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包括( )。
A.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高级化、经济福利
B.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产业结构高级化、收入分配公正
C.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国际收支平衡
D.经济增长、物价稳定、产业结构高级化、充分就业
【答案】C
【考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
【解析】经济政策的目标包括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其中,基本目标包括经济福利、分配公正和效率、增长、稳定;具体目标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国际收支平衡。
2可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指的是( )。
A.再贴现
B.不动产信用控制
C.公开市场业务
D.存款准备金政策
【答案】B
【考点】货币银行学——可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解析】可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消费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预缴进口保证金和优惠利率。ACD三项都属于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3以下哪一个市场不属于货币市场?( )
A.同业拆借市场
B.大额定期存单市场
C.股票市场
D.商业票据市场
【答案】C
【考点】货币银行学——货币市场
【解析】货币市场是指一年和一年以下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包括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商业票据市场等子市场。资本市场一般指交易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满足工商企业的中长期投资需求和政府财政赤字的需要。C项,股票市场属于资本市场。
4根据H-O模型,国际贸易的结果使各贸易参与国之间的要素报酬率______,出现要素价格______趋势。( )
A.差异缩小/均等化
B.不变/不变
C.差异缩小/不变
D.不变/均等化
【答案】A
【考点】国际经济学——H-O模型的基本内容
【解析】H-O模型有三个基本论点:①在国际贸易体系中,一国出口的总是那些以自己相对丰富的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则总是那些需要用本国相对稀缺的要素生产的产品。②如果两个国家生产要素存量(如劳动与资本)的比例不同,即使两个国家相同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完全一样,也会产生生产成本的差异,从而使两国发生商品流动,即贸易关系。③国际贸易的结果是使各贸易参与国之间的要素报酬(利息、地租、工资)差异缩小,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
5根据欧盟《马斯特里赫特约》,进入欧元区国家的财政状况的标准是( )。
A.财政赤字占当年GDP的比重不超过3%,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不超过60%
B.财政赤字占当年GDP的比重不超过3%,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不超过50%
C.财政赤字占当年GDP的比重不超过3%,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不超过10%
D.财政赤字占当年GDP的比重不超过5%,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不超过60%
【答案】A
【考点】国际经济学——单一货币的收益分析及其评价
【解析】《马斯特里赫特约》关于政府财政状况规定的内容是:①欧盟成员国在加入欧元区前一年的财政赤字不得超过当年GDP的3%,除非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该比例(虽超过了3%)正持续和大幅缩减到参照值;二是该比例(虽超过了3%)仅是例外和暂时的情况,过去一直低于参照值。②公债占GDP的比重不得超过60%,除非该比例正明显地下降或迅速地接近参照值。
6如洛伦兹曲线图所示,横轴代表人口百分比,纵轴代表收入百分比,以下正确的命题是( )。
A.折线OHL代表收入完全平等
B.直线OL代表收入完全不平等
C.基尼系数G=SB/(SA+SB)
D.当收入分配由曲线ODL描绘时,基尼系数0<G<1
【答案】D
【考点】西方经济学——洛伦兹曲线
【解析】A项,折线OHL代表收入完全不平等;B项,直线OL代表收入完全平等;C项,基尼系数G=SA/(SA+SB)。
7我国依据国家职能的划分,一般把财政支出划分为( )。
①经济建设费
②社会文教费
③地质勘探费
④国防费
⑤行政管理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C
【考点】财政学——财政支出分类
【解析】我国依据国家职能的划分,将财政支出区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
8按照最适课税理论,最适所得税税率应该呈现倒“U”型,这意味着( )。
A.中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高些,低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低些
B.中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高些,低收入者与高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低些
C.中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低些,高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高些
D.高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高些,低收入者与中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低些
【答案】B
【考点】财政学——最适所得税率应当成倒U型
【解析】按照最适课税理论,从社会公平与效率的总体角度来看,中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高些,而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应适用相对较低的税率。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贸易乘数
【考点】国际经济学——贸易乘数
【解析】对外贸易乘数研究一国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就业之间的互相影响,描述了在开放经济体系内部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该乘数表明一国的出口增长会一轮一轮地引起与出口有关产业的连锁反应,从而对国民收入产生乘数放大效应。这是因为出口扩大使得出口部门收入增加,消费增加,这将使为出口部门提供生产、生活资料的生产部门增加收入与消费,这样反复传递,就会导致整个国民收入的增加。
贸易乘数的公式为:
上式中,dX为出口增量,dM/dY为边际进口倾向。
贸易乘数的政策含义:一国出口收入应更多的买国内产品,如果出口收入中较大部分用于进口,则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较小;反之较大。因此当需求倾向不变时,出口收入的增量应尽量少用于进口,这样可以扩大出口对经济的刺激作用。
2垄断竞争市场
【考点】西方经济学——垄断竞争市场
【解析】垄断竞争市场是指由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的市场组织,市场中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市场通常具有以下特征:①行业中有大量的卖者和买者;②厂商提供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之间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③厂商的生产规模较小,厂商进入或退出是自由的。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垄断竞争的存在从总体上来说是利大于弊的。现实中垄断竞争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市场结构,如轻工业品市场。
