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出版硕士《441出版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含武大、中传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所441出版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说明: 说明: 012

参考答案:

中国传媒大学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出版专业基础 试题

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个名词5分,共20分)

1.审批制

答:审批制是指一国的公民或法人设立出版单位,首先必须向该国的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设立申请,经主管部门按法律规定的程序审批后,设立出版单位的发起人才能向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之后方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出版发行活动。我国对出版单位、制作单位、印刷复制单位和发行单位等出版物生产经营单位的设立实行审批制,即这些单位的设立需经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对未经批准擅自设立这些单位或者擅自从事出版物出版、制作、印刷复制、发行业务的行为,国家要予以处罚。

2.编者按

答:编者按又称按语,是指编辑人员以编辑部的名义就一期文稿、一组文稿或某篇文稿的读者作某些交代的文字,宜有助于读者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它常常位于文章或书籍的前面,是报刊、书籍编者对新闻、文章阅读后连同稿件一起发表的说明、批注或考证性文字,常用醒目字体标示,以引起读者注意,通常分为介绍型编者按、提示型编者按、评论型编者按。编者按不是一种固定的单独运用的文体,而是在编稿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处理方式,一般由责任编辑撰稿,经复审、终审者审定;有些重要的编者按,往往由出版单位负责人撰稿。

3.实洋

答:实洋又称“实价”,是与码洋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出版物商品的实际销售价。实洋分为销售实洋即销售实际价格和进货实洋即批发商或零售商进货的价格。实洋的计算方式,是以码洋乘发行折扣率。如某种图书定价为40元,共销出10000册,销售总码洋为40万元;若发行折扣率为65%,则其实洋为26万元(40×65%=26),发行折扣额为14万元。

4.版面字数

答:版面字数是指一个版心内可以容纳的印刷字数量,书眉文字和页码不包括在内。“可以容纳的印刷字数量”并不等于版心中实际的印刷字数量。在每一个版心中,由于文字排式、标题占行、图表占位、段落末空白等种种因素影响,实际字数总是少于版面字数。一定规格的版心中可以容纳多少印刷字,通常取决于印刷字的字号和行距大小。为了便于计算,出版业内进行版式设计时规定:版面字数=正文主体文字的每行字数×每面行数。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什么是活字印刷?它有哪几种方式?

答:(1)活字印刷是指一种使用可以移动的金属或胶泥字块来取代传统抄写的图书制作方式,它是我国北宋时期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2)活字印刷根据制作活字材料的不同,有泥、木、铜、锡、陶瓷等活字印刷术。最常用的分为以下3种:

泥活字印刷

根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毕昇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发明了泥活字印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这种印刷方法的具体过程包括:

a.用胶泥刻字。各字所刻数量不等,一般的字刻几个即可,“之”“也”等常用字,要刻20余个,冷僻字临时刻烧。

b.烧字。泥字烧过之后,坚硬且不易破碎。

c.排版。先在一块铁板上撒上松脂蜡、纸灰等黏合材料,接着用铁框把四周围起来,把活字排在铁框里面,然后用火在铁板下烘烤,等黏合材料熔化之后,用平板把版面按平即可。

d.印刷。为了加快印刷速度,可用两块铁板,印第一版时,第二版便可排字,互相轮换,以提高效率。

e.回收泥活字。回收的方法是用火烘烤铁板底部,等黏合材料熔化后,用手一推,字就掉了,然后按字韵分别把字存放在木格里,等到下次印书时再用。

现在能见到的泥活字印书实物,是清代江苏苏州人李瑶和安徽泾县人翟金生两家用毕昇遗法自造泥活字印刷的书籍。翟金生有《泥版试印初编》等书传世。

木活字印刷

元代农学家王祯,在大德二年用木活字成功排印了自己编纂的《旌德县志》,并作《造活字印书法》一文附于所撰《农书》之后,是我国印刷史上最早系统叙述木活字印刷的珍贵文献。王祯造木活字印书的基本步骤是:

a.按韵写字后贴到木板上,刻好。

b.用细齿小锯将木板上的字锯成单个字。

c.将单字修理整齐,使之高低大小一致。

d.造轮盘贮字。

e.检字排版。

f.印刷。

王祯所创的“以字就人,按韵取字”既提高了排字效率,又减轻了排字工的体力劳动,是排字技术上的一个创举。明崇祯年间,用木活字排印的《邸报》是我国报纸用活字印刷的开端。

