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道家的政治思想

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道家思想学说的核心概念是“道”,在道家学派看来,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也是最理想的状态,因此,道家把道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道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通过无为,然后达到无不为的境界,因此,绝圣弃智、绝仁弃义是道家学派的基本主张。

一、老子

1老子生平

老子,战国时人称老聃。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其生活年代与孔子同时,而年辈稍长于孔子,据说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传世的《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据说为老子所作,但学术界对这个问题依然存在着争议。

2老子的政治思想

(1)道论

道是老子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老子所阐述的“道”,是由常道派生出来的具体的道,自然界中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道,常道才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道先于物质世界而存在,并且独立于物质世界。

老子所说的道,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十分相似。老子认为,“道”即先于物质世界而存在,又是物质世界的本原,世界不是统一于物质世界,而是统一于精神世界。

道是价值判断的标准,可用于判断人类社会生活的善与恶,“道”是认识世界万物的前提;

事物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在道的作用下,事物无条件地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2)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

内容

小国寡民是老子的政治理想,是他所设想的理想社会,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

a.国家的规模十分狭小,人口稀少;

b.人们在极其原始的状态下生活,没有一切可以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器具;

c.在老子所设想的理想国中,人们没有知识和欲望,对于原始质朴的生活十分满足;

d.国与国、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交往,过着十分封闭的生活。

具体分析

a.老子把小国寡民作为理想中的社会,在根本上是由他的社会认知意向所决定的。

老子把“道”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并且根据道的精神设计了理想中的社会,因此,他的政治理想在本质上与他所生活的时代是格格不入的。

b.老子用倒退的观念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的,在老子看来,人类社会不是进化的,而是不断倒退的。

老子的看法无疑不符合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事实,但老子倒退的历史观的另一面,却有着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c.老子的政治理想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向是相违背的,其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是十分深刻的。

(3)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在他看来,无为是最高的境界,“道”是人类社会最理想的状态,而无为正是达到道的境界的最直接的途径。因此,老子在政治上主张以无为治国,无为政治可以使民众保持质朴良善的品质。

内容

老子的无为政治主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不尚贤,使民不争

老子认为,社会道德的沦丧,在于人有争夺之心,而纷争之心的根源则在于尚贤,如果不尚贤,就可以收到制止社会纷争的效果。

b.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老子认为,现实生活中之所以盗贼多有,一方面是法令滋彰的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常常人为地使一些难以获得的货物变得贵重,提高了难得之货的价值,所以,才刺激了一些人的欲望,进而产生了盗贼。

老子的这一说法显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有逻辑推导的错误。

c.绝圣弃智,绝仁弃义

老子认为,社会之所以动乱不安,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社会的礼义制度和文化知识。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不仅不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反而在客观上导致了人类道德的败坏和社会秩序的混乱,所以,治理国家的要诀就是取消文化,不以智治国。

d.慎征伐

老子认为在任何时候,战争都是天下无道的表现。因此,老子主张专制国家的统治者对待战争应该慎重,只有在不得已的时候才能发动战争。

评价

a.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比如反对战争,反对专制国家的横征暴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b.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在本质上是为专制主义服务的。

老子认为,无为仅仅是治理国家的手段,而“无不为”才是目的,即通过统治者的无为,使民众变得无知无欲,而无知无欲的民众最有利于专制国家的政治统治,这表明“无为”仅仅是为专制统治者设计的,是为专制国家的统治者着想的,归根结底是为专制主义政治服务的。

二、庄子

1庄子生平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人,生卒年不详。庄子一生乏意仕途,穷困潦倒。因此,对于现实社会极其不满。但是,又找不到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只能对现实社会采取逃避的态度。这点在庄子的思想中有所体现。

庄子人生哲学的重要特点是消极遁世,甚至有些颓废。在政治上,庄子基本上继承了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但是,庄子的社会批判精神却比老子更为强烈。

