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803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08年江西财经大学803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边际替代率

答:边际替代率,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公式为:MRS12=-Δx2/Δx1。其中,Δx1、Δx2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变化量。如果商品数量的变化趋于无穷小,那么,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因此,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切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就是该点的边际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具有递减的性质。边际替代率递减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之所以会普遍发生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的现象,其原因在于: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逐步增加,消费者想要获得更多的这种商品的愿望就会递减,从而他为了多获得一单位的这种商品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

2局部均衡分析

答: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的是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其研究方法是把所考虑的某个市场从相互联系的整个经济体系的市场全体中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

局部均衡是经济体系中单独一个消费者、一个商品市场或要素市场、一家厂商或一个行业的均衡状态。局部均衡分析只考虑这个局部本身所包含的各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及最终如何达到均衡状态。

局部均衡分析都是以“其他情况不变”的假设为基础的,所以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并不影响它对很多问题研究的有效性。在一定的合理假设下,不但可以达到说明问题的目的,而且可使问题简单化、明了化。特别是当把所研究的变量限于两个经济因素时,可以借助数、表、图进行综合分析,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在研究一些综合性问题时,局部均衡分析是不够的,必须运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3公共物品

答: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是供集体共同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具有两个特性:非排他性。一种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人对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由此而获得的满足;非竞用性。公共物品是提供给一切消费者的,无法在消费者之间进行分割。

由于公共物品既没有排他性又没有竞用性,所以能够从公共物品获益的人可以避开为公共物品付出费用,这称为“免费搭便车问题”。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上,人们总是希望由别人来提供,而自己坐享其成。要使公共物品有效率地提供出来,经常需要政府的行动。

4国内生产总值

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具有几个方面的内涵: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GDP是流量而不是存量;GDP指标一般仅涉及市场上经济活动所导致的价值。

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5投资乘数

答: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在两部门经济中,投资乘数ki=Δy/Δi=1/(1-β),即ki=1/(1-MPC)=1/MPS。可见,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则投资乘数就越大。在三部门经济中,征收定量税时,投资乘数ki=1/(1-β);征收比例税时,投资乘数ki=1/[1-β(1-t)]。由于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投资增加会引起收入多倍增加,投资减少会引起收入多倍减少。由于这是凯恩斯最早提出来的,所以投资乘数又称为“凯恩斯乘数”。

6非自愿失业

答:非自愿失业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是指工人愿意接受现行货币工资水平但仍得不到工作。非自愿失业是凯恩斯对传统失业理论的重要补充,也是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直接研究的对象。凯恩斯对非自愿失业的解释是:当所消费的商品的价格较之货币工资发生了轻微上涨,而此时愿意按现行的货币工资提供劳动的劳动总供给仍然大于现在实际的就业量,那么就存在非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从另一个方面讲,指有可能被总需求的提高所消除的那种失业。因为总需求的提高必将导致较高的物价和较低的实际工资。

二、简答题、作图题、计算题(每题10分,共80分)

1什么是垄断竞争市场?它有哪些特点(或假设条件)?

答:(1)垄断竞争市场是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的市场组织。在垄断竞争理论中,把市场上大量的生产非常接近的同种产品的厂商的总和称作生产集团。

(2)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主要有:

在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产品差别不仅指同一种产品在质量、构造、外观、销售服务条件等方面的差别,还包括商标、广告方面的差别和以消费者的想象为基础的任何虚构的差别。一方面,由于市场上的产品之间存在着差别,因此每个厂商对自己的产品的价格都具有一定的垄断力量,从而使得市场中带有垄断的因素。一般说来,产品的差别越大,厂商的垄断程度也就越高。另一方面,由于有差别的产品相互之间又是很相似的替代品,或者说每一种产品都会遇到大量的其他的相似产品的竞争,因此市场中又具有竞争的因素。如此,便构成了垄断因素和竞争因素并存的垄断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

一个生产集团中的企业数量非常多,以至于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行为的影响很小,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和反应,因而自己也不会受到竞争对手的任何报复措施的影响。

厂商的生产规模比较小,因此,进入和退出市场比较容易。

2根据下列描述,画出消费者的三条无差异曲线,并比较其效用水平大小。

(1)小王既喜欢红铅笔,又喜欢蓝铅笔,且认为一支红铅笔和一支蓝铅笔,铅笔是无差异的。

(2)身体健全的小明对穿鞋子的消费是多多益善。

答:(1)小王既喜欢红铅笔,又喜欢蓝铅笔,且两种铅笔的可以以1∶1的比例替代,说明两种铅笔对于小王来说是完全替代品,并且替代比例固定,相应的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如图1所示,图中画出了三条无差异曲线,由于两种铅笔的替代比例是1∶1,所以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1。图中的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近,表示拥有的铅笔数量就越少,从而效用水平越低;离原点越远,拥有的铅笔数量越多,效用水平越高。

