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新闻媒介
1媒介(华中农大2008年研)
答:在新闻学中,媒介主要是指新闻传播媒介,新闻传播媒介是指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众的中介,是新闻信息的物质载体,是用来表达某种含义的静态的或动态的任何物体和物体排列。新闻媒介的类型主要有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通讯社、手机等。
2新闻传媒的公共性(复旦大学2004年研)
答:新闻传媒的公共性是指新闻媒介面向社会公众进行信息传播,是社会的舆论公器,具有塑造公众舆论的作用。作为传播社会信息的公共机构,新闻媒介必须尽力反映公众的态度与立场,必须维护公众利益。
3新闻媒介的共性(上海财大2010年研)
答:新闻媒介的共性即新闻媒介的一般性质,是指包括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各个阶级、各种类型的所有新闻媒介的共同特点。新闻媒介是以采集和公开向社会提供新闻为主的传播机构,其共性是真实地、及时地反映世界新近变动的大众传播工具,具体包括:
(1)新闻媒介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但它仅仅是舆论机构,没有立法、司法、行政那样的强制性和指挥权。
(2)新闻媒介作为以传播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机构,和其他传播意识形态的机构、载体的区别在于:①新闻媒介是反映现实变动的,这使它区别于一切历史作品和教科书。②新闻媒介是用真实的事实反映现实变动的,这使它区别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③新闻媒介是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变动的,这使它区别于书籍、杂志和文学艺术。④新闻媒介传播的新闻是面向社会大众的,这使它区别于书信、内部简报、军事情报等。
(3)公共利益至上是新闻媒体的第一诉求。新闻媒体公共利益至上原则要求:①保障法律所保护的公众私人利益不受传媒侵犯,不伤害社会公德,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②满足公民的知情权;③普遍服务原则,即不分民族、不分种族、不分地域、不分性别、不论贫富、不论地位,都应该享受传媒业同等的服务。
4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华南理工2014年研;华东师大2014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上外2009年研;上海财大2007年研)
答: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是指新闻媒介作为反映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既从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又属于信息(娱乐)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不但是一支强大的精神上、道义上的力量,而且还是一支强大的经济力量。新闻媒体不但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其本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进而形成新闻事业具有双重属性的新认识,即新闻事业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上述双重属性在当前我国新闻事业中的外在表现形式。
5新闻三角理论
答:新闻三角理论(press triangle theory)是中国新闻学家甘惜分提出的关于新闻媒介与社会生活相互关系的理论。他在《新闻理论基础》一书中提出以下观点:
(1)现实生活、新闻媒介、广大受众这三者构成了小三角关系。在三者之中,新闻媒介处于关键性的地位,它在现实生活和广大受众之间起着沟通桥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新闻媒介是否真实地向广大受众传播外界真相,是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环节。
(2)以新闻媒介为核心,在它周围形成新闻控制者(政府、政党、集团、派别等)、广大受众、不断变动着的现实世界这样一个大三角关系。正确处理这个三角关系,新闻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受到广大受众欢迎;处理不好,则将受到广大受众的唾弃,也与时代背道而驰。
6维基百科(上海交大2015年研)
答:维基百科(Wikipedia)是一个基于维基技术的全球性多语言百科全书协作计划,同时也是一部用不同语言写成的网络百科全书。Wiki技术使得所有人都可以简单地使用网页浏览器修改其中的内容。其目标及宗旨是为全人类提供自由的百科全书──用他们所选择的语言书写而成,是一个动态的、可自由访问和编辑的全球知识体,在许多国家相当普及。其口号为“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中文则附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维基百科自2001年1月15日正式成立,由维基媒体基金会负责维持。因为维基用户广泛参与共建、共享,维基百科也被称为创新2.0时代的百科全书、人民的百科全书。
