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孔德看来,“实证”一词具有真实、有用、肯定、( )、相对几个方面的含义。[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
A.准确
B.精确
C.科学
D.正确
【答案】B
2.按照斯宾塞的观点,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事物的进化?[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年研]
A.由不确定到确定
B.由分散到凝聚
C.由同质到异质
D.由复杂到简单
【答案】D
二、填空题
1.孔德根据实证主义原则提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阶段理论,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年研]
【答案】形而上学阶段、神学阶段和实证或科学阶段
2.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蕴含着明显的______的系统论思想。[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
【答案】结构功能主义
三、名词解释
1.三阶段规律(孔德)[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孔德认为人类智力发展经过三个阶段:神学阶段(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实证阶段)。
①神学阶段,是人类思维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人类智慧的必然出发点。在这个阶段,神学占统治地位,人类智力的特征是:自由幻想,寻找事物现象的根源,探索万物的内在本质,追究事物的最后原因,即要求获得绝对的知识。于是,人们对自己所不能及的情况,便求助于超自然的力量——神,用神学的思维方法来解释探究世界上各种现象的原因。
②形而上学阶段,是人类思维发展的过渡性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乞灵于抽象的实体,以形而上学(超经验)的抽象概念代替了超自然的“神力”,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来解释一切,以求获得关于事物的本质的绝对知识。
③实证阶段,人类智力发展的最高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不再以虚构的超自然的主体或抽象的原则来解释经验现象,而把知识“局限在经验事实的范围内”,以“发现现象的实际规律”,即发现它们的先后不变的关系和相似关系。科学知识都是经验的、实证的知识。
2.社会静力学[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研]
答:社会静力学是孔德提出来的,是指在关于人类自发秩序的一般理论指导下,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秩序及某个特定整体的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地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社会静力学核心的范畴是“秩序”,逻辑上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人性结构和社会性质结构。
3.社会有机论
答:斯宾塞依据生物有机体(生物)来推演社会有机体,从而说明社会的性质。斯宾塞在他的《社会学原理》第二卷的第二部分提出了“社会有机体”的著名论断。
他首先指出,社会与有机体一样具有结构性、功能性和相互依赖性。紧接着斯宾塞将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进行比较,指出了彼此之间的不同。
①在有机整体和社会整体中,在要素的联系程度或构造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②在联系模式方面,有机系统和社会有机体之间存在着差异;
③在意识层次上,在有机体和社会构成要素的意愿层次上存在着差异。
斯宾塞进一步指出,社会有机体也存在着三个系统,即营养(生产)、分配循环(商业、交通、银行)、调节(管理机构、统治机构和政府)等系统。相应于这三个系统,社会中的人就必然分化为三个不同的阶级,即担负营养(生产)机能的劳动阶级(工人和农民),担负分配机能的商人阶级,调节生产分配以至整个社会的工业资产阶级。这三个阶级各有职司、缺一不可,少了一个,整个社会有机体就失去均衡,社会就不能存在。斯宾塞认为消灭资产阶级,社会有机体就会遭到破坏。这种理论是为了论证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压迫服务的。
4.社会进化论[北京科技大学2011年研]
答:社会进化理论是斯宾塞社会学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他的实证社会学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是“进化”。斯宾塞的进化思想与达尔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1)早期思想
斯宾塞认为“进化是物体的一种集成,这种集成又随运动而分散,在这个集成与分散的过程中,物体由不确定的、分散的同质状态进到确定的,凝聚的异质状态”。斯宾塞看来,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不确定到确定、由同质到异质的变化过程。他认为普遍进化的法则不仅适用于自然界,也适用于社会领域。斯宾塞从物理学那里借用概念与方法,把人类社会的进步描述为:由于外力作用从同质性社会向异质性社会,持续的、没有倒退的和不间断的、直线的运行、转化的过程。
(2)成熟时期