图1 固定替代比例的无差异曲线

(2)假设小明将收入用于买鞋子和其他支出,因为小明对鞋子的消费是多多益善,而对其他支出无所谓,所以小明的无差异曲线如图2所示。由于小明对鞋子的数量要求是越多越好,因此会将收入全部用来买尽可能多的鞋子,这时将会达到最大的效用。图中,如果购买鞋子的支出为A,则效用最大为U1,而其他支出不能增加或减少效用;当购买鞋子的支出更高为B时,则效用达到更高的水平为U2。因此离纵轴越远的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效用水平越高。图2中的箭头表示效用水平增加的方向。

图2 鞋子数量的无差异曲线

3考虑一个需求函数:Q=APε,A、ε>0。

(1)计算需求的价格弹性;

(2)证明:边际收益函数与反需求函数的比P(Q)/MR(Q)独立于产出Q。

解:(1)需求的价格弹性公式是:ed=-(dQ/dP)×(P/Q)=εAPε1×P/(APε)=ε,则需求的价格弹性是ε。

(2)证明:由需求函数可得反需求函数为:P(Q)=A1/εQ1/ε

总收益TR=PQ=A1/εQ1/ε×Q=A1/εQ11/ε,所以边际收益函数为:MR(Q)=(1-1/ε)A1/εQ1/ε

则边际收益函数与反需求函数的比为:P(Q)/MR(Q)=A1/εQ1/ε/[(1-1/ε)A1/εQ1/ε]=ε/(ε-1)。

ε为常数,所以两函数之比为常数,独立于产出Q。

4已知一个在完全竞争性市场中的企业的成本函数为C(y)=y3-8y2+20y+5,求该企业的短期反供给函数p(y)。(提示:注意关停条件;反供给函数意指价格是供给量的函数)

答: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可用SMC曲线上大于等于停止营业点的部分来表示。

由C(y)=y3-8y2+20y+5,可得平均可变成本函数为:AVC=TVC/y=y2-8y+20。

平均可变成本最小化的一阶条件为:dAVC/dy=2y-8=0,解得:y=4。

此时平均可变成本AVC=4。故只要价格P<4,厂商就会停止生产。

而边际成本函数为:SMC=3y2-16y+20;

所以企业的短期反供给函数为:P=MC,即p(y)=3y2-16y+20(y≥4)。

5用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经济成果存在哪些缺陷?

答:GDP是现代国际社会用来衡量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极为重要的指标。虽然GDP概念被普遍运用,但是GDP在衡量经济发展的成果中存在以下不足:

(1)GDP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真实生活水平。

因为GDP的统计数据基本上是根据市场交换而获得的,对那些虽没有经过市场交换,但却对人们生活水平有重大影响的经济活动就不能通过GDP反映出来。例如,在一个自给自足程度较高的经济社会,其GDP数据一定低估了人们的实际生活水平。所以,由于每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结构不同,GDP便不能作为一个精确的衡量标准加以比较。另外,人们的休息、娱乐也是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GDP对此却没有反映。假如GDP的下降幅度不至于严重影响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那么当减少劳动时间造成GDP下降时,人们可能会因获得更充足的休息时间而感到幸福。

(2)GDP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的产品和服务的结构。

比如两个国家的GDP相同,其中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主要在于制造导弹、武器等军用品;另外一个国家却主要在于建立学校教育设施、文化体育中心以及公园等娱乐场所,则GDP无法对两者的差别作出反映。而这两个国家在产品和服务上结构的不同,对各自国家人民的生活影响很大。

(3)GDP不能反映产品和服务的进步。

由于GDP的数据是根据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统计而得,而生产技术水平的进步可能会降低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因而GDP不能反映出这种技术水平的进步。例如现在生产出来的汽车要比半个世纪以前生产的汽车质量、性能都好得多,但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现在的生产成本可能比过去低得多,而GDP对此却无法反映出来。

(4)GDP不能准确地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

人类行为的目标是获得尽可能多的福利。GDP反映了总产量水平及其变化。但是人们所得到的福利却不一定和总产量同方向变化。如产量的增加有可能伴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减少,闲暇所带来的福利就会减少。

(5)GDP的统计有一定的误差。

GDP许多数据是根据抽样调查得出来的,其中包含一定的误差。有些数据是根据人们的申报得出来的,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在申报时往往并不反映真实情况,因而统计出来的数字存在一定程度的虚假成分。此外,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具体的政策规定不同,故统计出来的GDP并非基于同样的标准。

(6)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

例如,如果只顾经济总量和速度增长,而不顾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那么可能经济增长了,但环境遭受了严重的污染,将来可能要为治理环境污染而付出比今天增加的GDP高出几倍的成本。

鉴于GDP指标在反映福利方面的上述局限性或缺陷,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对GDP指标的统计项目进行调整。

6什么是货币需求?人们需要货币的动机有哪些?