7公民媒体(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公民媒体(citizen media)是由非专业记者的个别公民所产制的各种媒体。广义来说,只要是一般大众而非专业媒体组织所产制的媒体,均属公民媒体。公民媒体可以“对抗或弥补传统社会大众媒体的报道内容、传达出自主和多元的观点或意见”。强大的公民媒体可带动强大的民主政治。公民媒体体现了包容性、平等性和参与性,其特点是:在形式上以简便科技建构公众可以参与的媒体形式,在内容上以多样文体探讨大众媒体忽略的议题和观点,在行动上挑战既得利益,推进社会变革。公民媒体打破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传统新闻传播的界限,改变了受众群体在传播中的地位。公民媒体的创办、公民记者的活跃与公民新闻的多样,使新闻传播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8全媒体(上海大学2014年研)
答:全媒体是指媒体机构,经过记者采访、编辑,运营商采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网页、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多媒体),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业务融合),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三网融合),最终实现为用户提供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的融合接受(三屏合一),实现任何人、任何地点、任何方式接收任何媒介内容。
9互联网(湘潭大学2009年研)
答:Internet(直译因特网),又称互联网,是指将若干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播的计算机系统。1995年10月,美国联邦委员会通过一项决议对互联网作出界定——Internet是全球性信息系统:①在逻辑上由一个以国际互联协议(IP)及其延伸的协议为基础的全球唯一的地址空间连接起来;②能够支持使用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互联协议(TCP/IP),或其他IP兼容协议的通信;③公开或不公开地提供利用通信和相关基础设施的高层次服务。互联网的基本特点包括:高度的开放性、互动性和个性化、丰富的信息资源。
10新媒体
答:新媒体是指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型的媒介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iPad)和电子书等。从时间角度来看,新媒体永远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从传播技术角度来看,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和宽带局域网,以电脑、手机和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从传播特征上看,新媒体是“数字化互动媒体”,具有高度的互动性。
11微博
答:微博(Microblog)是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是基于Web 2.0平台的一种可以发布即时信息的系统。微博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06年,2010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微博可以使用户通过网页、手机、即时通讯软件等方式发送图片和文字信息,不受任何时间地点的限制。与博客不同的是,微博发布的信息受到字数限制,最多不能超过140个字符(70个汉字)。其传播特点有:①短小精悍,信息量密集,更契合人们快节奏的生活;②实现跨平台数据交换,使用户摆脱了工具的限制;③准入门槛较博客更低,实现了话语权的平民化。
12政务微博(复旦大学2013年研)
答:政务微博是指中国政府部门推出的官方微博账户,力行“织博为民”。政务微博在社会管理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新闻舆论引导、倾听民众呼声、树立政府形象、促进群众政治参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政务微博关注的对象分为两类:①关注其他省市自治区的相同部门的微博,及时获取同行的信息,充分借鉴有益经验、做法来改进本部门的工作;②关注与自己所分管业务和行业相关领域的意见领袖的微博。
13.Facebook(暨南大学2012年研)
答:Facebook是一个创办于美国的社交网络服务网站,由马克·扎克伯格于2004年2月4日创立上线,是全球第一大社交网站。用户可以建立个人专页,添加其他用户作为朋友并交换信息,包括自动更新及即时通知对方专页。此外,用户可以加入各种群组,例如工作场所、学校、学院或其他活动。Facebook没有官方中文名称,不同汉语地区的使用者发展出不同的译名,中国大陆的脸谱、香港的面书或面簿、台湾的脸书。2012年5月18日,Facebook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FB。2013年2月美国知名科技博客网Businessinsider根据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的数据,列出全球最大网站前20名榜单,名列榜首的是Facebook 8.367亿独立访问者。
14微博实名制(武大2013年研)