铜活字印刷

明代铜活字印刷已很普及,进入了成熟期。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苏无锡、常州、苏州一带盛行铜活字印刷,其中以无锡华氏、安氏最有名。华氏印行的书籍《宋诸臣奏议》是我国现存的时间最早的一部铜活字本。清代雍正年间出版《古今图书集成》,全书一万多卷,全部用铜活字排印,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铜活字印刷。

总而言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对于普及知识、促进生产、传播文化、沟通中外学术交流,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总的看来,活字印刷在中国古代出版业中,并未取代雕版印刷成为主流出版技术。

2.编辑过程有哪些基本环节?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答:由出版单位主动组织稿件生产出版物的一般编辑过程,是出版工作实践中最为常见、也最为完整的编辑过程。按时间顺序的前后和工作内容的着重点,编辑过程可分成若干个基本环节,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1)编辑过程的基本环节

以图书和期刊为例,编辑过程的基本环节包括:

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是指为出版物的出版在信息资源方面做准备的工作,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它是编辑过程的起点,是选题策划的直接基础和重要依据。通过信息采集,有助于把握出版物市场趋势,有助于出版物的科学设计,有助于对稿件的判断和编辑加工,有助于制订营销方案。

选题策划

选题策划是编辑人员开发出版资源、设计选题的创造性活动,具有把握出版工作方向,落实出版工作方针,保障出版生产秩序,保证和提高出版物的质量与塑造出版单位品牌形象等重要作用。在这个环节,编辑将信息采集阶段获得到的信息,经过筛选、加工后,按照社会和读者的需求与本出版单位的专业方向,提出具体的选题设想,再通过选题论证,决定是否列入选题计划。选题策划涉及的内容很多,从确定出版物的名称到选择作者,从出版物的内容、形式设计到市场营销建议,从成本预测到时间安排,都要有比较周到的考虑。

组稿

组稿是按照选题设计发现、选择、组织作者落实作品创作,并通过与作者的沟通对选题进行优化的活动。这个环节主要是为已经确定的选题落实作者,通过一定的方式物色合适的作者,并向其约稿。确定作者后,编辑要与之进行充分的交流,争取使稿件能够达到或超过策划选题时所设想的水平。有些带有某种纪念性的选题或围绕某一主题设计的选题,也可以用公开征稿的形式进行组稿。

审稿

审稿是指作为编辑过程环节之一的,对稿件进行审读、评价,决定取舍,并对可接受但需要修改的稿件提出修改要求和建议的工作。这个环节主要是对稿件进行评价并作出选择。审稿是保证精神文化产品质量满足社会文化需求的重要环节,也是进行稿件编辑加工整理的前提条件。我国出版单位长期来一直实行的审稿制度是“三级审稿责任制度”,简称“三审制”,即由初审、复审和终审三个审级组成的审稿制度。在对稿件进行略读和精读后撰写审稿意见并及时与作者联系。

签订出版合同

这个环节主要是依据法律规定,与作者协商后以书面文件形式确认出版单位与作者的合作条件,以共同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出版合同一般应在稿件经审读决定接受出版时,由责任编辑代表出版单位与作者协商后草拟,经出版单位法定代表人审核后正式签署。

编辑加工整理

这个环节又称“加工整理”或“编辑加工”,是对已决定接受出版的稿件再次从各方面进行审核并作修改润饰和规范化处理的活动。对稿件进行编辑加工整理,必须遵循下列原则:尊重作者,忌强加于人;改必有据,忌无知妄改;依据规范,忌滥施刀斧。

整体设计

这个环节主要是根据已经定稿的稿件特点,从工艺、技术和艺术等方面对未来出版物的物质形态进行整体规划,并制订实施方案。

审定发稿

这个环节主要是将编辑加工整理完毕的稿件经审定后发往有关部门安排复制。编辑必须先将加工整理完毕的稿件进行整理,达到“齐、清、定”的要求。“齐”是指稿件的各个组成部分齐全,没有缺漏。“清”是指稿面要清楚。“定”是指所发的稿件必须是定稿。