斯宾塞在他成熟时期的著作《社会学原理》(1896)一书中指出,社会进化在总体上是前进的,但并不排除在具体的社会中可能会出现暂时的倒退现象,因而社会进化的过程并不是直线的。斯宾塞认为,人类进化的原动力原则是“优胜劣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法则与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地理、气候、食物以及与之相邻的社会状况会影响社会的变化;历史、传统和社会习俗对社会的进化、变迁也起着复杂的制约与影响作用。斯宾塞认为,要解释社会进化这一复杂的社会现象应当注意研究个体的动机或来自许多个体的集合的动机。个体或个体的知、情、意现象是社会现象的因子,同样对社会进化有着影响作用。人可延缓进化,但无法阻止进化。
四、简答题
1.简述孔德的社会学思想。
答:奧古斯特·孔德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人称“社会学之父”。其社会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他提出了实证社会学的概念,以及他的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思想。
(1)实证社会学
①实证的含义:现实的而非虚幻的;有用的而非无用的;可靠的而非可疑的;相对而非绝对的;确切的而非含糊的。社会学方法得出的知识具有相对性,关于社会事实,不追求终极本质和普遍规律(真实、有用肯定、精确、相对)。
②原则:
a.方法论上追求自然科学主义倾向,社会学应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依据自然规律解释社会现象;
b.认识论上追求经验主义,社会学可以解释经验、感觉以及其它可实验性的知识或材料;
c.追求价值中立。社会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只问“是什么”而不问“应该是什么”。
③个体有机体与社会有机体:
a.个体有机体一成不变而社会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可改变;
b.社会有机体可进行广泛分工和高度合作,个体有机体则不具备。
④智力发展三段律:神学阶段(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实证阶段)。
贡献在于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努力使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按实证主义思想设计的社会学受历史时代和思想传统影响,概念比较抽象,带有浓厚思辨色彩。
(2)社会秩序论(社会静力学)
社会静力学在于考察社会行动和社会系统各部分的反应规律,研究构成社会有机体各部分间的平衡与和谐。揭示人类生活的基本秩序,认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家庭是“真正的社会单位”,反对把个人作为研究社会的出发点,家庭是构成社会组织的基础。最重要的3个因素是:宗教(提供共同的和一致的信仰、秩序的源泉)、语言(交流与传承的作用)和社会劳动分工(适当分工能加强依赖与合作精神,分工过细会损害集体合作)。
(3)社会变迁论(社会动力学)
社会动力学综观的是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从社会纵的方面,动态地研究社会的变迁与进化。根据“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将人类社会变迁与进步的历史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军事阶段、过渡阶段、工业阶段。
在孔德看来,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则就是发展财富,谋求最终的利益。他构想未来的社会(实证社会)是劳动至上、劳动价值至上的社会,社会将会由牧师、银行家和企业家共同管理。在实证社会里学者与牧师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协调人的感情,帮助人们承认国家治理者的权威,节制权贵的专横和利己行为,教育人们热爱他人,对社会、对集体履行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克服利己思想,保证维持社会的共存与有序发展。
他认为,死亡、人口、种族、气候、道德价值的精神和政治活动等,对社会的进化都有影响作用。气候与地理环境也成为推动或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之一。
(4)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代表和反映了对人类社会组织、结构及社会运动规律的基本思想,其反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有积极的历史作用;但唯心主义的发展观,看不到人类生产活动在社会进步中的决定作用,把人类智力活动当作社会活动中心,由智力发展三阶段推导出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未摆脱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束缚。
2.试比较孔德与斯宾塞社会学思想的异同。
答:孔德与斯宾塞分别被人们称为社会学的至圣和亚圣。他们的社会学思想有诸多相似,但是,由于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又有不同之处。下面就两人社会学思想的异同点做简单的整理概括。
(1)相同点
①实证的科学统一观
他们都有实证的科学统一观,认为社会现象最复杂,社会学必须建立在其他学科的完善的基础之上,尤其是生物学的基础之上。孔德将社会学看作是一门实证的科学,将之与神学和形而上相区别。他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唯一探索人的理性及其心理在社会生活的影响下如何发展起来的科学。孔德提出必须运用四种科学的基本方法,即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斯宾塞企图把一切知识纳入他的进化论之中,他认为社会学这门最复杂的科学必须建立在其他各门相对简单的具体科学基础之上,尤其是它与生命科学的关系格外密切、十分接近。
②有机观
