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真题精选
2012年江苏省淮安市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精选)及详解
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一、选词填空。从题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文意的一项。
1从对私有财产的尊重和保护到《物权法》的出台,从民间组织到各种利益集团,中国公民不但呈现越来越多的利益诉求,而且各种利益诉求需要寻找一个正常______的平台。
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博弈
B.发泄
C.搏击
D.阐释
【答案】A
【解析】BC两项,“发泄”“搏击”与“各种利益诉求”搭配不当,不当选。D项,“阐释”指阐明陈述并解释,用在此处程度太轻,不当选。A项,“博弈”比喻为谋取利益而争斗,与“各种利益诉求”搭配更恰当,因此答案选A。
2现在各种各样的金奖越来越多,本来______的金奖变得像鸡毛牛角一样稀松平常了。
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九牛一毛
B.不可企及
C.屈指可数
D.凤毛麟角
【答案】D
【解析】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稀松平常”构成反义对应。AB两项,“九牛一毛”“不可企及”与句意明显不符,不当选。CD两项,“风毛麟角”除了表示少,还有珍贵之意,且与“鸡毛牛角”“稀松平常”对应更恰当。因此答案选D。
3作家对我们目力所及的世界做了淡化处理,省略掉或虚写了一般意义上的灾难与痛苦,每写到这些地方,他总是______地交代一下,一滑而过,从不滞留于这些地方,更不铺陈其事,做煽情的把戏。
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痛不痒
B.小心翼翼
C.轻描淡写
D.若隐若现
【答案】C
【解析】结合句中的“淡化处理”“省略掉或虚写”“一滑而过”“从不滞留”等信息可知,文段说的是作家对于“一般意义上的灾难与痛苦”并不会详细描写,而是简单带过。由此可知,符合句意的仅有“轻描淡写”。因此答案选C。
4世界上各国的政治经济制度______,纷繁多样,但是在现代真正称得上可以作为其他国家范本的“模式”的主要就是两种。
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形形色色
B.林林总总
C.五花八门
D.眼花缭乱
【答案】B
【解析】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纷繁多样”构成并列关系。D项,“眼花缭乱”强调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明显与句意不符。“纷繁”强调多而杂,AC两项,“形形色色”和“五花八门”均侧重强调种类繁多。B项,“林林总总”除了表示种类繁多之外还有杂乱之意,与“纷繁”并列更恰当。因此答案选B。
5“谁首付,离婚后房子归谁”“婚后父母给买的房子,另一方无权分割”,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婚姻法的最新司法解释一公布,立即引发网络男女的口水仗,不少网友认为新婚姻法是男人的“福音”。______了在婚姻中处于强势地位的一方,______了弱者的利益。
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保护 损害
B.遏制 维护
C.偏袒 侵占
D.打压 捍卫
【答案】A
【解析】第二空,结合文段中提到的婚姻法的新司法解释以及网友“新婚姻法是男人的福音”的观点可知,人们认为新婚姻法并未保护“弱者的利益”。BD两项,“维护”和“捍卫”明显不恰当,不当选。AC两项,与“侵占”相比,“损害”与“利益”搭配更恰当。因此答案选A。
6这位历史学家的写作______一个巨型的“填字游戏”,他需要不断从已知信息中推导未知的信息,______这种推导最终依赖于他对浩渺史料的掌握、比照、揣摩和衔接。
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取决于 且
B.就如是 尽管
C.无异于 而
D.取决于 虽然
【答案】C
【解析】第一空,AD两项,通过分析可知,“取决于”填入句中明显不通顺,不当选。第二空,空缺处前后两个分句是承接关系。B项,“尽管”表转折,填入此处不恰当,不当选。因此答案选C。
7儒家思想、儒学文化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既重视教育学习,又重视______,二者______。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内圣与外王、知与行的相互结合和相互统一。
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经天纬地 合而为一
B.实际运用 互为表里
C.经世致用 相辅相成
D.活学活用 言行一致
【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既……又……”“这也就是……知与行……”可知,所填词应表示“行”这一层意思。A项,“经天纬地”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做非常伟大的事业,与此不符,不当选。第二空,分析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与“相互结合和相互统一”构成对应关系。BD两项,“互为表里”“言行一致”均与此不符,不当选。且“经世致用”本身就是儒家的一个思潮。因此答案选C。
8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然而语言的过分矫饰又会阻碍这种交往。我一直认为,人的隔膜与______并不是因为语言的______,可能相反,现代人又恰恰为了躲避真诚而喜欢夸张修辞。
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误解 界限
B.背叛 限制
C.疏离 匮乏
D.冷漠 压抑
【答案】C
【解析】第一空,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隔膜”构成并列关系。BD两项,“背叛”“冷漠”二者程度过重,不当选。AC两项,与“误解”相比,“疏离”与“隔膜”对应更恰当。第二空,将“匮乏”代入空缺处,进行检验,亦符合句意。因此答案选C。
9(1)韩国三名从事干细胞和克隆技术研究的科学家说,______克隆人体的危险性、复杂性及其带来的道德问题,100年内将不会有“克隆人”出现。
(2)在教学中课后作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个性化______于作业中,对该课程的教学具有积极作用。
(3)一些基层的同志在上级领导前来考察时,常常把本地房价上涨作为“政绩”来汇报。房价上涨______真心能成为“政绩”吗?
