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考研名词解释专题训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七章 大众传播

1大众传播(复旦大学2017年研;同济大学2014年研;西南大学2014年研;温州大学2014年研;南京大学2012年研;华科2011年研;上海交大2010年研;南京理工2010年研;武汉理工2009年研;四川大学2007年研;兰州大学2007年研)

答: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大众传播的特点包括: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即“受众”;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大众传播具有环境监视、社会联系与协调、社会遗产传承等社会功能。

2社会雷达(环境监视)(深圳大学2011年研;南京理工2011年研)

答:社会雷达是对大众传播环境监视功能的一种形象比喻,由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提出。环境监控功能是指大众传播媒介通过报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信息,监控社会的发展变化,为人们察知和掌握内外环境的变动,认识自身所处的地位,确定应变之策提供帮助。大众传播的这种功能与雷达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活动具有类似性,因而施拉姆将之称为“社会雷达”。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的社会雷达功能是其首要功能,是社会正常运作的前提。

3社会地位赋予功能(河北大学2013年研)

答:社会地位赋予功能是指任何一种问题、意见、商品乃至人物、组织或社会活动,只要得到大众传媒的广泛报道,都会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获得很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拉扎斯菲尔德与默顿认为,大众媒介的这种社会地位赋予功能会给大众传媒传播的事物带来一种正统化的效果。大众传媒的信息共享性、权威性等特点使其具有社会地位赋予功能。人们通过大众媒介了解世界,媒介的价值取向和引导方式等直接影响大众对于世界的认识和判断。

4麻醉理论(人大2010年研;北大2007年研)

相关试题:大众传媒的麻醉功能(人大2010年研)、大众传播的负面功能(北邮2009年研)

答:麻醉理论是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大众传播社会功能观的主要内容之一。该理论认为,现代大众传播具有明显的负面功能,它将现代人淹没在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的滔滔洪水当中,人们每天在接触媒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他们把读、听、看、思考等活动当成行动的代替物。他们有知识、有兴趣,也有关于今后的各种打算,但当他们吃完晚饭、听完广播、读完晚报以后,也就到了睡觉的时间了。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把这种现象称为大众传播的“麻醉作用”,认为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

5结构功能主义(北大2011年研)

答:结构功能主义是指以塔尔科特·帕森斯、罗伯特·K.默顿等为代表的一个西方社会学流派。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整体是以平衡的状态存在着,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会趋于新的平衡。结构功能主义的研究涉及面很广,包括社会理论探讨、经验研究和历史研究,其学术观点涉及人类学与政治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具有这一理论倾向的传播学代表性观点包括: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概括的传播“三功能说”:环境监测功能、社会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美国社会学家赖特提出的“四功能说”:环境监测、解释与规定、社会化、提供娱乐。美国学者施拉姆所总结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一般社会功能。

6信息环境(南京大学2016年研;华中师大2014年研;重庆大学2011年研;西北大学2010年研;北师2008年研)

答:信息环境是指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日本学者藤和彦曾经为它下过这样一个定义:“信息环境,即在与自然环境相区别的社会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社会成员之行为方式的符号部分;并且,它主要是通过非人际关系向社会提示的环境。”理解这个概念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构成信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具有特定含义的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影像等信息符号;

一系列的信息符号按照一定的结构相互组合便构成具有完整意义的讯息,大部分讯息传达的并不仅仅是消息或知识,而且包含着特定的观念和价值,对人的行为具有制约作用;

当某类信息的传播达到一定规模时,便形成该时期和该社会信息环境的特色和潮流。因此,信息环境具有社会控制的功能,是制约人的行为的重要因素。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是信息环境的主要营造者。

7拟态环境(南京师大2018年研;暨南大学2017、2010年研;华东师大2017、2014年研;清华大学2016、2014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6年研;华南理工2016年研;上海交大2015年研;四川大学2015年研;北师2014年研;温州大学2013年研;中山大学2010年研;人大2009年研)

答:拟态环境是由美国学者李普曼于1922年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来的,它指出了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力。拟态环境是指绝大多数人只能通过“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身外世界,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做出的反应,而是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产生脑海图景。

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而传播媒介大多具有特定的倾向性,因而“拟态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再现,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环境”。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