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硕士(MAP)考试专用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部分 心理学导论

第1章 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现象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机能。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既研究人的心理也研究动物的心理,其中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群体心理。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概括起来,可以分成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三个方面。

(一)认知

1.认知定义

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2.具体内容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和语言等。

(1)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和特性的认识;

(2)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及其之间的联系与关系的认识;

(3)记忆是一种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人通过感知觉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刺激物停止作用后,被保留在人脑中并在需要时能再现出来;

(4)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5)思维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对事物的概念,进行推理和判断,解决面临的问题;

(6)语言活动把自己认识活动的成果与别人进行交流,接受别人的经验,传达自己的感情。

(二)动机、情绪与意志

1.动机

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其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人类的认知和行为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

2.情绪

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或情感。情感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3.意志

意志是一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意志与认知、情绪有密切关系。人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和控制,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情绪来实现的。而人的意志的坚强或懦弱又对人的认识和情绪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能力和人格

心理特性是人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产生的稳定的个体心理差异,包括能力和人格两个方面。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独特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典型心理品质。这些心理特性,使不同个体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综合以上三方面来看,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除个体心理现象之外,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个体意识与无意识、团体心理也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主要流派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一事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从心理学独立之初到现在,心理学家们在建构理论体系时形成了诸多流派,主要有: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

1.代表人物

构造主义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

2.理论主张

(1)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2)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激情是情绪的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

3.研究方法

构造主义心理学强调内省法,这种理论认为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依靠被试者对自己经验的观察和描述。

4.评价

构造主义心理学是第一个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心理学派,推动了其他心理学派的产生。然而,由于其研究过于狭窄,脱离实际,把心理分解为元素,割裂其整体性,其结局是短命的。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1.代表人物

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安杰尔、卡尔等人。

2.理论主张

(1)心理学研究意识,并把意识看成是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的;

(2)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3.研究方法

机能主义采用内省、观察和测量等方法。

4.评价

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机能,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生活的进程,使心理学广泛应用于教育、工业、临床等领域。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1.代表人物

行为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等人。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

2.理论主张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应该是意识,而应该是可以观察的事件,即行为;

(2)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实验方法;

(3)主张“环境决定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完全是由环境所控制和决定的。

3.研究方法

行为主义采用直接的观察与测量,主张实验的方法。

4.评价

(1)行为主义产生后,在世界各国心理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行为主义锐意研究可以观察的行为,这对心理学走上客观研究的道路有积极的作用。

(2)但是由于它的主张过于极端,不研究心理的内部结构和过程,否定研究意识的重要性,因而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四)格式塔心理学

1.代表人物

1912年诞生于德国,格式塔心理学最初的三位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柯勒和考夫卡。

2.理论主张

(1)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这是和构造主义、行为主义大相径庭的;

(2)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3.研究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重视心理学实验的方法。

4.评价

格式塔心理学在知觉、学习、思维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这些研究资料至今仍是心理学的重要财富。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也为后来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下了基础。

(五)精神分析心理学

精神分析心理学包括古典精神分析学以及20世纪30年代以后发展产生的新精神分析学派。

1.古典精神分析学

(1)代表人物

精神分析心理学是由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

(2)理论主张

精神分析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主张人类的一切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欲望或动机受到压抑,是导致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

精神分析是指一种临床技术,它通过释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用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等概念来解释人的人格发展历程;

用“本我”、“自我”和“超我”等概念来解释人格结构。

(3)研究方法

自由联想、梦的解析、对日常生活的分析等。

(4)评价

积极方面:精神分析学说对心理学的影响很大,不仅在精神病治疗中继续得到应用,而且对个性、动机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了积极作用,有些概念,如潜意识、自我等也都渗透到了心理学研究的主流之中。

消极方面:弗洛伊德是根据自己多年对病人的观察和记录而对正常人的心理进行推论、解释的,难免以偏概全;宣扬泛性论,把性欲看做支配人的一切行为的动机,过分夸大了性欲的作用,忽视了社会文化的影响。

2.新精神分析学派

新精神分析学派包括自我心理学派、客体关系学派和社会文化学派。

(1)代表人物

自我心理学派经安娜•弗洛伊德发展,最终由哈特曼创建理论体系;客体关系学派由克莱因创立,费尔贝恩、温尼科特、克恩伯格对其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社会文化学派以霍妮、沙利文、卡丁纳和弗洛姆等人为代表。

(2)理论主张

关心儿童和青少年人格的正常发展,而非以精神异常的成年人为研究对象;

强调意识和自我的重要性,而非只重视无意识的研究;

