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联考写作试题详解及范文(十一)
一、分析下面的论证在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结论等方面的有效性。600字左右。
在全球9家航空公司的140份订单,得到确认后世界最大的民用飞机制造商之一空中客车公司2005年10月6日宣布将在全球正式启动其全新的A350远程客机项目。中国、俄罗斯等国作为合作伙伴也被邀请参与A350飞机的研发与生产过程。其中,中国将承担A350飞机5%的设计和制造工作。这意味着未来空中客车公司每销售100架A350飞机,就将有5架由中国制造。这表明中国经过多年艰苦的努力,民用飞机研发与制造能力得到了系统地提升,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这也标志着中国已经可以在航空器设计与制造领域参与全球竞争并占有一席之地。由此看出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参与国际合作将带来双赢的结果。也是提高我国技术水平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该论证的论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要注意分析的内容深度、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
【试题详解】
上述题干在推理论证过程中至少存在以下一些逻辑问题:
1.文中指出“中国将承担A350飞机5%的设计和制造工作”,这里的5%概念界定不清,到底是飞机部件数量的5%,还是飞机价值的5%等,无法识别。
2.从“承担A350飞机5%的设计和制造工作”中,得出“未来空中客车公司每销售100架A350飞机,就将有5架由中国制造”的结论显然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A350飞机的5%”只是飞机的一个部分,而且是极少的一个部分,与5架完整的飞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3.中国参与“A350飞机5%的设计和制造工作”,可能只是参与少部分非关键的零配件的制造,并不必然意味着中国民用飞机研发与制造能力得到了系统的提升,更不能得出中国已经可以在航空器设计与制造领域参与全球竞争的结论。
4.空中客车公司邀请中国参加“A350飞机5%的设计和制造工作”,可能意在获得中国市场,而不是因为对中国飞机设计和制造能力的认可。这种归因也存在偏差。
5.从前面的陈述中无法推断出“参与国际合作会带来双赢的结果”,属于主观臆断,没有论据支持,而且,参与国际合作未必带来双赢的结果。
6.提高我国技术水平和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多种途径可供选择,参与国际合作可能只是其中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而不一定是“必由之路”。
【试题范文】
经不起推敲的论证
本报道通过中国参与空客公司的飞机研发生产项目这一事件,由“中国将承担A350飞机5%的设计和制造工作”这一表达不清的论述中得出结论:中国在该领域的能力已经得到国际认可,并且参与此合作是双赢的。这一论证是经不起推敲的,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文中提到中国将承担A350飞机5%的设计和制造工作,由此认为空客公司每销售100架该飞机,就有5架由中国制造。这显然有概念界定不清和偷换概念之嫌。“5%的设计制造工作”的准确含义到底是什么,是指样机设计制造工程数量的5%,还是飞机价值的5%,文中并未说明。另外,“5%的设计制造工作”与一架完整的飞机是两个概念,前者是部分,后者是整体,二者不是简单的加减数量关系,而是系统组合的关系,不可将此混淆。
其二,文中认为此事表明了中国的民用飞机研发与制造能力已得到系统提升,这样的结论也是较武断的。中国参与5%的工作仅仅是相当少的一部分,且有可能未涉及核心技术,这与“飞机研发制造能力的系统提升”还相去甚远,更无法证明我国的飞机研发制造能力已得到“系统”的提升。
其三,文中由中国在民用飞机研发与制造中承担一定比例这一前提,得出“中国在航空设计与制造领域已占一席之地”的结论,这里显然存在概念混淆的问题。民用飞机的设计制造与航空器的设计制造是不同的概念,航空器的范畴远远大于民用飞机。
另外,文中由此认为国际合作将带来双赢,是提高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这种推断也是有失偏颇的。国际合作未必就会双赢,关键在于各个国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国际合作也不一定能提高技术水平,如果我们在其中承担的是很低端的工作,且其他发达国家不愿意对我国进行技术传导和技术经验分享,就达不到这样的目的。
综上所述,该文不能为它的论点提供足够的论据,也缺乏严密的论证过程,其结论的正确性有待商榷。
二、根据以下材料,围绕企业管理写一篇论说文题目自拟。700字左右。
两个和尚住在东、西两座相邻的山上寺庙里,两山之间有一条清澈的小溪。这两个和尚,每天都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够一天用的水,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为好朋友了。光阴如梭,日复一日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三年。有一天,东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西山的和尚没有在意:“他大概睡过头了。哪知第二天,东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第四天也是如此,西山的和尚担心起来:“我的朋友一定是生病了,我应该去拜访他,看是否有什么事情能够帮上忙。”于是他爬上了东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到达东山的寺庙,西山和尚看到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十天没喝水的样子,他好奇的问:“难道你已经修炼到可以不用喝水就能生存的境界了吗?”东山和尚笑笑,带着他走到寺庙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三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如今终于挖出水来了,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中啦。”西山和尚不以为然:“挖井花费的力气远远甚于担水,你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试题详解】
