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社会发展与幼儿教育

2.1 复习笔记

一、社会生产力与幼儿教育

(一)生产力的发展是幼儿社会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是幼儿社会教育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前提。正规的幼儿教育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并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发展。

1.18世纪以前

(1)大多数国家还处于自然经济和小商品经济阶段。

(2)当时的农业和手工业以手工操作为主,兼有畜力耕作,生产规模很小,一般只需一家人或少数几个人合作完成整个生产操作过程。

(3)由于生产率不高,农民只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手工业者也只能用自己生产的极其有限的商品换取生活必需品。低下的生产力使得人们为了最基本的生活而劳动,根本没有多余的物质生活资料为幼儿社会教育服务。

2.18世纪后期~19世纪初期

(1)背景

大工厂和大农场的出现,使得大批独立的手工业者和小农生产者破产,被迫成为工厂的雇佣劳动力。妇女走出家庭,为养家糊口而工作,使得成千上万的婴幼儿无人看管。

大工业的发展对工人的孩子提出了技术教育的要求。因为当时工业尚不发达,许多工作只是机械的简单的操作。加之童工廉价,有些资本家便以培养童工为目的,愿意开办幼儿教养机关。

(2)幼教机构

法国

法国最早的幼教机构“编织学校”产生于1776年。

英国

英国的欧文于1816年在苏格兰创办了一所幼儿教育性质的学校。

德国

德国在19世纪20年代创办了私立的幼儿教育设施,其中巴乌利美于1802年创办的“保育所”最有代表性。

美国

美国于1818年在波士顿开办了“小学校”,专收4~7岁的儿童。

日本

日本于1876年在东京女子师范学校开设了附属幼儿园。

(二)生产力的发展影响幼儿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1.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

(1)国家是否愿意着力推进幼儿教育,决定因素就是社会生产力是否需要幼儿教育以及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需求状况。当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日益提高,正规教育的起点必须提前到幼儿年龄阶段时,国家才会重视幼儿社会教育,才会给幼儿教育投资,制定法规制度,并努力倡导幼儿教育。

(2)幼儿教育的发展史

世界各国大都在大机器生产时期,始办幼儿社会教育;

在电机时代,开始重视幼儿教育;

到电子计算机时代,才进一步强调幼儿教育,深挖社会潜力,利用多种手段提高幼儿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

(3)当前的幼儿教育发展状况

目前,已有许多国家将幼儿教育纳入了正规教育体系,立法确定幼儿教育的社会地位,实行幼儿义务教育。所有这些都是社会生产力这一根本因素推动的结果。

2.社会生产力水平制约幼儿教育规模,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制约幼儿教育的发展速度

(1)社会生产力水平制约着幼儿教育规模

办幼儿教育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一个国家的幼儿教育能有多大的规模,能够吸收多少幼儿入园(所),学习年限的长短等,都必须由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所决定。

(2)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制约着幼儿教育的发展速度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幼儿教育发展的物质前提,后者必须与前者保持基本一致的步伐。如果幼儿教育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国家就会大力发展幼儿教育;如果幼儿教育超前于生产力的发展,国家就会采取限制措施。

实例

1958年至1960年,在大跃进运动中,幼儿教育盲目发展,幼儿园数曾一度达1957年的47倍多。由于幼儿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严重超出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亟须调整,到1962年,我国幼儿园数又基本恢复到1957年的水平。

(三)生产力影响幼儿教育的目标和具体内容

1.世界幼儿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变化

(1)大工业出现以前,幼儿主要在家庭中接受教育。当时社会生产对人的智能素质要求不高,幼儿家庭教育并不重视智育的目标和内容,幼儿家庭教育一般重保不重教,少量的教育也仅以体力锻炼和道德的启蒙为主。

(2)大工业生产的发展使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增大,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更多地依靠科技。于是,幼儿教育的目标开始以智育为重点,幼儿教育的内容以科学知识和智能的开发为主。

(3)现代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如自然资源匮乏、地球环境恶化、吸毒犯罪等。社会生产对人的素质也相应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幼儿教育开始重视人的全面的素质。幼儿教育以促进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重视幼儿体力、智能、品德、美感等多方面的发展。

2.我国幼儿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的变化

(1)目标

1996年颁布的《新规程》中提出了“爱科学”的智育目标和“自信”的德育目标。这是我国生产力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幼儿教育目标上的反映。