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基于 贯注 难道
B.鉴于 贯注 难道
C.鉴于 灌注 莫非
D.基于 灌注 莫非
【答案】B
【解析】第一空,结合句意可知,空缺处应填表因果关系的词语。“基于”指在什么基础上,根据。“鉴于”指考虑到,由于。显然“鉴于”更符合句意。第二空,BC两项,“灌注”指浇进,注入。“贯注”指倾注,集中。用“贯注”描述“将个性化融入作业中”更恰当。第三空,将“难道”填入空缺处,进行检验,亦符合句意,因此答案选B。
10(1)赏秋一定会带出伤春悲秋的情绪来,这道秋景却一点不衰飒,还这么神气高扬,“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个______哲理的诗句,尤其受人赏爱。
(2)美联储局长格林斯潘1月11日的演说引起市场的误解,再次印证了他的语言特色模棱两可、______难懂。
(3)不少同志习惯于不加深究地把政府______和政府的宏观调控看作一回事,以为凡是政府对经济活动所做的事情,所采取的措施,都叫宏观调控。
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包孕 艰涩 干涉
B.包罗 晦涩 干预
C.包含 晦涩 干预
D.包括 艰涩 干涉
【答案】C
【解析】空缺处所填词语均为固定搭配,“包含哲理”“晦涩难懂”“政府干预”。因此答案选C。
二、片断阅读。每道题包含一段文字,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你的选择必须与题干要求相符合。
1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第一大国拥有8133.5吨黄金储备。德国为3421.2吨,而GDP不到2万亿美元的意大利也拥有2451.8吨黄金储备。从比例上看,美国、德国等国的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的比例均在70%以上,而我国的黄金储备占比不到2%。
以上文字主要说的是( )。
A.黄金储备反映一国经济实力
B.拥有黄金储备的重要战略意义
C.我国黄金储备与经济地位不匹配
D.我国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的比例太低
【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罗列了美国、德国、意大利的黄金储备数量,转而指出这些国家的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的比例均在70%以上,而我国的黄金储备占比却不足2%。文段意在强调的是我国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的比例太低。D项,与此表述一致,当选。A项,由意大利的例子可知,“经济实力”说法有误,不当选。B项,是文段部分内容,但不是主旨所在,不当选。C项内容,文段未提及,不当选。
2我生长于馄饨为主导的南方,现在居住在饺子为主导的北方,按照个人的感觉,馄饨风流婉约些,饺子憨厚壮硕些,两者分属女性与男性两种气质。就算馄饨在南方,有大馄饨和小馄饨之分,但那也是只能看作是熟女和小萝莉的区分。个头再大的菜肉大馄饨,比起普通身材的猪肉白菜水饺仍透着一丝柔美之气,抵不过饺子那样鼓囊囊的雄浑之气。
以上文字主要说的是( )。
A.南北饮食文化的对比
B.两性所爱食物的差别
C.不同面食的气质差异
D.饺子馄饨的一些区别
【答案】D
【解析】作者从外形、气质两方面将南方的馄饨与北方的饺子做了对比。A项,文段并没有比较南北方的饮食文化,不当选。B项,文段只提及馄饨和饺子分属于女性与男性两种气质,没有提及两性喜爱何种食物,不当选。C项,文段只比较了馄饨与饺子的差异,“不同面食”范围过大,不当选。D项,与此表述一致,当选。
3制度变革的过程是这样的:有制度需求者,如家庭承包制这种制度形式的需求者就是广大普通农民;还有制度供给者如政府、社区等。当制度需求者感受到某种制度形式不如另外一种制度形式给他们带来的收益大时,他们就产生了对这种新制度的需求。而同时,一旦制度供给者也感受到,如果向大众提供这种新的制度形式,比维持旧制度形式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收益时,他们也才乐于改变旧的制度形式,为大众供给新的制度。
