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暨南大学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80分)
1.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共15分)
(1)发音时,呼出气流通过口腔时不受阻碍而发出的音叫 。
【答案】元音
【解析】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音素可以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①辅音是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也称子音。②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也称母音。
(2)声母是 。
【答案】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的成分
【解析】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有的音节不以辅音开头,元音前头那部分是零,习惯上称作“零声母”。声母和辅音不是一个概念。虽然声母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作声母,只作韵尾,如“guāng”(光)中的ng。辅音在音节开头的是声母,在音节末尾的是韵尾。
(3)调值是 。
【答案】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音值或读法
【解析】调值是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即声调的实际音值或读法。调值的语音特点有二:①调值主要由音高构成,音的高低决定于频率的高低。人们发音时是靠着控制声带的松紧来调节声音的高低的。声调是指相对音高。音高变化形式和升降幅度就是构成调值的“相对音高”。相对音高就是用比较的方法确定的同一基调的音高变化形式和幅度。②构成调值的相对音高在读音上是连续的,渐变的,中间没有停顿,没有跳跃。
(4)汉语的句子按照不同的语气功能,可以分为 句、 句、
句、 句四类。
【答案】陈述;疑问;感叹;祈使
【解析】句子都有语气和语调。句子根据语气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这与句子有四种用途有关。一般说来,陈述句用平调,平而略降,疑问句多数用升调,祈使句和感叹句用不同的降调,祈使句的降调略为短促,感叹句的降调略为舒缓而较长。一种句类可以使用不止一个语气词,也可以不用语气词。
(5)“首长命令部队立即出发支援灾区。”从句法结构上看是 套用的句子。
【答案】兼语和连谓
【解析】兼语句是指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连谓句是指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首长命令部队立即出发支援灾区。”一句中,“部队”和前后两个动词都有语义上的联系,是兼语句。宾语部分是“部队立即出发支援灾区”,其中,“立即出发”和“支援灾区”组成的连谓短语,后者表示前者的目的。
(6)现代世界各国所用的文字可分为 文字和 文字。
【答案】表音;意音
【解析】根据字符与所记录的语言的关系,可以把文字分为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
①表音文字,又称作“拼音文字”或“字母文字”,它们的最小文字单位——字符只表示语言符号的音,而不表示语言符号的意义。②意音文字是有的字符提示语言符号的音,有的字符只提示语言符号的意义。提示音的字符称作声符,与音无关只与意义有关的字符称作义符。
(7)比喻是用甲事物来描写说明乙事物,我们一般把甲事物称为 ,把乙事物称为 。
【答案】喻体;本体
【解析】比喻是指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称“譬喻”。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种事物,利用它们之间某些相似点来打比方,就构成了比喻。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分别是段玉裁、 、 、 。
【答案】桂馥;王筠;朱骏声
【解析】说文四大家指的是清代研究许慎《说文解字》的四位大家:段玉裁、桂馥、王筠和朱骏声。其主要著作分别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2.判断题(每个1分,共10分)
(1)合成词是两个语素构成的词。( )
【答案】×
【解析】合成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现代汉语词汇中,合成词占了绝大多数,合成词中,多数由两个语素构成,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是少数。
(2)“东西”、“存款”、“思想”、“眉目”都属于联合式。( )
【答案】×
【解析】“存款”不属于联合式,属于述宾式。
联合式是指两个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语素并列组合而成的词。可以分为四类:①意义相近、相同,可以互为说明。如思想、语言、道路等。②意义相关、并列,但构成一个新的词义。如眉目、笔墨、皮毛等。③意义相反、对立,构成一个新的词义。如东西、横竖、往来等。④意义相关或相反,但是只有其中一个意义起作用,又叫偏义复词。如国家、忘记、质量等。
(3)“去是对的。”这句话中的“去”是名词。( )
【答案】×
【解析】“去”是动词。