答:(1)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主体(个人、企业、政府)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各主体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2)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是由三种动机决定的,即交易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动机。

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由于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不是同步的,因而个人和企业必须有足够的货币资金来支付日常需要的开支。个人或企业出于这种交易动机所需要的货币量,决定于收入水平以及惯例和商业制度,而惯例和商业制度在短期内一般可假定为固定不变,于是,凯恩斯认为,用于交易的货币需求量与收入水平存在稳定的关系,即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为收入水平稳定的正向函数。收入越多,货币需求越大;收入越少,货币需求也就越小。

预防性动机,即为了应付可能遇到的意外支出等情况而持有货币的动机。货币的预防性需要产生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个人对货币的预防需求量主要决定于他对意外事件的看法,但从全社会来看,出于预防性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也和收入成正比,是收入的增函数。

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的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当前利率水平,投机者心目中的正常利率水平及投机者对未来利率变化趋势的预期。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当前利率水平的减函数,与利率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

7作图推导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答:(1)凯恩斯的总供给理论认为,在短期,价格是刚性的,从而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动而调整。由于工资和价格刚性,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水平线,表明经济中的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在刚性货币工资的假设条件下,当产量增加时,价格和货币工资均不会发生变化。如图3中的P0E0所示。

图3 凯恩斯短期总供给曲线

(2)图中的yf代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国民收入。P0E0为水平线的意思是:在产量小于yf的条件下,由于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P)都不会变动,所以在既有的价格(P0),经济社会能提供任何数量的y0,即在达到充分就业以前,经济社会能按照既定的价格提供任何数量的产量或国民收入(如y0)。此外,在达到充分就业(yf)之后,社会已经没有多余的生产能力,从而不可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因此,增加的需求不但不会增加产量(y),反而会引起价格的上升,如图中E0点以上的垂直线所示。

8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1)当政府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时,就会刺激消费需求从而增加生产和就业,这会增加对货币的需求,当货币供给不变时,利率会上升。同时当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时,一般会提高价格水平。价格水平的提高使实际货币供给减少,由此也会导致利率上升。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右移动,从而导致利率从r0上升到r1,收入增加,如图4(a)所示。如果经济处于古典区域,则只能引起利率上升,而收入不变,如图4(b)所示。如果处于凯恩斯区域,则利率不变,收入增加,如图4(c)所示。

图4(a)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利率的影响(一般区域)

图4(b)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利率的影响(古典区域)

图4(c)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利率的影响(凯恩斯区域)

(2)当政府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时,货币市场均衡被打破,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量超出了他们愿意持有的货币量,他们会用手中多余的货币去购买有价证券,以恢复他们希望有的资产组合比例。这时在证券供给量不变情况下,证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利率的下降会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企业会增加投资,进而使国民收入增加。所以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结果就是利率降低,国民收入增加。但由于价格水平会提高,而价格水平提高使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因此利息率的下降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LM曲线向右移动,一般情况下,会导致利率下降和收入的增加,如图5(a)所示。若经济处于古典区域,利率下降和收入增加的幅度达到最大,如图5(b)所示。

图5(a) 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一般情形下)

图5(b) 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特殊情形下)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规模收益的定义、类型及其成因。

答:(1)规模收益是指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企业只有在长期内才可以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而变动生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规模收益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在生产理论中,通常是以全部的生产要素都按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化来定义企业的生产规模的变化。

(2)企业的规模收益变化可以分为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不变和规模收益递减三种情况:

规模收益递增。这种规模收益的特征是产出的数量变化比例大于投入的要素变化比例。如图6所示,由A点到B点,两要素的增加比例为L1L2/OL1=K1K2/OK1<1,而产量增加的比例为100%,产量的增加比例大于两要素增加的比例。由此可以看出在该产品的生产中,产量增加的比例比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比例要大,因而厂商具有规模收益递增的性质。

图6 规模收益递增

规模收益不变。这种规模收益的特征是产出的数量变化比例等于投入的变化比例。如图7所示,由D点到E点,两要素增加的比例为L1L2/OL1=K1K2/OK1=1,产量增加的比例是100%,产量增加的比例与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比例总是相等,因此该厂商规模收益不变。

