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吉林省情
(一)自然地理
1.地理位置
吉林省简称“吉”,地处中国东北地区中部。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省会长春市。吉林省位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几何中心地带。北接黑龙江省,南邻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东与俄罗斯联邦接壤,东南部与朝鲜隔江相望。吉林省地处边境近海,边境线总长1438.7公里,其中,中朝边境线1206公里,中俄边境线232.7公里。最东端的珲春市最近处距日本海仅15公里,距俄罗斯的波谢特湾仅4公里。
2.地势地貌
吉林省地貌形态差异明显。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现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以中部大黑山为界,可分为东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两大地貌区。东部山地分为长白山中山低山区和低山丘陵区,中西部平原分为中部台地平原区和西部草甸、湖泊、湿地、沙地区。地貌类型种类主要由火山地貌、侵蚀剥蚀地貌、冲洪积地貌和冲积平原地貌构成。主要山脉有大黑山、张广才岭、吉林哈达岭、老岭、牡丹岭等。主要平原以松辽分水岭为界,以北为松嫩平原,以南为辽河平原。
3.气候气象
(1)气候类型
吉林省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的东侧,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
(2)气候特征
①全年平均气温为2~6℃,最冷为1月份,最热为7月份。无霜期一般为100~16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59~3016小时,夏季最多、冬季最少,西部较多、东部较少。
②年平均降水量为400~600毫米,但季节和区域差异较大,80%集中在夏季,以东部降雨量最为丰沛。正常年份,光、热、水分条件可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
③吉林省气候地域差异明显,从东南向西北由湿润气候过渡到半湿润气候再到半干旱气候。全省气温、降水、温度、风以及气象灾害等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地域差异。
4.生态环境
(1)生态区域分布
吉林省总体生态环境呈特殊的多样性和相对的整体性,而且可恢复性和保护程度较好。从生态区域分布看,由东向西自然形成东部长白山地原始森林生态区、中东部低山丘陵次生植被生态区、中部松辽平原生态区和西部草原湿地四个生态区。
①东部长白山地林海茫茫,森林覆盖率高,森林生态系统完整,生物种类十分丰富,降水丰沛,是吉林省乃至东北亚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
②东中部低山丘陵生长着茂密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森林覆盖率较高,是松花江流域的重要江段,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③中部松辽平原一望无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农田防护林体系健全,环境承载能力较强。有着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的优越条件,素有“黄金玉米带”和“大豆之乡”的美称。
④西部草原湿地是科尔沁草原的延伸带,草原辽阔,湿地面积较大,地下水和过境水丰富,是生态系统从中湿润森林草原向半干旱草原和沙漠之间的过渡带,也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区内地势低洼,光、热条件较好,是发展畜牧业的区域。
(2)自然保护区
从1960年建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开始,吉林省已建立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48个,面积249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13.31%。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20个,最具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区有:
①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安图、抚松、长白三县交界处,1980年加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成为世界自然保留地之一。
②莫莫格自然保护区,位于镇赉县东南部,以保护珍稀水禽为主。
③向海自然保护区,位于通榆县境内,是以丹顶鹤等珍稀水禽和蒙古黄榆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际重要湿地,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
④伊通火山群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中南部的长春市、四平市、公主岭市和伊通满族自治县、三市一县九个乡镇境内,主要保护地质遗迹。
⑤天佛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境内,以保护松茸为主。
5.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吉林省素有“黑土地之乡”之称。土地肥沃,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为3%~6%,高者达15%以上。全省耕地面积703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人均耕地3.05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望无垠的平川沃野,盛产玉米、水稻、大豆、油料、杂粮等优质农产品,具有发展高效农业、绿色农业的有利条件。
