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下册)》(第4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15经济学综合

2013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15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

1.纳什均衡之所以稳定是因为(   )。

A.它们包含着占优策略

B.它们包含着常和博弈

C.它们发生于非合作博弈之中

D.一旦均衡策略被选定,没有局中人有动力单方面偏离纳什均衡

【答案】D

【解析】纳什均衡是一组满足给定对手的行为时各参与者所做的是它所能做的最好的策略或行为。由于各参与者没有偏离它的纳什策略的激励,因此这种策略是稳定的。

2.假设六个工人的平均产量是15。如果第七个工人的边际产量是18,则(  )。

A.边际产量上升了

B.边际产量下降了

C.平均产量上升了

D.平均产量下降了

【答案】C

【解析】由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的关系可知,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上升;只要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下降。由于第七个工人的边际产量大于前六个人的平均产量,因此七个人的平均产量上升。已知条件只知道前六个人的平均产量,而不知其边际产量,故边际产量的升降无法判断。

3.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0.8,税收为定量税,则以下措施中使收入水平降低最多的是(  )。

A.增加税收100

B.增加税收100,同时设法使上升到0.85

C.减少政府购买100

D.减少转移支付50,同时设法使上升到0.9

【答案】B

【解析】由三部门乘数可知,在定量税下,政府购买乘数为,税收乘数为,转移支付乘数为。A项,只增加税收100,此时国民收入变化量为;B项,增加税收100,同时也设法使上升到0.85,此时国民收入;C项,减少政府购买100,国民收入;D项,减少转移支付50,同时设法使上升到0.9,此时国民收入。故可知B项的措施使得收入水平降低最多。

4.根据理性预期的总供给函数,只要中央银行公开宣布提高货币增长率,则(  )。

A.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上升

B.失业率不变,通货膨胀率上升

C.失业率不变,通货膨胀率不变

D.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不一定上升

【答案】B

【解析】由于公众具有理性预期,中央银行公开宣布提高货币增长率,公众会根据这一信息调整自己对未来的预期,预期通货膨胀率将上升,此时,则货币增长率上升。理性预期的总供给函数为,转化为理性预期下的菲利普斯曲线有:。因为,所以失业率不变,仍为

5.根据乘数一加速模型,引起经济周期的关键原因是(  )。

A.政府购买的变动

B.投资的变动

C.加速系数的变动

D.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动

【答案】B

【解析】乘数一加速数模型在试图把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结合在一起对经济周期作出解释的同时,特别强调投资变动的因素。乘数—加速数模型,主要通过利用投资变动,解释在乘数和加速数作用下引起经济繁荣和衰退,从而引起经济周期。

6.限制性的价格上限可能会导致(  )。

A.产品供过于求

B.产品质量下降

C.厂商销售收入增加

D.消费者的需求量下降

【答案】B

【解析】图1-1表示政府对某种产品实行最高限价的情形。开始时市场的均衡价格为,均衡数量为。若政府实行最高限价政策,规定该产品的市场最高价格为。由图1-1可见,最高限价小于均衡价格,市场需求量大于市场供给量,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进而会导致市场上消费者排队抢购和黑市交易盛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生产者也可能粗制滥造,降低产品质量,形成变相涨价。

图1-1  限制性的价格上限

7.可转让的排污许可证激励企业(  )。

A.将污染成本转嫁给他人

B.增加排放量

C.长期持有许可证,如果不使用许可证的话

D.减少排放量,如果不使用许可证的话

【答案】D

【解析】在可转让的排污许可证下,每家厂商都必须有许可证才能排放污染。每张许可证都明确规定了厂商可以排放的数量,超标将面临高额罚款。在竞争性市场中,许可证的价格等于所有厂商减污的边际成本,那些减污边际成本相对较低的厂商会最多地减少排放,出售许可证;而那些减污边际成本相对较高厂商会购买较多的许可证,并最少地减少排放。

8.在长期中,实际货币余额(   )。

A.不受扩张性财政政策影响,但在扩张性货币政策下增加

B.不受扩张性货币政策影响,但在扩张性财政政策下增加

C.不受紧缩性货币政策影响,但在紧缩性财政政策下增加

D.不受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影响

【答案】D

【解析】实际货币余额为名义货币供给除以价格水平,即。在长期中,经济处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货币数量的变动只会带来同比例的物价水平的变动,此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失效。

9.假设消费函数为,收入的边际税率。如果自主性投资减少了50亿元,则政府的预算盈余将减少(  )亿元。

A.100

B.80

C.60

D.40

【答案】D

【解析】在三部门比例税率制度下,投资乘数为

自主性投资减少50亿元,则国民收入减少,则此时税收减少,由于政府支出保持不变,则预算盈余减少40亿元。

10.假设财政赤字减少了150亿元,国内私人储蓄减少了200亿元,出口增加了100亿元,进口增加了150亿元,国内私人投资将(  )。

A.减少100亿元

B.不变

C.增加100亿元

D.不能确定

【答案】B

【解析】根据储蓄、投资、政府预算与贸易关系式:

将题目中数值代入有:,故国内私人投资不变。

二、判断下列表述的经济含义是否正确(每小题1分,共10分)

1.干洗衣物会造成污染。因此我们说在干洗服务市场上,均衡价格太低而不能达成最优,均衡服务量又太高了。(  )