(一)材料分析
材料中讲述了一个故事,故事很简单,说的是东西山上的两个和尚,西山和尚只挑水,而东山和尚在挑水的同时,用了三年的时间挖了口井。西山的和尚认为挖井花费的力气远远甚于担水,挖井为多此一举。实则不然,西山的和尚只看到的眼前利益的得失,而东山的和尚确目光长远,拥有一种未雨绸缪的心态。
因此根据这则故事,联想到企业管理,可以从战略规划、核心竞争力、危机意识等角度进行立意。
常见的立意有:始终保持危机意识;时刻关注企业长远发展;注重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名言警句
1.企业的真正价值在于人的才干、资料库、组织能力、形象以及它所建立持续发展的关系(所有的服务)。——昆恩
2.核心能力包括一系列技能和专业,企业以此提供超乎寻常的价值。这多半涉及一套完整,且竞争者难以模仿的能力体系。——杰洛米•霍普&汤尼•霍普
3.每个组织核心竞争力都不一样,但有一项核心竞争力是任何组织都不可缺少的,那就是:创新。——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21世纪的管理挑战》
4.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y)是创造以及保护该企业竞争优势的专属资源与能力。——普哈拉&哈默尔(《竞争大未来》)
5.管理者的一言一行,都必须兼顾临时之计和长远目标。——德鲁克
6.大丈夫,千山万水往长远处看。——华广生
7.发达国家唯有靠教育技术人(technologist),才能保有价值,且能有持续的竞争优势。——德鲁克
8.有效的管理是否存在决定了一个国家是先进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德鲁克
(三)素材
1.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企业面对迅速变化的环境往往很难适应;同时,随着众多企业失败现象的出现,如何使企业保持目前的发展势头,并且在发展未期中依然有良好的发展惯性,也成为众多企业研究的课题。
2.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有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文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度可持续发展战略、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战略、要素可持续发展战略。
(1)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
所谓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创新。企业的核心问题是创造效益。创造效益不仅要有体制上的保证,还应该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保证其效益的持续性,也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横向并购,是指生产或经营同一类产品的企业间的并购。
(2)文化持续发展战略
所谓纵文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即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企业文化。面对纷繁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企业的发展主要是靠企业文化的主导。
(3)制度持续发展战略
所谓制度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主要源于企业制度。良好的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4)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战略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而具有本企业特性的相对竞争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目标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5)要素可持续发展战略
要素可持续发展战略认为企业发展取决于以下几种要素:人力、知识、信息、技术、领导、资金、营销。
3.核心竞争力是群体或团队中根深蒂固的、互相弥补的一系列技能和知识的组合,借助该能力,该群体或团队能够按照世界一流水平实施—到多项核心梳程。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长期形成的,于企业内质中所萌发的,企业所独具的,能够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4.海尔核心竞争力由四部分构成。
(1)品牌核心竞争力——海尔倡导品牌建设之路应该不断创新,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都应该随着品牌的发展而变革。
(2)战略创新核心竞争力——海尔鼓励新思路,认为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同时,海尔还宣扬信誉是第一理念,立志产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理念。
(3)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海尔倡导先选人后造产品。海尔认为高质量产品是高质量人造出来的。
(4)服务核心竞争力——海尔的座右铭是真诚到永远,海尔认为产品应该感动客户,让良好的服务成为品牌传播的助推器。
5.艾博年是全球最主要矿石提供商力拓的领导者,他认为“做任何生意都应该着眼于长远”。如今,力拓的生产基地遍布世界,而力拓长期的战略投资意愿是它能够长期盈利的保障。同时,力拓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这一因素,而这也是他们能够获得、维护矿山的开采权,保持运营矿山许可的一个保障。
