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鸿文《新闻采访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含新闻采访专题视频讲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0.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0.4.1 概念题

1.新闻采访学

答:新闻采访学是指研究新闻采访、记者的新闻采访实践活动和记者采访规律的科学,是新闻学中新闻业务的一个分支。新闻采访学是新闻学的组成部分,它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强,更偏重于应用。它是记者采访活动的规律和方法的总结与概括,又是指导记者更好地从事新闻采访实践的武器。

2.新闻采访(中国传媒2012研;上交2007研;西安交大2007研;中央民大2006研;南京大学2005研)

答: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新闻采访的对象是客观事物,新闻采访的基本性质,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活动。新闻采访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采访者围绕着特定的采访目标,对现实的社会生活所进行的一系列认识和把握的活动。这一活动的社会作用,主要体现在它沟通了属于社会意识的新闻报道同属于社会存在的客观事实之间的联系,沟通了社会信息同信息需求者之间的联系。新闻采访决定了新闻写作。

0.4.2 简答题

1.采访有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或技巧?(上交2006研)

相关试题:记者的采访活动的主要内容。(南京师大2008研)

答:新闻采访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一般分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通常也称为采访前期、采访中期和采访后期。

(1)采访的第一阶段,即采访的策划与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步骤是:确立报道思想、获取新闻线索、进行采访准备、明晰对方心理、创造访问条件。

报道思想是新闻报道的目的以及为实现这一目的的内容、范围、方法。报道思想是编辑部根据党在一个时期内有关的宣传报道方针、政策而制定的新闻报道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达到目的的方式方法和大体框架。其中既体现包含了新闻从业人员以往工作经验和教训的科学总结,又在正确揭示客观事物的基础上,给采编人员指出了日后采写新闻报道如何克服盲目性、明确目的性指明了大致方向。新闻采访目的受报道思想制约并服务于报道思想;报道思想要符合客观实际。

新闻线索是新近发生事实的简明信息和信号。新闻线索不等于完整的新闻事实,不能现成地拿来构成新闻报道。它比较简略,没有细节,只是一个片段和概况,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在记者头脑中的反映。新闻线索的获取在新闻采访过程中位于报道思想的确立和进行采访准备之间。新闻线索是决策的基础,获取较多的新闻线索能有助于选择方案的最优化。新闻线索的作用是,可以为记者指明到哪里采访、采访什么的大体方向和范围,给记者提供了感知直至认识整个事物的前提和基础。获取新闻线索的主要渠道包括:从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主要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中获取;从会议、简报中获取;通过记者的耳闻目睹获取;通过记者的日常情况的积累获取;通过受众、亲友提供新闻线索。获取新闻线索应该注意四点:注意验证,不要顺藤摸瓜;尊重规律,不要拔苗助长;讲究时宜,不要大材小用;合理安排,不要齐头并进。

采访准备包括平时准备和临时准备。平时准备包括:理论的准备;政策的准备;情况的准备;知识的准备。知识准备的好处是:有助于同采访对象迅速有效地展开交谈;有助于敏锐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有助于深刻揭示新闻主题。临时准备包括:搜集新闻事件的有关材料,打有准备之仗;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异;拟订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

记者掌握被采访对象的被访问心理,可使访问准备工作做得更有针对性和更趋完善。采访对象的访前心理包括先期性心理和临访性心理。先期性心理指采访对象对新闻事业、新闻单位、新闻记者以及新闻采访活动的观念。这是采访对象访前心理活动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先期性心理是由采访对象对新闻记者的信任爱戴和对新闻工作的神秘感、好奇心组成。临访性心理指采访对象接受记者采访请求后的心理,通常也称作采访对象临访期间的原始心理。这一心理,一般由采访对象对自己新闻位置认识和临访心境组成。新闻位置即采访对象是中心人物还是边缘人物,是局内人物还是局外人物,是新闻素材提供人物还是新闻素材佐证人物构成,新闻位置影响到采访对象思维活动的广度、情绪程度以及参与的积极程度。临访心理包括顺境和逆境等。从表现形式上看,采访对象的心理分为积极配合型、一般协作型、蓄意应付型。为了创造良好的访问条件,要做到以下七点: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机;让访问对象自己约时间,和访问对象一起工作生活片刻;设计较得体的仪表形态;讲究较文明的言谈举止;摆正较合理的相互关系;调节较融洽的访问气氛:简单表明身份;扫视一周;以该事物为话题;穿插较丰富的形态语言(面部、体态、手势);掌握较灵活的注意转换,强调采访意义,约束神情语态,排除外来干扰,变换活动方式。

