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经济学考研试卷分析及真题详解(含厦门大学、西安交大等名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2012年厦门大学806宏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微观经济学》(共8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16分)

1.可竞争市场(contestable market)

答:可竞争市场是一种假想的市场类型,在该市场内,潜在的进入企业可以通过竞争压力对市场内的供应者行为施以很强的限制。可竞争市场内不存在明显的、较大的进入壁垒,市场达到均衡时,不存在额外的利润吸引其他企业进入市场;而且均衡价格以及产量在各企业间的分配都很有效率。

可竞争市场既可以只有一家垄断性企业,也可以拥有众多的竞争性企业。因为它强调的是潜在进入企业的潜在竞争压力,而不是现存的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而且这种潜在竞争压力能有效地制约市场均衡的形成。

2.一级价格歧视(first-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

答:一级价格歧视(first-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是指垄断厂商对于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并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一级价格歧视可分为完全价格歧视和不完全价格歧视。

完全价格歧视以完全信息为前提。由于垄断厂商可以对不同的需求量索取不同的价格,结果是有效率的,不存在福利的损失。但是,这种结果是不公平的,消费者剩余完全转变成厂商的利润。实行这种完全的价格歧视,厂商必须拥有关于需求者的偏好的充分信息,而这实际上是做不到的。

现实生活中,普遍的价格歧视是不完全价格歧视。不完全价格歧视是以不完全的信息为前提的。

3.非竞争性产品(nonrival good)

答:非竞争性产品是指该产品被提供出来以后,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其他人消费该产品的额外成本为零。换句话说,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的边际成本为零。非竞争性包含四层含义:

同一单位的公共产品可以被许多人消费,它对某一个人的供给并不减少对其他人的供给。

某人享用该公共产品得到收益并不减少其他人享用该产品所得到的收益,也就是说根本不会带来“拥挤成本”。

公共产品一旦被提供,消费者的增多并不导致该公共产品生产成本的增加,也就是说,生产方面无需追加资源的投入来增加供给。

不可或没有能力竞争。

4.合作博弈(cooperative game)

答:合作博弈指各博弈方可以谈定并制定具有约束力的共同策略行为的契约的博弈。厂商之间进行的经济博弈既可以是合作的也可以是非合作的。如果不可能谈判并执行有约束力的合同,博弈就是非合作的;如果能设计出合同,则是合作的。

合作博弈的一个例子是买方和卖方之间就一块地毯的价格讨价还价。如果地毯生产成本为100美元,而买方对其评价是200美元,因为双方同意以101~199美元之间任一价格成交都将最大化买方的消费者剩余与卖方的利润之和,并使双方都得到好处,因此该博弈可能有合作的解。

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之间的基本差别在于签订合同的可能性,在合作博弈中有约束力的合同是可能存在的,而在非合作博弈中它们是不可能存在的。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24分)

1.试画出这样一条效用函数曲线:对于小额赌博,它显示的是风险偏好行为;而对于大额赌博,它显示的是风险规避行为。

答:风险规避者的期望效用函数是凹的,风险偏好者的期望效用函数是凸的,因此效用函数曲线可以用图1表示。

图1 效用函数曲线

当收入较小时,即小额赌博时,效用曲线的斜率递增,表明他是风险偏好的;达到一定收入时,转变为大额赌博,此时效用曲线的斜率递减,表明此时他是风险规避的。

2.经济利润和生产者剩余之间有什么不同?

答:(1)经济学上的利润指的是经济利润或称超额利润,等于总收益减总成本(含显成本和隐成本)。

(2)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产品卖价与他实际获得的产品卖价的差额,是指企业参与市场交易(供给量大于零)较之不参与市场交易而言的福利改进。

(3)生产者剩余与利润密切相关,但两者不相等。生产者剩余等于收入减去可变成本,而利润等于收入减去总成本,包括可变成本与固定成本,即:生产者剩余=PS=R-VC,利润=π=R-VC-FC。

也即生产者剩余等价地等于利润加不变成本,因为不变成本固定,所以生产者剩余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方向是一致的,但是二者数值并不相等。需要注意的是,生产者剩余等价地等于利润加不变成本,这一关系式只在短期成立,在长期,没有固定成本,所以长期经济利润理论上等于生产者剩余。

