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暨南大学803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
一、简答题(共6题,每题10分,共60分)
1列举影响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因素,并解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挤出效应。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本题作答可参见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5版)教材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解析”。对于教材中标明第一、第二等的知识点,建议掌握,特别容易出简答题。
【答案】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减少的效果。影响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因素有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1)支出乘数的大小
支出乘数越大,政府支出所引起的产出增加越多,但利率提高使投资减少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减少也越多,即挤出效应越大。
(2)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
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函数(L=ky-hr)中的k的大小。k越大,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产出水平增加所导致的货币需求(交易需求)的增加也越大,因而使利率上升也越多,从而挤出效应也就越大。
(3)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函数中h的大小,也就是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的大小。这一系数越小,说明货币需求稍有变动,就会引起利率大幅度变动。因此,当政府支出增加引起货币需求增加所导致的利率上升就越多,因而对投资的“挤占”也就越多。相反,如果h越大,则挤出效应就越小。在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弹性无限大,而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为0,因而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为0,财政政策效果极大。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弹性为0,而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极大,因而财政政策毫无效果。
(4)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投资的利率系数的大小(i=e-dr)。投资的利率系数d越大,则一定量利率水平的变动对投资水平的影响就越大,因而挤出效应就越大;反之,则挤出效应就越小。
在这四个因素中,支出乘数主要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而边际消费倾向一般被认为是比较稳定的。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k主要取决于支付习惯和制度,一般也被认为比较稳定。因此,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是货币需求及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及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的大小。
2画图简要说明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形成和条件。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本题作答可参见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教材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作答时,为了说清楚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推荐使用数理方法予以证明。另外,一定不要遗落利润最大化的二阶条件,P=SMC只保证厂商利润处于极值,还需要通过二阶条件的分析来保证厂商获得的是最大利润。
【答案】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生产中,市场的价格是给定的,而且,生产中的不变要素的投入量是无法变动的,即生产规模也是给定的。因此,在短期,厂商在给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的调整来实现P=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厂商实现短期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可以用数学方法予以证明:构造利润函数:π(Q)=PQ-STC(Q)。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即有:P=SMC(Q)。
利润最大化还必须满足:SMC′(Q)>0,即理性的厂商只会在边际成本递增的区域进行生产。
图1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形成和条件
在短期,厂商是在给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的调整来实现P=SMC,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如图1所示,当产量小于均衡产量Q*,例如为Q1时,厂商的边际收益(也就是市场价格)大于边际成本,厂商增加产量可以增加利润。所以,只要MR>SMC,厂商就会增加产量。相反,当产量大于均衡产量Q*,例如为Q2时,厂商的边际收益(也就是市场价格)小于边际成本,厂商减少产量可以增加利润。在短期均衡时,厂商的利润可以大于零,也可以等于零,或者小于零。
