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过关必做习题集(含历年真题)【视频讲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模块一 章节习题及详解

第一部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通常作为(  )基本假设。[2015年11月三级、四级真题]

A.市场分析

B.经济分析

C.成本分析

D.价格分析

【答案】B

【解析】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通常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它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每一种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行为都达到了效用最大化的目标,而是说主体的行为可以用效用最大化的观点加以分析和预测。

2.(  )模型揭示了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2012年11月三级真题]

A.收支循环

B.支出循环

C.供需循环

D.收入循环

【答案】D

【解析】如图1-1所示,收入循环模型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揭示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图1-1  收入循环模型

3.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Es的计算公式为(  )。[2012年11月二级真题;2008年11月四级真题]

A.(ΔS/S)/(ΔW/W)

B.(ΔW/W)/(ΔS/S)

C.(ΔW/S)/(ΔS/W)

D.(ΔS/W)/(ΔW/S)

【答案】A

【解析】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设Es为劳动力供给弹性,ΔS/S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ΔW/W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比,则有:Es

4.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  )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2014年5月三级真题;2013年11月四级真题]

A.劳动力供给量

B.劳动力供给率

C.劳动力需求量

D.劳动力需求率

【答案】C

【解析】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存在着如下关系:工资率提高,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降低,劳动力需求增加。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5.下列劳动力需求曲线(图1-2)中,(  )表示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相对于工资率变动富有弹性。[2013年11月二级真题]

图1-2

【答案】C

【解析】设Ed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用ΔD/D表示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用ΔW/W表示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Ed。需求富有弹性,即Ed>1,表明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倾斜且较为平缓的曲线,如图1-2中的曲线“C”。

6.当劳动力供给弹性(  ),表示劳动力供给富有弹性。[2016年5月三级真题]

A.小于0

B.大于0

C.小于1

D.大于1

【答案】D

【解析】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是指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弹性值分布在0到无限大之间,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将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供给无弹性,即=0,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在劳动力市场分析的实际可能范围内),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供给有无限弹性,即→0,这时工资率给定,而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0;单位供给弹性,即→1,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供给富有弹性,即>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供给缺乏弹性,即<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7.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  )。[2010年5月二级、三级真题]

A.生产资料

B.劳动资料

C.资本投入

D.劳动投入

【答案】D

【解析】短期的生产实际上就是产量取决于一个可变要素的投入,可变要素投入发生变化,产量相应地发生变化。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所以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

8.按要素类别分配社会总产品或收入称为(  )。[2013年5月三级真题;2009年11月三级真题]

A.要素性收入分配

B.功能性收入分配

C.结构性收入分配

D.成本性收入分配

【答案】B

【解析】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分别为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这四类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提供要素服务分别得到各自的报酬,分别对应为地租、工资、利息和利润。按要素类别分配社会总产品或收入,称为功能性收入分配。

9.计时工资不包括(  )。[2012年5月四级真题;2011年11月三级真题]

A.小时工资制

B.日工资制

C.月度工资制

D.周工资制

【答案】C

【解析】计时工资的基本特征是劳动量以劳动的直接持续时间来计量。根据计算的时间单位的不同,计时工资的具体形式有:小时工资制(货币工资=小时工资率×实际工作时间);日工资制(货币工资=小时工资率×标准工作日小时数);周工资制(货币工资=日工资率×标准工作周日数)。

10.(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2012年5月三级真题]

A.总需求

B.国民净收入

C.总供给

D.国内生产总值

【答案】C

【解析】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和,这里假设总需求只包括消费品的需求和投资品的需求。

11.关于均衡国民收入的公式,不正确的是(  )。[2015年5月二级真题]

A.均衡国民收入=消费+收入

B.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

C.均衡国民收入=消费+储蓄

D.均衡过敏收入=消费+投资

【答案】A

【解析】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的国民收入称为均衡国民收入,即: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求=消费+储蓄=消费+投资。

12.就业量所生产产品的总供给价格称为(  )。[2015年11月二级、四级真题;2012年11月三级真题]

A.最低收益

B.最低预期收益

C.最低成本

D.最低预期成本

【答案】B

【解析】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在决定劳动投入规模时,以取得最大利润为决策准则。企业对提供的每一就业量都有与其相对应的最低预期收益,从而使企业能够收回成本和取得最低盈利。这个最低预期收益,即为该就业量所生产产品的总供给价格。

