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
5.1 复习笔记
一、对外汉语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教师和学生
1.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
(1)师生关系含义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指教学原则中所提到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关系,也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师生互动作用的表现
①首先表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②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也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
(3)这种关系的实质:是相互真诚对待,表现为学生对教师的学识、教学和为人都能采取亲近、尊敬和信任的态度,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人格成长采取关心、帮助和严格要求的态度。
2.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1)学生在语言学习和品德养成方面所受的教育并非只来自教师一方,在很大程度上还来自其他同学、有时来自自我教育。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排除一切干扰,克服各种困难,需要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并随时进行自我评估,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同学之间的互动则起更大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感知阶段
感知阶段的特点是,感性的语言材料通过视、听、读等途径被学生感知,进入大脑形成表象。这一感知过程是通过展示语言材料和进行初级操练实现的,特别是机械性操练,如模仿、重复、替换等。
2.理解阶段
理解阶段的特点是,从感知的表象中进一步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内在联系。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运用综合、分析、概括、推理的方法,并联系已有的知识,从感知的大量语言材料中进一步了解言语的含义、结构规则和用法。
3.巩固阶段
巩固阶段是从理论到实践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识记、理解的大量语言材料中归纳出目的语的规则和用法,扩大、完善目的语的知识结构,并通过各种练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操练)和交际实践,内化这些规则并形成言语技能,使其长期储存在大脑中。
4.运用阶段
这里所说的运用是指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进行的言语交际活动,当然也包括一部分课堂中模拟交际的练习。只有通过真实的交际活动,才能切实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这也是记忆的再认阶段,是以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为特点的阶段。
二、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与环节
(一)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目的、任务和教材,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固定班级的学生进行某门课程教学的形式。
2.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地位与目标
地位: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目标:即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是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
(1)课堂教学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虽然也教授语言知识,但更强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以培养技能和能力为最终目的。而技能和能力更需要靠学习者的大量练习和实践才能获得。因而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自然也就更多地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课堂教学方式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要以学习者的活动为主,要进行高密度、快节奏、多形式的语言操练活动和交际活动。特别提倡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提倡更多地运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3)课堂教学气氛
技能训练的难度和技能训练过程的长期性、反复性,要求对外汉语教学课堂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畏难情绪,收到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
(4)课堂教学环节
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环节是以每节课内的教学内容来划分的,每一种语言要素的讲解或言语技能的训练都要体现完整的环节。而每节课之间、每课书之间又要有循环往复的复习巩固。因此教学环节常有交叉,呈多层次性,需要教师灵活掌握。
(5)课堂教学语言
第二语言教学要求课堂使用的教学语言是正在学习的目的语,要求通过运用目的语学习目的语。这就使教师的教学语言受到学生对目的语理解和表达能力的限制。
(二)课堂教学的环节
1.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以教学过程的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阶段为基础。这里仅就一般语言课的教学提出五个主要环节,即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练新内容,巩固新内容和布置课外作业。