3简述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姆森的主要理论贡献。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对于报考暨南大学“803西方经济学”科目的考生来说,一定要密切注意最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理论贡献。诺奖经济学得主名单于每年10月份公布,建议考生到时多加关注。
【答案】
(1)瑞典科学院将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威廉姆森,以表彰“他对经济治理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司的经济治理边界的分析”。
(2)威廉姆森是现代制度分析学派的代表性人物,是继科斯和诺斯之后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杰出新制度经济学家。威廉姆森的主要学术贡献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首次提出“治理结构”和“资产专用性”两个新制度经济学概念,继而创建了一个分析所有组织形式的统一框架——“分立的结构选择分析法”。
第二,细分了科斯提出的“交易费用”概念,使交易费用成为一种可以进行科学分析的有力工具,并构建了“交易费用经济学”分支。威廉姆森首先提出了特定的交易类型和组织之间最优匹配的模型,经济组织(包括市场组织)的运行效率依具体的交易技术结构和组织形式不同组合而有所不同。同一种交易技术结构与不同的组织匹配时,交易将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倾向,从而会导致不同的交易费用,同样,同一组织与不同的交易技术匹配时,其交易费用也不相同。如果某种交易技术结构与特定的体制组织形式相匹配时,其交易费用最低,这时,这种资源配置的运行效率最高。
第三,促进了经济学与法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融合发展,其理论成果在经验检验、应用经济学和公共政策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威廉姆森的重要贡献是具体分析了在什么情况下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到使它失效的程度。他的分析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机会主义行为。威廉姆森对经济分析中关于人的行为特征的基本假定作了新的界定:经济生活中的人总是尽最大能力保护和增加自己的利益,也就是说,经济中的人都是自私的,而且,为了利己,还可能不惜损人。威廉姆森把人一有机会就会不惜损人而利己的“本性”,称之为机会主义。人的这种本性直接影响了以私人契约为基础的市场效率。市场上交易的双方不但要保护自己的利益,还要随时提防对方的机会主义行为。每一方都不清楚对方是否诚实,都不敢轻率地以对方提供的信息为基础,而必须以自己直接收集的信息为基础作出交易决策。因此,机会主义的存在使交易费用提高。交易越复杂,交易费用提高的幅度也越大。
②不确定性。包括经济生活在内的人类社会发展变化,不是简单的机械运动,不可能完全准确预测未来的局势;或者说,充满着不准确性。在市场中,一项交易从发生到完成总要持续一段时期,在该时期中可能会发生很多影响交易双方权力和义务的事件,从而影响交易契约的执行。又由于合同执行者很可能有机会主义行为。那么,当市场条件变化对他不利时,他可以借口契约的前提改变而停止履行合同,在不违反法律的的情况下给交易伙伴造成损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交易双方将尽可能把契约写得十分复杂,力图包括一切未来的可能性,以及每一种情况发生时双方的权力和义务。但是,任何契约不可能是完全的,总会给机会主义行为留下可乘之机。其基本态势是,交易本身越复杂,交易谈判及其所达成的契约越趋复杂化,交易费用就越高,市场作为一种交易的管理机制其效率就越低,甚至不能完成交易。
③小数目条件。如果市场是充分竞争的,交易的一方对另一方的依赖性就很小,那么,机会主义本身就会有颇高的代价——机会主义的行为会使机会主义者失去交易伙伴。因此,竞争的压力会使经济利益的考虑较少地诱发机会主义行为,而是抑制机会主义行为。然而,如果市场上角色的数目很小时,那么,交易的一方对另一方的依赖就会增大,经济利益的考虑就会更多地诱发机会主义行为。当市场是寡头、甚至是垄断时,依赖寡头和垄断的另一方就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或者说,对于非寡头、非垄断的一方,市场交易费用将会十分高昂。
④专用性资产。随着市场的扩大和分工的发展,出现了使用日益专一的生产要素。生产要素越是专用的,设计就越简单,制造费用就越低。
资产的专用性有三种。a.资产本身的专用性,如特殊设计能够一次性加工成某个部件的设备;b.资产选址的专用性,如为了节省运输费用,设备一般以原料产地布局,一旦建成,移迁费用很高,甚至使移迁成为不可能;c.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如果一个具有专用性资产,又有一些雇员在这一企业的工作中积累了与此相关的丰富经验,他的经验和技术是特定于这个企业的。对于厂商,重新训练这样的雇员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或很高费用,同时,他的这些经验和技术也并不适合其他厂商。维持长期稳定的契约关系,对于厂商和这类雇员都会有好处。专用性资产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厂商对交易伙伴的依赖性。资产的专用性程度越高,专用性资产价值越大,拥有专用性资产的厂商对交易伙伴的依赖性越大;因为他越有可能被其交易伙伴的机会主义行为所损害。只要他的交易伙伴不再保持交易关系,甚至中断交易关系,就可以使他的专用性资产蒙受重大损失。因此,对于拥有专用性资产的厂商,一方面是降低了生产费用,一方面如果他仍然依赖市场的话,他将大大提高自己的交易费用。
4要素使用原则与利润最大化原则有何联系?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本题是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教材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课后复习题第4题。考生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第一轮复习时,应将教材的课后习题好好地做一至两遍,通过对课后习题的作答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理解考试知识点以及养成良好的解题思路。
【答案】
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与利润最大化产量原则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数学方法予以推导:假设π表示厂商的利润,它是要素X的函数。由利润的定义有:π(X)=R(Q(X))-C(Q(X))。其中,R为收益,它是产量Q的函数,因而是要素X的复合函数。C为成本,也是要素X的复合函数。为了达到最大利润,必须使:
