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育硕士(Ed.M)333教育综合复习指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4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遗传决定论[北京邮电大学2009研;浙江大学2006研;北京师范大学2003研]

答:遗传决定论是一种单一因素决定论,也称“生物因素决定论”。该观点认为人的机体构造、形态、神经系统机制以及能力和性格的发展及差异的形成都是由遗传决定的。英国人类学家高尔顿在1869年发表的《遗传的天才》一书中,首先提出“天才是遗传”的观点,他认为儿童的智力和品质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决定,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只能影响这些由遗传决定的能力和品质,使之或迟或早地实现,而不能加以改变。奥地利心理学家比勒持同样观点,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内部素质向自己的目的有节奏地运动的过程。遗传决定论最大的局限是贬低了环境和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2.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首都师范大学2004研]

答: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教育个体功能的一种,是指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从广义的教育来讲,人的成长必须接受教育,教育使人成为人,是满足人的生命需要的最基本形式。从学校教育而言,受教育过程是一个通过促进个体发展使其不断追求自由的过程。教育通过知识的传授,教人“求真”“向善”“粹美”,促进人的知情意、德智体等全面发展,从而造就一种自由人格,造就活动中的自由人。受过教育的人,是自由之人,也是幸福之人。教育通过使受教育者人格得到提升和完善,使他们体验到精神上的幸福。教育的享用功能是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必然延伸。

3.发展关键期[北京邮电大学2009、2008研]

答:发展关键期又称发展最佳期,是指身体或心理某一方面的技能和能量最适宜形成的时期,是心理学家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发展关键期的特点是:在这一时期,人对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速度最快,如果在此时施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如果错过发展关键期,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甚至将永远无法弥补。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西南大学2011研]

答: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的活动,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体现为: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教育具有制约性。

(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更加全面、系统和深刻,能控制和排除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给人以更多的正面教育,使人按照一定的思想政治方向发展,更有利于思想品德的培养,使年轻一代健康地成长。

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

教育主要是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承来培养人的,文化知识是滋养人生长的最重要的社会因素与资源。语言符号及其负载的文化知识之所以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主要是因为文化知识蕴含着有利于人发展的多方面价值,包括知识的认识价值、能力价值、陶冶价值、实践价值等。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与古代社会相比,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和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这在人的现代性发展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2)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教育具有制约性

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人的发展的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整体性等。这些规律性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及兴趣、爱好和特长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由发展。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整体性,要把学生看作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

2.简述教育为什么要“以人为本”。[北京师范大学2011研]

答:以人为本作为一个新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不仅应当成为指导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应当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基本的行为准则。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因如下:

(1)教育的根本主旨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是社会历史的能动创造者,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满足大多数人的文化需要,让每个人都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引导每个人成为社会的主人,自觉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功立业。

(2)教育功能需要通过培养人来实现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要求和人的发展表现出一致性,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是社会的需求,也是人的发展的根本,这时教育功能的取向呈现出以人为本的全面性,即通过人才的培养,全面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从而实现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的统一。

(3)人是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主体

教育对人的发展不论有多大作用,也只是人的发展的外因,它必须经历过人的发展的内因,经过人的自我教育,才能转化为人的个性素质。教育必须尊重人在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教育的艺术和教育的实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启发、培养、引导、激励和发挥人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动性。

(4)教育发展具有负向功能

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并非所有的教育都能发挥正向的促进作用。现存教育由于某种异化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充分实现,过重的学业负担、现存学校的管理模式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克服教育负向功能的关键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要把人看作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把学生的需要当作第一需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要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要纠正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失当行为,如教师素质不高、教学方法不当、师生关系不民主、压制学生的主体自由等。

三、论述题

1.试述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学意义。[华中师范大学2011、2010研]

答:(1)人的发展的规律性的含义

参见本章考点归纳。

(2)人的发展的规律性的教育学意义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及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由发展。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整体性,要把学生看作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

2.有人说“一两遗传胜过万吨黄金”,这种说法对么?说明你的道理。[东北师范大学2013研]