校样处理

这个环节是在开始批量复制之前,对即将生产的出版物的制作加工质量进行审核。编辑处理校样的工作主要包括审读校样、处理作者在校样上的修改和解决校对在校样上提出的疑问及检查付印清样。审读校样的工作,一般由责任编辑承担,也可以由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在责任编辑指导下进行。处理作者修改和校对质疑及检查付印清样的工作,由责任编辑负责。

样品检查

这个环节是对出版物试产品进行质量检查。根据《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规定,出版社必须“坚持图书成批装订前的样书检查制度。印装厂在每种书封面和内文印刷完毕、未成批装订前,必须先装订十本样书,送出版社查验”。

⑪出版物宣传

出版物宣传是按照出版物流通的客观规律要求,用各种方式向消费者传递出版物信息,以促进出版物销售的活动。这个环节是在出版物进入流通领域的前后进行各种宣传,以扩大其影响和发行量。编辑一般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提供出版物简介和出版简讯等;组织、撰写出版物评论;指导设计和发布出版物广告;提供和审核相关材料。

⑫反馈信息收集

这个环节是在出版物发行以后广泛收集市场和消费者、作者等各方面的反馈意见,包括对具体出版物的评价和对出版单位形象的评价。对改进今后的编辑工作和开发新的出版物品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收集反馈信息的方式有口头调查、问卷调查、摘录消费者来信或出版物评论等。

(2)编辑过程各环节的相互关系

编辑过程的各个环节,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制约。前一环节是后一环节的基础和前提,而后一环节又对前一环节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同时检验前一环节的效果。需要指出的是,前一环节不仅对接续的环节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对之后的环节同样产生重要的影响;同理,后一环节不仅检验相接的前一环节的效果,而且同样检验之前所有环节的效果。因而,出版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信息采集与选题策划

信息采集环节的重要内容是采集与出版工作有关的各类信息,为策划选题打下良好的基础。选题的针对性、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信息采集的质量决定的。因此,信息采集要以选题策划为中心,而选题策划则要以信息采集为基础。

选题策划与组稿

选题是组稿的依据,组稿是选题的落实、完善和具体化。在组稿之前,选题只是编辑人员的构想,需要经过组稿,通过与作者的交流、讨论,对选题构想进行修改或补充之后,才可以具体实施。

组稿与审稿的关系

组稿工作直接影响审稿工作。认真做好组稿工作,不仅可以保证有充足的稿源,还可以提高审稿效率。审稿是对前一段工作效果的检验,可以发现组稿环节甚至选题策划环节存在的问题。审稿可以判断稿件质量的高下,所以它又是决定后续环节能否继续进行下去的关键。

审稿与编辑加工整理的关系

审稿是加工整理的前提,只有经过审稿决定采用的稿件才可以进行加工整理。加工整理则是审稿的继续,不仅能订正审稿时发现的差错,还能发现、解决审稿时遗留的问题。

选题策划、审稿与审定发稿及其后各环节的关系

审定发稿及其后续环节,如校样处理、样品检查、出版物宣传、反馈信息收集等,与编辑过程的其他环节,尤其是选题策划和审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选题策划与审稿的最终目的,是向广大消费者提供质量优秀的出版物,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审定发稿、校样处理、样品检查等环节,是保证这一目的得以实现的必要环节。出版物宣传是传播出版信息、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进出版物广泛流通的工作。出版物的广泛流通又能实现出版物所含有的精神文化内容的广泛传播,这与选题策划和审稿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收集反馈信息既能对选题策划与审稿环节的工作质量进行检验,又能为下一轮出版物选题的运作提供参考依据,因此对选题策划和审稿有着重要的影响。

3.与图书相比,期刊选题策划根据内容和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哪几个不同层次?