(1)组织教学
①目的:稳定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和谐气氛。
②具体做法:开始上课,师生互致问候,或稍稍谈论一点师生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以活跃气氛。然后由教师检查学生出席情况,对缺席学生表示关心。有时为了增加练口语的机会,每天请一名学生做一两分钟的口头报告。本环节的最后由教师宣布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使学生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2)复习检查
①目的:了解学生对已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获得反馈,发现并弥补教学中的缺陷,为下一个教学环节打好基础。
②具体做法:由教师检查学生是否按要求完成上一堂课布置的作业,有时对作业进行集体订正,用口头或笔头形式复习前一课已学的内容。教师对复习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弥补性教学的同时,更多的是检查新课的预习情况(常做的是听写生词),过渡到讲练新课的环节。
(3)讲练新内容
①教学的新内容涉及到生词、语法(特别是句型)和课文等所有部分。
②特点:教师适当的讲解(展示)与学生的练习相结合,讲一部分练一部分。
(4)巩固新内容
①巩固的方法主要仍是练习,但已由上一环节的机械操练为主转入有意义的练习,并进行初步的运用练习。
②巩固阶段的另一项要求,是对新教学内容所涉及的语法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5)布置课外作业
用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督促学生及时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
2.汉语课外活动
(1)汉语课外活动的重要性
①课外活动常常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组织,根据兴趣自愿参加并由学生自己主持、自己活动。这比课堂教学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②课外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寓教于乐,更能体现趣味性,不受传统教学程式的限制。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更能发挥情感因素作用,排除心理障碍,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也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专长。
③课外活动能提供自然习得机会,接触真实的交际情景,比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培养交际能力。
④课外活动常采用竞赛形式,鼓励学生积极竞争,激发进取心,并能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即使失败,也不像课堂考试失利那样产生心理压力。
(2)汉语课外活动的原则和形式
①原则: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教学原则也适用于汉语课外活动。需要强调的是语言实践活动一定要体现运用汉语的原则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指课外活动一定要坚持学生自愿参加,并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项目,充分展现其才能。
②形式:形式很多,小组活动、大型集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个人活动
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技巧与评估
(一)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设计
1.备课与写教案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具体备课工作有三个方面:
(1)分析教材
①要明确本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要分析这部分内容与前后部分的联系,即已学的知识和以后要学的知识与本课的关系;
②要研究与本课同时教授的平行教材、平行课本与本教材的关系;
③要研究本课教学内容的内部关系。
(2)分析教学对象
①要了解总的情况,即本班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和风气、程度的分布(特别是困难生和尖子生的状况);
②要尽可能掌握每个学生的姓名及有关背景情况,特别是情感认知方面的个体因素,如动机、态度、性格、学习策略、交际策略、认知方式等。
(3)确定教学方法
上述备课内容应落实到教案中。教案的内容一般包括:课题、教学内容、目的要求、教学重点、教学时数、教具准备、教学环节、板书设计和教学后记。
2.课堂组织管理
(1)排除心理障碍,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2)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自始至终驾驭课堂。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实质,是主导课堂教学的教师能自始至终掌握全场,成为学生注意的中心。
“表演教学法”,即教师和学生都充当一定的角色,他们之间形成演员与演员的关系。
(3)稳定课堂秩序。
3.教师的语言
(1)这里的“教师的语言”(teacher talk)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是指第二语言教师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对该语言的非母语学习者在课堂教学和课外交往中有意识使用的目的语系统的变体。
(2)对外汉语教师的语言应当注意
①不论语音、词汇、语法或汉字,都应准确、规范,不允许有错误存在(这是教师的语言与学习者的中介语根本不同之处)。
②教师的语言有朗读、讲解、对话、指令和提问。教师的语言应简练,避免长篇大论的讲解,增加师生间的对话、问答,以加强交流、互动,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习者。
③除了语音操练或新词语教学以外,无论课堂或课外交际,语速都应正常或接近正常,避免夸张。