(4)“不”既可以用于过去,也可以用于将来。( )
【答案】√
【解析】例如,“昨天他不来,今天他也不来,明天他更不来”一句中,“不”就用于过去和将来。
(5)“白玉兰花儿略微有点残,娇黄的迎春却正当时,那一片春色啊,比起滇池的水来还不知要深多少倍。”划线部分用了比喻。( )
【答案】×
【解析】此句没有用比喻手法,只是将春色的深浅与滇池的水的深浅做了个比较。
(6)“然后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划线部分用了借代辞格。( )
【答案】√
【解析】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如用“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被代替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
(7)“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是拈连。( )
【答案】√
【解析】拈连是指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的辞格。这种辞格又叫“顺拈”。甲事物一般都是具体的,多数在前;乙事物一般都是抽象,多数在后。
(8)儿童语言是社会方言。( )
【答案】√
【解析】社会方言是在全民语言基础上产生的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由于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形成具有各自独特语言特征的言语社团,社会方言就是指这些言语社团使用的内部语言。社会方言的特点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但比较突出的是用词上的不同。社会方言及其风格变体是全民语言的变体。例如,黑话、行话和官腔等等。
(9)动物语言具有单位的明晰性。( )
【答案】×
【解析】有声语言表达的清晰和准确谓之明晰性,它是有层级分布的,由字词、语句的局部到语段、语篇完整的篇章都有明晰的要求。人类说出来的话是有界限清晰的单位的。而动物的“语言”,其表现无论是借助声音还是形体,总体上都是不可分的,是以囫囵一团的叫喊或舞蹈动作来表示某一固定的意思,分析不出单位,也谈不上单位的组装。
(10)聚合关系是语言单位的线性结构关系。( )
【答案】×
【解析】聚合关系是指在一定的组合结构中,如果一些语言单位在某一环节上可以相互替换而不改变结构关系,那么这些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而然地聚合成群,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例如,在“红花”这个符号结构中,能出现在“红”这个位置上的有“白、黄、蓝……”,能出现在“花”这个位置上的有“光线、脸蛋……”,这两组词各自构成一个聚合。
3.选择题(每个1分,共15分)
(1)元音和辅音的根本区别在于_________。
A.气流强弱
B.声音强弱
C.声带是否振动
D.气流是否受阻
【答案】D
【解析】辅音和元音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四点:①从受阻与否看: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的时候受到某个部位的阻碍;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不受阻碍。这是元音和辅音最主要的区别。②从紧张度看:发辅音时,发音器官成阻的部位特别紧张;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③从气流强弱看:发辅音时,气流较强;发元音时,气流较弱。④从响亮度看:发辅音时,声带不一定颤动,声音一般不响亮;发元音时,声带颤动,声音比辅音响亮。
(2)“窗(chuāng)”这个音节_________。
A.有3个元音音素
B.没有韵头
C.韵有头、腹、尾
D.有4个音素构成
【答案】CD
【解析】chuang这个音节,有四个音素,分别为ch、u、a、ng,其中u和a为元音音素,韵头、韵腹、韵尾分别为u、a、ng。
(3) 调类依次是去声、上声、阳平、阴平的是_________。
A.花红柳绿
B.袖手旁观
C.五光十色
D.千言万语
【答案】B
【解析】普通话有四个调类,分别是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简称四声。只有B项的调类符合要求。
(4)“年轻——年青”这一组词属于_________。
A.同形同音词
B.异形同音词
C.异读词
D.同音词
【答案】BD
【解析】A项,即语音形式相同、书写形式也相同,然而意义不同的词。例如,一粒米的“米”和一米长的“米”,前者是指稻米、大米,后者则是指一种国际长度单位。B项,即语音形式虽然相同,但是书写形式却不同,意义也不同的词。这时,汉字实际上起到了区别不同词语的作用。例如,年青一年轻,公式一公事。C项,指一个词或词内某个语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例如,教室jiàoshì jiàoshǐ。D项,指几个语音相同而意义完全不同的词,包括同形同音词和异形同音词。
(5)“难听”一词属于_________。
A.联合式
B.偏正式
C.述宾式
D.述补式
【答案】B
