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专用教材(备考指南+考点精讲+典型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6.2 典型题详解

一、选择题

1.由于没有复习,先前学习的内容在头脑中逐渐淡忘,直至最后全部遗忘。这种遗忘的原因主要是(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情绪干扰

D.痕迹消退

【答案】D

【解析】对遗忘的原因一般有两种解释:消退和干扰。消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干扰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一旦干扰被解除,记忆就可以恢复。干扰又可分前摄干扰与倒摄干扰两种。前摄干扰指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倒摄干扰指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

2.短时记忆的容量为多少?(  )

A.7加减2个音节

B.7加减2个单元

C.7加减2个组块

D.7加减2个数字

【答案】C

【解析】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在短时记忆中,信息的单位不是物理单位,如字母、音节、单词的数目等,而是具有某种意义的刺激组合,其容量是7±2个组块。

3.学生学完英语单词后,教师要求他们课后立即背诵,第二天进行检查。这里所运用的复习规律是(  )。

A.多感官参与

B.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C.复习方式的多样化

D.及时复习

【答案】D

【解析】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是指在时间安排上,可以采用“先密后疏”的原则对知识进行复习,即刚开始复习时,各次间的间距较小,如隔一两天复习一次,以后把复习的间隔拉大,如隔一周、一个月复习一次。复习方式的多样化是指采用材料重组、编写提纲、为材料列小标题、复述、自我练习、相互提问等,把视、听、读、写、操作等结合起来,采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的方法。及时复习是指在所学知识尚未大规模遗忘前就进行的复习。学生学完英语单词后,教师要求他们课后立即背诵,所运用的就是及时复习的复习规律。

4.个人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知识叫(  )。

A.理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答案】B

【解析】陈述性知识也称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

5.学习“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这种学习属于(  )。

A.概念学习

B.符号学习

C.命题学习

D.词汇学习

【答案】C

【解析】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习命题,必先获得组成命题的有关概念的意义。例如,学习“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这一命题时,如果没有获得“圆”、“直径”和“半径”等概念,就不能获得这一命题的意义。

二、填空题

1.通常所说的规则、原理、原则属于________。

【答案】命题

2.按反映活动的深度来划分,知识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感性知识;理性知识

3.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4.在知识学习的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同化;保持;应用

5.________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答案】直观

三、名词解释

1.概念学习

答:概念学习又称“概念获得”、“概念掌握”,是有机体掌握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的过程。为促进概念的获得,普遍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提供肯定实例,增强感性经验;运用变式,概括事物的共同特性;提供反例进行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的比较;恰当地使用已有概念有利于巩固新概念的获得;对新、旧概念系统化有利于稳定的知识结构的形成。

2.广义知识

答:从心理学的观点看,知识是个体头脑中的一种内部状态,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广义的知识则是指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它既包括个体从自身生活实践和人类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各种信息(狭义知识),也包括在获得和使用这些信息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技能和能力。这种知识既以语言文字、音像制品等媒体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也以概念、命题、表象或图式等形式存在个体头脑内部。

四、简答题

简述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答:(1)遗忘的原因

虽然信息可以在长时记忆中储存,但是人们还是常常体验知识的遗忘,关于遗忘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理论解释:

痕迹衰退说。这是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释。按照这种理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桑代克在其“练习律”中指出,习得的刺激—反应联结,如果得到使用,其力量会加强;如果失去使用,则联结的力量会减弱,以致逐渐消失。这实际上是用痕迹衰退说对遗忘所作的解释。

干扰说。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相互干扰是导致遗忘的最重要原因。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在保持期间,如果没有其他信息进入记忆系统,则原有的信息不会遗忘。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所谓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同化说。奥苏伯尔根据他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遗忘的原因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解释。他认为,在真正的有意义学习中,前后相继的学习不是相互干扰而是相互促进的,因为有意义学习总是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后面的学习则是前面学习的加深和扩充。遗忘就其实质而言,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当人们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以后,高级的观念可以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遗忘,从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

动机说。动机性遗忘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人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的形象。这一理论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他在给精神病人施行催眠术时发现,许多人能回忆起早年生活的许多琐事,它们大多与罪恶感、羞耻感相联系,因而不能为自我所接纳,故不能回忆。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故这种理论也称压抑理论。

(2)遗忘的影响因素

时间因素的影响。艾宾浩斯对遗忘进程进行研究并得出了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一般来说,对熟练的动作技能和形象材料遗忘得最慢,而言语材料遗忘较快,无意义的材料或材料本身具有意义但未被学习者理解时遗忘得最快。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识记材料数量越多,要达到同样识记水平,平均的朗读次数和时间就越多,忘得也越快;而材料少,相对遗忘得也少且慢。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一般地讲,系列材料的开始部分和末尾部分记忆效果较好,而中间部分的内容则容易遗忘。

学习的程度。通常把学习程度分为三级:低度学习、中度学习和过度学习。其中过度学习指达到恰能背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在一定限度内,学习程度越高,保持效果越好。实验证明,当过度学习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识记者的态度。识记者对识记材料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占重要地位的、不引起人们兴趣的、不符合一个人需要的事情容易出现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