答:图书和期刊的选题策划有不少共同之处,但是,期刊的选题策划还有一些与图书不同的地方。图书选题策划的对象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品种,基本上没有层次之别,而期刊的选题策划根据内容和表现形式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1)宏观层次的策划

期刊的宏观层次选题策划,是对一种期刊的总体策划,涉及期刊的性质、宗旨、编辑目的、编辑方针、内容定位、读者定位、风格定位、出版周期、形态结构等,决定着一种期刊的总体面貌和办刊宗旨。一般来讲,这种宏观层次的策划,并不是期刊编辑部的日常工作内容,而是在期刊创刊、改刊时才需要在主编主持下进行,并且往往还要经过出版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

(2)中观层次的策划

期刊的中观层次策划一般包括栏目设计、专题策划和作品组配。中观层次的策划结果常常关系到该期刊的总体面貌和办刊宗旨,所以中观层次的策划应该按照刊物的宗旨和性质,在符合宏观策划要求,为更好地体现期刊既定的编辑方针和风格特色的前提下进行。

栏目设计

栏目是指在内容上或表现形式上体现一定特色,并有一个提示性、概括性名称的板块。一种期刊中设置的栏目通常有重点栏目与一般栏目之分。有些栏目每期出现,有些栏目在必要时出现或轮换出现。

除了在创办期刊时必须设定主要栏目外,编辑在办刊过程中也要根据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适时对栏目进行调整,提出创设新栏目的建议,并对栏目的具体特色进行设计。

专题策划

专题策划是指为了产生较为深远的社会影响而围绕同一主题组织一组作品推出。这是期刊编辑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有助于增强期刊的内容深度和作品力度,吸引更多读者关注。同一专题的一组作品,通常是在同一期刊物中集中推出,但也可在一定时间内陆续刊登。

作品组配

作品组配是指根据期刊结构的要求,为每一期刊物选择长短不一、内容各异的作品并将它们合理地组配成一个整体。作品组配通常分栏目进行,由负责各栏目的编辑提出组配设想,经主编审核同意后实施。

作品组配除了要保证每期刊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重点文章之外,也要兼顾一般文章,同时还要考虑期刊的整体定位和一贯风格,考虑作品的篇数和作品的字数。

(3)微观层次的策划

微观层次的策划主要是组织作者撰写某一主题的文章。微观层次的策划常常是对栏目设计和专题策划的具体实施,所以需要根据栏目或者专题的设计要求,选择作者并说明对文章主题的要求,甚至可以对于文章的结构提出一些建议供作者参考。

4.著作权权利的保护期分几种情况?它们的适用范围各是什么?

答:(1)著作权保护期是指其各种权利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定期限,其长短因权利种类、作品性质、著作权人属性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主要分三种情况:无限期保护、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作品首次发表后50年。

(2)适用范围:

无限期保护

无限期保护适用于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这些权利属于人身权,与特定人的身份相联系,不因人的死亡而消失,所以保护期不受限制。同样属于人身权的发表权,因为与财产权紧密相联,所以需与财产权作同样保护。

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

这一保护期限适用于自然人的发表权和财产权。如果是单独一个作者创作的作品,保护期截止于该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作品首次发表后50年

这种保护期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不再给予保护。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以及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其发表权和财产权都适用这种保护期。

三、写作(70分)

阅读以下材料后,请以此为启发,写一篇文章。

近日,尼尔森图书公司发布了2014年全球图书市场报告。报告显示,全球消费者信心正在回升,纸质图书市场止跌并出现小幅上扬,电子书虽然仍是影响全球书业走势的最大变量,但其增长态势正逐步放缓。尼尔森图书业务总裁乔纳森·诺维尔称,未来电子书在达到30%~35%的市场份额时,整个图书出版业将会趋于稳定。

图书市场规模最大

国际出版顾问公司Rudiger Wischenbart(魏申巴特)发布的《2014年全球出版业发展趋势》显示,在图书、杂志、影视娱乐、音乐、游戏这几种内容创意型产品当中,图书市场规模是最大的,整体规模达1510亿美元,是音乐市场规模的三倍。

中国书业规模全球第二

根据《2014年全球出版业发展趋势》,全球书业市场规模最大的6个国家占据61%的市场份额,按照规模大小排序分别为美国、中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中国书业市场发展很快,成为规模仅次于美国、全球规模排名第二位的市场,在全球图书市场占比12%,市场规模为187亿美元(约合1144亿人民币)。大家都确信在未来5~10年,中国会取代美国成为图书市场规模最大的国家。

纸质少儿图书在全球多个市场表现强劲

根据尼尔森监测,2013年欧洲市场中的西班牙、意大利、爱尔兰、英国四个国家成年小说类图书全部是同比下降的趋势,但儿童类图书的增长非常好,这一点在爱尔兰和英国表现更加突出。除欧洲之外,多数国家的儿童图书增长也非常突出。

