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国际贸易理论
第2章 比较优势原理
一、概念题
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答:绝对优势是指一国在生产某种商品上比另一国家有更大的效率。根据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时,如果刚好A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B国家在这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则A国在该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两国按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生产分工并参与贸易,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这种贸易利益来自专业化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贸易基础(basis for trade)
答:贸易基础是指国家之间进行贸易往来的条件,解释为什么能够产生国际贸易。不同的贸易理论对贸易基础的认识不同。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家之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基础是各国在商品生产上具有不同的绝对优势,而比较优势理论则认为是由于各国在不同商品生产上机会成本的差异而产生国际贸易。相比较而言,后者更具有实际意义。
3完全专业化(complete specialization)
答:完全专业化是指各国由于生产效率的不同而各自完全专业化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专业化分为完全专业化和部分专业化,一般来说,受生产要素流动性、要素边际递减规律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完全专业化比较少见,更多的是部分专业化。各国不仅专业化生产本国具有优势的产品,还会将一定的资源要素用来生产本国优势不明显或者是处于劣势的产品。
4固定的机会成本(constant opportunity cost)
答:固定的机会成本是指商品之间的机会成本固定不变,表现在几何图形上是以不同商品为坐标轴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换句话说,也就是为多生产一单位产品A,所必须放弃的B产品的数量是不变的。
5贸易所得(gains from trade)
答:贸易所得是指一国因行业间相对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在不同的产品生产中进行专业化分工,并且把产品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而获得的利益。
6劳动价值论(labor theory of value)
答: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商品价值由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商品价值决定于体现和物化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这意味着:①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或者是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中劳动均占一个固定的比重;②劳动是同质的。
7自由放任(laissez-faire)
答:自由放任又称为自由放任主义或无干涉主义,主张让自由市场自行其道是更适当且更迅速的方法,将能省去任何由政府运作所造成的低效率。该理论主张政府对于民间经济如价格、生产、消费、产品分配和服务等的干预越少,将能使经济运作得更好(更有效率)。
8比较优势原理(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答:比较优势原理由李嘉图提出,他认为国家间应按“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有利地位,但有利的程度不同,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但不利的程度也不同。在此情况下,前者应专门生产相对最有利(即有利程度最大)的商品,后者应专门生产其不利程度最小的商品,通过对外贸易,双方都能取得比自己以等量劳动所能生产的更多的产品,从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给贸易双方都带来利益。
9重商主义(mercantilism)
答:重商主义也称作“商业本位”,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它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富强的方法应当是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出超的结果是金银等贵重金属的流入,而一个国家拥有越多的金银,就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政府应当竭尽所能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类消费品)的进口。然而,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国同时出超,而且任一时点上金银总量是固定的,一个国家的获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即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因此,重商主义者鼓吹经济民族主义,认为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冲突的。
10机会成本理论(opportunity cost theory)
答:机会成本理论认为,一种商品的成本是额外生产一单位此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生产量。这里没有做出劳动是唯一的投入要素或者劳动是同质的假设,也没有假定劳动是决定商品价格的唯一要素。结论是当一国在一种商品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则该国在该商品生产上就有比较优势(在另一种商品上有比较劣势)。