以上文字主要说的是( )。
A.制度变革过程中供求双方如何博弈
B.制度需求者的利益需求催生制度变革
C.制度供给者感觉变革后收益更大时才乐于变革
D.制度变革发生前提是供求双方都能从中受益
【答案】D
【解析】文段介绍了制度变革的过程:首先具有制度需求者和制度供给者,然后制度需求者对新制度产生需求的同时,制度供给者认为新制度能够带来更大的收益,这样制度变革才会发生。A项,文段未提及双方“博弈”。BC两项,是文段部分内容,不能作为文段主旨。因此答案选D。
三、文章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本题共有10道小题,每道题提供四个选项,要求你从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你的选择必须与题干要求相符合。
(一)
单纯是灵魂中一种正直无私的品质。与真诚比起来,单纯显得更高尚、更纯洁。许多人真挚诚恳,但却不单纯。他们怕遭人误解,唯恐自己的形象受到损害。他们时时关注自己,反省自身,处处斟辞酌句、谨慎小心。待人接物他们总担心过头,又怕有所不足。这些人真心诚恳,却不单纯。他们难以同人坦然相处,别人对他们也小心拘谨。他们的弱点在于不坦率、不随意、不自然。
而我们更宁愿同那些谈不上多么正直、多么完美,但却没有虚情矫饰的人结交相处。这几乎已成为世人的一条准则,大众多以此对人做出判断;大众不喜欢一个人如对镜整容一般,用太多的心思审视自身。
但是,只是注意他人而放弃自省也是一种盲目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只全神贯注于眼前事物以及个人的感官感受,这正是单纯的反面。下面是正好相反的两类现象:其一是无论效力于同类还是上帝,都全力忘我地投入,但只顾眼前事物而不计后果;另一类是自以为含蓄聪颖,自我意识强烈,而一旦他得意自满的情绪受到外界干扰,就会魂不守舍,心烦意乱。因此,这是虚假的聪明,乍一看冠冕堂皇,实际上同单纯追求享乐的行为同样愚蠢。前者目光短浅,只陶醉于眼前的事物;后者却过分看重自身,陶醉于内心的占有。这两者都充满虚妄。相比起来,只注重内心的冥思独想比全神贯注于眼前的事物更为有害,因为它貌似聪明实则愚蠢,而且,它常诱人误入歧途,自以为是,它使我们受不自然情绪的支配,让我们陷入一种盲目的狂热,自认为体魄强健,实际已病入膏肓。
单纯需要适度,我们自处其中既不过度激动,也不过分沉静。我们的灵魂不会因为过于注重外界事物而无暇做必要的内心自省,也不会时时注重自我,使一心维护个人形象的戒备之心扩张膨胀。要是我们的灵魂能挣脱羁绊,直视伸展的道路,不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权衡研究脚下的步伐上,或者对已逝的岁月频频回头,那我们就拥有了真正的单纯。
1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是( )。
A.单纯
B.诚挚
C.自省
D.灵魂
【答案】A
【解析】文章第一段用真诚却不单纯的人反衬了单纯的高贵,第二段则论述了单纯的反面即只关注眼前事物以及个人的感官感受,第三段进行总结,指出单纯需要适度。由此可知,本文的中心内容说的是单纯。因此答案选A。
2第一自然段的论证内容是( )。
A.“真诚”的弱点
B.用“真诚”的弱点反衬单纯的高尚
C.大众衡量人的准则
D.做人应当单纯并真诚
【答案】B
【解析】文章第一段首先指出“单纯是灵魂中一种正直无私的品质。与真诚比起来,单纯显得更高尚、更纯洁”,接着详细说明了“真诚”的弱点。由此可知,第一段的论证内容是:用“真诚”的弱点反衬单纯的高尚。因此答案选B。
3能替代本文“单纯”一词的是( )。
A.伟大
B.纯洁
C.纯粹
D.真实
【答案】D
【解析】分析文章内容,由“他们的弱点在于不坦率、不随意、不自然”可知“单纯”就是坦率,自然,不掩饰。与“真实”意义最接近。因此答案选D。
4本文对“单纯”的界定是( )。
A.纯洁、高尚、坦率、自然、自省
B.纯洁、高尚、坦率、自然、聪颖