④选词用句浅显易懂,随着学生程度的提高应逐渐增加语法的难度和词汇的多样化。
⑤课堂中使用的语言要有意识地重现已学过的句型和词汇,以利于学习者的复习巩固。
⑥尽量运用目的语与学习者沟通,避免语言转换或夹杂学生的母语或媒介语。
⑦克服口头禅或过多重复、啰嗦等其他不良语言习惯。
4.教师的提问
(1)提问的类型
①根据提问的目的,分为理解新知识的问题、训练技能的问题、灵活运用的问题和检查复习的问题。
②按提问的性质分,有机械重复型的问题(重复、替换),有已知答案的明知故问型的问题,有封闭型的问题,还有开放型的问题。
(2)提问的方式
教师应面向全班提问题,所有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而不是集中于几个成绩好的、教师喜爱的,或是与教师积极配合、总是表现得愿意回答的外向型学生。此外,先提问题,后指定答问的学生,能集中全班的注意力,促进大家思考。
(3)提问的难度
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提不同难度的问题。
(4)对答案的反馈
①肯定的反馈比否定的反馈对改变学生的习惯更有作用。肯定的反馈不应只是“好”、“对”等简单的肯定,应有较为具体的评论,以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
②否定的反馈不宜重复学生的错误,而应说出正确的答案,更好的办法是让学生自己评改。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反馈,就构成了典型的师生会话“三话步”(three-inove)回合的结构。
5.板书
(1)作用
除了帮助学生理解并记笔记外,还可以使课堂教学纲目清楚,更具条理性,也可以突出重点引起学生的注意。对外汉语教学的板书,还有将听说技能训练与读写技能训练相联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认读汉字和学习汉字机会的作用。
(2)板书应当注意
①汉字一定要正确、规范。笔顺应与教材一致,字形要美观,至少要端正,给学生以示范的作用。
②板书要很好地设计。
③板书要鲜明、醒目,适当运用彩色粉笔突出重点。
6.其他技巧
(1)课堂教学技巧,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还有如教师的着装应整洁大方、适度美观;教师的仪态应亲切和蔼但不要太随便,应幽默风趣而不庸俗,面带微笑、运用一定的表情体势但不要流于表演做秀。
(2)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应精神饱满、胸有成竹,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善于因势利导处理偶发事件。
(二)对外汉语教学技巧的实际应用
1.语音教学
(1)主要任务:在语音理论指导下,通过对声、韵、调和语调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语音基本知识并形成良好的技能。
(2)地位:语音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第一个阶段,又是一项难度较大、内容枯燥的要素,语音的教学对学习者的后续学习将产生关键性的影响。
(3)语音教学原则
①实用性:语音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
②实践性:强调语音教学要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活动实现;
③趣味性:主要指语音教学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减少内容的枯燥乏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④结合性原则:要求把语音与其他语言单位尤其是句子教学结合起来。
(4)更加具体的教学原则
①以自觉模仿为主,以必要的语音理论知识为指导;
②从易人手,由易到难;
③以旧引新、以新带旧;
④突出重点、反复操练;
⑤音形结合、加深印象;
⑥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效率。
(5)语音教学的两种基本方法:音系教学和语流教学
①音系教学,是从汉语语音体系出发进行的语音教学,也就是从单音教学开始,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声、韵、调和拼音等各单项的专门练习,直到基本掌握汉语语音系统。
②语流教学,是从汉语实际语言运用出发进行的语音教学,也就是把语音教学融入会话中,从会话人手,从会话中分解语音要素,把语音练习与会话练习结合起来,最终再归结到会话。
语音教学的主流:在教学中对音系和语流的相互融合、相互照应。
(6)语音教学的课堂教学技巧
①演示法,即通过直观手段而不是教师讲解来体现语音部位、发音方法;
②对比法,即通过对比汉语语音与学生母语语音在发音方法、部位等的不同抓住关键,解决难点;
③夸张法,即通过适当的夸张和清晰的发音,造成视听形象的优势,突破难点;
④手势法,即教师借助手势辅助,用形象的提示方法帮助学生发好音素;
⑤拖音法,即通过延长音程导出新音,以有效地练习舌尖元音;
⑥带音法,即使用一个已经学会的发音部位相近的音素带出另一个新的音素;
⑦分辨法,即让学生通过视听觉来甄别一个音素发音的正误,体察两者之间的差别,再进行模仿;
⑧固定法,即采用突出容易模仿的某一点,然后固定其发音部位的方法;
⑨模仿法,分为直接模仿和自觉模仿两种,直接模仿就是简单地跟说,自觉模仿则要依靠听视觉等方面的配合,经过听音、观察、比较、分析后模仿。
2.词汇教学
(1)词汇教学概况
①词汇语言表达的前提,词汇知识是语言使用者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②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基础,大部分课堂教学都是建立在词汇教学基础之上的。
③它主要涉及词汇量的控制、词的选择、词义解释、词汇练习方式等问题。
(2)一般性策略和方法
①词汇教学和训练应当从理解和输出两个角度考虑,有一些方法技巧适合词汇的理解、记忆,而有一些则适合词汇的表达、应用。
②在语言教学的最初阶段,词汇教学和训练的重点是利用多种技巧、方法帮助学生记忆生词。
③在语言教学的初级阶段,核心词汇的教学和训练是关键,词汇的数量和内容选择都要有核心词的概念。
④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应越来越强调词汇的输出训练。要注重使用语用场和语义场概念,在特定的词汇网络中进行词汇学习和练习。
⑤猜测和利用上下文线索进行词汇理解训练非常有效,尤其是在阅读教学和训练时,阅读材料以及相关的练习对词汇教学有很大帮助。
⑥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尤其是中高级阶段,习用语、固定词语、固定格式以及成语的教学和训练都很重要,这是培养学生词汇能力的瓶颈之一。