3.我们知道,在寡头垄断市场中,如果采取价格竞争手段,则率先定价的寡头一般存在先发劣势。请解释:为什么在碳酸饮料市场中,可口可乐公司总是乐于率先定价。

答:(1)产品有差别的寡头垄断市场中,率先定价的寡头一般存在先发劣势,原因在于各寡头进行非合作博弈,后定价厂商能够定低价来抢占市场份额从而获利。

(2)当成本或者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寡头厂商不得不改变现有的价格时,他们希望有一个价格领袖发出何时改变价格以及改变多少的价格信号。一旦价格领袖做出决策,其他厂商会马上跟进,这样价格领导就产生了。

(3)在碳酸饮料市场中,由于可口可乐公司多年来保持极高的市场份额水平,在营销成本、营销渠道等方面处于优势,在获取信息、判断市场变化趋势等方面具有公认的特殊能力。可口可乐公司产品价格的变动起到了传递某种信息的作用。因此,一旦可口可乐公司率先定价,其他厂商会根据可口可乐公司产品价格的变动而相应变动自己产品的价格。一般来说,其他规模较小、预测能力较差的厂商,如果跟着定价和变动价格,就可以避免独自定价的风险。

三、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厂商在两个分离的市场上销售产品,它们的需求曲线分别是P1=105-Q1和P2=60-0.2Q2,厂商的边际成本为MC=15元。

(1)如果厂商实行价格歧视,试求两个市场上的价格、销售量与相应的利润,此时厂商的总利润是多少?

(2)如果厂商实行统一价格,此时利润最大化的价格、销售量与利润分别是多少?

解:(1)对于线性需求函数,边际收益曲线的斜率是需求曲线斜率的两倍。根据需求函数可得各自的边际收益分别为:

市场1的边际收益曲线为:MR1=105-2Q1

市场2的边际收益曲线为:MR2=60-0.4Q2

根据三级价格歧视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MR1=MR2=MC,即有:105-2Q1=60-0.4Q2=15。

解得:Q1=45,Q2=112.5。

将Q1=45和Q2=112.5分别代入两个市场的需求函数,解得P1=60,P2=37.5。

厂商在市场1所获得的利润为:π1=P1Q1-TC1=60×45-15×45=2025。

厂商在市场2所获得的利润为:π2=P2Q2-TC2=37.5×112.5-15×112.5=2531.25。

厂商在两个市场上获得的总利润为:π=π1+π2=2025+2531.25=4556.25。

(2)如果不能实行价格歧视,则两个市场只能卖同一价格,即P1=P2=P,此时市场的总需求为:

Q=Q1+Q2=(105-P)+(300-5P)=405-6P

由市场需求函数可得出相应的边际收益函数,即有:MR=67.5-Q/3。

根据厂商利润最大化条件MR=MC,可得:67.5-Q/3=15,解得:Q=157.5。

把Q=157.5代入需求函数解得价格为:P=41.25。

厂商的利润为:π=PQ-TC=41.25×157.5-15×157.5=4134.375。

2.已知商品X的生产函数为X=5L0.4K0.6,而商品Y的生产函数为Y=4L0.5K0.5,若社会上有劳动力`L=100,资本`K=200,且只生产商品X与Y,试问:该社会的生产契约曲线是什么?

解:由商品X的生产函数X=5L0.4K0.6可得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即:

MPLX=2L0.6K0.6

MPKX=3L0.4K-0.4

可得边际技术替代率为

由商品Y的生产函数Y=4L0.5K0.5可得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即:

MPLY=2L0.5K0.5

MPKY=2L0.5K0.5

可得边际技术替代率为

社会生产契约曲线上的点必须满足

即有:2KX/(3LX)=KY/LY

在该社会的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况下有:

整理得:

将上式代入2KX/(3LX)=KY/LY后可得:2(200-KY)/[3(100-LY)]=KY/LY

上式即是该社会的生产契约曲线方程。

四、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我国目前的商品房交易中,普遍存在对商品房质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即房地产开发商对商品房质量的了解程度比购房者多。