(2)内容

现代社会的许多科技产品都成了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

现代社会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了幼儿游戏的主要题材;

现代生产对人的道德要求,成为幼儿德育的主要内容。

(四)社会生产力影响幼儿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1.社会生产力影响幼儿教育的组织形式

(1)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社会,幼儿在家里接受教养。

(2)伴随着大工业的出现,幼儿开始接受专门正规的幼儿教育,幼儿园成为主要组织形式。

(3)随着经济多元化格局的形成,托幼中心、学前班、游戏小组、流动幼儿园等形式应运而生。

(4)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幼儿通过电视、广播、电脑进行学习日趋普遍。

2.社会生产力影响幼儿教育的方法

(1)在生产力极端落后的情况下,幼儿主要通过听课学习,幼儿教育以口授法和教师演示法为主。

(2)现代社会,进一步强调幼儿的自主活动学习,教师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和大量的操作机会,让幼儿通过探索和发现学习。如电视、电影、幻灯、录音、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运用。

(3)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日益发展,幼儿教育将更多地采用幼儿个别活动的方法和电化教学手段。而方法的日趋多样,亦为趋势之一。

(五)社会生产力与幼儿教育的相互作用

1.社会生产力决定了幼儿教育的发展

社会生产力可以影响幼儿社会教育的产生,影响幼儿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目标与内容、组织形式与方法等。

2.幼儿教育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幼儿教育能普遍提高幼儿的身心素质,为把社会可能劳动力转化为现实劳动力打下基础,为人口素质的普遍提高奠定基础。

(2)幼儿教育能解放妇女劳动力,使占人口半数的妇女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人力资源。

3.幼儿教育同社会生产力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

幼儿教育同社会生产力之间也有不一致的情况。这是因为,幼儿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家庭、人口、文化传统等其他因素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国家制度与幼儿教育

(一)制度

1.所谓制度,即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可以说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

2.在我国古代,制度是法令、礼俗、规定、用法的总称。在西方,制度这一术语最早源于拉丁文institutio,指风俗、习惯、教导和指示等。

3.制度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体系。包括自上而下被强加和执行的外在制度和人们经验中演绎出来的内在制度。

(二)幼儿教育的制度背景

制度是幼儿教育政策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对幼儿教育而言,其直接的制度背景包括教育制度、财政制度和儿童福利制度。

1.教育制度

(1)关于教育制度的不同解释

顾明远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将教育制度定义为:“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包括学校教育制度(即学制)和管理学校的教育行政机构体系。教育制度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产物,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制约。有的把国家教育制度看作按国家性质确立的教育目的、方针和设施的总称。”

鲁洁

鲁洁、吴康宁认为:“教育制度是指一个社会赖以传授知识和文化遗产以及影响个人社会活动和智力增长的那些正式机构或组织的总格局。”

日本学者

日本学者认为:“教育制度即是教育的机关及功能、依据,依据法规并以社会传统和教育观为基础而成立或发展的教育组织。教育制度即教育政策借法规而具体化的设施,也可以说是以教育法令为中心的组织。”

(2)教育制度的定义

教育制度不是组织和机构,也不是教育的系统,而是各种教育规范的总称。这些规范包括正式的教育规范,如法令、政策等;也包括非正式的教育规范,如惯例、习俗等。

(3)基础制度教育的调整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农村中小学管理体制调整,幼儿教育合并至基础教育部门;

财政管理权上移对农村幼儿教育经费和幼儿教师待遇产生影响;

民办教师政策调整带来农村幼儿教师的身份危机。

2.财政制度

(1)财政制度的定义

财政制度,即是国家为规范财政分配关系,在财政收支管理活动方面制定的法令、条例和施行办法的总称。它是指导和制约财政分配活动的依据和准则。财政制度一般包括财政管理体系、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三方面的组织和各种规范。

(2)财政制度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财政制度下,幼儿教育的地位和国家对幼儿教育的财政拨款及政策各不相同。

