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克服翻译症
7.1 复习笔记
“翻译症”一词,意指那种实在生硬拗口、估屈聱牙、实难为广大读者所接受的译文,需要认真加以克服。
带有翻译症的译文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语言不顺,既违背了汉语语言的规范,又败坏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 语义不通,往往让读者不知所云,甚至把读者引上歧路。
翻译症大致有以下几种病因:
一、照搬英汉词典的释义
I hate jogging.(C. Tucker: “Fear of Dearth”)
[误译]我讨厌慢跑。
[改译]我讨厌跑步。
【分析】Jog一词,在英汉词典里的释义是“慢跑”(当然在英语词典里也是这个意思),尤指人们进行健身锻炼的那种慢跑。但是在这里,似乎又不宜这么翻译,否则会给人一个错觉:“我”讨厌慢跑,那是不是喜欢快跑呀?
二、照搬原文的功能词
做英译汉时,原文中诸如连词、代词、介词之类的功能词,经常需要略去不译。有的译者摆脱不了英语功能词的束缚,习惯于见到一个照搬一个,结果译出了一些让中国读者看不顺眼的“格式化”语言。
…Once again, the idea worked so well that word got around...(C. Quinn: “The Jeaning of America”)
【译文】这一招果然奏效,消息再一次不胫而走。
【分析】so well that若译成“如此管用,以至于……”是“英文式的中文”,在此颇有画蛇添足之感,不如所给译文简洁。
三、照搬原文的语序
It used to be said that English people take their pleasures sadly.(B. Russell: “The Unhappy American Way”)
[误译]过去人们常说,英国人郁郁不乐地享受乐趣。(S)
[改译]以前人们常说。英国人享乐时也郁郁不乐。
【分析】“郁郁不乐地享受乐趣”也是很别扭的汉语,逻辑上有点不大顺畅。因此,翻译时还得根据汉语的思维习惯,对原文的句子结构做一调整。
四、照搬原文的表达方式
原文的表达方式,包括特有的措辞、比喻等,能移植的自然应该尽量移植,以便更好地传达原作的异国情调,但不能移植的也不要勉为其难,否则会弄巧成拙,造成令人头痛的翻译症。例:
The woman appeared with our beer.(R. Zacks: “The Date Father Didn’t Keep”)
[误译]那个女人端着我们的啤酒出现了。(S)
[改译] 那个女人给我们送啤酒来了。
【分析】“那个女人”是旅馆里的侍者,给顾客端酒送菜是她的专职工作,她的来来去去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再说顾客也没有等得心急,翻译时完全用不着动用“出现”这样的字眼。
克服翻译症,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环节:
1. 要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
①摆脱在忠实与通顺的问题上的极端认识。
②摆脱在内容与形式的问题上的极端的认识。
2. 在语汇问题上,切不可望文生义,也不可盲目照搬英汉词典里的释义,而要仔细揣摩上下文。
3. 在句法问题上,在必要而又可能的情况下,适度地保留一点欧化句法的特征。
4. 认真做好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