(2)水利资源
①水系
吉林省是河源省份,位于东北地区主要江河的上、中游地带。省内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有1648条,分别属于松花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绥芬河五大水系。东部山区河网密度大、地表径流量大。地下水则东部山区少,西部平原区丰富。
②水能
水能资源98%分布在东部山区,有白山、红石、云峰、丰满等较大的水电站。全省共建成大型水库13座、中型水库85座、小型水库1371座、塘坝4万多座,总库容298亿立方米。
(3)森林资源
吉林省是中国的重要林业基地。全省森林覆盖率达42.5%。现有活立木总蓄量86089万立方米,列全国第6位。长白山区素有“长白林海”之称,是中国六大林区之一,有红松、柞树、水曲柳、黄菠萝等树种,种类繁多。“长白松”为长白山特有的珍稀树种,因其树干挺拔、树皮鲜艳、树形娇美而被称作“美人松”,并列入1999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4)草地资源
吉林省是中国八大牧区之一,草地资源丰富。全省草地总面积1037万亩,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6%。全省草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丘陵和西部草原。东部草地零散、产草量高;西部草场辽阔,集中连片,草质好,尤以盛产羊草驰名中外,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基地。
(5)生物资源
①植物
野生食用植物有蕨菜、薇菜、剌嫩芽、松茸、黑木耳、猴头以及山葡萄、山核桃等350多种。著名的通化山葡萄酒就产在这里。长白山地区被誉为中国三大天然药材宝库之一。全省有药用植物1452种,名贵药材有人参、细辛、天麻、“不老草”等。
②动物
吉林省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75种,珍稀野生动物有东北虎、金钱豹、梅花鹿、紫貂、丹顶鹤、金雕、红水獭、乌苏里白鲑等。1996年开始,吉林省立法实施全面禁猎,使一些濒临绝迹的野生动物得到保护。野生梅花鹿、黑熊、野猪、猞猁等已现踪迹,连多年不见的东北虎也频频出现在蛟河、珲春。
③东北三宝
a.长白山人参,是珍贵的药材,由于其形状酷似人形,故而得名。因其含人参皂Ⅰ-Ⅵ等有效成份,有大补元气、养血安神之功效,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的药用历史。吉林省是中国最大的人参生产和出口基地。
b.鹿茸,是珍贵的药材,有生精补髓、滋血助阳、强筋健骨之功效。吉林省也是梅花鹿之乡,所产的鹿茸酒、鹿尾巴精、鹿胎膏等鹿产品深受国内外用户欢迎。
c.貂皮,为紫貂的毛皮,棕褐色或灰褐色,间有白色针毛,皮质轻便坚韧,毛绒华美,细致丰厚,柔软轻暖,且具有光泽,堪称裘皮之冠。
(6)矿产资源
吉林省共发现矿产资源158种,探明115种。其中油页岩、硅藻土、硅灰石、火山渣等11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另有镍、钼等等41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十位。东部的靖宇县拥有全国最大最好的矿泉水资源,2000年被中国矿业联合会矿泉水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长白山靖宇矿泉城”。娃哈哈、农夫山泉等国内知名的专业生产饮用瓶装水企业已在这里落户建厂。
(7)旅游资源
①吉林长白山
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国家AAAAA级风景区、关东第一山。
②高句丽古迹
高句丽王城文化遗址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包括国内城、丸都山城、王陵(14座)及贵族墓葬(26座)。
③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白城市通榆县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中国七大湿地中面积最大、生物物种最丰富,载入世界著名湿地名录。其中有鹤类6种,占全世界现有15种鹤类的40%成为远近闻名的“鹤乡”。2009年“向海鹤舞”被评为“吉林八景”之一。
④防川风景名胜区
位于吉林省珲春市敬信镇,总面积139平方公里,是中国唯一的中、俄、朝三国鼎足地带,吉林省唯一的“一眼望三国”景区。
⑤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
伪满皇宫博物院是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长春市宽城区,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充当伪满洲国皇帝时的宫殿,是长春独具特色的殖民遗迹文化旅游资源。
⑥松花湖
松花湖在吉林省吉林市的东南,距市中心24公里,是拦截松花江水建设丰满水电站,叠坝成湖形成的。湖区面积500平方公里,最大蓄水量108亿立方米。
⑦查干湖
查干湖是中国以蒙古族文化为灵魂、以渔猎文化为特色的湖泊休闲旅游度假区,查干湖蒙语为“查干淖尔”,意为白色圣洁的湖,南北长37公里,东西宽17公里。湿地水域总面积500平方公里,蓄水量7亿立方米,是全国的十大淡水湖之一,也是吉林省最大的内陆湖泊,同时还是吉林省著名的渔业生产基地、芦苇生产基地和天然旅游胜地。
⑧长春市万寿寺
始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的长春万寿寺,是一座极为特殊的寺院。它的开山祖师元宝和尚是乾隆皇帝的“替僧”。其规模和建筑设计的精美程度在东北地区都是首屈一指。
⑨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
长春净月潭是国家级森林公园,被称为日月潭的姐妹潭,其规模堪称亚洲人工林之最。2011年1月14日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⑩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
长春高新区长东北城市生态湿地公园位于长春高新区长东北核心区西南部,占地11.97平方公里,总投资30亿元,2012年7月28日正式开园。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佑国塔,塔高65米,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的佑国塔也已竣工,此塔为七层六角建筑,建筑风格属于辽塔建筑。
