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典型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2 课后习题详解

1.管理的定义是什么?管理和其他学科在性质上的区别是什么?

答:(1)定义

管理是为了某种目标,应用一切思想、理论和方法去合理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他人,调度各种资源,如人、财、物、设备、技术和信息等,以求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得最好或最大的产出目标。

(2)管理与其他学科在性质上的区别

管理既是艺术又是科学,任何事物当人们对它不甚了解时就表现为艺术,当完全了解并掌握了它们的规律,那么就变成一种技术或工程;定性是表示是或否、做或不做,当对一个事物不了解时只能定性,定量多依赖于科学和数学计算,定量是管理科学与一般管理的重要区别;管理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理、工、农、医、文、法、管是平行的学科;管理与经济不是等同的,可能管理是经济的一种手段,经济是管理的一个对象。

2.在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中几个主要的关键的论点是什么?其代表人物是谁?当前有什么新的管理论点会对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

答:管理理论发展历史中的关键论点及其代表人物主要有:

(1)泰勒

泰勒1911年发表《科学管理原则》,第一次把科学原则应用于管理领域,同时把管理带入科学殿堂,被西方认为“科学管理之父”。其毕生的主要事情是提高生产效率,倡导的动作和时间研究、计时和计件工资、职能管理制度,的确为提高生产效率所必需。泰勒的科学管理基本原理是:

凭科学办事,代替凭粗浅经验办事;

集体行动协调,避免不相合拍;

作到彼此合作,而不是个人主义的混乱;

追求产出最大,而不让其受到约束;

尽最大可能培养工人,使他们和公司都取得更大的成就。

(2)法约尔

法约尔1916年出版《一般工业管理》,创立以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为概念的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他提出对主管人员在体质、智力、精神、教育、技术方面进行品质要求和训练,提出了14条一般管理原则。

(3)艾·迈约

艾·迈约在1933年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著名的霍桑试验,结果是试验小组无论照明加强或减弱,生产率均在提高。主要原因在于小组成员因试验引人注目而感到自豪,因而士气、关系、社会因素是管理的成功因素。迈约所代表的行为科学学派认为人是社会的人,企业应当为社会作贡献,应关心职工,应当认为职工有权在产出中获得生活资料,甚至鼓吹工人参加管理。

(4)康托纳维奇

康托纳维奇是数学管理学派代表,1940年出版《生产组织与计划中的数学方法》,同时美国大批运筹学家由军队转到企业,掀起了应用运筹学高潮,对生产、计划、市场、运输等均产生了很大影响。

(5)戴明1990年提出全面质量管理TQM。

(6)米切尔·哈默从一些信息公司为客户构建系统时的理论经验积累中,约在1990年归纳出企业过程再工程EPR。EPR是以企业过程为对象,从顾客的需求出发,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性地再思考和彻底地再设计;以信息技术和人员组织为使能器,以求达到企业关键性能指标和业绩的巨大提高或改善,从而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管理的理论出自于生产,由生产逐渐转到经营,由产品转到服务,由低层转到高层,由运营转到战略决策。EPR的出发点是使顾客满意,企业战略发展;途径是改变企业过程;手段是以IT的应用和人员组织的调整为方法;特征是企业性能的巨大提高。

3.根据你自己对管理的理解,可否构思出一幅营理的概念构架?写一篇“论管理”或“管理论”的文章。

答:略。

4.什么是数据?什么是信息?试举几个实用的例子加以描述。

答:数据是一组表示数量、行动和目标的非随机的可鉴别的符号,数据项可以按使用的目的组织成数据结构;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数据可喻为原料,而信息就是产品;一个系统的信息可能是另一系统的数据,派车单对司机是信息,而对公司老总只是数据;信息是一个社会概念,是人类共享的一切知识、学问以及客观现象加工提炼出来的各种消息之总和。

5.信息有哪些基本性质?哪些性质和物质的性质不同?为什么?

