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文化与翻译
一、尤金·奈达对于文化与翻译的探讨
1“功能对等”原则
当代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在研究《圣经》翻译过程中提出了一整套处理文化与翻译的理论和方法,其核心内容就是他的“功能对等”原则。
该原则强调译者追求的不是文字上的对应,而是要将文化因素在译文中反映出来,达到功能上的对等。
2《跨文化宗教》
奈达有关语言和翻译的思想和他在宗教上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他在1968年出版过一本《跨文化宗教》。该书从人的各种不同冲动切入,讨论各文化间的同和异。
二、人类最基本冲动的相通性
1人类在最基本的生理冲动与需求方面是基本相同的。因此,这类表达生理冲动或需求的语言(在它们没有被添加入人文意思之前)在各个不同文化里没有什么不同的意思。
2表达人类最基本冲动和需求的说法在翻译上不构成多大困难。
3只刺激人类生物感官的外部环境属于自然,也没有多大文化差异,语言间的冲突就不大。
三、人类较高层次冲动的差异
1较高层次的冲动,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也就会因文化而异。
2客观的、没有情感的外部自然环境也可能被有情感的人赋予人文色彩。
3区别属于生理或自然的符号和属于文化的符号是十分重要的。
属于生理、自然的事物和现象常可在不同文化的人心中激起相同或相似的反应,而属于文化的事物和现象对人的作用则常因文化不同而大相径庭。
4对译者来说最大的挑战是来自最带人文色彩的语篇的翻译。
译者要考虑到各种生理活动与文化的关系,区别翻译对象在各种文化间的异同,想出恰当的办法,既不改变原文的意思,又要让译文读者可以接受。
四、商业和高科技环境中的语言特点
1商业语言的特点
与商业有关的文字必须排除人的情感因素。为了便于商业交流,人们采用一种语言为国际交流的语言,目前这一语言是英语。
2科技语言的特点
科技是自然的、客观的、无人为因素的。因此科技交流必须以标准化为前提。作者和译者使用语言的自由度极有限,必须采用既定的、已经广为接受的说法。
3商业和科技语言的现状
在商业和科技环境中使用的标准化的语言已经溢出了它们的“生存空间”,弥漫在语言交流的各个领域。汉语正经受考验。
4标准语言泛滥的原因
(1) 译者贪懒
(2) 译者对翻译的观点有误。
译者认为这类贴近原文的译法才是忠实的译法。
译者必须树立一个正确的翻译观,译文必须像中文,不带翻译腔。
5在一个西方文化占主导地位的世界中,要注意保护语言和文化的独特性。
五、各种比喻或形象语言的译法
如何处理好比喻和套语,是文化与翻译的核心问题。
对于比喻和其他文化色彩浓的表达法(如成语),译者要进行衡量,采用恰当的方法来翻译。
1翻译比喻等文化色彩浓的表达法的常用方法
(1) 照译原文中的比喻
(2) 将原文中的比喻改成地道的译入语中的比喻
(3) 照译原文中的比喻,但附加一个说明
(4) 舍弃比喻,改用普通语言来表达比喻的意思
2各种翻译方法的优点与缺点
(1) 照译原文中的比喻
①优点:保留了原文的特征,能向译入语读者介绍一种源语的表达法。
②缺点:使用这种方法要考虑原文表达方法在译入语文化中的可接受性,在文化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很难实现。
(2) 将原文中的比喻改成地道的译入语中的比喻
①优点:译文为地道的译入语,少有翻译的痕迹,有利于信息的交流。例:
a flash in a pan译为“昙花一现”;have one foot in the grave译为“已是风烛残年”。
②缺点:不能反映原作者表达的手段。若中文的比喻有太强的中国文化特征则应尽量避免使用,如在英译汉中“轻移莲步”这样的表达法要慎用。
(3) 照译原文中的比喻,但附加一个说明
①优点:既保持了原文的比喻,又解释了原文中比喻的意思。例:
The tongue is a fire.
[译文]口舌如火,火能伤人,口舌亦然。
②缺点:由于要补充文字,译文就会略长些。
(4) 舍弃比喻,改用普通语言来表达比喻的意思
①优点:保留了原文的意义,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通俗易懂。例:
Wall Street is a dog-eat-dog place.
[译文]华尔街是个残酷的地方。
[分析]dog-eat-dog这一形象本句并无重要意义,可以舍弃。同时,这一形象在两种语言中的外延意义并非完全一样,原文的dog-eat-dog是残酷的意思,而中文的“狗咬狗”则有相互揭短,在第三者那里得到利益这一潜台词。所以,译者可采用第四种译法,舍弃形象。
②缺点:舍弃比喻或形象的语言特征可能抹掉语言的精华,使得语言淡而无味。例:
Old Faithful Geyser译为“老忠诚温泉”。
[分析]采用这一译法,保留了“忠诚”这个比喻。如果译成“准时喷射的温泉”,就是舍弃比喻只取意思的译法,语言就不生动形象了。
3译者在处理比喻时,要对比喻这类文化内涵浓厚的语言形式给予足够的重视。
4比喻等形象表达法也非一成不变的语言材料。译者也应关注比喻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