3自然率假说
【考点】西方经济学——自然率假说
【解析】自然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当劳动市场在竞争条件下达到均衡时所决定的就业率。由于这一就业率与经济中的市场结构、社会制度、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因而被冠以“自然率”的名称。自然率假说是在“自然失业率”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关于就业、产出以及物价等经济变量存在着一种由政府政策支配的实际因素(如生产、技术等)决定的自然水平的理论观点。根据自然率假说,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等。长期而言,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尽管短期内,经济政策能够使得实际失业率不同于自然失业率。弗里德曼根据自然率和菲利普斯曲线得出一个货币主义的结论:在短期,虽然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把失业率人为地维持在小于自然率的水平,但是,在长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4综合所得税制
【考点】财政学——综合所得税制
【解析】综合所得税制就是对纳税人全年各种不同来源的应税所得(如工薪收入、利息、股息、财产所得等)综合起来,在作法定宽免和扣除后,依法计征的一种所得税制度。这种税制多采用累进税率,并以申报法征收,但也有的国家采用比例税率。
综合所得税制的优点在于充分体现税收公平原则和量能课税原则,缺点在于计税依据的确定较为复杂和困难,征税成本较高,不便实行源泉扣缴,税收逃避现象较为严重。这种税制需要纳税人纳税意识强、服从程度高、征收机关征管手段先进、工作效率高。综合所得税最先出现于德国,现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什么是名义利率?什么是实际利率?请写出这两个概念的关系式。
【考点】货币银行学——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解析】(1)名义利率是借款契约和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息率,也就是金融市场上的市场利率。名义利率包括了物价变动的预期和货币增贬值的影响。
(2)实际利率是指剔除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利率,是债务人因使用资金而支付的真实成本。
(3)当一般价格水平不变时,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是等量的。在名义利率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波动会导致实际利率的反向变动。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关系式为: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或者: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2什么是“特里芬难题”?
【考点】货币银行学——特里芬难题
【解析】“特里芬难题”是指一种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货币制度的两难处境,即信心和清偿力之间的矛盾。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双挂钩”体系,它实际上是一种美元本位制。因此,它的运行既要求储备货币发行国(美国)保证美元按固定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又要求美国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即提供足够的美元,以促进生产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顺畅运转。而信心和清偿力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美元供给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的危险,从而发生信心问题,美元供给太少就会发生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这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故称“特里芬难题”。
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元荒”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美元灾”,布雷顿森林体系实实在在地陷入了“特里芬难题”中。这一根本缺陷,使后来采取创设特别提款权复合货币的方法也无济于事,从而使布雷顿森林体系无法维持,导致其最终彻底瓦解。
3简述产品的同质性、异质性,并说明同、异质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种类。
【考点】国际经济学——产业内贸易理论
【解析】产品同质性是指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市场区位不同,市场时间不同;产品的异质性是指产品间不能完全替代(尚可替代),要素投入具有相似性。两种情况,即产品的同质与异质,都会产生国际贸易。
(1)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有以下几类:①国家大宗产品,如水泥、木材和石油的贸易;②合作或技术因素的贸易,如银行业、保险业走出去、引进来;③转口贸易;④政府干预产生的价格扭曲,使进出口同种产品有利可图;⑤季节性产品贸易,如季节性瓜果的进出口。
(2)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国际产品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这体现在产品牌号、规格、服务等特点上的不同,需求因特点不同产生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异质产品产业内贸易主要有三种情况:①使用价值完全一样,但生产投入极不相同的异质产品;②在生产投入方面极为相似,但使用价值极不相同的异质产品;③产品的使用价值几乎完全一样、生产投入又极为相似的异质产品。
4简述养老保险制度的三种筹资模式。
【考点】财政学——养老保险制度的筹资模式
【解析】从其筹资方式来说,养老保险制度可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1)完全基金制
完全基金制是用过去积累的缴款所挣取的利息收入提供保险金的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工人在就业期限或寿命内向社会保险计划缴款,这些缴款存入政府管理的基金中,该项基金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积累并生息,当一个工人退休后,每年领取的保险金主要来自其中的利息收入。
(2)现收现付制
现收现付制是用当期的缴款提供保险金的制度。换句话说,支付给当期接受者的保险金来自于现在工作的人缴纳的税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社会保障税,有的国家也称为社会保险税或工薪税。
(3)部分基金制
部分基金制是既具有完全基金制的部分特征又具有现收现付制部分性质的混合制度。社会保障税的一部分用来支付当期接受者的保险金,另一部分(剩余部分)投资于政府管理的基金(或称为社会保障信托基金),该基金用来支付将来的保险金。
四、论述与计算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已知某封闭经济中:消费需求函数为C=1000+0.5Y,投资需求函数为I=2500-240r,实际货币需求函数为M/P=0.5Y-260r,货币供给M=1000,充分就业产出Y(_)=4600。求:
(1)IS曲线、LM曲线和总需求函数。
(2)经济实现充分就业产出时的价格P和利率r。
(3)如果政府将货币供给M增加到1200,总产出Y和利率r的短期均衡值是多少?长期均衡值是多少?
