“党和人民都满意”的原则,在新闻评论中得到有机的统一。

在社会作用方面,近些年各种媒体的新闻评论受到普遍重视,在紧扣时代脉搏、引领主流舆论、强化评论特别是党报评论的影响力和引导力方面尤为突出。新闻评论坚持“三贴近”,加强调查研究,沟通社情民意,疏解公众情绪,实施舆论监督。

在队伍建设方面,不断吸引公众参与,新闻评论在搭建社会公共话语平台,注意发挥各种形式的新闻评论的作用方面,已经作了很大的努力,出现了不少既能正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同群众心连心,站在群众中间引导群众前进的评论。同时,专业化和学者化的趋势也日渐明显。

在专栏设置方面,各种媒体上的评论专栏越来越多,一种主要由一线群众作者撰写的微型评论、网络评论、手机话语、公共论坛、博客、微博,以及公众积极参与的广播、电视评论和谈话类、专题类节目,异军突起,大放异彩,受到普遍欢迎。

在评论专版方面,随着新闻评论实践的发展,有些报纸如《中国青年报》《南方都市报》等已经出现社论版的雏形,《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嘉兴日报》等也相继开设评论专版。

(2)新闻评论发生变化的原因

清除极“左”路线时,中央明确提出报纸和其他新闻工具为了加强理论宣传,最重要的是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回答重心转移和四化建设中出现的种种新问题。

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应当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持久不懈地进行生动有力的宣传。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国改革不断深化,开放进一步扩大,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推进,这一切为新闻传播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步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有力冲击,加上我国社会深厚的思想和文化背景,更为新闻评论的繁荣和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