(1)假定买卖双方对商品房质量都有充分的了解,试作图说明高质量房和低质量房的市场供求状况。

(2)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试作图分析高质量房和低质量房的市场供求变动情况。

答:(1)假定有两种商品房——高质量房和低质量房。假定房地产开发商和购房者都知道哪一种商品房是高质量的,哪一种是低质量的。如图2所示,在2(a)图中,SH是高质量房的供给曲线,DH是对高质量房的需求曲线。同样,2(b)图中的SL和DL分别是低质量房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在任何给定的价格下SH高于SL,这是因为高质量房的开发商更愿意以高价卖他们的房子。同样,DH高于DL,这是因为购房者愿意为购得一套高质量的商品房支付更多的钱。图2中,高质量房的市场均衡价格是10000元,低质量房是5000元。两个市场都实现了均衡。

图2 商品房市场

(2)由于房地产开发商清楚房屋质量,因此高质量房和低质量房的供给曲线都没有发生改变。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当房地产开发商对商品房的质量比购房者有更多信息时,购房者对市场上商品房的平均质量预期降低,对高质量房的需求曲线左移,对低质量房的需求曲线右移。结果,高质量房的销量减少,低质量房的销量增加。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出现市场上只有低质量房。

图3 商品房市场

如图3所示,当商品房的卖方对产品质量比买方有更多信息时,柠檬市场可能出现,使低质量商品房驱逐高质量商品房。在3(a)图中,当买方对市场上商品房的平均质量预期降低时,对高质量商品房的需求曲线从DH移到DM。同样,在3(b)图中,对低质量商品房的需求曲线从DL移到DM。结果,高质量商品房的销售下降,而低质量商品房的数量增加。

2.请阅读以下材料,并运用所学的微观经济学知识加以分析评论。

材料1:2011年10月10目,淘宝商城宣布将正式升级商家管理系统。在此调整中,消费者一旦买到假货将获得“假一赔五”赔偿,同时其他商家违规行为对消费者补偿幅度也将大大增加。而原有商家需缴纳的每年6000元技术服务年费,提高至3万元和6万元两个档次。由于此次商家管理系统升级,导致很多中小卖家可能由于商城费用的增加退出商城,部分卖家商品及服务跟不上淘宝商城的变革。2011年10月11目,近5万多名网友结集YY语音34158频道,有组织性地对部分淘宝商城大卖家实施“拍商品、给差评、拒付款”的恶意操作行为,导致多家店铺多数商品被迫下架,是为淘宝“10.11事变”。

材料2:事变发起人和参与者认为,商城建成后,淘宝为了获得更多的上缴年费和保证金,用牺牲集体小卖家的利益,把淘宝绝大部分的顾客流量引导进入淘宝商城,促使更多的人入驻商城,促使更多的中小卖家日销售额急剧下降;但是当中,小卖家想进入商城的时候,淘宝又出新规定了,这让从2003年开始一直支持淘宝网的忠实卖家无所适从,进退两难。

材料3:淘宝商城对“10.11事变”发布的官方回应中称,“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高品质商品和服务,让市场良性发展,就必须做出改变,淘宝商城和广大商家不会因为威胁、恐吓而放弃原则。”

答:2011年10月11日,近万名淘宝中小商家通过疯狂抢拍商品、给差评、无理由退货等手段来发动对淘宝大店的攻击。引发这场集体行动的导火索,是10月10日淘宝商城推出的涨价条款——将技术服务费从6000提高到3万至6万,保证金从1万提高到了10万。具体分析如下:

(1)垄断

我国《反垄断法》规定,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一定是典型的垄断企业,只要该企业的市场地位强大到可以保证其市场行为的独立性、不必考虑竞争对手或交易对手的反应,自由做出经营决策时,即可认为该企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淘宝在网购市场上所占据的份额极大,作为成功的渠道商,淘宝商城对于众多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具有支配地位,因而敢于不顾各种反对的声音,强行提高服务费用,缩小了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

(2)不对称信息

市场信号是市场外产生并在市场上使用的信息,它可以减轻或消除市场参与者面临的信息不对称及其导致的不确定性。市场信号发挥作用主要通过信号显示。信号显示是在市场上信息优势方通过做出某种承诺(往往是有成本的)向其他市场参与者显示其产品或其他交易对象的品质,从而减少或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淘宝事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一套起码的经济纠纷调解体制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去惩治不法经营的商家,维护消费者的权利。这最终致使淘宝进入一种“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尴尬角色,它只能通过简单的经济手段,比如提高淘宝商城入城资金门槛的形式,实现高档与低劣的甄别。这样的初衷是好的,但这样的甄别,无疑是粗放与不理性的。