11贸易模式(pattern of trade)
答:贸易模式指的是对每个国家而言,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将会有哪些商品被用来交易,每个国家该进口、出口何种商品。根据比较优势理论,贸易模式决定于不同国家之间生产不同商品的相对成本。
12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答:生产可能性曲线(也称为转换曲线)是指一国使用其所有资源和最佳技术时所能生产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可以用来解释机会成本。
13相对商品的价格(relative commodity prices)
答:相对商品的价格是商品之间价格关系的动态反映,专指两种或多种商品之间由供给与需求作用所形成的价格比例关系。相对价格的计算方式是:以某国出口粮食、进口照相机为例,两者的比例关系为:照相机的相对价格=照相机价格/粮食价格(均按同一货币折算)。它反映出购买一台照相机而必须放弃的粮食数量。如果这种比率关系在一段时间内发生变化,那就说明它们在利益分配上发生了变化。
14小国情况(small-country case)
答:小国情况是指由于小国比较优势不明显而导致的国际贸易中,该国能够完全专业化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大国由于小国不能生产本国所需产品的所有数量,不得不同时生产各种商品的情况。
二、练习题
1表2-1列出了在4种假定情形下,美、英两国1劳动小时可生产小麦与布的数量。指出每种情况下,美、英两国具有绝对优势或劣势的商品。
表2-1 在美国和英国的生产可能性组合
答:A情况下,美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是小麦,英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是布;
B情况下,美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是布和小麦,英国不存在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
C情况下,美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是小麦,英国不存在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
D情况下,美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是布和小麦,英国不存在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
2指出表2-1中每个国家有比较优势与比较劣势的商品。
答:A情况下,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是小麦,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是布,英国则相反;
B情况下,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是小麦,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是布,英国则相反;
C情况下,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是小麦,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是布,英国则相反;
D情况下,由于两种商品的两国生产率之比相同,两国不存在具有比较优势或比较劣势的商品。
3指出表2-1中每种情况下,贸易的可能性及贸易基础。
答:A情况下,美国用小麦交换英国的布,贸易基础是绝对优势;
B情况下,美国用小麦交换英国的布,贸易基础是比较优势;
C情况下,美国用小麦交换英国的布,贸易基础是比较优势;
D情况下,两国之间不存在贸易的可能性,因为美国相对英国在小麦和布上所拥有的绝对优势相同,两国均不存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
4假设在表2-1中的B情形下,美国用4单位小麦与英国的4单位布交换:
(1)美国获利多少?
(2)英国获利多少?
(3)互惠贸易的范围有多大?
(4)如果改用4单位小麦与6单位布交换,两国分别获利多少?
答:(1)美国生产4单位小麦所需劳动时间为1小时,同样时间可生产3单位布,如果用4单位小麦与英国的4单位布交换,则美国获利1单位布;
(2)英国生产4单位布所需劳动时间为2小时,同样时间可以生产2单位小麦,如果用4单位布与美国4单位小麦交换,则英国获利2单位小麦;
(3)美国生产小麦的机会成本为3/4单位布,而英国生产小麦的机会成本为2单位布,双方机会成本的差异奠定了互惠贸易的基础,互惠贸易的范围应该是使得小麦的相对价格位于3/4~2之间,也就是美国用4单位小麦与英国交换3~8单位之间的布匹;
(4)美国获利3单位布,英国获利1单位小麦。
5用表2-1中的B情形,假设劳动是唯一生产要素而且是同质的(即只有一种类型):
(1)用劳动测度,美、英两国生产小麦和布的成本是多少?
(2)如果工资率为6美元,则小麦和布在美国的价格各是多少?
(3)如果工资率为1英镑,则小麦和布在英国的价格各是多少?
答:(1)美国生产小麦的成本是1/4小时的劳动,生产布的成本是1/3小时的劳动;英国生产小麦的成本是1小时的劳动,生产布的成本是1/2小时的劳动。
(2)小麦的价格是1.5美元,布的价格是2美元。
(3)小麦的价格是1英镑,布的价格是0.5英镑。
6参考练习题5回答下列问题:
(1)若美元、英镑的外汇比价为1英镑=2美元,则小麦与布在英国的美元价格是多少?在此汇率下,美国会向英国出口小麦吗?在此汇率下,英国会向美国出口布吗?
(2)当汇率为1英镑=4美元时情况如何?
(3)若汇率为1英镑=1美元时情况如何?
(4)允许美国向英国出口小麦和允许英国向美国出口布的汇率范围是什么?
答:(1)小麦在英国的美元价格是2美元,布是1美元。在此汇率下,美国会向英国出口小麦,英国会向美国出口布。
(2)小麦在英国的美元价格是4美元,布是2美元。在此汇率下,美国会向英国出口小麦,但是英国不会向美国出口布。
(3)小麦在英国的美元价格是1美元,布是0.5美元。在此汇率下,美国不会向英国出口小麦,英国会向美国出口布。
(4)允许美国向英国出口小麦,即要求英国小麦的美元价格大于1.5美元:1英镑>1.5美元;允许英国向美国出口布,即要求英国的布的美元价格小于2美元:0.5英镑<2美元。故英镑兑美元的汇率范围为:1.5美元<1英镑<4美元。
7假设表2-1中B情形的数据单位是百万蒲式耳小麦和百万码布:
(1)画出美、英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
(2)美国和英国小麦的相对价格(即PW/PC)是多少?