他们都将社会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的各个部分执行特殊的功能。孔德持有强烈的整体倾向,并批判了当时主要从个体主义角度从事研究的心理学和经济学。他借用生物学的概念,把社会比作一个有机体,认为社会各部分相互联系,必须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斯宾塞将孔德的思想更加系统化,并明确指出,社会可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因为它和生物有机体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主要表现在生长过程、结构进化、功能分化、整合趋势等几个方面。
③进化观
将社会看作像个人一样是不断生长的,逐步进化的。原始社会对应人类童年,现代社会对应人类成年。孔德认为社会是有一个阶段向另外一个阶段转变的,社会在曲折中发展。斯宾塞倾向马克的获得性遗传理论,认为宇宙万物,从自然到社会无不受进化规律支配。
④强调情感的重要性。将情感看作行动的动力,道德的基础。
⑤乐观主义
他们都是乐观的,都对未来充满希望。孔德希望重建政治开明、道德进步、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新的社会秩序。斯宾塞眼中的社会是不断成长变化的,经过优胜劣汰之后会变得很美好很强大。两者的理论的最终目的都相信人类必然会朝着社会进步的方向前进,注重社会的发展维度,而忽视社会的滞后维度。
⑥两者的理论都偏重社会的二元对立分析范式,即研究社会的秩序与变迁,将社会视为两者的有机统一体。
⑦两者都在对社会进行实质分析的过程中,注重社会的构成要素的功能分析,对后期的结构功能主义的产生起了重大的影响(如:孔德对家庭、所有制等的分析,斯宾塞对社会机体的产生、分化等的分析)。
(2)不同点
①孔德重主观(人类精神发展史),斯宾塞重客观(社会体系的结构与功能)。前者更强调精神的重要性,后者更强调结构的重要性。孔德希望通过倡导实证的科学来统一人们的认识,重建社会秩序。他认为由于受到旧制度和旧观念的束缚,实证主义社会学在当时还处于建设过程中,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实证主义精神的优越性也未能充分显示出来。他强烈要求在学校开设实证主义课程,并积极地举办实证主义讲习班,成立实证主义教育自由协会,热情地为普通百姓进行实证教育,以便为精神重建奠定基础,为人们的精神解放创造有利条件。斯宾塞认为社会是松散的整体,组成他的个体是或多或少的自由和分散的,彼此结合的程度不那么牢固。斯宾塞认为结构的变化伴随着功能的变化,社会单位规模的增大必然引起社会活动的进步与分化。斯宾塞总是劝告人们从结构的进化阶段以及在此阶段上发挥的功能这两个方面来研究结构。
②孔德提倡集体主义,认为社会优先于个人,属于社会唯实论的观点;斯宾塞宣扬个人主义,认为个人优先于社会,属于社会唯名论的观点。
③孔德认同方法论的整体主义,斯宾塞认同方法论的个人主义。
④在对待国家态度上,孔德支持国家干预,斯宾塞强调自由放任。后者认为国家和政府应该尽量少的干预社会,让其充分地、自然地进化,通过优胜劣汰的过程使社会的适应力不断提高,使社会越来越合理、越来越完善。反之,政府干预社会事物必然会阻碍社会对其环境的必要调适,破坏了适者生存的进化原则。
⑤在社会学研究上。孔德认为社会学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有效的预测;斯宾塞认为社会学不是精确的科学,不可能作精确的预测。
⑥在社会进化模式上。孔德主张单线社会发展观,认为社会服从不变的规律,将社会性变迁限制在较窄的领域;斯宾塞认为社会发展的具体类型是不同的,社会性变迁的范围很大,复杂多样,进化不是直线的,倒退也可能发生,社会进化的方向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性的。
⑦在方法的运用上。孔德主张观察、实验、比较、和历史的方法;而斯宾塞却偏好于类比的方法,注重生物学的有机进化与社会的功能类比。
⑧在社会学的旨趣上。孔德的社会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a.建立一门对人类社会的秩序与进步进行研究的学科;
b.综合对社会学发展有用的知识形成体系。而斯宾塞的旨趣却在社会的有机体的进化上。
⑨关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分歧上。孔德将人类社会的进步偏向于人类在运用知识的心智发展历程上,认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将是一种心智的进步;而斯宾塞却将人类社会的进步归纳为组成自然界的各种现象的变化过程的描述,即注重社会的功能进化。
根据上述主要观点和考生叙述情况可酌情给分。
3.试述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
答:(1)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是社会学创始人——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提出的社会学思想。孔德将社会学的基本内容划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两个部分。具体来说就是在他理论体系中的社会秩序论和社会变迁论,孔德认为“社会动力学从属于社会静力学,运动是秩序的变迁。”
(2)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
①社会动力学
a.社会动力学纵观的是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它主要是从社会纵的方面,动态地研究社会的变化和进步。
b.运用三阶段法则揭示人类社会进步、进化和发展的学说。智力发展三段律:神学阶段(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实证阶段)。孔德根据“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将人类社会变迁与进步的历史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军事阶段、过渡阶段、工业阶段。
c.社会发展阶段以人类智慧的发展为标志:把社会看成是上帝的产物的神学阶段;用抽象的自然力说明一切事物的形而上学阶段;以科学的方法去探索社会规律的科学阶段。
②社会静力学