C.纯洁、高尚、坦率、拘谨、自省
D.纯洁、高尚、真诚、自然、聪颖
【答案】A
【解析】C项,“拘谨”意为(言语、行动)过分谨慎、拘束;“单纯”意为简单纯一,不复杂。两词从词义内涵上就不相同,不当选。D项,由“许多人真挚诚恳,但却不单纯”可知,“真诚”不等于“单纯”,不当选。由第二段“只是注意他人而放弃自省也是一种盲目状态……这正是单纯的反面”可知,单纯是自省的。因此答案选A。
5作者对“忘我投入”的态度是( )。
A.肯定
B.褒奖
C.鄙视
D.批判
【答案】D
【解析】由文章第二段中“但只顾眼前事物而不计后果”“前者目光短浅,只陶醉于眼前的事物”“这两者都充满虚妄”等信息可知,作者对前面所述的“忘我地投入”是持否定态度的。“鄙视”的态度在文章中没有体现。因此答案选D。
(二)
一种全新的,自下而上的“微公益”慈善模式,正受到公众,尤其是网民的追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支队伍,集点滴之爱,捐绵薄之力,在新媒体技术搭建的现代化平台上,汇成温情脉脉的爱心洪流。
“微公益”之“微”,首先是指参与主体之“微”和力量之“微”。传统观念中,人们对慈善的认知往往本着“达则兼济天下”的心态,慈善是政府、大机构和少数“成功者”的专利。慈善成了道德竞赛,谁捐的钱越多,境界也就越高。“微公益”改变了这种局面,它的参与者多数是社会普通民众,对于善举,它强调有无,而不追求多少。
“微”的另一层意思是指微博客。这种全新的互联网应用促成了一个虚拟社会,公共话题在网民社群中快速传播,为“微公益”提供了情感载体,搭建了宣传平台,成就了组织手段。以知名网友邓飞发起的“免费午餐”为例,这名现实中的媒体人通过微博,将贫困山区“儿童午餐”问题抛向公众,“捐献3元为山区儿童购买午餐”的创意得到广泛响应。截至目前,活动已扩展至全国9个省市,筹款近1700万元,60多所中小学从中受益。没有互联网的帮助,这种慈善模式是难以想象的。
即时性也是“微公益”的特点之一。一个社会事件的发生,一种现象的舆论凝聚,尤其是当弱者命运广受公众关注,都可能即时引发出公益行为。“7·23”动车事故发生后,幸存女童项炜伊成为舆论焦点。广东省珠海市政协委员陈利浩通过微博发起捐助活动,根据规则,活动微博每转发一次,陈利浩就将向项炜伊捐献一元钱。活动结束时,该微博被转发近百万次。灾难面前,这个“微公益”举动成为温暖人心的记忆。
“微公益”的慈善主体不是国家机构,也不是大企业家,它甚至没有过去大慈善者那种“行侠仗义”“扶贫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举手之劳的、轻松的甚至是寓慈善于乐的参与方式。然而,正是这种点滴之善,见证着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推动着慈善事业的进步。“微公益”所倡导的重在参与、自我管理的理念,也为现实社会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对比“微公益”和传统的机构型公益形态,可以发现,前者依赖分散的网民,汇聚的是草根的“微力量”;后者依赖企业或有较大经济实力的个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没有交集。现实中,传统公益机构纷纷上网,为公民参与公益提供网络渠道;另一方面,近来兴起的“微公益”组织者也意识到,单纯利用网络,缺乏机构的规范管理,活动将难以持续。现今针对“微公益”的部分质疑,亦与专业化不足的现状有关。从这个角度说,传统公益形态与“微公益”并非( ),“微公益”不会取代前者,只有互相补充,新生力量才可能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1“微公益”与传统机构型公益在形态上最大的区别是( )。
A.前者是举手之劳轻松参与的方式而后者需要有远大抱负
B.前者依靠新媒体技术搭建的现代化平台而后者通过组织传播
C.前者倡导重在参与、自我管理的理念而后者采取机构式的管理
D.前者依赖普通民众的力量而后者依赖企业或较有经济实力的个人
【答案】D