答:信息的基本性质主要有:

(1)事实性是信息的第一和基本的性质;

(2)等级性分为战略级信息(是关系到企业长远命运和全局的信息)、策略级信息(是关系到企业运营管理的信息)和执行级(是关系到企业业务运作的信息),由于来源、寿命、保密程度、加工方法、使用频率、精度等不同,所以信息等级不同;

(3)可压缩性指信息可以进行浓缩、集中、概括以及综合,而不至于丢失信息的本质;

(4)扩散性是说明信息的浓度越大,信息源和接收者之间的梯度越大,信息的扩散力度越强(存在利于传播又造成贬值的两面性);

(5)传输性是指信息传输既快又便宜,远远优于物质的运输;

(6)分享性与物质交换的零和性相反,信息只能共享不能交换,只有达到企业共享,信息才能真正成为企业资源,信息分享没有直接损失但可能造成间接损失;

(7)增值性是指用于某种目的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价值耗尽,但对另一种目的可能又显示出用途,信息的增值在量变的基础上可能产生质变,在积累的基础上可能产生飞跃;

(8)转换性,信息、物质和能源是人类现在利用的三项重要的宝贵资源,三位一体互相不能分割,又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6.信息的价值如何衡量?如何才能正确地实现其价值?

答:(1)信息的价值有两种衡量方法:一种是按所花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来计算,(内在价值)信息产品的价值V=生产该信息所花成本C+利润P;另一种是衡量使用效果的方法,(外延价值)收益P=最好方案的收益Pmax-任选某个方案的收益Pi,写严格一些P=Max[P1,P2,…,Pn]-Σ(1/n)Pi,直接用模型选最优方案P=最优方案的收益Popt-(1/n)Pi。

(2)对生产信息商品的企业,应用内在价值确定信息的定价,对使用信息的企业,应用信息的外延价值衡量住处或信息系统是否合用,在信息系统的分析中应当用外延价值。

7.信息是否有生命周期?如何把握生命周期使信息更好地发挥作用?  

答:(1)信息是有生命周期的

要求是信息的孕育和构思阶段,人们根据所发生的总是根据要达到的目标,根据设想可能采取的方法,构思所需要的信息类型和结构;

获得是得到信息的阶段,它包括信息量收集、传输以及转换成合用的形式,达到使用的要求;

服务是信息的利用和发挥作用的阶段,这时保持最新的状态,随时准备用户使用,以支持各种管理活动和决策;

退出是信息已经老化,失去了价值,没有再保存的必要,就更新或销毁。各阶段可能有相同的过程,而且可能不止一次,这些过程包括信息的收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加工、信息的储存、信息的维护以及信息的使用等6种。

(2)要更好发挥信息作用必须把握好生命周期的每一过程,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想得到关于客观情况的全部信息实际是不可能的,所以确定信息的需求要从系统目标出发,从客观情况调查出发,加上主观判断,规定数据的思路。一是运用信息传输、加工、储存和维护技术,二是注意实现信息价值转换,把握好信息使用的三个阶段:

提高效率阶段联系于数据处理阶段,这时使用信息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效率,是手工作业机械化,是省人;

及时转化价值阶段已认识到管理的艺术在于驾驭信息,信息的价值要通过转化才能实现,鉴于信息的寿命有限,转化必须及时;

寻找机会阶段,每个企业均在信息大海中,全凭企业驾驭信息的能力去发现,这时预测和决策的技术对寻找有所帮助,但远未成功。信息系统是深化信息使用的重要手段,经过了初装、扩展、控制(这前三阶段是计算机时代)、整体化、数据管理、信息管理(这后三阶段是信息时代)。

8.信息管理有什么内容?试述我国企业在信息管理上的问题。

答:略。

9.什么是系统?没有目标的相互联系的事物是否系统?为什么?

答:略。

10.用什么指标来衡量系统的好坏?

答:衡量系统好坏的指标主要有:

(1)目标明确;

(2)结构合理;

(3)接口清楚;

(4)能观能控。

11.管理信息系统是什么样的系统?它有哪些系统的特点?