13.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称为(  )。[2012年11月四级真题]

A.结构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技术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答案】B

【解析】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直至获得就业岗位时所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它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经常的动态性变化,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之中。因而,摩擦性失业是一种岗位变换之间的失业。

14.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两项指标是失业率和失业(  )。[2012年5月四级真题;2011年11月三级真题]

A.稳定期

B.持续期

C.波动期

D.变化期

【答案】B

【解析】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两个: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社会劳动力人数(经济活动人口)的百分比;失业持续期,是指失业者处于失业状态的持续时间,一般以周(星期)为时间单位,通常计算平均失业持续期,即将所有失业者的失业持续时间求和,然后除以失业人数。

15.(  )是政府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2014年11月、2013年5月三级真题]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金融政策

D.收入政策

【答案】B

【解析】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手段,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货币政策的基本手段是调节货币供应量,直接目的是调控利息率,最终目标是通过利率的变动影响投资、消费和政府支出,达到增加或降低有效需求,使总供给与总需求趋于均衡。

16.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是(  )。[2013年11月四级真题;2010年11月三级真题]

A.国民收入

B.基尼系数

C.人均GDP

D.需求弹性

【答案】B

【解析】在现代经济学中,对于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有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库兹涅茨比率、人口(或家庭)众数组分布频率、帕累托定律等。最常用的是基尼系数,它具有方法简单(用一个介于0~1之间的数值即可表示社会收入差距程度)和可比性强的特点。

17.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  )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

A.例证研究方法

B.实证研究方法

C.对比研究方法

D.规范研究方法

【答案】B

【解析】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还是坏,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还是消极意义。

18.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Es>1

B.Es<1

C.Es>0

D.Es<0

【答案】A

【解析】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劳动力供给弹性可分为若干类:当Es=1时,单位供给弹性,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当Es>1时,供给富有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当Es<1时,供给缺乏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19.实际工资的计算公式是(  )。

A.货币工资÷价格

B.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C.货币工资×价格

D.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答案】B

【解析】实际工资是指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用以说明工资的实际购买能力,其计算公式为: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20.(  )实际上是计时工资的一种转化形式。

A.等级工资

B.岗位工资

C.绩效工资

D.计件工资

【答案】D

【解析】计时工资是依据工人的工资标准(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与工作时间长度支付工资的形式;计件工资是依据工人合格产品数量(作业量)和计件工资率计算工资报酬的工资支付形式。计件工资实际上是计时工资的一种转化形式。

21.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称为(  )。

A.摩擦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答案】C

【解析】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体制、增长方式等的变动,造成劳动力在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结构性失业在全部正常失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是缓解结构性失业最有效的对策。

22.最严重、最常见而又最难对付的失业类型是(  )失业。

A.选择性

B.结构性

C.摩擦性

D.周期性

【答案】D

【解析】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的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循环所产生的失业。因为经济周期不能科学预测,持续期限、影响深度与广度等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它是一种最严重、最常见而又最难对付的失业类型。

23.(  )是造成非正常失业的主要原因。

A.劳动生产率提高

B.气候的变化

C.市场经济的动态性

D.总需求不足

【答案】D

【解析】总需求不足是造成非正常失业(亦可理解为非自愿失业)的主要原因。

24.(  )的立法宗旨在于确保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的实现。

A.最长劳动时间标准

B.基本劳动时间标准

C.最低社会保障

D.最低工资标准

【答案】A

【解析】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包括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工时制度、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的条件及最高限额、休息休假制度等,其立法宗旨在于确保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的实现。

25.当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基尼系数接近(  )时,收入便接近于绝对平等。

A.0

B.0.5

C.1

D.0或1

【答案】A

【解析】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依据洛伦茨曲线创制的用来判断某种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一种尺度,亦即社会居民或劳动者人数与收入量对应关系的计量指标。当基尼系数接近0时,收入便接近于绝对平等;反之,当基尼系数接近1时,收入便接近于绝对不平等。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越不平等。

26.一般而言,正常的收入差距范围的基尼系数水平是(  )。

A.0.1~0.3

B.0.2~0.3

C.0.2~0.4

D.0.2~0.5

【答案】C

【解析】从世界各国情况来看,基尼系数小于0.2时,表示收入差距非常小;基尼系数在0.4以上,则表示收入差距比较大;通常正常收入差距范围的基尼系数在0.2~0.4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