图7 规模收益不变

规模收益递减。这种规模收益的特征是产出的数量变化比例小于投入的变化比例。如图8所示,由G点到H点,两要素增加的比例为L1L2/OL1=K1K2/OK1>1,产量增加的比例是100%,由此可以看出在该产品的生产中,产量增加的比例比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比例要小,因而厂商具有规模收益递减的性质。

图8 规模收益递减

(3)规模收益三个阶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生产规模扩大初期,厂商通过实行专业分工、采用先进技术与设备、节省管理费用等实现内部经济,另外,大规模生产还可以同其他厂商建立稳定的生产技术联系,增强顾客对本企业产品的依赖心理等等。因此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会超过投入的增加量,从而出现规模收益的递增。当厂商生产规模扩大超过一定程度后,由于规模过大、层次过多而使管理不便、不易协调、缺乏灵活性、管理效益下降,从而导致内部不经济,使得收益减少。而且生产规模扩大也会导致生产成本的扩大,这些因素最终会导致生产出现规模收益递减。

22007年以来,我国中国人民银行已先后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最新一次是决定从2007年12月25日起再次将存款准备金率在11月26日的13.5%的基础上再上调以1个百分点,即达到14.5%(见下表)。

表1 中国人民银行2007年以来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

试分析:

(1)什么是法定准备金率?我国央行为什么要不断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实行的是什么货币政策?

(2)这一货币政策的实行将对总需求产生怎样的影响?它又是如何起作用的?

(3)请将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的影响用IS-LM模型图和AD-AS模型图表示出来,并加以说明。

答:(1)法定准备金率指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金额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准备金率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当法定准备金率提高时,银行系统某定量准备金所能维持的负债和信用额度便下降;相反,当准备金率降低时,某定量准备金所能维持的负债和信用额便上升。因此,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是一种信用收缩的措施,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是一种信用扩张的措施,最终都会影响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不断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有:

流动性过剩压力困扰着我国经济运行。2007年1~9月份,GDP同比增加了2.3万多亿元,与同期M2新增4.75万亿元相比,相差2.4万多亿元。这反映出我国金融体系中存在着流动性过剩,必然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9月末,我国经济广义货币供应量已达39.3万亿元,2.4万多亿元过剩量占其6.2%。GDP、M1、M2等数字表明经济流动性过剩存在着从银行部门向资产部门蔓延的趋势,若不采取措施,资产部门价格会继续上升。所以此时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降低流动性。

经济增长率持续趋热。2007年前三个季度GDP同比增长11.5%,预计全年经济运行将继续保持高位态势,全年GDP增长率在11.5%左右。国家须加大对经济运行降温的力度。

投资增长率在2007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总投资规模将达到138000亿元,实际增长率为21.6%,连续多年存在的投资增长明显大幅高于GDP增长的状况,使得当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例持续攀升,预计2007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例为56.6%。为了防止由投资过热引起的一系列经济问题发生,应当适当抑制投资增长率继续走高的势头。

信贷投放量快速增加。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07年10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1361亿元,同比多增1192亿元。在提高贷款利率的背景下,新增贷款量快速增长的势头不减。新增贷款量的快速增加,既与资金过剩直接相关,也刺激着经济运行和投资的进一步提高。为了防范这些情形的加重,必须着力收紧资金供给,由此需要再次实施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措施。

美国出现信贷危机后,上调准备金率可以保证金融系统的支付能力,增加银行的抗风险能力,防止金融风险的产生。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会减少货币的供给,中央银行实行的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2)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使商业银行的信贷收缩、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从而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上升、投资减少,抑制了总需求的扩大。当银行收紧银根时,利率上升,国外资金会流入,于是本币会升值,进出口会下降,从而使本国总需求水平下降。需要明确的是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会影响基础货币,而是通过影响货币乘数来影响货币供给。

(3)IS-LM模型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的影响

在IS-LM模型中,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中央银行采取的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使LM曲线向左移动,此时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减少。如图9所示,LM0曲线和IS0曲线相交于E0,此时的利率是r0,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后,LM曲线向左移动到LM′,此时利率提高到r′。

图9 IS-LM模型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的影响

AD-AS模型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的影响

在AD-AS模型中,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会提高利率,使投资减少,抑制总需求,使总需求曲线AD向左移动,此时价格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减少。如图10所示,AD0曲线和AS0曲线相交于E0,此时的利率是P0,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后,AD0曲线向左移动到AD′,此时价格水平下降到P′。

图10 AD-AS模型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