答:微博实名制是指通过微博客制作、复制、发布、传播信息内容,应当使用真实身份信息注册账号的制度。根据2011年12月公布的《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注册微博客账号,应当使用真实身份信息,用户“实名注册,发言可用匿名”。新浪、搜狐、网易等各大网站微博均在2012年3月16日全部实行实名制,采取的都是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的方式,即真实身份信息只用于后台注册,前台发言则可以继续使用匿名。这种方式不会影响用户的微博体验,对使用微博客浏览信息的用户没有限制性规定。微博实名制引发了关于信息安全、隐私权等问题的广泛争论,实名制考量仍应以社会公益为先。
15三网融合(北大2016、2013年研;西南大学2016年研;湖南大学2014年研;复旦大学2011年研)
答:“三网融合”又称三网合一,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大网络经过技术改造、业务流程再造和运行体制改革,达到基于一个网络就能实现多媒体传播功能的过程。三网融合表现为在技术上趋向一致,在网络层面上实现互联互通,在业务层面上相互渗透和交叉,在应用层面上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三网融合的目标是通过同一条网线(或无线接入)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的多媒体通信传播业务,从而使消费者能够既经济又有效地完成包括打电话、看电视和上网等各种媒介消费行为,其动因主要来自于传播技术的创新和演进,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在中国,涉及电信、广播电视等行业的体制改革也为三网融合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依据。三网融合对于形成信息传播领域新型的服务体系、运营机制以及商业模式,对于促进信息传播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产业规制的调整和完善都具有重要意义。
16媒介融合(云南大学2018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6年研;上海交大2016年研;华东师大2016年研;厦门大学2016年研;重庆大学2016年研;西北大学2016年研;华科2016年研;北大2015年研;复旦大学2015年研;西安交大2015年研;南京大学2015年研;华南理工2015年研;南开大学2014年研;清华大学2013年研;暨南大学2011年研;北师2010年研)
答:“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伊契尔·索勒·普尔提出,原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其概念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概念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产生“质变”,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如电子杂志、博客新闻等;而广义的“媒介融合”则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换言之,“媒介融合”是信息传输通道的多元化下的新作业模式,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媒体融合是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媒介发展理念,是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基础上的传统媒体的有机整合。这种融合体现在技术的融合和经营方式的融合两个方面。
17互联网电视(人大2015年研;中山大学2015年研)、IPTV(复旦大学2012年研)
答:(1)互联网电视(NTV,Network TeleVision)又称网络电视,即利用互联网进行电视直播。互联网电视以宽带网络为载体,以视音频等多媒体为形式,以互动个性化为特性,为所有宽带终端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互联网电视在数字化和网络化背景下产生,是互联网络技术与电视技术结合的产物。在整合电视与网络两大传播媒介过程中,网络电视既保留了电视形象直观、生动灵活的表现特点,又具有了互联网按需获取的交互特征,是综合两种传播媒介优势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传播形式。
(2)IPTV(Interactive Personality 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用宽带网络作为介质传送电视信息的一种系统,将广播节目透过宽带上的网际协议向订户传递数码电视服务。它是由广电或者通信运营商建立IP专网(有别于传统的同轴电缆有线电视网络)用于承载IP化的数字视频内容,用户终端安装IP机顶盒进行流媒体接收和解码的数字电视业务模式。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交互功能。用户在家中可以三种方式享受IPTV服务:①计算机;②网络机顶盒+普通电视机;③移动终端(如手机、IPad等)。
(3)IPTV和互联网电视都是采用视频内容数字化、传输IP化的技术实现内容的投递。其技术上的差异主要是:IPTV由运营商建立专网覆盖,通过QoS控制,可基本保证流畅的观看体验;互联网电视以Internet公网为承载,难以进行QoS控制。
18社交网络(人大2012年研)