【解析】A项,由文章内容可知,有无远大抱负是“微公益”与过去大慈善者的区别,并非“微公益”与传统机构型公益的区别。B项,由“现实中,传统公益机构纷纷上网,为公民参与公益提供网络渠道”可知,“后者通过组织传播”说法有误,不当选。C项,说法正确,但并非二者形态上的区别,不当选。D项,由最后一段第一句话可知,当选。
2关于“微公益”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参与主体多数是社会普通民众
B.微博客是传播信息的主要渠道
C.运用了自我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D.经常由偶然社会事件即时引发
【答案】C
【解析】由“微公益所倡导的重在参与、自我管理的理念”可知,文段只提到“微公益”倡导自我管理的理念,C项,“运用”说法不恰当,当选。
3关于“微公益”,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微公益”目前还缺乏机构的规范化和专业化的管理
B.“微公益”的实现与发展离不开互联网媒体的广泛参与
C.“微公益”的发展模式体现了互联网时代自下而上的特点
D.“微公益”的实现最为需要的是点滴之善而不是远大的抱负
【答案】D
【解析】由“微公益”的慈善主体不是国家机构,也不是大企业家,它甚至没有过去大慈善者那种“行使仗义”“扶贫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举手之劳的、轻松的甚至是寓慈善于乐的参与方式可知,“微公益”需要点滴之善,但无法推出“微公益”不需要远大的抱负,因此答案选D。
4文章最后一个段落空白处,最适合填入的词语是( )。
A.一清二楚
B.黑白分明
C.截然不同
D.泾渭分明
【答案】D
【解析】AB两项,“一清二楚”形容对事物十分了解。“黑白分明”比喻是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文段在这里论述的是“微公益”与传统机构型公益也存在着联系并非界限清晰,没有提及对谁了解更深入或者孰是孰非问题,不当选。CD两项,“截然不同”强调的是没有共同之处。“泾渭分明”强调的是界限分明。根据文意“泾渭分明”更恰当。因此答案选D。
5作者通过本文意在说明( )。
A.“微公益”折射出的社会管理之道
B.“微公益”与传统公益的相互关系
C.“微公益”见证着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
D.“微公益”是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方向
【答案】A
【解析】文章首先指出“微公益”这一自下而上的慈善模式受到公众追捧,然后具体介绍了“微公益”的主体、平台、特点。接下来点出“微公益”推动了中国慈善事业的进步,而且它倡导的重在参与、自我管理的理念也为社会管理提供了借鉴。最后比较了“微公益”与传统机构型公益的区别与联系,指出“微公益”需要借鉴机构的规范管理。故文章意在说明的是“微公益”的成功与存在缺陷都与社会管理方法有关。A项,与此表述一致,当选。BC两项,为文章部分内容,不能作为主旨。D项,“微公益”与传统机构型公益是相互补充关系,“微公益”并非中国慈善事业的唯一发展方向,说法有误。
第二部分 数量关系
一、数字推理。给出一个数列,缺少其中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从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12,12,56,240,( )。
A.650
B.782
C.992
D.1042
【答案】C
【解析】方法一:观察题干数字可知本题为多次方数列变式。原式依次为41-2,42-4,43-8,44-16,(45-32),其中2,4,8,16,32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方法二:2=1×2,12=3×4,56=7×8,240=15×16,第二个乘数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第一个乘数是二级等差数列变式,下一项为(31)×(32)=(992)。
22,4,7,12,19,( )。
A.24
B.25
C.30
D.39