【解析】A项,联合式是指两个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语素并列组合而成的词,如眉目、东西、国家、忘记等;B项,偏正式是指前一个词根修饰、限制后一个词根,整个词以后一个词根为主,前一个为副。可分为三类:①名词性的,有点像定语跟中心语的关系,如火车、宣纸等;②谓词性的,有点像状语跟中心语的关系,如鲜红、雪白、难听等;③虚词性的,如不论、刚巧、十分等。C项,述宾式是指前后词根之间的关系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前一语素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语素表示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如革命、出席、司令、管家等。D项,述补式是指后面一个词根作为一种结果状态补充说明前面一个动词性词根,这类构造的复合词大都是动词,如扩大、提高、改正等。
(6)“彩色”是________。
A.名词
B.区别词
C.形容词
D.兼类词
【答案】B
【解析】区别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例如“慢性、急性、欧式、彩色、上等、初级、大号、单瓣、万能、野生、人造、冒牌”等。属性往往有对立性质,因此区别词往往是成对或成组的。例如:“男 女;单 双;西式 中式;阴性 阳性;民用 军用;有期 无期”等。
(7)“究竟”是_________。
A.连词
B.动词
C.区别词
D.副词
【答案】D
【解析】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①表示程度:很、最、略微、几乎等;②表示范围: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单等;③表示时间、频率:已经、马上、立刻、顿时、终于、常等;④表示肯定、否定:必须、必定、准、的确、不、没有、没等:⑤表示情态、方式:特意、猛然、忽然、公然、连忙、赶紧、悄悄等;⑥表示语气:难道、岂、究竟、偏偏、索性、简直、何必、明明、恰恰等。
(8)“气得脸都发青”是_________短语。
A.状中短语
B.连谓短语
C.动宾短语
D.述补短语
【答案】D
【解析】A项,状中短语由状语和中心语组成,其间的修饰关系有时用“地”作状语的标记,例如,“〔一步一步地走〕(数量短语 动),〔共同奋斗〕(副 动)”;B项,连谓短语由多项谓词性成分连用,谓词性成分之间没有语音停顿,没有上述五种基本结构关系,也不用任何关联词语,例如,拿笔写字(动 动),听了很高兴(动 形);C项,动宾短语由有支配、涉及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前头起支配作用的部分是动语,表示动作行为,后头被动作支配的部分是宾语,表示做什么、是什么,例如,讨论问题(动 名),接受批评(动 动);D项,述补短语由有补充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前头被补充部分是中心语,由谓词充当,后头补充部分是补语,也由谓词充当,起述说的作用,能回答“怎么样”的问题。例如,学得〈好〉(动 形),高兴〈极〉了(形 副)。
(9)“采”是_________。
A.象形字
B.会意字
C.指事字
D.形声字
【答案】B
【解析】B项,会意字属于“合体造字法”,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用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休”,从“人”从“木”,意思是人在树下休息,“采”,从“爪”从“木”,意思是人用“爪(手)”碰“木”。A项,象形字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如“日”“月”“门”“马”等。C项,指事字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中较抽象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D项,形声字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的表意成分叫形旁(也叫意符),表音成分叫声旁(也叫音符)。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
(10)“必”的第三笔是_________。
A.点
B.撇
C.竖弯钩
D.捺
【答案】A
【解析】“必”的正确笔画顺序为点、斜钩、点、撇、点。
(11)“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句中“以”的意义是_________。
A.与、同
B.使
C.率领
D.凭借
【答案】C
【解析】此句翻译为: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
(12)“无乃尔是过与!”句中“过”的意思是_________。
A.过错
B.责备
C.超过
D.过去
【答案】B
【解析】“无乃……与”意思是“恐怕……吧”,“是”是代词,复指“你”,“过”是“责备的意思,整句话译为: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13)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_________。
A.《论语》
B.《左传》
C.《尚书》
D.《史记》
【答案】B
【解析】A项,《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是儒家的经典著作;B项,《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C项,《尚书》是我国第一部散文集;D项,《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
(14)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是_________国家的贵族?