a.社会静力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秩序及某个特定整体的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它是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地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b.在于考察社会行动和社会系统各部分的反应规律,研究构成社会有机体各部分间的平衡与和谐。揭示人类生活的基本秩序,认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家庭是“真正的社会单位”,反对把个人作为研究社会的出发点,家庭是构成社会组织的基础。最重要的3个因素是:宗教(提供共同的和一致的信仰、秩序的源泉)、语言(交流与传承的作用)和社会劳动分工(适当分工能加强依赖与合作精神,分工过细会损害集体合作)。
c.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代表和反映了对人类社会组织、结构及社会运动规律的基本思想,其反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有积极的历史作用;但唯心主义的发展观,看不到人类生产活动在社会进步中的决定作用,把人类智力活动当作社会活动中心,由智力发展三阶段推导出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未摆脱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束缚。
4.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中央财经大学2007年研]
答:斯宾塞作为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在社会有机体论方面比孔德的社会有机体论的思想更为深入全面。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斯宾塞依据生物有机体(生物)来推演社会有机体,从而说明社会的性质。他认为,整个世界是由以下几个部分或领域构成的。
①无机领域(物理学方面、化学方面),
②有机领域(生物学方面、心理学方面)
③超机领域(社会学方面)。
(2)斯宾塞在他的《社会学原理》第二卷的第二部分提出了“社会有机体”的著名论断。
他首先指出,社会与有机体一样具有结构性、功能性和相互依赖性。紧接着斯宾塞将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进行比较,指出了彼此之间的不同。
①在有机整体和社会整体中,在要素的联系程度或构造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a.生物有机体是一个由单元(细胞)紧密结合而构成的实在统一的有形体。并且各组成部分的位置是非常固定的;
b.社会则是一个松散的,彼此结合不牢,由一些基本单元(个人)分散而自由构成的分离的统一的无形体,社会各组成部分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
②在联系模式方面,有机系统和社会有机体之间存在着差异:
a.生物系统是依靠有生命力的物质而存在,即依靠物理和化学的作用维持其生长
b.社会系统依赖符号而存在,即依靠情感、语言、文字、艺术和思想系统沟通来维持社会各部分与整体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的。
③在意识层次上,在有机体和社会构成要素的意愿层次上存在着差异:
a.生物体中只有一种单位才有意识,即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缺少感受能力;
b.生物有机体的部分是为整体而存在,而社会有机体是整体存在于部分之中。只有合作,复杂的社会有机体才能走向一种多元性的和最复杂的、运动的均衡整体。
斯宾塞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进一步指出,社会有机体也存在着三个系统,即营养(生产)、分配循环(商业、交通、银行)、调节(管理机构、统治机构和政府)等系统。相应于这三个系统,社会中的人就必然分化为三个不同的阶级,即担负营养(生产)机能的劳动阶级(工人和农民),担负分配机能的商人阶级,调节生产分配以至整个社会的工业资产阶级。这三个阶级各有职司、缺一不可,少了一个,整个社会有机体就失去均衡,社会就不能存在。斯宾塞认为消灭资产阶级,社会有机体就会遭到破坏。这种理论是为了论证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压迫服务的。
5.简述斯宾塞的主要社会学思想。
答:赫伯特・斯宾塞是十九世纪后半期至二十世纪开始时期的英国著名资产阶级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最显著的特点是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进行类比,这在他的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中都有很好的体现。
(1)社会有机论
他利用生物学和进化论的观点建立了自己的“社会有机论”。他认为社会和生物体一样,是一个有机体。这个有机体是由相互依存的部分构成的统一整体。社会有机体要比一切有机现象复杂得多,社会是一种超有机体。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集中反映在他的《社会学原理》第一卷中,他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进行了六项类比,得出了三个结论:
①社会是一个体系,一个由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构成的紧密整体;
②这个体系只能从其结构运转的意义上去理解;
③体系要存在下去,它的需求就必须得到满足。这些观点开启了结构功能理论的先河。
(2)社会进化论