供给型财政制度

财政筹集资金主要为满足其支出需要,在支出过程中,主要采用无偿拨款的形式。

建设型财政制度

a.财政收入主要用于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国家承担着发展工业、增加农业收入、扩大基础建设等建设重任。此类开支在国民收入或财政总支出中占据较大的比重,生活保障被置于次要位置。

b.在这种财政类型的国家和历史时期,幼儿教育都被置于无足轻重的位置。

福利性财政制度

a.北欧国家的财政一般属福利型财政,其财政收入主要用于满足社会福利支出的需要,其福利支出一般占40%左右。

b.在北欧和西欧,幼儿教育作为社会福利的一部分,基本免费,适龄儿童的家庭还有相当数额的福利补贴。

公共财政制度

a.国家财政职能主要维持市场的效率和公平,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提供公共产品,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使财政分配成为调节居民收入、资源配置、经济稳定和增长的重要杠杆。

b.幼儿教育属于公共产品,其巨大的社会效益使其得到政府的财政投资和直接供给。

(3)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我国由于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相对分立,幼儿教育归地方负责,使得幼儿教育从中央级财政中所得援助极少,只能从地方财政中获得支持。

由于地方财政之间相对分离,又使得各地的幼儿教育财政支出差异悬殊,财政资金的横向转移极其困难,幼儿教育不公平问题严重。

3.儿童福利制度

(1)儿童福利制度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幼儿教育与儿童福利事业密切相关,甚至是儿童福利事业的一部分,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直接牵涉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儿童福利制度是幼儿教育制度,包括幼儿教育财政投资体制的必不可少的制度基础。

(2)“儿童福利”的概念

“儿童福利”的概念依各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等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在欠发达的国家,儿童福利是儿童救济;在发展中国家,儿童福利是解决儿童问题、救助不幸儿童及其家庭;在发达国家,儿童福利是促进儿童健全发展的各种事业。

联合国1950年将“儿童福利”定义为:“凡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全发展与日常生活为目的的各种努力事业均称为儿童福利。”

中国的《社会保障辞典》中,将“儿童福利”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a.广义的儿童福利,是指一切为了儿童身心健康而举办的社会事业;

b.狭义的儿童福利,专指补充和替代父母照顾管理儿童,以及对孤儿、弃儿、盲童、聋哑、肢残、弱智儿童等的教养所举办的社会事业。包括:

第一,替代照顾。包括家庭寄养、收容机关(儿童福利院)、收容保育院;

第二,设立特殊学校。包括聋哑学校、弱智学校、盲童学校等。

陆士桢将“儿童福利”定义为:“儿童福利是由国家或社会为立法范围内的所有儿童普遍提供的旨在保证正常生活和尽可能全面健康发展的资金与服务的社会政策和社会事业。”

(3)儿童福利的发展历程

起源

儿童福利起源于社会救济事业。在17世纪之前,孤儿、弃儿和失依儿童大都由亲戚、邻里或宗教团体照管,政府和社会并未给予关注和投入。

17~20世纪初

a.17世纪初至l8世纪末,儿童福利以救济为主;

b.l9世纪初至20世纪初,儿童福利以保护童工,使他们免受雇主的精神和肉体摧残为主。

这两个阶段儿童福利对象都是病弃儿、孤儿和贫儿,没有涵盖所有的儿童,因而属残补型儿童福利制度期。

20世纪初至今

20世纪初至今是制度型儿童福利发展时期。儿童福利行政体制在20世纪初建立并逐步得到完善。

a.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的制定,标志着消极制度型儿童福利制度向积极制度型儿童福利制度的转变。在此之前,虽然国际社会已有了儿童权利观,但世界大多数国家制定有关儿童的法令主要还是从社会和成人的需要出发,为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而制定保护弱势儿童的法令。

b.1989年公布《儿童权利公约》以后,各国和国际社会开始更多地从儿童本位出发,为了儿童的权益和福祉而制定儿童法令,其中不乏幼儿教育方面的法规。

(4)幼儿教育与儿童福利制度的关系

幼儿教育属广义的儿童福利范畴,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幼儿教育镶嵌于儿童福利事业之中,或与儿童福利事业部分交叉。

社会专门的幼儿教育起源于儿童福利事业,是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到关注普通儿童的幸福、权益、发展和教育之时,就是社会专门的幼儿教育诞生之际,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幼儿教育与儿童福利事业共生互动,走向融合。

儿童福利事业包含和推动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儿童福利政策包含和制约着幼儿教育政策。