A.齐国
B.楚国
C.魏国
D.赵国
【答案】A
【解析】战国四公子为:魏国信陵君,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
(1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中“喻”的意思是_________。
A.比喻
B.开导
C.懂得
D.得到
【答案】C
【解析】这句话意思是说君子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喻”的意思是“明白”“懂得”。
4.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语音的社会属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语言是社会现象,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也是一种社会现象。语音的社会属性是语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本质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语音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是约定俗成的,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单纯的声音并无意义可言,只有跟一定的意义结合起来才能成为语音。语音的形式和意义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即用什么样的声音形式来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这完全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所以,同样的语音形式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例如:“shishi”这两个音节,汉语中就可以用来表示“施事、失事、失势”等多种意义。同样的意义也可以有不同的语音形式,这可以表现在不同民族语言之间,比如,汉语把装订成册的著作称为“书”(shu),英语为book[buk];也可以表现在同一民族语言内的不同方言之间,比如,汉语中有些方言把“马铃薯”叫做“土豆”,有的方言则叫做“地瓜”或“洋山芋”。所有这些,都必须为该社会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和承认的,个人不能随意改变。因此,语音具有社会属性。
②语音必然表现出一定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不同的语言的语音表现为不同的民族特征,
例如:汉语的塞音分为送气和不送气两类,日、英、法、德、俄等语言则没有这样的区别,在英语中送气音与不送气音一般不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最多只是听起来不舒服,使人感觉发音不太标准而已。
③语音的系统性。一种语言的语音都形成自己的一套系统。有些音在几种语言里都存在,但它们在各自的语音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并不一样。汉语普通话中n和l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音位,但在有些方言中却同属一个音位,没有区分意义的作用,例如:四川人和南京人说起来,“男子”与“篮子”不分,“女客”与“旅客”不分。
(2)运用“扩展检测法”区别下列语言单位哪些是词,哪些是短语。
铅笔/旧笔 眼看/快看 很好/相好 登上/登陆 打拼/打人
答:铅笔,是词。铅和笔之间不能插入别的词语。旧笔是短语,旧和笔之间可以插入“的”(旧的笔)。
眼看,是词。眼和看之间不能加入别的词语。快看,是短语,快和看之间能加入别的词语。我们可以说“快不要看”这样的词语。
很好,是短语。我们可以说“很不好”这样的词语。相好,是词,之间不能加入别的词语。
登上,是短语,我们可以说“登得上”“登不上”这样的词语。登陆,是词,之间不能加入别的词。
打拼,是词,之间不能加入别的词语。打人,是短语,打和人之间可以加入别的词语,我们可以说“打过人”这样的形式。
(3)下面三个短语中的“起来”意思是否一样?请简单解释。
a.站起来 b.接起来 c.笑起来
答:①站起来,当中的“起来”,表示“向上”,由“坐的姿势”变成“站的姿势”,向上。
②接起来,当中的“起来”,表示“连续”,接起来,意思是使事情不间断,持续下去。
③笑起来,当中的“起来”,表示“开始”,“笑起来”的意思是“笑”这个动作开始,并持续。
(4)下面的句子是否都能成立?请简单说明。
a.我希望病快点儿好,明天能去上课。
b.我希望病快点儿好,明天会去上课。
答:第一句能成立,第二句不能成立。在做能愿动词的时候,“能”表示客观情况允许。“会”一般指经过学习获得的能力。
第一句话是说“病好一点之后“,身体客观健康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去上课,这样说是正确的。
第二句话不成立,因为“会” 一般指经过学习获得的能力,“上课”的能力,一般是自身具有的,不需要学习,不能去上课是因为客观情况不允许。我们经常说的“我会游泳”“我会开车”,“游泳”“开车”这样的事情,是需要学习才能够掌握的。
(5)拈连与顶真有何不同?
答:①拈连又叫顺拈,是指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甲事物一般都是具体的,多数在前;乙事物一般都是抽象的,多数在后。这种辞格,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使语言生动别致,也有含蓄、风趣、简练的修辞效果。例如:冬一冬一冬冬冬。声音单调吗?一点也不觉得。因为每一声冬冬都敲出对旧事物的诅咒,敲出对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美好的祝愿。
②顶真又叫联珠,是指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从形式上看,“头尾蝉联”是顶真最明显的特征,它要求上下句问上传下接,榫榫相合,结构紧凑;从内容上看,要求前后贯通,一气呵成,丝丝入扣,层层深入。顶真的结构式是:甲+乙一乙+丙……例如:严志和一见了土地,土地上的河流,河流两岸阴湿的涯田,涯田上青枝绿叶的芦苇,心上就漾着喜气。
(6)举例说明什么是语言的任意性?