【答案】C
【解析】观察题干数字可知本题为等差数列变式,后一项-前一项的差构成质数列。可分解如下:4-2=2,7-4=3,12-7=5,19-12=7,(30)-19=11。
3-3,-1,3,11,27,( )。
A.29
B.35
C.59
D.63
【答案】C
【解析】方法一:题干数字可分解如下:-1-3=2,3-(-1)=4,11-3=8,27-11=16,(59)-27=(32)。观察结果可知,本题为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方法二:观察可知,第一项×2+5=第二项,依此类推,27×2+5=(59)。
41,256,729,256,25,( )。
A.1
B.4
C.9
D.16
【答案】A
【解析】观察题干数字可知本题为多次方数列变式。原式改写为110,28,36,44,52,(60),底数为自然数列,指数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51,3,5,9,17,31,57,( )。
A.105
B.89
C.95
D.1155
【答案】A
【解析】观察可知,题干数字为和数列,即从第四项开始,前三项的和等于第四项,17+31+57=105。
二、数学运算。通过运算,选择最合适的一项。
11千克A换4千克B,3千克C换5千克A,那么1千克C可以换多少千克B?( )
A.20/3
B.20/7
C.25/9
D.28/11
【答案】A
【解析】由于A=4B,3C=5A,则5A=20B,推出3C=20B,C=(20/3)B。
2将401个整数都除以100,所得的余数中至少有几个相同?( )
A.2
B.3
C.4
D.5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100个整数除以100的余数是0~99,则401/100=4…1,则可知至少有4+1=5个相同。
3某商场购进一种电冰箱,先按15%的利润定价,此后按定价的90%出售,结果每台获利210元,这种电冰箱的成本价为多少元?( )
A.6000
B.5000
C.4000
D.2000
【答案】A
【解析】假设成本价为x元,则根据题意有(1+15%)x×90%-x=210,解得x=6000(元)。
4甲、乙两块棉田,平均亩产籽棉185斤。甲棉田有5亩,平均亩产籽棉203斤;乙棉田平均亩产籽棉170斤。乙棉田有多少亩?( )
A.6
B.7
C.8
D.9
【答案】A
【解析】假设乙棉田为x亩,则根据题意有(203×5+170×x)/(5+x)=185,解得x=6(亩)。
5甲、乙、丙三人进行射击训练,一共射击180次,有20次未命中目标。已知甲、乙共命中目标110次,乙、丙共命中目标100次,问丙命中了多少次?( )
A.40
B.45
C.50
D.60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甲、乙、丙总命中次数为甲+乙+丙=180-20=160次,甲、乙命中次数为甲+乙=110(次),则丙命中次数为160-110=50(次)。
第三部分 判断推理
一、类比推理。请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其关系与题干给出的词或词组的关系最为相似。
1柳树:梧桐( )
A.教师:教授
B.蝴蝶:昆虫
C.座椅:凳子
D.海鸥:白鹭
【答案】D
【解析】柳树和梧桐是并列关系,且都是植物;海鸥和白鹭是并列关系,且都是鸟类。
2黄河:血脉( )
A.菊花:美丽
B.黄山:安徽
C.牡丹:富贵
D.兰草:植物
【答案】C
【解析】黄河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牡丹象征着富贵。
3台历:挂历( )
A.屏风:屏障
B.扇子:蚊帐
C.手表:怀表
D.办公桌:办公室
【答案】C
【解析】台历和挂历是并列关系,都是日历的一种,用于查看日期;手表和怀表是并列关系,都是表的一种,用于显示时间。
4小暑:大暑( )
A.增加:减少
B.海水:海洋
C.蜜蜂:蜂蜜
D.芦笋:芦苇
【答案】D
【解析】小暑和大暑都是节气的一种,芦笋和芦苇都是植物的一种。
5营业员:顾客( )
A.医生:护士
B.快递员:包裹