答:略。

12.试论计划与控制对系统的重要性,如何才能正确地实施计划与控制。

答:(1)计划与控制对系统的重要性

计划是一个预定的行动路线,它表示出目标和为达到这些目标所必须的行动;控制是测量实际和计划的偏差,并采取校正行动。任何系统为实现其目标均要计划与控制,正式计划不仅可作为行动的纲领,而且也是执行结果的评价基础;非正式的计划容易造成不一致和不完全。

(2)正确地实施计划与控制

计划的第一步是设置目标,分为使命:组织意图的广泛说明,如提供质量产品和方便的服务;目的:将要完成什么任务的说明,如不增人又不增加顾客所耗时间的服务;战略:达到目的的总途径,如改善服务手续;目标:要达到的能测结果的说明,如缩短接到用户电话到服务完成的时间;计划和预算:达到目标的具体行动和活动的调度进度表和费用,如修改电话预约和服务手续,改善医疗设备的利用率;政策:伦理道理可接受的行为界限,决策界限和标准,如系统接口原则。

计划是由远至近、由面至点分层的,即战略计划(5年及以上)、策略计划(1~5年)、运行计划(1~12个月)、调度和发放(现时)。

根据系统内部结构的特性和反馈信号产生规律,控制闭环系统的输入、输出间关系,比例环节:输入和输出间始终保持比例关系,如在价格一定情况下的产量和产值间的关系;延迟:输出只比输入落后一段时间,但完全重复输入的情况;惯性环节:输出要随输入而变化,但有个惯性的过程;振荡环节:是最一般的环节,振荡至少是两阶的,但也可能是高阶的。

改变系统的结构是控制系统性能的有效途径,有三种方法,分解:把一个大系统按各种原则,把它分解为子系统;归并:把联系密切的子系统合并到一起,减少子系统之间的联系,使接口简化并且清楚;解耦:相互联系很密切的子系统加进一些缓冲环节,使它们之间的联系减弱,相互依赖性减少,应用缓冲库存、松弛资源和应用标准是解耦常用办法,可提高系统能力,但局部优化未必全局优化。

13.参考几本系统科学或系统工程的书,对系统的概念进行再思考,论述系统的性质和特点,阐述系统概念的新发展。

答:略。

14.什么是系统集成?信息系统的集成和计算机网络的集成有何不同?

答:(1)系统集成是为了达到系统目标将可利用的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的过程和结果。

(2)系统集成的结果是将部件或小系统联成大系统。单个计算机一般不能算是系统集成,把多个微机用网络联接起来才可算是集成。而把CAD、CAM和MIS联通,是比微机联网更高级的集成。

15.信息系统有几种分类方式?每种方式的长处和问题是什么?当前系统集成分类还存在什么问题?

答:(1)信息系统的分类方式及优劣

按优化程度分

联通集成,微机桌面处理、用户界面友好,但联通目标难于实现。

共享集成,由于各种因素难于真正共享。

最优集成,最优是相对的,要不断追求,随时间情况会偏移。

按范围分

技术集成,技术联通、解决合用性、可取性、响应时间、满足要求和容易操作等技术问题。

信息集成,解决数据不正确、过时、不合适的单位、没有索引、不够合用和难以获得等。

组织人员集成(是将系统融合于组织中,成为相互依赖不可缺少的部分,解决人的问题。

形象集成,将信息系统集成于企业形象之中,成为企业的骄傲。

按具体程度分

概念集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最高层抽象思维的集成,它是定性的艺术的,确定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依据是经验和知识,是最重要和决定一切的。

逻辑集成,是看得见摸不着的,利用深入的知识,包括规则和公式,将其深化成为逻辑集成模型。

物理集成,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用逻辑集成模型和善表达比较,以确定集成方案能否很好地解决这个总是然后进行物理集成和实现,以达到最优集成。

(2)存在问题

以上是系统集成的分类,用以信息系统的分类还不是很准确,信息系统的集成是综合性很高的系统,由于学科、知识、概念、应用等的交叉,最简单准确的分类应以发展和时间分类。

16.系统集成的策略应当包括什么内容?如何检验系统集成的成功与否?

答:(1)系统集成策略的内容

集成策略是进行集成的执行途径,包括教育用户(开发者和用户的沟通,让开发者了解和熟悉用户,让用户了解系统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潜能)、系统装设(进行联通,实现技术集成和信息集成)和应用集成(进行组织集成和人员集成,做到组织和系统的无缝结合)三阶段的组合内容。

(2)如何检验系统集成

检验系统集成成功与否,是要看系统对企业管理观念的改变,系统对企业运营过程的改变,系统对企业生产率的改善,以及系统本身的一些指标,如响应时间、运行成本的改善等。

17.系统学科正朝什么方向发展?有哪些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会对系统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答:略。

18.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还有哪些?

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