把青年期看成力必多活动的高潮时期,不会过分强调它在儿童时期的影响。

(3)研究方法

均采用精神分析治疗技术。

(4)评价

自我心理学扩大了精神分析的目的和范围,把古典精神分析从研究本能冲突的病态心理转向了研究自我适应的正常心理,强调社会环境在自我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然而自我心理学体系具有许多不可克服的矛盾。

客体关系学派促使精神分析运动由驱力模式向关系模式发展,为儿童精神分析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然而理论建构的推测成分较大,缺少系统的观察证据。

社会文化学派第一个将社会文化因素作为引起心理疾病原因,丰富了人格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内涵。然而忽视了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1.代表人物

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

2.理论主张

(1)把人的内在意识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赞成行为主义只相信可以观察到的刺激与反应,而认为正是人们的思想、欲望和情感这些内部过程和内部体验,才使他们成为各不相同的个人。

(2)反对精神分析,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应以正常人为对象;

(3)人本主义的人性观:

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他们不是受无意识欲望的驱使,并为实现这些欲望而挣扎的野兽。

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持续不断地成长的。改善环境和创设条件有利于人的潜能充分发挥,达到“自我实现”的阶段。

人都是单独存在的,心理学家应该对人进行单个的测量,而不要把他们合并在不同的范畴之内。

3.研究方法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研究方法在客观实验范式和主观的经验范式之间提出了独特的方法论原则:折中融合原则、整体研究方法及在具体方法上兼容并蓄的原则。

4.评价

(1)积极方面: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社会性特点,主张从人的需要出发去研究人性,给人的心理本质做出了新的描绘,为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指明了一条新的路线和方法。

(2)消极方面:人本主义理论主要依靠理论上的思辨和推测,不能用实验加以证明,其风格与自然科学研究截然不同,难免使人感到人本主义的理论方向是正确的,但从事实际研究时在方法的使用上却很困难。

(七)认知心理学

1.代表人物

认知心理学不是由某个心理学家提出来的一套理论体系,而是在很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将当时的各种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写出了《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2.理论主张

(1)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是一种信息加工者,研究感官的信息接收、储存、提取和运用等过程,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

(2)环境的因素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突出的因素。环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它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并进而影响人类的行为的。

(3)认知心理学研究高级的心理过程,它在感觉登记的基础上,进行编码和译码、存贮和提取,即知觉、记忆、思维、推理、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等过程。

3.研究方法

现代认知心理学除了应用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外,还发展了自己特有的一些研究方法,如言语报告法、反应时记录法、计算机模拟方法等。

4.评价

(1)积极方面:实现了研究对象的回归,恢复了意识在心理学中的地位;获得研究方法的突破,用计算机模拟作为认知研究的重要方法;强调心理研究的整体性和动态性。

(2)消极方面:面临人机类比的局限;缺乏统一的理论模式;把研究范围局限于人的认知过程,忽视了情感、人格、变态心理、心理治疗等领域的研究;以实验室研究为主,难以应用于实际生活。。

(八)积极心理学

1.代表人物

受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由塞利格曼和齐克森特米哈伊提出。

2.理论主张

(1)心理学应该关注个体和团体的积极因素,如积极人格、积极情感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等。

(2)心理学的目标应该是促进个体的发展,社会的繁荣和幸福并预防问题的产生。

3.研究方法

不仅接受了人本主义的现象学方法,也接受了实验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4.评价

(1)积极方面:提倡心理测量和心理评估要以人的积极品质、积极力量和积极潜力为核心;让病人自己通过累积或发展自己已有的积极力量来达到摆脱各种问题,致力于研究人的各种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表现出了很好的人性意义。

(2)消极方面:和早期的一些相关研究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缺少一个完整有效的理论框架;表现出典型的成人化取向;对传统心理学的批评过于苛刻,也过于武断。

(九)进化心理学

1.代表人物

受20世纪后期生物科学的快速发展影响,以考斯米兹和图比为代表人物。

2.理论主张

(1)人类的心理机制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如果某一种行为倾向有助于个体的生存,那么这种行为倾向就会被自然所选择,并且通过基因遗传保留下来;

(2)进化的动力源自生存与环境的压力——生态学压力和社会压力;

(3)人的心理由一些认知工具(即模块)装配而成,每种心理模块都有特定的功能,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4)行为是心理机制和环境互动的结果。

3.研究方法

继承了传统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概念和方法,试图用进化、适应和自然选择来解释人类信息加工机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4.评价

(1)积极方面:利用进化生物学的知识,为心理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心理模块假设有助于细化对于概念知识组织的研究;进化心理学把目光指向心理和行为的终极和根本原因,对于全面深入地认识心理和行为的原因具有积极的意义。

(2)消极方面:方法论上,研究者既不可能回到过去,也不可能借助实验来验证这一系列推论;有机体许多机能都并非是适应和选择的结果;不能解释现代文化的新颖性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