(2)采访活动的第二阶段的内容包括:创造访问条件、掌握提问技能、主持调查座谈、注重现场观察、协调听觉功能、强调当场笔录。

创造访问条件:在采访活动即将进入或已进入执行阶段时,除了一些必要的采访方法、技能、技巧要掌握外,应特别注意创造一系列必不可少的、良好的辅助条件,这是采访活动有效率的重要保证。如商定适宜的访问时机,设计得体的仪表风度,讲究较文明的言谈举止。调节较融洽的访问气氛,摆正较合理的相互关系,穿插较丰富的形态语言。掌握较灵活的注意转换。

掌握提问技能。提问,实质是运用谈话的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理的一种方法,是记者采访活动的主要实施形式,也是关系采访活动成败的关键。

主持调查座谈。采访活动的基本形式除了个别访问外,通常还采用开调查座谈会的形式。

注重现场观察。新闻采访的现场观察,是指记者的大脑及眼、耳、鼻、舌、身感觉器官同时运作,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通俗讲,就是指记者用眼睛采访。

协调听觉功能。除了现场观察、查阅资料方式外,在个别访问、开座谈会、蹲点、参加会议等采访活动方式中,听觉的作用甚至大于视觉。

强调当场笔录。做好采访记录,是记者采访活动全过程中不可忽略和缺少的一环。采访中许多场合的现场笔录所创设的亲近感、亲切感、真实感、信任感等现场气氛,是任何“高科技”手段所无法替代的。

(3)采访活动的第三阶段包括:深入采访,验证材料,整理笔记,积累剩余材料,提炼主题。

深入采访。新闻采访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这就要深入采访。深入采访的方法是:

a.悉心抓特点。具体方法有看准形势抓特点、通过比较抓特点、选择角度抓特点。通过比较抓特点包括:纵断面的比较,也叫顺序比较法,即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事物同它过去的同类事物相比较,找出量和质上的相异之处,就是特点之所在;横断面的比较,也叫对照比较法,即把一事物与同一时期的同类事物相比较,找出量和质上的相异之处,也就是特点之所在。选择角度抓特点要注意,一要比,二要小,三要异。

b.悉心抓本质。记者对问题要想得宽一点、远一点;对问题要钻得透一点,深一点。

c.要克服阻碍采访深入的思想障碍。如盲目自满,重视数量忽视质量,怕苦畏难不愿下基层,先入为主,重理论轻实践。

验证材料。记者必须把前阶段采访所得的有关材料,再放入实践中进行验证。验证材料要通过两个途径:投入记者智力进行验证;通过再采访直接进行验证。不仅要寻找新闻源和当事人,还要注意佐证,同时要克服侥幸心理和主观主义,代之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整理笔记。每次采访活动告一段落后,记者不管有多么疲劳,都应当尽力克服之,并毫不迟疑地立即整理采访笔记。这是因为,人皆会产生遗忘现象。整理笔记的步骤如下:通读所记的笔记,对采访过程进行回忆,将采访时心记的内容迅速添加到笔记中去,并纠正、修改原笔记中难以清晰辨认的笔记;通读整理以后的笔记,标出页码,并在可能用的材料边上标出记号;根据已经确定的新闻主题,将笔记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出写作提纲。

积累剩余材料。剩余材料积累的重要性表现在:可以使记者在写作时更好的理解过去,认识现在,预测将来;可以使新闻写作更加有新意、有深度;可以有利于记者产生联想进而获取新闻线索。积累材料应当从点滴入手,第一要勤奋读书,勤做笔记,二要持之以恒。

提炼新闻主题。提炼主题,就是记者占有了大量材料和初步确定新闻主题后,开始了认识的第二阶段,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一上升和飞跃,就是提炼主题,或称深化主题。深化主题根据以下两个因素,一是对全局的把握,二是对材料的认真有序的综合分析。

2.简述邵飘萍具有进步意义的新闻思想和采访观。

答:邵飘萍是“五四”时期我国著名报人,他所撰写的《实际应用新闻学》一书是我国新闻采访学的奠基之作。邵飘萍具有进步意义的新闻思想和采访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记者地位

当时,社会上不重视记者,即使是报馆本身,也把记者置于主笔或编辑的从属地位。邵飘萍对此状况不满,指出“此我国报纸内容腐败之重大原因”,并提出培养记者是改良报纸的根本。

(2)记者资格

即记者修养,邵飘萍提出“品性”为第一要素,“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泰山崩于前,麋鹿兴于左而志不乱”,是记者训练修养最不可缺者。

(3)记者访问

邵飘萍认为要研究访问对象,要善问,要讲究礼貌、服饰、语言等。

(4)新闻价值

邵飘萍要求记者对于新闻价值之有无大小应充分了解,“一闻而如香色味之立能辨别,固须学识经验两者俱备,养成一种特别神经”。

(5)社会新闻

邵飘萍指出当时缺跑社会新闻之人才,“而社会新闻尤须有坚苦卓绝之人负其重任,庶可提高全国新闻界之程度以促其进步。”

(6)其他

另外,邵著还对“有闻必录”这种观点持严厉批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