(四)国家制度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1.国家制度决定幼儿教育的领导权

国家、政党或阶级总是通过制约幼儿教育的开办权、经费、师资队伍、法规、课程等方式,掌握着幼儿教育的领导权。

2.国家制度决定受教育者的权利

国家制度决定了谁受幼儿教育、受什么样的幼儿教育以及在哪里接受幼儿教育等受教育者的权利。现代西方的一些国家,幼儿教育机构分公立和私立两种,二者在师资条件、园舍建筑、教育质量等方面,存在极大差别。一般工人阶级的子女只能进一般的公立幼教机构,而有钱有权人家的子女,可以进私立的、贵族式的幼儿园。

3.国家制度决定幼儿教育的性质

(1)国家可通过法规的形式规定幼儿教育的性质

我国早在1951年颁布的《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中就指出,幼儿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

(2)不同的国家,其幼儿教育的性质各不相同

社会主义国家,其幼儿教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资本主义国家,其幼儿教育必然带有资本主义的性质;

西方的有些国家的幼儿教育要甚至至今仍然宣扬宗教精神。

4.国家制度影响幼儿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1)幼儿教育的目标通常是由国家直接制定,或在国家的指导方针下,由地方政府制定。幼儿教育内容范围的界定,亦要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影响。

(2)幼儿德育的目标和内容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在幼儿教育方面的最集中的反映。如我国幼儿德育中的“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等德育目标和内容,都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5.国家制度影响幼儿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1)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体制,是影响幼儿教育方式方法的潜在因素

如我国的政治体制反映在幼儿教育中,表现为更多地采用集体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形式,幼儿教育比较规范严格。

(2)国家可以用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幼儿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语言、科学、健康、社会、艺术等领域都提出了具体的教育要求。我国幼儿园的新旧规程都强调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幼儿教育要保教结合等。

6.国家制度影响幼儿教育的管理体制

(1)国家制度直接决定幼儿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

如美国属联邦制国家,各州有较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自主权,幼儿教育也实行地方分权的管理体制。各州自订有关幼儿教育的目标、园舍建筑、经费管理等方面的法规。

(2)国家制度影响幼儿园内部的微观管理体制

通过立法决定幼儿园的内部管理。如我国规定实行园长责任制和教师聘任制。

通过思想渗透影响幼儿园的内部管理作风。一般说来,民主制国家,其幼儿园的内部管理也较民主自由,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权,幼儿自主的个人活动较多。

7.国家制度对幼儿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的影响

幼儿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虽然最终受制于社会生产力,但也直接受国家制度的干预和影响。当国家政策鼓励发展幼儿教育,国家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愿意给予经费支持时,幼儿教育就会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反之,幼儿教育就会发展迟缓。

(五)国家制度与幼儿教育的关系

1.国家制度影响幼儿教育

国家制度影响幼儿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者的权利、幼儿教育的性质、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管理体制及幼儿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2.幼儿教育对国家制度的反作用

(1)幼儿教育可以初步培养幼儿具有社会所需要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使幼儿初步社会化,培养幼儿对国家和社会的良好感情和态度;

(2)幼儿教育减轻幼儿家长的负担,使幼儿家长能安心工作,舒心生活,这将能增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三、家庭与幼儿教育

家庭是幼儿生活、活动的重要场所,为幼儿提供了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社会影响幼儿的中介。

(一)家庭对幼儿教育对象——幼儿的影晌

1.家庭生育决定幼儿的生理基础

幼儿的先天生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取决于父母是否注意胎教、优生。父母如果身体健康,能选择良好的受孕时机,科学地进行胎教,并保证母亲安全顺利地分娩。那么,孩子的先天生理条件就较好,这就可能为孩子今后接受教育打下较好的基础。否则,生理条件就会限制幼儿接受教育的可能性。

2.家庭环境影响幼儿的发展

(1)家庭物质环境决定幼儿的生活和学习条件

幼儿生存和发展要求有一定的财力和物力作基础。幼儿吃、穿、用、住、行、玩、学的所有物品的多与少、贵与贱,均取决于家庭的物质条件。我国城乡家庭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幼儿生活、学习的物质条件大为改善。但也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攀比浪费等毛病,给幼儿教育带来困难。

(2)家庭精神环境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

家庭人际关系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影响

a.家庭人际关系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如果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幼儿一般情绪比较稳定,对家庭具有安全感,对父母易产生信任感,易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反之,幼儿容易对家庭和父母失去信任,易形成闭锁、自卑心理或攻击性人格。

b.家庭人际关系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在联合式的大家庭中,由于人际关系复杂,幼儿心理一般趋向早熟,善于社会交往;但与核心家庭中的幼儿相比,他们对父母的亲情却不足。