即有:
也就是:MR·MP=MC·MP。
整理可得:MR=MC,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恰好是产品市场理论中厂商利润最大化产量的条件。由此可见,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利润最大化产量的条件实质上是一回事,它们可以相互推出,换句话说,厂商在生产上和要素使用上遵循的是完全一样的原则。
5即使经济是完全竞争的,当存在公共物品时,为什么也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本题作答一定要掌握答题技巧:先介绍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概念,接下来介绍公共物品的两个特性,最后指出正是由于公共物品的两个特性导致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市场本身提供的公共物品通常低于最优数量。
【答案】
(1)帕累托最优状态是用于判断市场机制运行效率的一般标准。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在既定资源配置状态下,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即不存在帕累托改进,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2)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是供集体共同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是指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竞争性的物品。公共物品具有两个特性:
①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
②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是指该产品被提供出来以后,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其他人消费该产品的额外成本为零,换句话说,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同时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为纯公共物品,如国防。只具有非竞争性而不具有非排他性的物品为非纯公共物品,如道路。
(3)对于公共物品而言,市场机制作用不大或难以发挥作用。因为公共物品由于失去竞争性和排他性,增加消费并不会导致成本的增加,消费者对其支付的价格往往是不完全的,甚至根本无需付费。在此情况下,市场机制对公共物品的调节作用就是有限的,甚至是无效的。
由于公共物品不具备消费的竞争性,任何一个消费者消费一单位公共物品的机会成本为零。这意味着,没有任何消费者要为他所消费的公共物品去与其他任何人竞争。因此,市场不再是竞争的。如果消费者认识到他自己消费的机会成本为零,他就会尽量少支付给生产者以换取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利。如果所有消费者均这样行事,则消费者们支付的数量将不足以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结果便是低于最优数量的产出,甚至是零产出。
由于公共物品的消费存在免费搭便车的问题,很难通过竞争的市场机制解决公共物品的有效生产问题,市场也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4)无法排他的公共物品常有供给不足的现象
对于无法排他的公共物品,私人大多不愿提供或充分提供,因此,其产量常低于最大社会福利产量,影响社会福利。
(5)可以排他的公共物品常有利用不足的现象
非排他性并不代表所有公共物品都不能排他,有些公共物品是可以排他的。一种可以排他的公共物品如果只供付费的人享用,则常会使利用率偏低,造成浪费而影响效率。
6假定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现在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资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应当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混合政策?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本题是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5版)教材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课后复习题第12题。本题考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应用。IS-LM模型也可以作为论述题的考点,常用于分析现实中的经济波动。
【答案】
如果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资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则应当实行扩大货币供给和增加税收的混合政策。扩大货币供给可使LM曲线右移,导致利率r下降,刺激私人部门的投资支出。税收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会减少,从而消费支出相应减少,这使IS曲线左移。
图2 政策搭配
如图2所示,y0为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使LM曲线移至LM′,利率由r1降至r2。与此同时,政府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左移至IS′,这样国民收入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y0,此时私人投资增加了,消费支出减少了。
二、计算题(共2题,第7小题16分,第8小题14分,共30分)
7假设一个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P=10-3Q,成本函数为TC=Q2+2Q。
(1)求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2)如果政府试图对该垄断厂商采取限价措施迫使其达到完全竞争行业所能达到的产量水平,则限价应为多少?
(3)如果政府对该垄断厂商征收一笔固定的调节税,以便取得该厂商所获得的超额利润,那么这笔固定税的总额应是多少?