答:“一两遗传胜过万吨黄金”是在强调遗传因素对于人的影响,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人的发展固然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但遗传因素并不是惟一的影响因素。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基本因素,即遗传素质、教育、环境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四种基本因素相互联系,互为条件,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各因素在促进人的发展上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1)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是指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一些天赋特点,如机体的特点、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这些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自然或生理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生理前提,人的发展是无法实现的。但是遗传素质只是人的发展在生理方面的可能性,并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环境和教育,遗传素质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成为现实。

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人的遗传素质有一个发展成熟的过程,只有机体某一部分达到成熟的程度,才会出现某种机能和行为,它为某个年龄阶段实行的教育影响提供了可能和限制。人的机体成熟作用在思维、情感、个性等高级心理活动中也同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这不仅表现在体态、感觉器官方面,也表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一个先天禀赋优异的儿童,如果后天得到良好的教育,在某些方面发展得更快更好是完全可能的;一个先天的弱智儿童,对他的发展自然是非常不利的。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地发生变化。一个在遗传素质上神经活动属于强而平衡、灵活的人,在不良环境和教育下,也可以变成类似神经活动弱而不平衡、不灵活的人,反之亦然。

总之,遗传素质虽然提供了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必须在一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才能转化为现实。遗传素质本身是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因此,不能过分夸大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否则会导致“遗传决定论”的错误。

(2)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从逻辑上讲也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但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自觉因素,是可控制的特殊因素。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其原因是: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了人的发展方向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内容,能控制和排除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给人以更多的正面教育,使人按照一定的思想政治方向发展,更有利于思想品德的培养,使年轻一代健康地成长。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地、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并进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教师是受社会委托来教育学生的,他们明确教育的目的与任务、熟悉教育内容、掌握教育方法与手段、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因而可以确保教育工作的效果与效率。而环境中则缺少这样的专职教育人员,一般来说,不如学校教育效果好、效率高。

总之,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但是,教育的主导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还要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尤其要受人的发展规律的制约。

(3)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是指环绕在人们周围并对其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是影响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为:

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

环境泛指个体生存于其中,在个体的活动交往中,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环境,但主要是社会生活环境,这是儿童得以发展的现实条件没有社会环境的影响,生物人不可能获得人的社会发展。

环境的给定性和主体的选择性

环境的给定性指的是由自然、历史,由前人、他人为儿童所创设的环境,它对于儿童来说是客观的、给定的,是不能选择的。人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人的能动性、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在逐步增长,其对环境的反作用与相互作用的活动也在逐步增强,即主体对环境的能动性、选择性在逐步增强。

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

环境的给定性离不开主体的选择性,环境的给定性不但不会限制人的选择性,而且正因为有了环境的给定性,反而激发了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环境的给定性与人的能动性蕴含着人的多种多样的发展可能性。

(4)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

人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在人的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并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在人的社会生活与活动过程中,为了解决生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人始终是作为活动的主体而存在的。

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个体的能动性不仅影响个体对环境的选择,而且影响个体对环境的加工。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取决于他在学习、劳动和科研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和付出的精力,取决于他的能动性的发挥状况。

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人在认识自己与周围环境现实关系的前提下,不断地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条件,而不是消极地等待客观条件的成熟;人勾勒自己的未来前景,选择自己的发展目标,策划实现该目标的行动,并坚持为实现目标而践行,在践行中不断反思与调整目标、策略和行为,克服困难和干扰,以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

3.谈谈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中山大学2010研]

答: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人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归纳起来,主要是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四种基本因素。

(1)影响因素

参见本章考点归纳。

(2)相互关系

人的发展取决于多种因素,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与建构而形成的结果。各种影响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人的发展。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必须在一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才能转化为现实。

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是人的发展的外因,对人的影响是自发的、无计划的、无系统的,只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性质。

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但教育的主导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还要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尤其要受人的发展规律的制约。

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外因,只有通过学生的身心活动才起作用。教育是使学生掌握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过程,是使学生把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转化为他自己的财富的过程。这种转化过程不像用镜子来反映事物那样,它要求学生必须发挥自身的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