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典型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个理论来源

3.1 复习笔记

一、管理理论

1.定义

(1)由管理的目标的定义

管理是通过他人既有效率又有效益地完成活动的过程。

(2)由功能出发的定义

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3)由角色出发的定义

大多数经理经常是处于变化的、无模式的、短期的活动中,其决策不可能是系统的。亨利以管理角色来表示某种管理行为。

(4)技能论的定义

管理技能分为三种:一是概念技能,二是技术技能,三是人际技能。

(5)综合定义

管理是为了某种目标,应用一切思想、理论和方法去合理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他人,调度各种资源,如人、财、物、设备、技术和信息等,以求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得最好或最大的产出目标。

2.性质

(1)艺术还是科学

管理既是艺术又是科学。

(2)定性还是定量

管理科学和一般管理的一个主要区别就是强调定量方法。管理科学化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3)文科,理科还是工科

理、工、农、医、文、法、管都是平行的学科。

3.主要管理科学家的论点

(1)泰勒

凭科学办事,代替凭粗浅经验办事;

集体行动协调,避免不相合拍;

做到彼此合作,而不是个人主义的混乱;

追求产出最大,而不让其受到约束;

尽最大可能培养工人,使之和公司都取得更大的成就。

(2)法约尔

认为对工人最重要的是技术,进入主管层,经营才能越显重要。提出的14条一般管理原则概括了管理的许多重要方面。

(3)迈约

迈约认为士气、关系、社会因素是管理的成功因素。行为科学认为人是社会的人,企业应当为社会作贡献,应关心职工,应当认为职工有权在产出中获得生活资料。

(4)BPR

BPR以企业过程为对象,从顾客的需求出发,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信息技术和人员组织为使能器,以求达到企业关键性能指标和业绩的巨大提高或改善,从而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5)总结

管理的理论、方法的总结如表3-1所示。

表3-1  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回顾

二、信息理论

1.定义

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

2.价值衡量方法

(1)劳动量

按照社会必要劳动量来计算信息产品的价值,其方法和计算其他一般产品价值的方法是一样的。即

式中:V——信息产品的价值;

C——生产该信息所花成本;

P——利润。

(2)效果

按照使用效果来衡量:

式中:

——最优方案的收益;

——任选某个方案的收益。

3.性质

(1)事实性

通信是把信息用于事实。事实是信息的中心价值。

(2)等级性

管理一般分为高、中、低三层,相应地,信息也分为高、中、低三层,或者说分为战略级,策略级和执行级。

(3)可压缩性

信息可以进行浓缩、集中、概括以及综合,而不至于丢失信息的本质。

(4)扩散性

信息的扩散是其本性,力图冲破保密的非自然约束,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向四面八方传播。信息的扩散存在两面性。

(5)传输性

信息是可以传输的,传输成本远远低于传输物质和能源。

(6)分享性

按信息的固有性质来说,信息只能共享,不能交换。

(7)增值性

信息增值性和再生性,能变废为宝,在信息废品中提炼有用的信息。

(8)转换性

信息、物质和能源是人类现在利用的三项重要的资源。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三位一体,互相不能分割。

4.信息生命周期的各阶段

信息的生命周期是要求、获得、服务和退出,如图3-1所示。信息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中又包括一些过程,这些过程支持这个阶段的实现。如图3-2所示。

图3-1  信息的生命周期

图3-2  信息生命周期各阶段中的过程

(1)收集

识别

a.由决策者进行识别。包括交谈和调查表两种方法;

b.系统分析员分析和亲自观察识别。所需要的信息由系统分析员根据理论分析和科学设计得到;

c.两种方法结合。

采集

a.自下而上地广泛收集,这种收集有固定的时间周期,有固定的数据结构,一般不随便变动;

b.有目的地专项收集;

c.随机积累法。调查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是很宽的目标,只要是“新鲜”的事就积累下来,以备后用,今后是否有用,现在还不十分清楚。

信息的维数

a.阶段维数;

b.层次维数;

c.来源维数。

表达

a.文字表述;

b.数字表达;

c.图像表达。

(2)传输

信源发出的信息要经过编码器变成信道容易传输的形式。

信道。信道可能由各种物理元件组成,只有电子信道才是真正的高速通道。

编码和解码。在信息传输中往往多传几位进行传输码的检错和纠错。

变换。为了适合信息的发送,信息要变换成合适的形式。其目的是防止干扰、复用通道等。变换也就是调制和解调。

(3)加工

数据要经过加工以后才能成为信息。

(4)储存

信息储存是将信息保存起来,以备将来应用。“只有正确地舍弃信息,才能正确地使用信息”。

(5)维护

保持信息处于合用状态叫做信息维护。

准确;