(3)囚徒困境

可以把淘宝事件认为是非合作博弈中的纳什均衡,虽然双方知道合作比非合作各自的收益都大,但是因为非合作是各自的占优策略,所以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的非合作。这场互联网商业战争是一种非正常的经济博弈。中小卖家认为淘宝“挟垄断以令卖家”,首先违背契约原则,坐地起价;而淘宝则认为自己通过商业考量,为互联网商业去伪存真,自己面对的非法攻击者无非是一群侵害消费者权益、信誉极差的“乌合之众”。在这场战争中,不仅双方缺乏顺畅、平等的沟通,更缺乏一套制约、惩罚双方不法行为的起码规则,结果都陷入了“囚徒困境”。

(4)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现实的市场经济体制中有很多情况会导致资源不能达到有效的配置。一般来讲,市场失灵主要由以下四种情况引起,即垄断势力、外部影响、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淘宝市场存在着垄断势力和不完全信息等综合因素,出于维系市场安全目的,有效的市场监管是必要的。我国目前市场监管主要依赖政府机构和政府附属机构,非政府机构的监管还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政府监管信息来源受限,也有很强的利益动机,不一定总能保持公正状态。在这种单一的监管体制下,如果又缺乏对监管者的有效监管,极易导致监管失灵。

《宏观经济学》(共70分)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16分)

1.GDP平减指数

答:GDP平减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用基期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期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用公式表示为:

GDP平减指数用来衡量在基年和所考察的年度之间发生的价格变化,该指数与消费者价格指数不同,因为它的权数随不同商品所占的份额的改变而改变。因为GDP平减指数是以涉及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计算为基础的,所以它是一个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状况的具有广泛基础的价格指数。

GDP平减指数的优点是范围广泛,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向。缺点是资料较难搜集,需要对未在市场上发生交易的商品和劳务进行换算,并且可能受到价格结构因素的影响。

2.基础货币

答:基础货币又称为货币基础、货币基数,是指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是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变量,也是银行体系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活动力强大的货币,故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在现代银行体系中,中央银行对宏观金融活动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控制基础货币的数量来实现的。其具体操作过程是:当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各商业银行就要调整资产负债项目,相应增加或减少其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可对货币供应量产生紧缩或扩张的作用。

社会公众持有现金的变动也会引起派生存款的变化,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扩大或缩小:当公众将现金存入银行时,银行就可以按一定比例(即扣除应缴准备金后)进行放款,从而在银行体系内引起一系列的存款扩张过程;当公众从银行提取现金时,又会在银行体系内引起一系列的存款收缩过程。

3.效率工资

答:经济学中,效率工资是指雇主为了提高工人生产率而主动支付给雇员的高于市场均衡水平的工资。效率工资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雇主必须把工资作为刺激雇员努力工作的手段。雇员在工作时候的努力程度决定了生产和经营的经济效率,如果员工积极性高,则生产的效率就高,反之亦然;而雇员工作时的努力程度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雇员得到的报酬的高低。如果雇主给雇员支付的工资高于其他企业从事同种工作的雇员的工资水平,雇员就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有前途的“好工作”,并为了保持这份好工作而努力工作,这就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

根据效率工资理论,经济学家们得出结论,雇主除非迫不得已则不愿意降低员工的工资,因为这不利于刺激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不但如此,社会上的工资水平总体上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且,高工资率还可以刺激产生高效率,效率的提高不可避免引起对劳动需求的下降,从而社会上失业的存在就是可以理解的。

4.皮鞋成本(shoe leather cost)

答:皮鞋成本又称鞋底成本,是指因为通货膨胀鼓励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而浪费的资源。在通货膨胀时,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为了减少损失,人们会更倾向于持有更少的现金。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导致较高的名义利率,较高的名义利率又导致较低的实际货币余额。如果人们平均持有较低的货币余额,他们必然更频繁的去银行取款。当人们要使用现金时,就需要去银行取款,持有现金少了就意味着需要增加跑银行的次数,这种多去几次银行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被经济学家称为皮鞋成本。

六、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24分)

1.为什么摩擦性失业不可避免?政府如何降低摩擦性失业的数量?