⑪长春电影文化旅游
长春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长春电影制片厂和电影城也是长春市重要的旅游资源。由美国兰德玛克公司概念设计,长影一期投资15亿元人民币,建设具有好莱坞风格、中西方文化紧密结合的集影视生产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长影世纪城,2004年对外开放。
⑫辽源龙首山
辽源龙首山坐落于市区中央地带,山势由北向南走向,蜿蜒而至东辽河畔。它的形状犹如一条盘踞在辽水之滨的巨龙之首,故名“龙首山”。山上亭台雅致、草木葱茏,是辽源的著名风景区。2001年重建、被誉为“玄门第一楼”的魁星楼高耸在龙首山的最南端。在龙首山南麓有一处依山而起的道教宫殿建筑群。这就是东北最大的道观之一福寿宫。
⑬吉林官马溶洞
吉林官马溶洞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烟筒山镇粗榆水库西侧杨木顶子山腰,因系原官马镇开发而得名。形成于三亿年前,目已开发溶洞长约1500m,总面积约3800m2,由5个大厅、一个水厅组成,每厅之间由走廊相连,最大的厅约600平方米,高达30米以上,低处在2米左右,1989年开发成旅游区,是吉林省发现的最大的喀斯特溶洞。
⑭莫莫格国家自然保护区
位于吉林省白城市西北、镇赉县东部33公里处,东与黑龙江省杜尔伯特、泰来县隔嫩江相望;南以洮儿河为界,与吉林省大安市相邻;西北和本县的丹岱、五棵树、哈土气、东屏、岔台乡的部分地域接壤;是典型的湿地保护区类型的风景旅游区。
⑮吉林北山寺庙群
吉林北山寺庙群位于吉林省吉林市西北,是一座久负盛名的寺庙风景园林。占地128万平方米,以山地景观为主,主峰海拔270米。园内峰峦叠翠,亭台楼阁遍布,一座卧波桥把一池湖水分为东西两部分。
⑯金鼎大佛
敦化金鼎大佛坐像位于敦化南部的正觉寺后山顶端,坐北朝南,背靠牡丹江,前拥正觉寺,远望长白山,与香港天坛大佛遥遥相对,实为一佛二体。设计像体总高48米,表释迦牟尼农历四月初八诞辰;佛身38.4米。
(二)人文地理
1.行政区划
吉林是满语吉林乌拉的略称,即沿江的意思,因省会原设于吉林市而得名。现辖省会长春(副省级市)和吉林(较大的市)、四平、通化、白山、辽源、白城、松原7个地级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山管委会。另直接管辖梅河口、公主岭2个县级市。
2.人口与民族
(1)人口
2015年末,吉林省总人口为2753.3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0.9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522.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5.31%,比上年末提高0.5个百分点。2015年出生人口16.16万人,出生率为5.87‰;死亡人口15.23万人,死亡率为5.53‰;自然增长率为0.34‰。人口性别比为101.77(以女性为100)。
(2)民族
吉林省共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55个少数民族人口为218.57万人,其中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回族和锡伯族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9%。由于历史上的不断互相交往,形成了各民族既杂居、又聚居的状况。如朝、满、蒙、回、锡伯等少数民族,既聚居一地或几个地区,又散居在全省各地。
根据党的民族政策,吉林省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了1个自治州和3个自治县,即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伊通满族自治县。另有33个民族乡(镇)和1个享受民族乡待遇的镇。
①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具有吃苦耐劳、坚强勇敢的光荣传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与巩固,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重要贡献。朝鲜族爱穿素白服,注重礼仪,尊老爱幼,能歌善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于1955年8月30日,素以“歌舞之乡”、“足球之乡”著称于世。
②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现已通用汉语文。满族妇女喜爱穿的旗袍,样式美观大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已成为中国传统女装,并深受青睐。满族传统的礼俗、祭俗、婚俗、葬俗、居住习俗、育儿习俗等,现在还影响着很多地区。其绘画、剪纸、歌舞、曲艺、民间故事、民族体育传承久远,至今流行。满族饮食独具特色,“满汉全席”名扬遐迩。
③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其服饰、饮食、住行、建筑、婚俗、丧葬、禁忌和礼节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每逢自治县、民族乡成立纪念日和蒙古族的传统节日,都举办那达慕(娱乐)大会,开展赛马、叼羊、摔跤等民族体育活动和歌舞表演。
④锡伯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现已通用汉语文。锡伯族人多喜欢饮白酒和浓茶。敬重老人是锡伯人风俗中的重要道德规范。其文化活动多已同当地的蒙、汉族文化融合。
3.历史文化
(1)历史沿革
①远古
距今约5~1万年前出现的“寿山仙人洞”、“榆树人”、“安图人”、“青山头人”,是吉林省古人类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
②夏商周
吉林自古是个多氏族、部落和部族活动地区。除汉族以外,原住民族有两大族系:一为肃慎族系,其后为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族,主要居于东部;源自肃慎的扶余族及其分支高句丽,扶余居西北部,高句丽居南部;二为东胡族系,有乌桓、鲜卑、契丹、室韦、蒙古等族,主要居于西部地区。舜、禹至夏商周时代,吉林省境内的古代民族就开始与中原王朝建立了具有隶属性质的贡纳关系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形成了肃慎、濊貊、东胡、山戎、夫余等各民族地方政权。