斯宾塞在达尔文《物种起源》(1859)发表前七年就提出了社会进化思想,他认为进化是一个普遍规律,但仍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并将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原则移植到社会理论中。他认为社会的进化过程同生物进化过程一样,都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普遍规律。个人、团体、民族和国家也都是如此,只有强者才能生存。如果没有优胜劣汰,就会造成个人、社会的倒退。斯宾塞把人类区分为优等民族和劣等民族、优等种族和劣等种族,而盎格鲁萨克逊民族是天然的优等民族,他们理所当然成为世界的统治者。这些观点为当时资本主义各国的对外扩张和殖民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斯宾塞的思想对社会学、人类学、哲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①斯宾塞拿生物有机体与社会进行类比,但也提醒人们注意两者之间的差异;社会的组成部分比较分散,直接的、连续的、有形的联系相对比较少;在联系模式方面,社会比起有机体对符号有更大的依赖性;单个有机体只有一个意识中心,在社会有机体里,有多少个个体便有多少个意识中心,社会的个别成员会死亡,但整体继续存在;生物有机体的组成部分是为整体的利益而存在的,社会有机体的整体则是为其成员的利益而存在。
②斯宾塞从社会结构——功能变化的角度解释了社会的进化,指出社会的进化首先来自社会结构的变化,即社会内部的组织由简单变为复杂。他认为尽管社会是在发展变化,但其结构、功能、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等方面却是比生物有机体更高级的“超有机体”。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蕴含着明显的结构功能主义的系统论思想。
五、论述题
试从方法论的角度论述后实证主义与实证主义。
答:实证主义是指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又称实证哲学。作为一种具有明确规定的哲学思潮,实证主义开始于19世纪法国哲学家孔德的“实证哲学”,孔德在近代经验哲学、理性实验科学和社会思想成就影响下首先予以提出;斯宾塞引进了生物进化的观点,进一步论证和补充了这一理论。
(1)实证主义社会学在方法论上的特征
①它明确地规定了社会学理论及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反对传统的形而上学思辨的思维方式,使社会学摆脱了思辨哲学的羁绊,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②它的理论原则具有强烈的本体论的自然主义倾向,坚持统一的科学观,认为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没有本质的差异,它们都是一种“物”,故而遵从同样的科学法则。这样便混淆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区别。
③在探讨“物”的规律时,认为自然科学的方法完全适用于对人类社会的研究,特别是按照自然科学的模式应用了类比的法则后,产生了实证主义社会学知识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机进化论和机械论。
④重视经验和感性资料在社会认识中的重要作用,在方法论上恪守经验主义原则。
⑤强调价值中立性,要求在社会学研究中不作任何个人的价值判断,反对个人的情感介入,以保持严格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⑥强调对现实社会生活进行干预,强调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实践功能,把社会学看作“社会工程学”或“社会医学”,即强调社会学对现实社会的改造作用。
⑦重视对社会秩序、社会平衡和社会稳定性的研究,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内具有相当保守的价值取向。
⑧主张整体主义的方法论。整体主义方法论强调对社会性结构的研究,认为只有社会结构层次的事物才是重要的,个体行动只是社会结构的产物。涂尔干提出,社会虽然是由个体构成的,但社会事物又是客观独立存在的。社会事实是纯社会性的,它们不能还原为个体的总和。因此,个人现象不同于杜会现象,不能用对个体行为的解释取代对社会事物的解释。他主张必须从社会自身去对社会生活进行解释。
(2)20世纪中期以来,人们对科学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对实证主义不满的声音越来越强烈,人们纷纷对技术理性的实证主义霸权地位提出了批判,走向所谓的“后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后实证主义是在对实证主义的怀疑和批判中渐渐发展起来的,它对实证主义的怀疑和挑战主义表现在:
①社会学没有取得有效的发展和定律性的经验概括;
②由于社会行动是基于人的主观性、反思性和创造性之上的情境诠释构成的,因此社会中不存在决定论的规律;
③社会中只存在着有历史意义的特殊事件,而不可能找到适用于任何时间和地点的一般规律。
(3)后实证主义方法论
与实证主义相比,后实证主义范式具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当属案例法。后实证主义不是一个明确的哲学流派,没有统一的思想,它是实证主义在经受众多批评后的修正的总称,后实证主义者承认研究者不能“证实”一个理论或其他因果命题,但是可以通过消除其他解释来增强这一理论,承认对于同一组数据可以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承认观察中包含着理论、研究过程中的主观因素,但是坚持客观性仍然是研究的努力方向,研究者应该尽可能地保持中立,某些严格的科学方法的要求并不适合于社会科学研究,因此提出准实验研究。
后实证主义倾向于个体主义方法论,为克服整体主义方法论的弊端,而提出了个体主义方法论的三个命题:
①社会目标和利益是某种或某些个人目标和利益的存在形式,个体利益决定他们的行为选择;
②社会整体是个体行动的结果,对社会整体的认识必须归结到“个体行为”的基础上;
③对整体范畴的认识必须从个体心理出发。
总体来讲,个体主义方法论是从更加现实的情况出发,认为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行为不仅仅是物质利益和物质享受,还包括尊严、名誉、社会地位等非物质领域;从个人利益实现方式来看,方法论个体主义认为个人理性选择决定了个人利益的实现并推动着社会制度的变迁;但不考虑社会制度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极易导致极端个人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