答:社交网络又称关系网络。社会学中,社会网络是指社会行动者及其间关系的集合,换言之,一个社会网络是多个节点(社会行动者)和各节点之间的连线(行动者之间关系)组成的集合。通俗地讲,个体的社会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的人际关系网络,是与他有各种交往、互动关系的其他个体和他自身构成的一个集合。这类服务往往是基于互联网,为用户提供各种联系、交流的交互通路,如电子邮件、实时消息服务等,主要作用是为一群拥有相同兴趣与活动的人创建在线社区,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对人们的信息获得、思考和生活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社交网络服务的缺点是用户容易遭遇财务信息丢失、身份信息被盗和恶意软件感染等安全威胁。现阶段社交网络存在的问题有:①同化现象严重,缺乏创新;②市场运营不成熟,缺乏有力的投资;③呈现集中化。
19社区媒体(人大2014年研)
答:社区媒体是指以生活社区、商务区或校园内专门人群为服务对象,具有分布范围广、运营成本低、高渗透率和高粘性的新型媒体。社区媒体按分布地点不同可分为生活社区媒体、商务社区媒体和校园社区媒体三大类。生活社区媒体分布在各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里的住宅区域,商务社区媒体分布在写字楼、酒店、商场超市(各类大卖)、健身会所、医院等地,校园社区媒体一般分布在各高等院校。社区媒体具有分布范围广,设计制作精美,社区冲击力强,广告时效长等特点。社区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虽然在规模上不占优势,但它能够通过本地化优势,与受众进行“零距离”接触和强迫性接触,达到极好的广告效果,从而激发受众的消费欲望,直至引发受众的消费行为。
20主流媒体(上海大学2014年研)
答:主流媒体是指具备一定的规模,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并代表发展方向的主要媒体。它们依靠主流资本,面对主流受众,运用主流的表现方式体现主流观念和主流的生活方式,以社会主流人群为自己的阅读对象。在我国,主流媒体有几种定义:①从政治的角度看,主流媒体是指影响力大、起主导作用、能够代表或左右舆论的省级以上媒体,包括中央、各省市区党委机关报和中央、各省市区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其他一些大报大台。②从经济的角度看,主流传媒是“以吸聚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受众(主要指那些具有较高的决策话语权、知识话语权和消费话语权的社会成员)作为自己市场诉求的传媒”,是以质取胜的传媒。③从经营的角度看,主流媒体具备三个条件:有较大的发行量、收视率;有较多的广告营业额;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权威性。④从综合角度看,主流媒体是指承担重要的宣传任务和功能,覆盖面广,品牌性强,影响力大的强势媒体。
21微内容(四川大学2017年研;人大2011年研)
答:微内容(microcontent)是相对于在传统媒介中所熟悉的大制作、重要内容即“巨内容”(macro-content)而言的,是指“最小的独立的内容数据,如一个简单的链接,一篇网志,一张图片,音频,视频,一个关于作者、标题的元数据,E-mail的主题,RSS(简易信息聚合)的内容列表等等。”换言之,互联网用户所生产的任何数据,都可以被称为微内容。微内容一直存在,但互联网时代之前一直作为私内容存在,互联网的互联互通使它进入公共话题空间。
22媒介公信力(华中师大2015年研;北师2010年研;清华大学2009年研)
答:媒介公信力是指新闻传媒能够获得受众信任的能力,它反映了新闻传媒以新闻报道为主体的信息产品被受众认可、信任乃至赞美的程度。媒介公信力是媒体自身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所占据的位置,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也是媒体赢得受众信赖的能力。媒介公信力的高低,决定其舆论影响力的大小。媒介公信力是衡量、评判其舆论影响力最重要、最根本的标准之一。对于媒体而言,就是以其主体业务为核心形成的能够赢得受众、占领市场、获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在众多竞争对手中保持独特优势的资源和能力。
23媒介审判(中山大学2017年研;武大2016年研;暨南大学2016年研;华中师大2015年研;上海大学2014年研;人大2010年研;北大2009年研)
答:媒介审判(trial by media),是指新闻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被报道对象所作的一种先在性的“审判预设”。它是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产物,从法理学的视角看,“媒介审判”损害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形象,是新闻媒体的职能错位,它使得司法独立压倒新闻自由,有悖于法治精神。西方学者认为:“媒介审判”是一种不是依据法律程序对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实施的非法的道义上的裁判,又称“报刊裁判”(trial by news paper)。它的历史沿革是西方国家的法律审判实行大陪审团制度,陪审团由普通公民组成,如果大众传媒在开庭审判前就对案件或涉案的当事人做过多的报道和渲染,就会影响陪审团的公正投票,从而间接影响判决的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