家庭文化生活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影响

家庭文化生活包括家庭消遣、文体活动、社会交往等方面。家庭文化生活是社会文化的缩影。当前,我国家庭文化生活日益信息化、多样化,家庭成员共同消遣的时间相对增多。因此,家庭文化生活对幼儿的影响力较之以前有所增强。

3.家庭教育是幼儿健康发展的基础

家庭是幼儿感知外界的第一驿站。幼儿生下之后,父母的照料、呼喊和逗弄,最早开启幼儿的童智和童心,为幼儿将来成才打下了最初的基础。现代家庭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科学育儿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所增强,这使得幼儿家庭教育成为幼儿社会教育的良好基础和补充。

(二)家庭对幼儿教育的直接影响

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细胞,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迁,家庭变迁对幼儿教育具有一定的影响。

1.家庭核心化、小型化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1)核心家庭的定义

核心家庭,即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无论有无血缘关系)所组成的家庭。核心家庭是现代社会中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种家庭组织形式。当前,大家庭日益减少,而核心家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2)家庭核心化、小型化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家庭核心化、小型化带来了幼儿家庭教养的某些困难。由于缺乏大家庭的支持,缺乏祖辈或亲属的关怀和帮助,核心家庭、小家庭更需要幼儿社会教育的扶持。这是促进幼儿社会教育发展的家庭因素之一。

2.家庭教养社会化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1)家庭职能的相对简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部分职能逐渐丧失或弱化,而社会逐步接替了家庭的部分职责。如家庭的生产职能、司法职能、生育职能、赡养职能、消费职能、文化娱乐职能等,都出现了社会化的趋势。

(2)家庭教养职能的社会化

教养职能出现了社会化的趋势。幼儿教育逐渐由家庭转移到社会,并使幼儿接受社会教育的年限一再提前。

(3)教养社会化的好处

节省了家庭的人、财、物、时、空等方面的开支,提高了家庭生活的质量和效率,使幼儿的父母从家庭繁重的教养任务中解脱出来,可以追求自身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促进幼儿社会教育的发展,对幼儿社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家庭与幼儿教育的互相影响

(1)家庭与幼儿、幼儿教育密切相关,家庭变化使幼儿的身心素质发生变化,也促使幼儿社会教育不断进步。

(2)幼儿社会教育能为家庭的稳定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幼儿社会教育解决了父母的后顾之忧,使父母能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安心地工作,并获得个性的全面发展。幼儿教育社会化也有利于家庭核心化、小型化和家庭职能的简化。

(3)幼儿社会教育的发展与家庭变迁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两者之间是双向互动的关系。

四、妇女与幼儿教育

妇女主要指成年的女性。妇女同成年男子相比,与幼儿教育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一)妇女与幼儿的独特关系

1.儿童的胚胎期须在母体中度过

精子同卵子结合之后,胚胎发育的正常与否则直接取决于母体。母亲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都对胎儿有极大的影响。

2.幼儿的教养者主要是妇女

(1)在家庭中,幼儿主要由母亲、奶奶、外婆或女仆、保姆教养;

(2)在社会上,幼儿多由女教师、女保育员、女医生、女护士等成年女性教养或看护。在为幼儿服务的社会机构中,女性无疑占多数。女性一般比较细致、温柔,与男性相比,女性更适合从事照顾和教育孩子的工作。

(二)妇女解放直接影响幼儿教育

1.妇女的就业状况直接影响幼儿教育

妇女直接参加社会生产,刺激了幼儿社会教育的诞生。在大工业发展的初期,由于大量的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劳动,大量的孩子无人看管,引发了幼儿社会教育的产生。后来,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妇女的觉悟逐渐提高,妇女的就业率进一步上升,幼儿教育的需求量增大,幼儿社会教育也就迅速发展。

2.妇女教育状况直接影响幼儿教育

(1)母亲的身体状况会影响幼儿的体质,而母亲的文化、道德等素质对幼儿有明显的影响。

(2)社会教养机构和卫生保健机构中的妇女,对幼儿的身心素质的影响也比较大。特别是幼儿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从而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