③秦汉
战国和秦代时,东北设辽西、辽东等郡,吉林为西郡的塞外之地。
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灭卫满朝鲜设玄菟郡,管辖吉林省东南部。东部和南部的长白、图们、敦化、和龙、汪清、龙井、珲春、延吉等市县,先后属苍海郡、临屯郡、乐浪郡;通化、集安、梅河口、靖宇、白山等市县则先后属真番郡、玄菟郡。这是吉林地区进入中原王朝行政建置之始。
④北朝及隋唐
前37~668年间,高句丽活跃于吉林省,曾定都于集安丸都山和国内城,与东汉、曹魏、隋朝等中央政权时战时和,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包括吉林东南部、辽河以东和朝鲜半岛北部。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唐朝和新罗联合灭高句丽,设置安东都护府,西北部地区属唐室韦都护府。圣历元年(698),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在敦化东牟山立“震国”,先天二年(713)受唐玄宗册封始号渤海国,统治了吉林省大部分地区。后曾定都和龙和珲春,926年为契丹所灭,设东丹国,在西部设黄龙府。
⑤宋辽金元
辽朝时期,吉林省大部分隶属东京道,西部为上京道管辖。
金朝在其辖境设上京路、北京路、东京路、成平路、海兰江路,基本覆盖今吉林省全境。贞祐三年(1215)女真人蒲鲜万奴建立东真国,1233年为蒙古所灭。
元朝隶属于辽阳行省,为开元路、北达达路、中书省泰宁路及中央枢密院直领的成平府辖区。
⑥明清
明朝大部分隶属奴儿干都司,西部的洮南一带属大宁都司的泰宁卫,东南部一带为建州卫,为建州女真发源地之一。
清顺治十年(1653年),设宁古塔昂邦章京。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建吉林城,命名“吉林乌拉”,吉林由此得名,随后宁古塔将军驻地迁移至吉林市。
乾隆五年(1740)颁布了“流民归还令”,对山海关以东地区施行封禁政策。但清政府的封禁政策并未能阻止为生活所迫的华北大批汉族农民流入吉林省中部一带,并向北、向东、向西扩展。
1757年,宁古塔将军改为吉林将军,“吉林”由原来城邑名称扩大为行政区称谓。吉林将军辖区大体包括松花江、绥芬河、牡丹江、图们江流域,西起开原威远堡边门,东至乌苏里江两岸和库页岛在内的沿江及海中诸岛,北起外兴安岭至日本海及黑龙江下游,南至长白山区。
1800年,增设长春厅,为长春建制之始。
1860年,中俄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原属吉林省的沿海地区被割让给俄国,吉林变成了内陆省。
1878年(光绪四年)吉林设置垦务局,大事垦殖,经济面貌大为改观,并逐步形成东部的农林地区,中部的农业地区和西部农牧地区的差异特点。
1907年,正式建吉林行省,设吉林巡抚(吉林省第一任巡抚为顾肇熙),省会设于吉林市。光绪帝尝试通过政治改革挽回清朝内忧外患的局面,他首先发布谕旨:裁撤东北三将军,设立奉天(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改盛京将军为东三省总督。
1908年,吉林省组成巡抚衙门,吉林将军、吉林分巡道随之废除,吉林巡抚成为吉林省最高民政长官,并兼理旗务。同年,吉林省仿照关内行省之例,先后在省下置四路分巡兵备道。
⑦民国
1912年吉林省作为南京临时政府的22行省之一,区划沿清旧制不变。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下诏退位,268年的清朝统治与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宣告结束。4月15日,袁世凯下令各省督抚均改称都督。陈昭常任吉林省都督。
1926年,中共北满地委在吉林省建立长春支部。1930年,于和龙县药水洞成立东北地区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
“九·一八”事变前,边界状况是:西界奉天,北界黑龙江,南至图们江外韩国,东界苏联。
二十世纪初,东北成为俄、日帝国主义进行殖民扩张的角逐之地。在五四运动的推动和后来五卅运动的影响下,吉林大地不断掀起反帝爱国斗争风潮。民族工商业有所发展,出现了更多具有近代规模的城市。1932~1945年期间,吉林省为东北抗日义勇军和东北抗日联军的游击战场,这一时期有杨靖宇、魏拯民、王德泰、王德林等抗日英雄。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吉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9月19日,日军占领长春、四平等地。21日,吉林城沦陷。吉林省代主席、东北边防军副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熙洽降日。11月12日,吉林省抗日政府在宾县成立,诚允任代理主席。1932年3月9日,伪满洲国傀儡政权正式建立,以溥仪为执政,年号“大同”,定都“新京”(今长春)。1934年,日本改“满洲国”为“满洲帝国”,改“执政”为“皇帝”,改年号“大同”为“康德”。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9日零时,苏军向日本关东军发动全面进攻。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吉林光复。8月18日,溥仪在通化宣布退位,伪满洲国灭亡。
1945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在长春成立吉合区党委。同时成立吉合区行政委员会,主任委员周保中。辖区包括吉林、合江以及松江之珠河以东地区。这是吉林省建立的第一个省级人民政权。
东北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后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在吉林大地上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战四平”、“四保临江”、“三下江南”等战役,成为扭转东北战局的关键。1948年辽沈战役开始,东北人民解放军兵围长春,在强大的政治攻势和军事压力下,国民党驻守长春部队向解放军投诚。至此,吉林全境获得解放。