C.教师:学生
D.保安员:门卫
【答案】C
【解析】营业员的工作对象是顾客,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
6客厅:电视机( )
A.书包:背带
B.空调:遥控器
C.水壶:茶杯
D.衣柜:裤子
【答案】D
【解析】电视机通常摆放在客厅中,裤子通常摆放在衣柜里。
7桃子:荔枝:水果( )
A.鸡:鸭:家畜
B.黄瓜:辣椒:蔬菜
C.麦子:水稻:高粱
D.西瓜:冬瓜:葫芦
【答案】B
【解析】桃子和荔枝是并列关系,都是水果的一种;黄瓜和辣椒是并列关系,都是蔬菜的一种。虽然鸡和鸭是并列关系,但是鸡和鸭并不属于家畜。
8ss889tt66F( )
A.aa334bbllP
B.Cc667gg22K
C.jj999GG66V
D.yY778tt67R
【答案】A
【解析】题干的第一、二位和第六、七位都是两个相同的小写字母,BCD三项,均不符合。因此答案选A。
9因:困:囚( )
A.赴:赵:赶
B.宝:窝:冠
C.槽:标:持
D.十:土:王
【答案】A
【解析】题干的三个字具有相同的偏旁部首“口部”。A项,三个字具有相同的偏旁部首“走部”。BC两项,三个字都没有相同的偏旁部首。D项,三个字是独立结构,没有偏旁部首。
10金融危机:拉动内需:家电下乡( )
A.突发事故:现场抢救:紧急输血
B.高考结束:暑假来临:出国旅游
C.登记结婚:举办婚礼:勤俭持家
D.搜集资料:论文答辩:毕业典礼
【答案】A
【解析】家电下乡是拉动内需的一项举措,拉动内需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紧急输血是现场抢救的一个措施,现场抢救是为了应对突发事故。
二、图形推理。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在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1( )
【答案】B
【解析】通过观察可知,题干第一组图形中每个都有角,所以第二组图形也要满足每个图形都有角。因此答案选B。
2( )
【答案】A
【解析】通过观察可知,题干图形中的封闭区域数依次为0、1、2、3、(4),因此答案选A。
3( )
【答案】B
【解析】通过观察可知,题干图形凸起部分的指向呈顺时针旋转,因此答案选B。
4( )
【答案】B
【解析】通过观察可知,题干图形中不同类型小图形都不在一个区域内,因此答案选B。
5( )
【答案】D
【解析】通过观察可知,题干图形中的人双手都拿着东西,因此答案选D。
三、事件排序。在每个问题中给出五个事件,接着给出的选项是表示这五个事件的四种假定排列顺序。请你选择其中最为合乎逻辑的一种事件顺序。答题时注意用自己的一般知识来填补欠缺的事件。以便使你设想的事件顺序讲得通。
1( )
(1)空气污染加剧
(2)重现白云蓝天
(3)损害身体健康
(4)秸秆焚烧严重
(5)倾盆大雨突降
A.(4)-(1)-(5)-(2)-(3)
B.(4)-(1)-(3)-(5)-(2)
C.(3)-(4)-(5)-(1)-(2)
D.(1)-(4)-(2)-(3)-(5)
【答案】B
【解析】分析各句可知,事件的结果是重现白云蓝天,所以(2)放在最后,AD两项,没有将结果(2)放在最后。秸秆焚烧严重导致空气污染加剧,从而损害身体健康,所以顺序为(4)-(1)-(3)。因此答案选B。
2( )
(1)河床严重淤积
(2)形成洪灾
(3)河水泛滥
(4)排水不畅
(5)连降十多天暴雨
A.(1)-(5)-(4)-(3)-(2)
B.(5)-(4)-(2)-(3)-(1)
C.(5)-(1)-(3)-(4)-(2)
D.(5)-(3)-(2)-(1)-(4)
【答案】A
【解析】分析各句可知,(4)“排水不畅”是导致(3)“河水泛滥”的原因,故(4)应排在(3)之前,CD两项,不当选。(2)“形成洪灾”是最后造成的结果,应放最后。因此答案选A。
3( )
(1)交通堵塞
(2)道路容量不足
(3)车辆高速增长
(4)增加燃料耗费,心烦气躁
(5)兴辟拓宽道路
A.(1)-(2)-(3)-(5)-(4)
B.(3)-(4)-(2)-(5)-(1)
C.(3)-(2)-(1)-(4)-(5)
D.(4)-(2)-(1)-(3)-(5)
【答案】C