电子书仍会继续增长,但是在不同地区的速度存在差异

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电子书销售总额达14.7亿美元(约合90亿人民币),占美国图书市场的21%,比2012年下降了1%;英国电子书销售占英国图书市场的15%,与2012年相比没有变化;德国电子书市场还在持续增长,2012年的增长率为2.4%,2013年达到3.9%。

写作要求:

1.围绕“互联网思维下出版业的发展趋势”的话题自拟标题;

2.主题明确,中心突出;

3.语言规范,字数控制在1200字左右。

答:参考示例:

互联网思维下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

互联网开启了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新时代,我们也正在学着用互联网的思维来看待这个世界。

从尼尔森图书公司2014年的全球图书市场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出版业,中国的图书出版业也不例外。具体表现为:图书市场在出版业所占份额较大,尤其是少儿图书表现强劲;电子书总体呈增长趋势;中国的书业规模全球第二,已有向第一进军的趋势。

那么,何为互联网思维?在互联网思维下的中国传统出版业怎样实现数字化转型发展?

互联网思维是指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产品、用户、市场、营销等整个产业链乃至整个产业生态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重新审视的一种思维方式。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本质上强调的是“重新审视”而非凌驾一切,而“重新审视”的结果可能是融合、可能是丰富、可能是替代、可能是其他的多种选项,而最终作何选择显然取决于原有产业的本质特性。至于这种思维的基本特性,据现有研究的归纳,不外乎这样一些关键词:用户至上、体验、互动、参与、极致、简约、微、便捷、流量、众包等等。

在这样的思维之下,中国传统出版业要想获得持续的发展,必须顺应时代,走数字化出版转型之路,而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遵循互联网思维。

第一,以用户为中心。互联网思维带给出版业最大的影响就是真正做到了“用户至上”,全方位地落实了双向平等互动,让用户参与到了产品生产和品牌建设中,满足了用户的参与感和存在感,而非以往“高高在上”地单向推销自己的产品。以用户为中心,满足同类属性的用户群体的多维化需求,提高用户的粘合度应成为数字化转型的首要原则。

第二,以大数据为技术保障。大数据技术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技术,也是改变现有商业模式的重要技术基础,并已成为今后的主要增长市场。对于数字化出版而言,打通各个功能媒体间的通路,健全多维度数据入口,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实时大数据搜集与分析系统,不仅能快速有效地搜集用户反馈信息,精确预测用户需求趋势,而且能为顶层设计、统一策划出版内容和设置相关配套服务提供精确的数据;同时也能为用户价值的深入挖掘与增值服务提供客观有效的数据支持。

第三,以内容和服务为核心竞争力。在互联网时代,出版业的首要任务是满足具有同类属性的用户群体的多维度信息体验需求。传统出版的核心竞争力是内容创作,而新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具有互动与多感官的信息需求服务。互联网思维下的数字化出版,应建立起围绕满足用户多维度信息体验需求的内容加服务的跨界核心竞争力,从产品功能上可分为以出版核心竞争力为主的内容类产品和以媒体核心竞争力为主的服务类产品。内容的结构形式不仅应涵盖传统出版内容,也应包括碎片化内容和微出版内容(如视频)等,为多维化服务与营销提供主题一致的多元化信息,同时也有利于用户的二次创作与互动交流,提高与用户的粘合度。服务类产品既要满足用户延伸需求的空间,也要多元化提升品牌价值;服务本身就是营销,服务类产品肩负着出版建构自有渠道和用户价值深度开发的重任。

第四,动态及时出版。数字化出版在内容呈现方式上表现为多种介质形式,但在出版内容的生产与营销中却呈现出动态及时性。选题与策划、内容的测试与调整、微出版品的深入互动、传统出版物的制作与发行都是在数据搜集与分析的全程动态化、内容生产与调试的全程动态化、互动与营销的全程动态化的基础上完成的;而内容的多介质出版策略也是在有效获得用户需求与预期的数据基础上有策略地及时出版的过程,而非固化单向的同时出版。

数字化出版仍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在互联网思维日益深入影响传统出版业的今天,我们只有以更具竞争力的互联网思维方式来完成出版业的自我颠覆与变革,适应时代需求,才能提升出版业的发展空间。

(来源:论文网 作者:崔恒勇 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