答:语言,从本质上来说,是一套符号系统,语言的任意性是20世纪初瑞士的语言学家德·索绪尔作为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提出的。就是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①相近的概念,在不同的语言中其语音形式差异很大,同样表达“书”的意义,汉语发音为“shū”,英语为“book”。
②相近的发音,在不同的语言中可能意义完全不同。英语当中的“water”和汉语当中的“窝头”发音有些相似,但是意义完全不一样。
③即使是同一个语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语音形式和意义的联系也是会变化的。比如,rise(上升、升起)在当代英语的语音形式为[rais],而在三四百年前,与同样意义相联系的语音形式却是[ri∶s],这是由于语音演变而造成的语言符号音义关联的变化。
这些都说明,语言符号的形式跟意义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只要为符号的使用者共同认可,一定的语音形式就可以与一定的意义联系在一起,所以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才是可变的。但也正是这种社会约定性,使得每个人从出生的那天起,就落入一套现成的语言符号的网子里,只能被动地接受,没有随意更改的权利。
(7)举例说明什么是格范畴。
答:语法范畴是由词的形态变化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又称形态语法范畴或形态范畴。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式、人称和级。
格是表示词语之间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语法范畴,一般用名词和代词的形态变化表示各种不同的格,有些语言中形容词和数词也有与名词相应的格。如俄语名词、代词、形容词和数词都有格变化,共有六种格:主格(作主语)、宾格(作直接宾语)、与格(作间接宾语)、属格(作定语,表示领属)、工具格(作状语,表示工具材料)、前置格(作状语,表示方位处所)。有些语言中格比较少,如英语中名词只有属格(加后缀 -’s)和通格(不加后缀)之分。另外人称代词有主格、宾格和属格三种形式。如:they(主格)、them(宾格)、their(属格)。有些语言中格比较多,如芬兰语中有十六种格。
(8)什么是亲属语言?
答:①概念:
亲属语言是指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处于完全分化的社会条件下的,且使用者人同为不同语言的几种独立的语言。
②表现特点:
a.亲属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和对应关系。语系、语族、语支都是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建立的。例如,汉语和藏语是亲属语言,汉语的“三[san]”和藏语的[sum](也是“三”的意思)是同源成分,因为它们是原始汉藏语的同一个基本词的历史变化的产物,因而我们还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相似的地方。
b.亲属语言自然也有其各自的内部发展规律,但是由于它们毕竟是“同根生”,它们就在不同的发展中呈现出某些不同而相对应的语言成分。例如,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西西里语和法兰西语都是拉丁语分化出来的亲属语言。
二、汉语运用能力(40分)
1.下列词语中有无不规范的字?如有请改正。(5分)
破斧沉舟 卑恭屈膝 一愁莫展 克苦耐劳 寻序渐进
答:破釜沉舟;卑躬屈膝;一筹莫展;刻苦耐劳;循序渐进。
2.什么叫连读变调?上声的连读变调有几种形式?试举例说明。(10分)
答:连续变调是指汉语里两个以上音节在连读的时候,由于受前后音节的影响,有些音节的声调会发生变化。普通话的连读变调主要有上声字的变调、轻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儿化的变调等。
上声的变调:
上声音节单念时调值是214,在语流的末尾时调值不变,在下列情况下,调值变成35或21。
(1)两个上声紧相连,前一个调值从214变成35。这种语音变化属于逆行异化。
要注意,在原为上声现改读为轻声的字音前头,则有两种不同的变调。