(4)以上两种方法对消费者会产生什么影响?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此题不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版)有类似的考研真题。在强化、冲刺阶段,建议考生一定要多看看圣才学习网主编的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版),非常有价值。
【答案】
(1)厂商利润函数为:π=PQ-TC=(10-3Q)Q-(Q2+2Q)=-4Q2+8Q。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为:dπ/dQ=-8Q+8=0。
解得:Q=1。
把Q=1代入需求曲线方程,可得:P=7,利润π=-4×12+8×1=4。
(2)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P=MC,则有:10-3Q=2Q+2,解得:Q=1.6。把Q=1.6代入需求曲线方程,可得:P=5.2。即如果政府企图对该垄断厂商采取限价措施迫使其达成完全竞争行业所能达到的产量水平,则限价应为5.2。
(3)因为政府征收的固定调节税要把该厂商的超额利润都拿走,所以政府对该厂商征收的固定调节税就是其获得的超额利润,其值为4。征税后,市场产量、价格都没有变,但是垄断厂商的超额利润为零。
(4)消费者能从第一种方法即政府迫使垄断厂商采取限价措施扩大产量中得到好处,因为他们能以较低价格买到较多商品。第二种方法即政府对生产者征收一笔固定调节税,对消费者来说没有直接得到好处,因为价格和产量没有任何变化。
8假定某经济存在以下关系:消费函数C=1400+0.8Yd,投资函数I=200-50r,税收T=0.25Y,政府购买支出G=200,名义货币供给M=900,价格水平P=1,货币需求函数L=0.4Y-100r。求:
(1)总需求函数、均衡国民收入与利率;
(2)当总供给函数为Y=3350+400P时,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
(3)假设该经济的充分就业收入为3800,如果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实现充分就业,政府购买支出应增加多少?此时利率将变动到多少?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这一类型的考题相对简单且常见,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教材有类似的课后习题,建议考生平时多加练习,掌握解题思路。
【答案】
(1)由三部门经济产品市场均衡条件Y=C+I+G得:Y=1400+0.8(Y-0.25Y)+200-50r+200。求得IS曲线方程:Y=4500-125r。
由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P=L得:900/P=0.4Y-100r。
求得LM曲线方程:Y=2250/P+250r。
联立IS曲线方程和LM曲线方程,消去变量r,得Y=3000+750/P,此即为总需求函数。
当价格水平P=1时,将其代入LM曲线方程得Y=2250+250r,联立IS曲线方程得均衡国民收入为3750,均衡利率为6。
(2)联立总需求函数Y=3000+750/P和总供给函数Y=3350+400P,得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时的国民收入为3750,价格水平为1。
(3)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意味着国民收入必须增加50万元。设增加政府购买支出ΔG时达到充分就业,重复(1)的运算,得到新的IS曲线方程为:Y=4500-125r+2.5ΔG,联立以下三个方程:
解得:r=6.2,ΔG=30。
即如果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实现充分就业,政府购买支出应增加30,此时利率将由6上升到6.2。
三、论述题(共2题,第9小题16分,第10小题24分,共40分)
9厂商的销售收入与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分别举例说明。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这道考题考察的知识点在经济学考研入学真题中出现频率很高,暨南大学2011年考卷又考到类似的考题。作答时,建议考生运用数理方法进行论证,而不是用图形进行分析。
【答案】
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提供该商品的厂商的总收益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可以用数理方法予以证明。证明如下:由于TR=PQ,所以
(1)当ed>1时,dTR/dP=Q(1-ed)<0,即需求富有弹性时,总收益与价格反向变动,即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这是因为,当ed>1时,厂商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大于价格的下降率。这意味着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必定小于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所以,降价最终带来销售收入的增加。相反,厂商提价最终带来销售收入的减少。
例如,当一产品为奢侈品时,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当价格上涨时,价格上升的幅度会小于需求量下降的幅度,因此总收入会降低。
(2)当ed<1时,dTR/dP=Q(1-ed)>0,即需求缺乏弹性时,总收益与价格同向变动,即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这是因为,当ed<1时,厂商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小于价格的下降率。这意味着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并不能全部抵消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所以,降价最终带来销售收入的减少。相反,厂商提价最终带来销售收入的增加。
例如,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往往小于1,当农产品价格上涨时,需求量的下降幅度会小于价格上升的幅度,因此总收入会增加。
(3)当ed=1时,dTR/dP=Q(1-ed)=0,总收益和价格的变动没有关系。这是因为,当ed=1时,厂商变动价格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价格的变动率是相等的。这样一来,由价格变动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或减少量刚好等于由需求量变动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或增加量,所以,无论厂商是降价还是提价,销售收入值是固定不变的。例如,假设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当价格发生变化时,需求量会发生反向同幅度的变化,结果,总收入不变。
10请根据IS-LM模型推导出总需求曲线(AD),并解释总需求曲线的形状及其为什么呈现这种形状。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本题比较简单,可利用IS-LM模型推导得出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并可从庇古的财富效应、凯恩斯利率效应以及蒙代尔-弗莱明的汇率效应来简要解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2012年暨南大学考卷又考到此考题。
【答案】
(1)总需求曲线反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时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的关系。总需求曲线可以由IS-LM模型推导出来,推导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将P1和对应的国民收入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假设P由P1下降到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将P2和对应的国民收入y2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2。连接D1、D2等这类点,就可以得出总需求曲线AD。