3.妇女的婚姻和家庭状况直接影响幼儿教育

在妇女没有婚姻自由、在家庭中备受压抑的情况下,幼儿主要由母亲喂养。而在自由平等的新型家庭生活中,教养幼儿成了夫妻共同承担的责任。幼儿教育呈现出双亲共养共教的局面,这有利于幼儿角色意识的形成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幼儿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妇女解放

由于妇女和幼儿具有天然的独特关系,母亲是幼儿的主要教养人,幼儿教育社会化主要减轻了母亲的家庭负担,使有幼儿的妇女能轻装上阵,积极地投身到社会生产中。

五、现代幼儿教育社会效益的研究

1992年,Verry和Donald对公共财政支持幼儿教育和保育(ECEC)的潜在效益和可能成本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和简要概括。该研究从成本和潜在效益两方面,分析了幼儿教育对幼儿母亲和家庭、社会三方面的积极影响。如表2-1所示:

表2-1 公共财政支持ECEC的潜在效益和可能成本

幼儿教育对幼儿母亲、家庭和社会的积极影响如下:

(一)幼儿教育对儿童母亲和家庭效益的影响

1.幼儿教育对母亲的直接影响

幼儿教育发展情况对幼儿的母亲有直接的影响。女性工作模式和幼儿社会保育教育机会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1)1986年,Gunderson通过研究发现,幼儿教育市场和政策对妇女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率、工作时间、一般劳动力市场经验和单位特殊资质的获得、人力资本的获得、收入、就业地位等六个方面都有影响。并且幼儿教育市场价格对妇女就业有明显的影响。

(2)全日制工作对幼儿教育成本高度敏感,而小时制工作敏感度低一些。如果政府的儿童看护补助能给全日制工作的人们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参加全日制工作的妈妈将增加29%~52%。如果将之放到孩子母亲的一生的背景上考虑,政府补助对孩子母亲的影响更大,因为小时制工作会影响孩子母亲的职业生涯,使她们总是处于低收入阶层,因为劳动技能的获得需要教育和工作的磨炼,而孩子母亲在家缺乏教育和积累工作经验的时间与机会。

(3)幼儿教育市场和政策对女性收入有重要影响。

(4)大量研究表明,对单身妈妈(如从未结婚、离异、或寡居)而言,幼儿教育对她们的影响和影响劳动力市场的情况又不同。幼儿教育市场价格和可获得性对她们的影响更强,她们对幼儿教育看护的价格和政策更敏感。

(5)孩子的母亲是否需要辞职在家亲自看护孩子,对其工作和人生有极其明显的影响。在影响孩子母亲对就业与看护孩子之间做出选择的各种因素中,幼儿教育价格和可获得性最重要。

2.幼儿教育对家庭成员的影响

对孩子的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而言,幼儿教育还可以促进终身学习的发展,并能带来其他方面的好处。幼儿教育机构设置可以与父母教育、继续教育、成人扫盲教育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综合考虑,这样父母在送孩子入托的同时也有机会继续自己的教育或者使自己有机会培养一种新的创造力或社交兴趣,为邻里亲戚很少或工作流动性很强的父母提供建立社交圈和交往的机会。

(二)幼儿教育的社会效益

1.幼儿教育使儿童在以后的学习中表现更优秀,长大后更独立,有更杰出的表现;而且孩子的母亲和其他家人也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学业与职业发展前景。这样国家可以得到更多、更好的劳动力资源,得到更多的税收、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建立更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2.大家齐心协力为幼儿教育服务,可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保持社会稳定,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3.幼儿教育起点的公平可以缩小贫富差距,克服贫困的代际循环。

4.幼儿教育投资是社会回报率最高的一种财政投资,政府对幼儿教育投资的社会和国家收益远大于成本,幼儿教育投资是一种非常合算的公共财政投资。

佩里教育方案研究表明,政府投资幼儿教育,可以缓解劳动力的短缺;对不利儿童、家庭和社区给予补偿;并能促进社会公平。幼儿教育投资是一种最省钱的、回报率最大的公共投资。如表2-2所示:

表2-2 佩里学前方案节约成本的分析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可以对幼儿个人、其家庭和社会产生巨大的效益。对幼儿教育的财政投资是一种收益远大于成本的公共投资,政府没有理由不对幼儿教育给予财政上的支持。政府财政投资幼儿教育实际上是将公共资源通过幼儿教育机构和家庭、社区等途径转移给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