(3)美、英两国布的相对价格(即PC/PW)是多少?
答:(1)美英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如图2-1所示。
图2-1 美英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2)美国的PW/PC=3/4,英国的PW/PC=2。
(3)美国的PC/PW=4/3,英国的PC/PW=1/2。
8使用练习题7中美、英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假设无贸易或自给自足点对美国而言是3单位小麦和3/4单位布(百万单位),对英国而言是1/2单位小麦和1单位布,另假设有贸易时美国用1单位小麦与英国1单位布交换。绘图表明英、美两国自给自足(无贸易)时的生产与消费点,有贸易时的生产与消费点,以及贸易所得。
答:如图2-2所示,在没有贸易时,美国在A点生产与消费,英国在A′点生产与消费。有贸易时,美国专门生产小麦,如B点,而英国专门生产布,如B′点。通过用1单位小麦与1单位布的交换,美国最后在E点消费(获利1/4单位布),英国最后在E′点消费(获利1/2单位小麦)。
图2-2 美英两国的贸易所得
9(1)如果图2-3(教材图2.3)左图中DW(US+UK)向上移1/3,小麦的均衡相对价格为多少?此时美、英两国各生产多少小麦和布?
(2)(1)的答案对图2-3中右图的DC(US+UK)意味着什么?
图2-3 需求和供给下的均衡相对商品价格
答:(1)如果图2-3左图中DW(US+UK)向上移1/3,小麦的均衡相对价格为PW/PC=4/3。由于DW(US+UK)曲线仍与SW(US+UK)的垂直部分相交,那么美国将继续专业化生产小麦且产量为180单位,不生产布;英国将继续专业化生产布,产量为120单位,不生产小麦。
(2)在发生(1)的情况下,右图中DC(US+UK)向下移1/4。
图2-3左图中DW(US+UK)向上移1/3意味着交点从PW/PC=1变成了PW/PC=4/3,则右图的交点从PC/PW=1变成PC/PW=3/4,所以DC(US+UK)要向下移1/4。
10如果图2-3(教材图2.3)左图中DW(US+UK)与SW(US+UK)的水平部分在PW/PC=2/3与120单位小麦处相交,会有什么情况发生?这对两国专门化生产和贸易所得分配意味着什么?
答:如果在图2-3左图中,小麦的需求曲线DW(US+UK)与小麦的供给曲线SW(US+UK)在两者价格之比PW/PC=2/3、数量为120单位小麦处相交,这意味着美国不会仅进行小麦的专业化生产,它还将生产布。另一方面,英国将进行布的专业化生产,它以20个单位的布换取美国30个单位的小麦。
这种情况下,英国与美国按贸易前商品价格之比PW/PC=2/3成交,因此英国得到了贸易的全部好处。
11画一张与图2-4(教材图2.2)类似的图,表明英国现在是一小国,为图2-4中右图所示的一半,并在PW/PC=2/3时用20单位布与美国30单位小麦交换。
图2-4 贸易所得
答:如图2-5所示。
图2-5 小国情况
12(1)李嘉图的贸易模型是如何进行经验检验的?
(2)检验结果从哪方面证实了李嘉图的模型?
(3)为什么我们需要其他贸易模型?
答:(1)麦克杜格尔于1951年和1952年用1937年的数据第一次对李嘉图的贸易模型作了经验检验,结果表明美国生产率比英国高的产业向第三市场的出口比率也比英国的高。这个结果被巴拉萨用1950年数据、斯特恩用1950年和1959年数据所证明,同时也被戈卢布使用1990年的数据所证明。
(2)上述的检验从假定方面证实了李嘉图的模型,即比较优势正如李嘉图所假设的那样,是建立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基础之上的。实际的贸易模式是基于两国间不同产业的不同劳动生产率。劳动力成本外的其他因素,如生产成本、需求因素、政治联系和国际贸易的种种障碍并不能破坏相对劳动生产率与出口比例的这种联系。
(3)李嘉图模型只是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但没有解释国家间产生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差别的原因,也不能解释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获利的影响。在对这两个重要问题的回答上,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在理论上比李嘉图模型有所改进。因此,需要其他贸易模型。
13为了挽救美国的工作岗位,美国需要限制纺织品进口。你将如何反对这一结论?
答:美国在纺织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劣势。限制纺织品进口会阻碍工人自动进入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无法获得更高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