⑧新中国
新中国建立初期,吉林省辖2个市、2个专区、1旗、22个县和1个工业特区。
(2)文化概述
在吉林这块黑土地上,吉林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而且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关东文化。
①文学创作
吉林文学散发着关东黑土地的气息。早期的吉林文学包括渤海文学、辽代文学、金代文学和清代文学。
a.现存的渤海文学主要是诗歌与散文。
b.辽代文学主要表现了契丹族的生产生活情景。
c.金代文学主要表现了北方民族独特的游猎文化。
d.清代文学表现了乌拉地区满族人民的渔猎、田园生活。著名的《松花江放船歌》就是玄烨(康熙)在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巡视吉林时所赋。
②戏曲艺术
吉林省现有艺术表演团体80多个,表演形式包括京剧、话剧、地方剧、曲艺、歌舞等。地方剧种有“二人转”、吉剧、新城戏和黄龙戏。
a.“二人转”
俗称“蹦蹦”或“小秧歌”,是在东北大秧歌、东北民歌和莲花落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在吉林省有近300年的历史,深受群众喜爱。在民间素有“千军万马、台上就俩”,“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说法。其主要形式有“单出头”、“二人转”、“拉场戏”等。
b.吉剧
吉剧是在“二人转”的基础上,借鉴其他戏曲剧种表演形式,于1959年创建的新剧种,代表剧目有《桃李梅》、《包公赔情》、《燕青卖线》、《一夜皇妃》等。
c.扶余新城戏
以满族八角鼓音乐为基调,农安黄龙戏以东北皮影为基调,流行于扶余、农安一带,为当地人民所熟悉。新城戏《铁血女真》获文化部第三届文华大奖。
d.黄龙戏
黄龙戏的代表《魂系黄龙府》获文化部第一届文华新剧目奖。
4.社会经济
(1)综合
初步核算,2016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14886.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增速比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高于当期全国平均增速0.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1498.52亿元,比上年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7147.18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6240.53亿元,增长8.9%。
全年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30元,增长6.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23元,增长7.0%。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19,比上年缩小0.0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3。
(2)第一产业
2016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49.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其中,实现农业(种植业)增加值812.60亿元,增长5.1%;牧业增加值594.13亿元,增长2.3%。全年全省粮食总产量3717.2万吨(743.44亿斤),比上年增长1.9%。粮食单位面积产量7402.4公斤/公顷(493.49公斤/亩),增长3.1%,单产水平稳居全国第一位。猪肉产量130.6万吨,同比下降4.0%,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0.4个百分点;牛肉产量47.1万吨,增长1.1%。
(3)第二产业
2016年全省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33.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3%,增速比上年加快1个百分点,高于当期全国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汽车产业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1644.45亿元,同比增长10.0%,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6%。1~11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51.13亿元,同比增长5.5%。
(4)第三产业
2016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10.42亿元,比上年增长9.9%,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554.51亿元,同比增长9.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55.91亿元,增长13.2%。
全年全省实现进出口总值1216.91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实现出口总值277.40亿元,同比下降3.0%;实现进口总值939.51亿元,同比增长6.0%。
2016年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3773.17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到位资金13818.38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087.10亿元,同比增长28.9%,全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1016.76亿元,同比增长10.0%,全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94.31亿美元,同比增长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