①214+轻声→35+轻声:捧起 等等 哪里 老鼠
②214+轻声→21+轻声。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表示亲属称谓上声字重叠时,例如,姐姐、奶奶;二是上声+“子”,除“法子”之外,例如,嫂子、毯子;三是一批口语词,例如,耳朵、宝宝。
(2)三个上声相连,前两个上声的变调视词语内部的语义停顿而定。可分两种:
①前两个上声音节语义紧凑,语义停顿在第二个音节后,则前两个音节都变成35。
(214+214)+214→35+35+214 展览馆 手写体
②后两个音节语义紧凑,语义停顿在第一个音节后,则前两音节有21+35的变化:
214+(214+214)→21+35+214 有理想 很勇敢
(3)如果连着念的上声字不止三个,要根据词语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紧密度划分出语义停顿来,由语义停顿确定出音节段,再根据上述规律进行变调。如“理想/美好”划分两段,念成35+21+35+214。
(4)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的前面,调值由214变21,在原为非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变调情况也相同。
3.简要指出下列各组近义词的主要区别。(5分)
成效 — 后果 红火 — 热闹 损坏 — 毁坏
战术 — 战略 交换 — 交流
答:第一组主要是感情色彩的不同,“成效”,具有褒义色彩,“后果”具有贬义色彩,我们经常会说“后果自负”这样的词语。
第二组主要是语体色彩的不同,前者一般多在口语当中出现,后者口语和书面语都能用。在比较庄重的场合,我们一般不会用“红火”。
第三组,主要是意义轻重的不同。后者比前者破坏的程度要更强一些。“毁坏”的范围程度比“损坏”都要大一些。
第四组,主要是范围大小的不同。“战略”的使用范围比较大,可以用在除了军事方面的很多方面。“战术”的使用范围比较小,一般用在军事方面。
第五组,主要是搭配对象不同。“交换”和“交流”都指双方把自己的东西给对方,但是它们的搭配对象却不同。“交换”可以和“礼物、意见、资料、产品”等搭配;“交流”则与“思想、经验、文化、物资”等搭配。“交换”搭配的对象大都是意义较具体的或所指范围较小的词;“交流”搭配的对象大都是意义较抽象或所指范围较大的词。
4.下面两句话的意思是否一样?这说明了什么?(5分)
a.我只跟他说了这个问题。
b.我跟他只说了这个问题。
答:意思不一样。
第一句的意思是,我没有跟别人说过这个问题,我只告诉了他这个问题,“他”是我告诉这个问题的唯一对象。第二句的意思是,我跟他只说了一个问题,至于其他的问题我没有告诉他。
这说明了副词位置的不同会影响语义。因为副词位置不一样,可能语义指向就不一样,就会造成语义方面的不同。第一句的“只”语义指向是“他”,第二句“只”的“语义指向”是“这个问题”。
5.说明下面的句子存在的歧义,并且分析产生歧义的原因。(5分)
这篇文章你给我看看。
答:这句话有两层意思:①这篇文章是别人写的,我没看过,想从你那借过来看看。②这篇文章是我自己写的,我想请你帮我修改一下。
造成歧义的原因是词义的不同。第一种意思当中,“看看”就是“瞧瞧”的意思,“给”是“让”的意思。第二句当中,“看看”有引申为“修改”的意思,“给”有“发出请求”的意思。
6.标点并翻译(标点翻译各5分,共10分)
楚 相 孙 叔 敖 知 其 贤 人 也 善 待 之 病 且 死 属 其 子 曰 我 死 汝 必 贫困 若 往 见 优 孟 言 我 孙 叔 敖 之 子 也 居 数 年 其 子 穷 困 负 薪 逢 优 孟 与 言 曰 我 孙 叔 敖 之 子 也 父 且 死 时 属 我 贫 困 往 见 优 孟 优 孟 曰 若 无 远 游 所 之 岁 余 庄 王 置 酒 优 孟 前 为 寿 庄 王 欲 以 为 相 孟 曰 楚 相 不 足 为 也 如 孙 叔 敖 之 为 楚 相 尽 忠 为 廉 以 治 楚 楚 王 得 以 霸 今 死 其 子 无 立 锥 之 地 贫 困 负 薪 以 自 饮 必 如 孙 叔 敖 不 如 自 杀 于 是 庄 王 谢 优 孟 乃 召 孙 叔 敖 子 封 之 寝 丘 四 百 户 以 奉 其 祀 后 十 世 不 绝
答: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岁余,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欲以为相。孟曰:“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