【解析】文段讲述的是交通堵塞问题。分析各句可知,(5)句“兴辟拓宽道路”是最后的结果,应放在最后,AB两项,不当选。(3)句“车辆高速增长”是造成交通堵塞的原因,应放在最前,D项,不当选。因此答案选C。
4( )
(1)张亮步行半月回到家乡
(2)发现火车票全部卖光了
(3)张亮跑到火车站买票
(4)妈妈心疼得直掉眼泪
(5)张亮打算回老家过春节
A.(3)-(2)-(5)-(1)-(4)
B.(5)-(3)-(2)-(1)-(4)
C.(3)-(2)-(5)-(4)-(1)
D.(5)-(3)-(1)-(4)-(2)
【答案】B
【解析】本题可按照事件发生的逻辑顺序排序。张亮打算回老家过春节,所以跑到火车站买票,但是发现火车票全部卖光了,于是步行半月回到家乡,致使妈妈心疼得直掉眼泪。因此答案选B。
5( )
(1)积水成灾,交通堵塞
(2)突降“百年一遇”之暴雨
(3)深刻总结经验、教训,亡羊补牢
(4)长期干旱,排水设施年久失修
(5)水利、消防等多部门协作抢险
A.(4)-(2)-(3)-(1)-(5)
B.(5)-(2)-(3)-(4)-(1)
C.(5)-(3)-(1)-(4)-(2)
D.(4)-(2)-(1)-(5)-(3)
【答案】D
【解析】分析各句可知,事件的结果是“深刻总结经验、教训,亡羊补牢”,故(3)放在最后。因此答案选D。
6( )
(1)普陀区法院通过官方微博宣布正式立案
(2)方舟子质疑韩寒代表作《三重门》由父亲代笔
(3)方舟子继续质疑韩寒其他作品
(4)韩寒展示《三重门》手稿试图证明自己的清白
(5)韩寒向上海普陀区法院起诉方舟子名誉侵权
A.(4)-(2)-(3)-(1)-(5)
B.(2)-(4)-(3)-(5)-(1)
C.(5)-(3)-(1)-(4)-(2)
D.(4)-(2)-(1)-(3)-(5)
【答案】B
【解析】本题可按照事件发生的逻辑顺序排序。由于方舟子质疑韩寒,所以韩寒展示手稿证明自己的清白,但是方舟子继续质疑韩寒其他作品,于是韩寒起诉方舟子,最后法院正式立案。因此答案选B。
7( )
(1)安装门窗、粉刷墙壁
(2)平整土地、打好地基
(3)设计图纸、准备资金
(4)安装脚手架、建筑主体架构
(5)清除垃圾、小区绿化
A.(3)-(2)-(4)-(1)-(5)
B.(1)-(2)-(3)-(4)-(5)
C.(1)-(3)-(5)-(4)-(2)
D.(3)-(2)-(1)-(5)-(4)
【答案】A
【解析】文段讲述房屋建造的过程。首先应该是设计图纸、准备资金,故(3)应放最前,BC两项,不当选。房屋建造完成后才会清除建筑垃圾,则(5)放最后。因此答案选A。
8( )
(1)小王给予卖家好评
(2)货比三家后,小王确定一间店铺准备购买
(3)小王在购物网站上注册了账号
(4)小王明确了商品相关信息,确认购买
(5)卖家耐心回答了小王对商品的询问
A.(3)-(1)-(5)-(4)-(2)
B.(3)-(2)-(5)-(4)-(1)
C.(5)-(3)-(1)-(4)-(2)
D.(4)-(2)-(1)-(3)-(5)
【答案】B
【解析】文段讲述小王网购的过程。首先应该注册账号,则(3)放在最前,CD两项,不当选。注册后应挑选商品,而不是“给卖家好评”,A项,不当选。因此答案选B。
9( )
(1)小李拾金不昧
(2)老王喜出望外
(3)老王郁郁寡欢
(4)小李看到寻物启事
(5)老王钱包不翼而飞
A.(4)-(1)-(3)-(2)-(5)
B.(5)-(2)-(3)-(4)-(1)
C.(5)-(3)-(4)-(1)-(2)
D.(3)-(2)-(1)-(4)-(5)
【答案】C
【解析】文段讲述老王由于钱包不翼而飞,所以郁郁寡欢,故(5)在(3)之前,AD两项,不当选。(2)句是最终的结果,应放在最后。因此答案选C。
10( )
(1)宣传捐款
(2)人员死伤
(3)组织救灾
(4)房屋倒塌
(5)发生地震
A.(5)-(4)-(2)-(3)-(1)
B.(5)-(4)-(3)-(2)-(1)
C.(5)-(2)-(4)-(3)-(1)
D.(4)-(5)-(2)-(1)-(3)
【答案】A
【解析】本题可按照事件发生的逻辑顺序排序。发生地震导致房屋倒塌,造成了人员死伤,于是组织救灾并宣传捐款。因此答案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