(4)根据以上结论,简述长期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及其政策含义。
【考点】西方经济学——IS曲线、LM曲线和总需求函数;充分就业;货币供给增加时的产出与利率变化;长期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
【解析】(1)由两部门经济产品市场均衡条件可得:Y=C+I=1000+0.5Y+2500-240r。
整理得IS曲线方程为:Y=7000-480r。
由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可得:0.5Y-260r=1000/P。
整理得LM曲线方程为:Y=2000/P+520r。
联立IS曲线方程和LM曲线方程可得总需求函数为:Y=3640+960/P。
(2)当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时,产出为4600,代入总需求函数后求解可得P=1。将充分就业产出4600代入IS曲线方程求解可得r=5。
(3)如果政府把货币供给M增加到1200,此时LM曲线方程为Y=2400/P+520r。考虑到短期价格不变,即P=1,从而LM曲线方程为Y=2400+520r,联立(1)中IS曲线方程Y=7000-480r可得总产出Y=4792,利率的短期均衡值r=4.6。
由于经济在长期中处于潜在产出,因此长期总产出Y=4600。将充分就业产出4600代入IS曲线方程可得r=5。将Y=4600和r=5代入新的LM曲线方程,得价格P=1.2。
(4)根据以上结论,就长期而言,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只会使得物价水平从P=1上升到P=1.2,而潜在产出不发生变化,进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就长期而言,有效需求管理政策无效。
2试辨析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不同含义,为什么人均GDP或人均GNP不能完全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请阐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考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及基本原则
【解析】(1)经济增长一般指更多的产出,它通常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N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的增长速度来表示。
经济发展要比经济增长有着更广的外延,它除了包括更多的产出,同时也包括产品生产和分配所依赖的技术和体制安排上的变革,如经济结构的变化、一个社会的平等化状况、就业状况、教育水平等。
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而经济发展是一个“质”的概念。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核心,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另外,经济增长可能会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甚至出现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现象。
(2)人均GNP或人均GDP之所以不能完全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①人均GNP或人均GDP没有充分反映国民生产总值的分配情况,一国的人均GNP或GDP可能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但可能只有一小部分人是这种增长的受益者,大部分人则可能在就业、平均收入等方面没有什么根本改进,生活质量没有明显的提高;
②尽管一国总产出可能增长很快,但如果人口增长率相当于或大于产出增长率,那么人口的增长就会成为阻碍发展的重要变量;
③由于官方汇率高估,统计资料不全,一些“非市场”的产品和劳务没有计算在内,人均GNP或人均GDP可能缺乏国际可比性;
④人均GNP或人均GDP不能及时反映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类型或从使用这些产品和劳务中得到的福利情况,它也没有反映由于环境污染、都市化和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副作用;
⑤人均GNP或人均GDP不能充分反映一国人民的生活质量,除人均GNP或人均GDP外,反映生活质量的指标还包括教育和识字率、预期寿命、按人均卡路里的供给或按其他这类指标衡量的营养水平、人均能源消费、人均钢铁消费、耐用消费品的人均消耗等。
(3)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人类发展观的重大进步,它强调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总体来说,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内涵主要具有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①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观念坚持人的发展与自然生态运动和谐发展,并最终服务于人的原则。要求人类自身的繁衍、人类的经济及社会活动的总的物质消耗不能超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不能破坏自己的生存条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妥善保护自然资源基础,保证再生性资源能持续具有再生能力,非再生性资源能获得新增储量和替代资源的充分补偿,并能有效地维持环境自净和纳污能力,形成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②公平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观念强调每一时代的发展既应维护当代人的公平发展,也应维护代际间的公平发展,即每一时代的社会发展,既应力求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不能对子孙后代的发展造成危害,并应为子孙后代留下可能的发展空间,坚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注意处理好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储备、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本代人发展与后代人发展、阶段性发展与持续性发展、内源性发展与派生性及一体性发展的协调统一关系。
③共同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观体现了在国际发展事务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具有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世界各国应力求平等合作、共同协调发展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