(2)总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这可以用以下三种原理进行解释:
①庇古的财富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就相应地减少,这种效应称为实际余额效应,也称为庇古的财富效应。
②凯恩斯利率效应。价格总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成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在宏观经济中决定利率的主要因素是货币供求,而货币实际量是由名义货币量和物价水平决定的,当物价水平上升,名义货币量不变时,实际货币供应量减少,引起利率上升;利率上升使得投资减少,从而社会总需求减少。
③蒙代尔-弗莱明的汇率效应。一是物价总水平上升会使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因为国内价格总水平上升后,相比之下本国公民购买外国商品比较合算,因而进口增加,出口减少,从而使净出口减少,就会使总需求水平下降;二是物价总水平上升以后,本国生产成本上升,如果这时外国物价未涨,则到外国投资显然比较合算,因而外国投资会增加,国内投资会减少,从而降低国内总需求水平。
以上三种效应共同作用,如果国内物价总水平上升,必然导致国内总支出水平下降,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四、案例分析题(共1题,20分)
11利率与汇率的变动会对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下表是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情况。
我国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美元兑人民币汇率
请分析利率与汇率变动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分析】这道考题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不好分析利率上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对于这一类型的考题,一定要掌握答题技巧,分别分析利率上调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影响,还要有条理性,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
(1)由表可以看出,自2002年起,为应对通货膨胀以及其他经济问题,我国多次上调存贷款利率。这种存贷款利率的上调是为了应对过热的宏观经济形势,但也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众多影响:
①有助于缓解金融体系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从而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合理增长。自2002年起,我国金融体系流动性出现了一定的过剩,这种过剩的流动性刺激企业投资的过度增加。通过上调存贷款利率有助于合理控制信贷综合和信贷投放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流动性保持在合理水平,抑制一些行业的过热投资。
②有望为股市“降温”。股票指数的上扬说明当前我国经济存在资产价格过高的问题,有必要通过上调利率等方式对市场进行有效引导。上调存贷款利率势必给股市带来一定的影响,会对投资者对未来股市的盈利预期起到一定作用,同时也会加大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达到给股市降温的作用。
③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利率上调对稳定通胀将产生正面效应。通过适时适度地上调存贷款利率,将稳定通胀预期,抑制较高的物价向更高水平的通胀转化。
④统计显示,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一直呈现“双顺差”,外汇储备保持快速增长。加息后,进一步加大人们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使得外国资本由于没有利率风险而更加空前地进入中国市场,外汇压力越来越大,通货膨胀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2)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总体来看,人民币汇率呈现出单边的升值趋势,而且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众多影响,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①人民币升值的积极影响
第一,有条件的降低进口产品的成本。在进口产品价格的涨幅小于人民币升值的幅度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升值会使进口的国外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价格比以前便宜,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这样,对于广大居民而言,消费进口产品的成本将大大降低;对于一些企业而言,如果其产品价格以人民币结算、原材料从境外采购,如造纸、汽车和机械设备行业,其生产成本因人民币升值而下降,从而提升企业利润。
第二,国内居民出国旅游和留学的成本降低。人民币升值,可以使人们花费比以前更少的人民币就可以到欧美等地区留学、旅游。
②人民币升值的消极影响
第一,不利于我国外贸企业产品的出口。对于出口企业而言,其盈利水平与本外币的汇率水平密切联系。在出口产品国际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本币相对于某一国际结算用外币升值的话,则意味着企业与以前相比出口换回的本币数量减少,企业利润下降,这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出口积极性,如果出口企业为维持一定利润而提高价格,则会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的持续扩大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再加上国内通货膨胀引起的生产成本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缩小,有的几乎为零,面临着生存危机。
第二,失业压力会加大。由于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出口企业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而这些出口企业中,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在这些企业工作的劳动者将面临着失业的压力。
第三,金融风险会加大。随着人民币的持续升值、美元不断贬值,我国经济仍保持高速增长,国际游资和热钱会以各种方式和手段进入我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这部分资金规模大、流动快、趋利性强,是造成金融市场动荡的潜在因素。
第四,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外资的进入,造成中央银行以外汇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相应增加,货币供应量在持续增长,流动性过剩;同时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外资涌入将推动资产价格上涨,其产生的“财富效应”将引起国内其他产品价格的上涨,这样使我国目前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
第五,增加了债权人的损失。对于外债,作为债权人的国家和企业,随着本币的不断升值,其损失也在不断增加。作为世界上持有美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我国是美国的债权人,在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的过程中,损失很大。对企业而言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