6.二战结束后,战胜国决定成立一个处理世界事务的组织——联合国。然而,建立联合国总部的资金不是一笔小数目。正当各国首脑为此大伤脑筋的时候,洛克菲勒家族却宣布,愿意出资八百七十万美元在纽约买下一块地皮,并且无条件地捐赠给联合国。得知此事后,人们都不禁质疑洛克菲勒家族的决定。可是人们并不知道,当洛克菲勒家族在买下土地捐赠给联合国的时候,他们也同时买下了与这块土地毗连的全部土地。等到联合国大楼建起来后,四周的地价立即飙升起来。当人们最终反映应过来的时候,洛克菲勒家族已经赚得了无数个八百七十万美元了。的确,大亨们的做法就是这样,往往他们的头一两步棋让我们摸不着头脑,等到我们恍然大悟,知道他们的真实意图时,已经是到了事情结尾的时候了。
【试题范文】
范文一
始终保持忧患意识
东山和尚挖井取水的做法在西山和尚看来是多此一举的行为,可这正是东山和尚保有忧患意识的表现。中国自古就有忧患意识,《易经》告诉我们“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孔子告诫我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必须具有忧患意识,才能在社会上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在西山和尚看来,挖井花费的力气远胜于担水,然而,他没有意识到自己会生病、会衰弱、会苍老,他在担水的时候可能会发生意外,也可能会有疾风暴雨阻挡他担水,河水可能会干涸……任何这些可能出现的却又合情合理的情形都可能导致他无水可用。倘若他等到真的遇到这些情况再去想办法解决,也许他已经失去了机会,所以我们经常说人要居安思危。
倘若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没有忧患意识,那么这个国家的发展必然岌岌可危;曾经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唐明皇本可成为一代明君,受后人景仰,可他却因为荒淫好色耽误国事,致使安史之乱葬送了盛唐的和平景象;本可继承祖上基业,治国强兵的李后主,在位之时却把精力都放在吟诗弄月上,直到山河易主,才慨叹故国不再。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领导者不可能具有长远的眼光,也不可能带领企业度过重重难关更好地发展。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联想的柳传志曾说:“我们一直在设立一个机制,好让我们的经营者不打盹,你一打盹,对手的机会就来了。”华为的任正非也说过:“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我们该如何应对华为的冬天?”即便是作为世界首富的微软比尔·盖茨也坚持:“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
作为普通人,我们也许无法向领导者一样,做到随时随刻都高瞻远瞩,心存忧患意识,但是我们却可以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始终不忘居安思危。
范文二
眼光长远 决胜千里
通过阅读东山和西山和尚打水的故事,我们不难预见到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西山的和尚依旧要天天下山打水,而东山和尚通过三年挖井的辛劳,终于可以清闲自在、免除用水之虞。不仅如此,当东山和尚离开人世后,这口井还能够长久地造福后人,使他们永远免受挑水之累。东山和尚以三年挖井之功换得世代安逸,是谓明智,而对于企业的决策者,亦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现代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使得企业间的竞争不仅仅局限于价格、质量、服务等产品外部竞争,而更多地转向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品牌文化、经营理念以及技术创新等深层领域,而这些领域的突破均要依托强大的人才资源为保障。许多企业家和经营者都认识到了培养内部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与员工的短期培训相比,企业人才培养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更多人力和物力的支撑和投入。创维集团将“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永恒的管理理念,对每一个员工都会进行三个多月的入职培养以及定期的理论培训,并结合各部门的生产实践,使他们对企业有深刻而直观的认知,不仅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也增强了他们的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力地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只有企业决策者具有长远的目光,从企业前途和发展的高度审视人才培养的意义,才能坚持不懈地贯彻人才培养制度,并最终获得长久的收益。
除了人才,另外一个制约着企业发展的高度和宽度的重要因素就是企业的技术实力。如果没有独立自主的研发技术,那么企业的发展命运将永远受制于人,成为其他企业的附庸。海信董事长周厚健以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阐释了“技术是根”的理念:“技术和质量是桶底,其他因素都是桶帮,没有桶底,桶帮再高水平也是零”。海信集团以五年的艰苦科研和漫长等待,研发出世界水平的信芯,打破了国外芯片的垄断地位,直接导致半年内同类进口芯片价格的大幅度下降,给中国彩电制造业带来了更大的生存空间。奇瑞汽车公司采用大量当代最先进的技术,率先制造了完全由自主技术研发的ACTECO发动机,大大提高了企业市场份额和竞争能力,开拓了中国汽车行业由赚取制造利润向技术、品牌利润的转变。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决策者的洞察和远见,只有放眼未来,才能有高瞻远瞩的胸怀和魄力,才能合理统筹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在市场竞争中未雨绸缪,决胜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