译文:楚国宰相孙叔敖知道优孟是位贤人,待他很好。孙叔敖患病临终前,嘱咐他儿子说:“我死后你一定很贫穷。那时,你就去拜见优孟,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过了几年,他的儿子果然十分贫穷,靠卖柴为生。路上遇到优孟,就对优孟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父亲临终前,嘱咐我贫困时就去拜访您。”优孟说:“你不要到远处去。”过了一年,楚庄王设置酒宴,优孟上前为庄王敬酒祝福。庄王大吃一惊,以为孙叔敖又复活了,想让他做宰相。优孟说:“楚相不值得做。如果像孙叔敖那样做楚相,忠正廉洁地治理楚国,楚王才得以称霸。如今他死后,他的儿子却毫无立锥之地,贫困到靠打柴为生,如果要像孙叔敖那样做楚相,还不如自杀。”于是,庄王向优孟表达了歉意,当即召见孙叔敖的儿子,把寝丘这个四百户之邑地封给他,以供祭祀孙叔敖之用。自此以后,十年没有断绝。
三、汉语分析(30分)
1.辨别下列各句,若是单句,分析它的句法结构;若是复句,分析其层次关系。(10分)
a.风景美丽的西双版纳,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有志气的有抱负的知识青年进入胶园。 (4分)
b.我们的国家还比较落后,工人的福利不可能在短期内有很大的增长,而只能在生产增长特别是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增长,但这决不能成为企业领导不关心工人福利的借口,尤其不能成为工会组织不关心工人福利的借口。 (6分)
答:a句为单句。
“西双版纳”是主语,“吸引”为全句的谓语动词,兼语句“知识青年”做前半部分的宾语,作后半部分的“主语”,该句属于兼语句。
b句为复句。
我们的国家还比较落后,‖(因果)工人的福利不可能在短期内有很大的增长,|||(并列)而只能在生产增长特别是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增长,︱(转折)但这决不能成为企业领导不关心工人福利的借口,‖(递进)尤其不能成为工会组织不关心工人福利的借口。
2.请分析并修改下列病句(5分)
a.我们要加快高等教育事业的规模和速度(2分)
b.这种新药医问世,即深受广大群众所欢迎。(3分)
答:a句,“加快”和“规模”不能搭配,可以说“加大规模”。
改正:我们要加大高等教育事业的规模。
b句,关联词语错误“一……就……”,是固定搭配,表示条件关系。
改正:这种新药一问世,就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3.请指出下面五个字声母的发音部位。
魔 缺 题 服 干。(5分)
答:双唇;舌面前;舌尖中;唇齿;舌面后音。
4.词语辨析题(10分)
请以“黎明”和“傍晚”为例,谈谈你对词义模糊性的理解。
答:①词义的模糊性指的是词义的界限有不确定性,它来源于词所指的事物边界不清。②词义具有模糊性,是因为词义具有概括性。经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它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早晨”和“上午”,“下午”和“傍晚”,“傍晚”和“夜晚”等都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相互间没有一个几点几分的明确界限。比如,“早晨”一词的意义在中国一般是“从天将亮到八九点钟的一段时间”。而欧洲人一直到上午十一点左右仍可称为“早晨”,所以英美人到了快吃午饭的时候还用good morning来打招呼。中国人所说的“傍晚”只能到天黑以前,而英美人不管天黑早晚,一直到晚上十一点左右,都算evening。
③词义的模糊性是客观事物连续性的反映。事物的核心部分一般来说还是比较明确的,但它与邻近事物的差异是逐步扩大的,其间本不存在明确的界限,例如,时间是一分一秒地过去的,并没有中午与上午的明确界限。但是“中午”的核心还是明确的,这核心部分乃是人们注意的重心,是词义所要概括的主要对象。至于边缘部分则有意无意地被忽略。
④黎明,词典给出的解释是天快要亮的时候,但是具体是什么时候没有说出来,我们限制到几分几秒。傍晚,词典给出的解释是天快要黑的时候,也没有具体到几分几秒。因为一天的时间是连续的,人们对时间的理解也有一定的主观性,客观上没有办法划分出黎明和傍晚到底该是什么时候,人们主观上理解的黎明和傍晚,也有不同。但是黎明和傍晚所指的那一段时间,人们还是共同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