2庄子的政治思想

(1)政治理想

庄子把自己理想中的社会称为“至德之世”,至德的根本特征就是“自然”。

庄子的政治理想是对于理想社会的设计,是以自然为原则的。在庄子看来,整个世界原初的混沌状态是人类社会至善至美的境界;

在庄子理想的社会里,人与自然万物是一体的,两者没有任何差别;

庄子对理想社会的设计,与老子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把原始、蒙昧、与自然为一的状态作为社会理想,显然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相违背。

(2)相对主义的思想方式

相对主义是庄子哲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物无贵贱

a.庄子认为,事物的大小、贵贱都是相对的,并不存在判断事物贵贱的绝对标准,也就是说,对于道来说,世间万物本来没有贵贱之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关于事物大小、美丑的认识,都是纯粹主观的认识。

b.庄子认为,每一种事物都各具不同的用途,即事物各有所长,所以,事物没有贵贱之分,即物无贵贱。

无是无非

a.庄子认为,在社会生活中,所谓的是非也是相对的,根本不存在判断是非的客观标准。人类社会的治与乱,实际上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b.庄子无是无非的相对主义哲学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他一味地用相对的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则难免流于荒谬。

(3)人生观

关于人与自然的认识

a.庄子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应该是一种和谐的关系,人应该在与自然和谐的状态下生存,人必须尽可能地与自然相适应;

b.庄子认为,人应该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社会应该以保持人的自然性为目的。

庄子则把自然当作人的尺度,把人与自然的和谐看做是人的最高价值状态,不承认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价值。庄子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虽然不乏合理之处,但最终只能流于荒诞。

关于人与社会的认识

从混同于自然的认识出发,庄子否认人类群体生活的价值。他认为,社会群体由人组成,实际是道的衰败的表现,人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人的桎梏。他主张必须把人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解脱出来。

关于生与死的认识

庄子认为,人的生与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死亡不仅不是坏事,而且是好事。从这样的认识出发,庄子对于商周以来流行的厚葬习俗也持反对态度。

消极遁世的人生哲学

a.庄子把自然作为人的尺度,对于社会生活的态度是十分消极的。庄子认为,人处于纷乱的世道,最重要的是要保全自己的真性,即养生,养生的要诀是兼养内外。庄子所说的养生要诀实际上可以简单地解释为“折中”,即使人的天性和物欲尽可能地保持和谐的状态。

b.庄子认为,为了达到养生、达生的目的,人应该处于材与不材之间。

c.为达到养生目的,庄子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超脱于世俗的生活之外,彻底摆脱现实社会中一切人际关系的束缚和制约。

庄子的人生哲学,是那个历史时代士人面对现实社会感到无能为力的思想感情的流露。当然,庄子把人的一切社会关系都看做桎梏,有其追求自由的一面,但是,庄子的人生哲学的主导方面决是消极的。庄子试图通过摆脱现实社会的一切人际关系而获得个人的绝对自由,在事实上是不可能的。

(4)社会批判精神

庄子用倒退的观点解释人类社会的历史。文明时代的一切事物,在庄子看来都是道德衰败的标志。尽管庄子对于社会历史的解释并不符合社会历史实际,但是,在涉及对于现实的社会生活的看法方面,却由此产生了十分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具体表现如下:

庄子批判的对象之一,是为世人所称道的圣人

他认为,人们所称道的圣人,实际上不足以为圣。历史上的圣人不值得效仿,他们是历史的罪人。

庄子批判的另一个对象,是现实社会的伦理道德

庄子认为,所谓的仁、义、礼、智等伦理规范的出现是道德衰败的结果,道德愈是败坏,礼仪规范也就愈是隆盛。

庄子批判的第三个对象,是人类社会长期积累下来的历史经验

庄子认为,历史上的那些留下来的经验都不过是糟粕,毫不足道,真正有益的历史经验是不可能流传下来的。他认为,人们过分重视先王之道,而现实社会所能继承的又只能是先王的糟粕,从而,现实社会的政治比先王的时代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