答:(1)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因为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这种失业通常是不同企业间劳动需求变动的结果。

摩擦性失业是由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导致的,是不可避免的。企业和家庭需要的产品类型一直在变动,随着产品需求的移动,对生产这些产品的劳动力需求也在改变。同样,由于不同地区生产不同产品,一国某个地方对劳动力需求可能增加而其他地方对劳动力需求可能减少。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的需求构成变动总在发生,而且,由于工人改变部门需要时间,所以,摩擦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

(2)为了降低摩擦性失业的数量,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完善的就业机构,为失业人员提供各种完备的就业信息。

降低最低工资标准,促使企业增加工人在职培训。实施公共筹资的再培训计划,使工人更容易地从衰落行业转到新兴行业。

实施推动创业的积极政策,营造一种鼓励和扶植创业的优良的社会环境。

鼓励劳动力流动。政府对失业率高的地区提供就业补贴,用高工资吸引劳动力跨地区就业。

2.内生增长理论如何在没有外生技术进步的假设的情况下解释长期经济增长?这种解释与索洛模型(Solow model)有什么不同?

答:(1)内生增长理论对长期经济增长的解释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内生的,可以通过研究型劳动力的研究与开发来获得。通过扩大对资本的定义,资本不仅包括工厂和设备存量,还包括知识,而知识正是促进劳动效率内生增长的内生变量。基于这样的前提,资本边际产量不变而不是递减,而且储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持久而非短暂的。

利用生产函数Y=AK来分析这个问题。式中,Y是产出,K是资本存量,A是一个常数,用来衡量每一单位资本所生产的产出。这个生产函数并没有反映出资本收益递减的性质。无论资本量有多少,额外的一单位资本生产A单位额外的产出。假设收入中的一个比例s用于储蓄和投资。因此,资本积累表示如下:ΔK=sY-δK。

资本存量的变动(ΔK)等于投资(sY)减折旧(δK)。把资本积累与生产函数Y=AK结合在一起,调整之后得到:ΔY/Y=ΔK/K=sA-δ。

该式表明了产出的增长率ΔY/Y的决定因素,由上式容易看出,只要sA>δ,即使没有外生技术进步的假设,经济的收入也会持续增长下去。因此,持续增长速度取决于s,高储蓄率将会导致持续的高增长率。

(2)内生增长理论和索洛模型的主要区别

假设条件不同。索洛模型假设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而内生增长理论则假设资本边际收益不变。这是内生增长理论和索洛模型的关键区别。另外,索洛模型假设技术是外生的,而内生增长理论则认为技术和资本一样,是“内生”的。

储蓄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在索洛模型中,储蓄引起暂时增长,但资本收益递减最终迫使经济达到稳定状态,在这一稳定状态下经济增长只取决于外生技术进步。相反,在内生增长模型中,储蓄和投资可以导致经济持续增长。

结论不同。内生增长理论的结论是经济增长率是内生的,即促使经济增长的因素是模型内决定的,储蓄和投资会引起经济的长期增长。索洛模型的结论则是经济增长取决于外生的技术进步,而储蓄只会导致经济的暂时增长,资本边际收益递减最终使经济增长只取决于外生技术进步的稳定状态。

3.考察资本完全流动的小型开放经济。在固定和浮动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都是一种能够稳定产出的有效工具。这一说法是否正确?请给出简要解释。

答: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能够有效的稳定产出,相反,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并不是一种稳定产出的有效工具。

在资本完全流动的小型开放经济中,“小型”是指所考察的经济体对利率的影响微不足道;“资本完全流动”是指该国居民可以完全进入世界金融市场,该国政府并不阻止国际借贷。基于以上假设,利率r必定等于世界利率r *,即r=r*,表示国际资本流动的速度足以使国内利率等于世界利率。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这是目前政府控制货币供给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工具。

(1)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假定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增加货币供给。由于物价水平假设是固定的,货币供给的增加意味着实际货币余额的增加。实际货币余额的增加使LM*曲线向右移动,从而导致本币贬值,刺激了净出口。如图4所示,货币供给的增加提高了收入并降低了汇率。因此,浮动汇率制度下,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能够有效的稳定产出。

图4 浮动汇率下货币供给的增加

(2)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随时准备按事先决定的价格从事本币与外币的买卖。固定汇率使一国的货币政策服务于唯一的目的:使汇率保持在所宣布的水平上。在固定汇率之下,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的初始影响是使LM*曲线向右移动,降低了汇率,如图5所示。但是,由于中央银行承诺按固定汇率交易本国与外国通货,为保持本国比值的稳定,中央银行的外汇干预会导致货币供给的减少,使LM*曲线回到其初始位置,产出水平不变。因此,在固定汇率下货币政策通常是无效的。

图5 固定汇率下的货币供给的增加

七、计算题(每小题8分,共计16分)

1.索洛增长模型(Solow model)所描述的经济具有如下生产函数:Y=K1/3(AL)2/3,其中K为资本,A为技术,L为劳动力。

(1)请问:该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增、不变还是递减?