及时;

安全;

保密。

(6)使用

技术方面

技术方面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高速度高质量地把信息提供到使用者手边。

实现价值转换

a.提高效率阶段;

b.及时转化价值阶段;

c.寻找机会阶段。

(7)信息系统的诺兰6阶段

信息系统是深化信息使用的重要手段。从使用深度上的变化情况看,信息系统的发展经过了诺兰6个阶段,如图3-3所示。

图3-3  诺兰6个阶段

(8)信息管理加强

人力资源管理;

硬件、软件管理;

通信管理;

办公室自动化;

规划管理。

(9)信息管理的广义概念

面向未来的规划管理;

面向信息系统内部的运营管理;

面向开发的项目管理。

三、系统理论

1.定义

系统是一些部件为了某种目标而有机地结合的一个整体。这里目标、部件、连接是不可缺少的因素。系统应当有5个要素:

(1)系统应有一些主量集合,这些量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可以表示成

(2)系统的主量是随时间变化的,称作的活动性。可以表示成

(3)系统的主量可以表示于笛卡儿坐标上,称作系统的行为

(4)每个元素的行为用表示,行为的集合为

叫论域。系统中一对元素的耦合,为其元素所含主量的交集,则系统存在论域B和耦合C之间的关系叫UC结构

(5)系统的状态和转化结构叫做系统的ST结构。记为

则P={D,E}又称程序结构。

2.分类

(1)按系统的复杂程度分类

从系统的综合复杂程度方面考虑可以把系统分为三类九等,如图3-4所示。管理系统是社会系统,它是属于第八等的系统,是很高级的系统。

图3-4  按系统的复杂程度分类

(2)按系统的抽象程度分类

概念系统;

逻辑系统;

实在系统。

(3)按系统的功能分类

社会系统;

经济系统;

军事系统;

企业管理系统。

(4)按系统和外界的关系分类

封闭系统;

开放系统。

(5)按系统内部结构分类

开环系统;

闭环系统。

3.系统性能评价

判断一个系统的好坏可以由以下4点观察。

(1)目标明确;

(2)结构合理;

(3)接口清楚;

(4)能观能控。

4.系统的计划与控制

(1)系统计划

一个系统的计划都有以下几层:

战略计划(5年及以上);

策略汁划(1~5年);

运行计划(1~12月);

调度和发放(现时)。

图3-5  系统的控制模型

(2)系统控制

控制是测量实际和计划的偏差,并采取校正行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如图3-5所示。

(b)松弛资源的应用

(c)应用标准

图3-6  系统解耦的办法

为了控制系统的性能,对系统结构进行一些改变,有以下3种方法:

分解

分解就是把一个大系统按各种原则,分解为子系统。

归并

归并是把联系密切的子系统合并到一起,减少子系统之间的联系,使接口简化并且清楚。

解耦

解耦是相互联系很密切的子系统加进一些缓冲环节,使它们之间的联系减弱,相互依赖性减少。解耦的办法有三种,如图3-6所示。

5.系统的集成

(1)概念

系统集成是为了达到系统目标将可利用的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的过程和结果。

(2)分类

按优化程度分类

a.连通集成,就是首先保证设备能互相连通。

b.共享集成。指整个系统的信息能为系统中所有用户所共享。

c.最优集成。是最高水平的集成。理想的集成,也是很难达到的集成,一般只有在新建系统时才能达到。

按范围分类

a.技术集成。主要是达到技术上的连通。

b.信息集成。要达到数据共享,要解决数据上的问题。

c.组织人员集成。是将系统融合于组织中,成为相互依赖不可缺少的部分,要解决人的问题。

d.形象集成。是要将信息系统集成于企业形象之中,成为企业的骄傲。

按具体程度分类

a.概念集成;

b.逻辑集成;

c.物理集成。

6.系统理论的发展

(1)层次

系统思想

系统思想是系统研究的最高层次。系统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系统哲学,是研究科学和工程背后的“科学”。系统思想的重点是创意和概念框架。

系统科学

系统科学是利用科学方法来解决系统问题的。

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是用当代工程技术的一切成就来解决系统问题的。

(2)综述

无论是系统思想、系统科学,还是系统工程,针对的目标都是系统。它们都是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全面分析,这很像古代的整体论,但它们也同时使用当代的还原论,把事物分解后,先解决局部再解决整体。在方法上也是综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