⑦通过语篇和话语进行词汇与其他各语言要素以及各种技能的综合性训练,是培养高级词汇能力和学生在多个层次理解词汇作用的有效途径。
(3)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验
①语素教学:它常用的方法就是通过类比、启发、以旧带新等手段总结归纳语素的组词特点,进而掌握词汇记忆和使用规律。
②词义教学:力求通过词汇在词义上的聚合规律,找出词汇教学突破的有效途径。
③词汇的分类教学:根据不同词汇类型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如离合词、量词、虚词、称谓语、熟语,等等。
(4)词汇教学技巧:分为展示技巧、解释技巧、练习的技巧、积累的技巧
①词汇展示技巧:主要是通过听写、领读、认读等方式,通过卡片、实物、图片等手段进行单一词汇展示。
②词汇解释技巧:主要是利用已学词汇、词素推测、词汇形象、动作表演、语境、例句、上下文、近义词、反义词、汉外对比、翻译、扩展、归纳等方式和手段解释词义,利用词语搭配实例、直接说明等方式解释词的用法。
③词汇练习的技巧:可以分为记忆练习、辨别练习、用法练习、理解练习等针对不同目标的练习方法。
④词汇积累练习:主要是根据语素的归纳和附加意义归类、语法归类等方法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3.语法教学
(1)语法教学:是对词组、句子、语篇、话语等组织规则的教学,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理解这些规则,了解目的语本身,并运用语法规则在交际中进行正确的运用。
(2)语法教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语法项目的选择、语法点的编排、语法点的解释和练习等。
(3)语法教学三种基本的教学方法:
①演绎法。演绎法是从讲解基本的语法规则出发,通过具体实例和配套练习,进行语法教学。步骤为讲解规则、举例说明、造句、应用等。
②归纳法。归纳法是从具体的语言材料出发,在大量接触生词、课文并进行相关练习的基础上,归纳出语法规则。步骤为接触语言材料、进行相关练习、概括归纳语法规则等。
③句型法。句型法是把汉语语法规则归结到一定的典型范句,通过对句型的教学实现语法教学。步骤为范句展示、句型讲解、句型操练、句型变换等。
(4)语法教学的一般性策略和方法
①在教学中突出语法的重点和难点;
②从句型人手并把句型操练与语法规则的归纳结合起来;
③在语篇和话语中体会句子的语法意义;
④语法规则的教学与语义、语用、功能的教学相结合;
⑤精讲多练、以练习为主;
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编排语法项目;
⑦重视纠正学习者的系统性语法错误。
(5)语法教学技巧
①展示语法点:主要是通过特定的方式或手段引入语法点。包括听写含有语法点的句子或词组、通过提问或对话引出语法点、通过实物、道具、图片、动作演示等表现出语法点的内容。
②解释语法点:主要是对语法点的形式、意义、功能等进行解释,以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进而运用。
③练习语法点
a.替换、重复、扩展等机械性操练;
b.形式变换、复述、翻译等有意义的练习;
c.小组活动、模拟交际等交际性练习。
4.汉字教学
(1)汉字教学的方法
①先语后文。让学习者在开始的学习阶段只接触拼音,不接触汉字,在基本掌握了汉语拼音和一定数量的词汇、语法之后,再引入汉字教学。
②语文并进。在学习语法、课文开始就兼顾听说训练和汉字识写训练,汉字基本笔画和常用字素的教学可以先期进行。
③语文分开。设置专门的听说读写课程,并把承担拼音教学和听说训练的听说课与承担汉字教学和读写训练的读写课分开设置,并行开设。
④集中识字。在初级教学阶段中的某个时间里安排专门的汉字教学阶段,集中进行汉字的识读和书写训练。
(2)汉字教学的一些基本步骤
先教基本笔画;从基本笔画到独体字;分析合体字、化繁为简;把字和词的教学结合起来等。
(3)汉字教学的技巧
①展示汉字的技巧。将汉字的形音义三方面先期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对所学所练汉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展示汉字的技巧包括看图识字、板书出字、卡片示字、旧字带新字等。
②解释汉字的技巧。根据汉字的特点和规律,抓住要点、简明易懂地对所教所练汉字的形音义进行分析和讲解。解释汉字的技巧包括析形、析音、析义、类推释字、俗字源释义等。
③练习汉字的技巧。为了使学生正确地认读、书写和灵活运用汉字而进行的各种练习。练习汉字的技巧包括认读练习、析写练习、部件练习、组词练习、填空练习、改错练习和听写练习等。
④练习查字典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分析部首、计算笔画、查找生词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使用词典、字典。
(三)课堂教学的评估
1.重要性
教师通过教学评估总结经验教训,特别是获得学生的反馈改进教学。学生通过评估反映自己的意见和要求,与教师进一步沟通。同行和教学管理者通过教学观摩,对课堂教学展开研讨,实现教学最优化。
2.课堂教学评估的出发点和具体方面
课堂教学评估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按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目的任务,以基本教学原则为依据,分析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全部活动,特别是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并结合学生的习得效果做出全面的评价。其中应着重评估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是否明确具体,是否适合学生的水平。
(2)教学内容是否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3)教学环节是否安排得合理、清晰、紧凑、自然,能否处理好新课知识的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和旧课知识的重现、复习之间的关系。
(4)教学时间的安排是否得当,是否体现了精讲多练的原则。
(5)是否体现了启发式教学的原则,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而且有效。
(6)是否体现了成熟的教学技巧,包括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的提问和语言、板书技巧、教学辅助手段的利用、教师的教态和课堂气氛等。
(7)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在语言交际能力方面是否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