(2)请写出该生产函数的简约形式(intensive form)。

(3)请解出作为s(储蓄率)、n(人口增长率)、g(技术增长率)和δ(折旧率)的函数的稳定状态的y*

解:(1)假设λ>1,(λK)1/3(λAL)2/3=λK1/3(AL)2/3=λY,因此该生产函数呈现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

(2)把生产函数两边同时除以AL得:Y/(AL)=K1/3(AL)2/3/(AL)=[K/(AL)]1/3

令y=Y/(AL)表示有效工人的人均产出,k=K/(AL)表示有效工人的人均资本,因此可得y=k1/3,这就是该生产函数的简约形式。

(3)当存在外生性技术进步时,经济处于稳态应满足sf(k)=(δ+n+g)k,将人均生产函数y=k1/3代入可求得稳态时的人均资本k=[s/(δ+n+g)]3/2,将人均资本代入y=k1/3解得:y*=k1/3=[s/(δ+n+g)]1/2

2.假设经济具有以下的菲利普斯曲线:π=π-1-0.5(u-0.06)。试回答:

(1)自然失业率是多少?

(2)为了使通货膨胀减少5%,必须有多少周期性失业?用奥肯定律(Okun’s law)计算牺牲率。

(3)通货膨胀率为8%,中央银行想在一年内把它降到5%,则在一年内实际GDP将减少多少?

解:(1)自然失业率指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因此根据菲利普斯曲线方程π=π-1-0.5(u-0.06)易知,经济的自然失业率是6%。

(2)为使通货膨胀率减少5个百分点,0.5(u-0.06)就要增加5个百分点,则(u-0.06)要增加10个百分点。因此,为使通货膨胀率减少5个百分点,必须有10%的周期性失业。奥肯定律表示失业率变动一个百分比会使得GDP变动两个百分比。已知失业率上升10%,那么GDP减少20%。牺牲率是指通货膨胀每减少1个百分点所必须放弃的一年的实际GDP的百分比,因此牺牲率为20/5=4。

(3)中央银行想在一年内将通货膨胀率从8%降到5%,需要减少3个百分点,由(2)中的结果可知,通货膨胀减少1个百分点需要GDP下降4个百分点,若使通货膨胀率下降3个百分点,则需要使GDP下降12个百分点。

八、论述题(共计14分)

试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油价高涨对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以及油价高涨情况下货币政策所面临的困境。

答:(1)油价高涨对经济产生的短期影响

如图6所示,世界原油价格上涨推动了成本的上升,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从而推高价格,导致物价水平上升,同时产量下降其自然水平以下,此时经济表现出滞胀状态。

图6 油价高涨对经济产生的短期影响

(2)油价高涨对经济产生的长期影响

面对不利的供给冲刺,如果保持总需求不变,中央银行不实施相应的货币政策,在长期中,价格会下降,经济回到产出的自然水平,如图6中的A点,但是,整个调整过程的代价是痛苦的衰退。

如果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扩大总需求从而来防止产出的下降,如图7所示,如果总需求的增加与总供给冲击是同步的,经济立即从A点移动到C点。这种调整的代价是永久性的更高的价格水平。

图7 对不利的供给冲击的适应

(3)油价高涨情况下货币政策所面临的困境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当经济面临油价高涨等不利的供给冲击时,货币政策面临困境。如果货币当局不实施相应的货币政策,经济可能面临痛苦的衰退。这种情况下,如果货币当局为了避免经济衰退的风险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使得AD曲线右移,这时虽然产出没有下降,但物价水平却上升得更多;反之,如果货币当局为了控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导致AD曲线左移,这时虽然物价水平控制住了,但产出水平却下降得更多。因此,当经济体面临不利的供给冲击时,货币当局陷入了“政策两难”,它需要权衡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