【答案】

【解析】干洗衣物会造成污染是由于生产的外部不经济造成的,由于存在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厂商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使得市场上均衡服务量过高,均衡价格过低。

2.一个企业没有向所有的顾客制定一个统一的价格,而是对男性顾客定了一个较高的价格,对女性顾客定了一个较低的价格。这样的定价目的在于试图将生产者剩余转化成消费者剩余。(  )

【答案】×

【解析】企业对于不同的顾客群体制定不同的价格属于三级价格歧视,这样的定价是由于不同的顾客群体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针对不同群体制定不同的价格,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将消费者剩余转化成生产者剩余。

3.凯恩斯定律认为在长期内,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只调整产量。(  )

【答案】×

【解析】凯恩斯定律适用于短期分析。按照假设,由于短期价格机制失效,价格刚性,此时存货在市场均衡调整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都是无效的。(  )

【答案】×

【解析】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只要公众具有理性预期,能预期到的宏观政策变化将只改变价格水平,而对实际产量和就业没有影响,此时宏观经济政策无效;只有未预期到的政策变化才影响实际产量,因此要使政策有效,则政策必须具有欺骗性。

5.当存在比例所得税时,增加政府购买将增加预算赤字。(  )

【答案】

【解析】设边际消费倾向为,税率为,且。政府购买增加,由于乘数效应,国民收入增加,所得税增加,此时预算盈余变化为:

,由于,故预算盈余为负,预算赤字增加。

6.存在攀比效应(bandwagon effect)时,该产品市场的需求曲线更加平坦。(   )

【答案】

【解析】攀比效应指一种赶潮流的欲望,想拥有一件几乎所有的人都已拥有了的商品,或想沉溺于时髦之中。攀比效应反映了消费者的商品需求量随着其他消费者购买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情形,因而攀比效应增加了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从而使得需求更富有弹性,即产品市场的需求曲线更加平坦。

7.能给政府带来税收收入的销售税就会给市场带来无谓损失。(  )

【答案】×

【解析】一般来说,给政府带来税收收入的销售税会给市场带来无谓损失。但是,极端情况下,如需求或者是供给中的一方完全缺乏弹性,那么此时政府征税的话,就不会有无谓损失,其税收负担全部由弹性为零的一方来承受。

8.需求价格弹性决定了厂商垄断势力的大小,但不能决定厂商的盈亏状况。(  )

【答案】

【解析】勒纳指数即垄断势力指数,其公式表示为:,其中表示厂商的需求价格弹性,因此需求价格弹性决定了厂商垄断势力的大小。但是,需求价格弹性不能决定厂商的盈亏状况,厂商的盈亏取决于价格和平均成本的大小。

9.当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对利率变动很敏感时,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很大。(  )

【答案】×

【解析】货币需求函数为是货币投机需求的利率系数,当投机性需求对利率变动很敏感时,即很大时,此时曲线斜率很小,曲线变得十分平坦,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很小。

10.较高的失业救济金和比例所得税有利于稳定经济。(  )

【答案】×

【解析】作为自动稳定器运行机制,短期内,较高的失业救济金和比例所得税有利于稳定经济。从长期来看,高政府赤字和高税负将给经济留下不少隐患,反而不利于经济稳定。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吉芬物品

答:19世纪,英国统计学家罗伯特·吉芬发现一个现象,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导致土豆价格上升,但居民对土豆的需求量却反而增加了,而这无法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进行解释,故此现象称为“吉芬难题”,并将这种需求量与物品价格同方向变动的物品称为“吉芬物品”。

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如图1-2所示。

图1-2  吉芬物品

2.财政政策乘数

答:财政政策乘数表明在实际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政府支出使均衡收入水平产生多大的变动。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为边际消费倾向;为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分别为货币需求对收入和利率的敏感程度。

当处于极度萧条情况下,即凯恩斯极端情况时,。公式可整理得:,表明财政扩张政策的效果可能较大;当处于古典主义极端情况,,表明财政政策无效。

3.消费者偏好的完备性假设

答:消费者偏好的完备性假设是指消费者可以对所有可能的市场篮子进行比较和排序。给定两个消费束,理性消费者能够确定哪一个是更好的或者两者无差异,即消费者具有必要的能力与知识去区分与评价不同的消费计划。

4.央行抑制通胀中的动态不一致性

答:动态不一致性指决策者提前宣布政策以影响私人决策者的预期,然后在这些预期形成并发生作用后又采用不同政策的倾向。决策者违背自己以前作出的宣言,主要是由于决策者有改变政策,不履行诺言的激励。

举例:假定中央银行宣布采取低通货膨胀政策,公众相信了这种承诺从而同意不增加货币工资,这时由于中央银行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处于一个更好的处境,因此中央银行就有了采取提高通货膨胀降低失业的政策的激励,从而使政策前后不一致。

考虑到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固定政策规则优于斟酌处置政策。动态不一致性的概念不仅使宏观经济政策争论的焦点转移到了积极干预政策是否有效的问题上,而且向人们揭示,建立对规则的信任比具体的规则本身更为重要。

四、计算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某国经济总量生产函数为,其中为实际产出,为资本存量总额且为总劳动力。

(1)求劳动力的需求函数。(4分)

(2)用实际工资表示产出。(2分)

(3)如果名义工资开始为4,实际价格水平和预期价格水平均为1,实际工资目标为4,计算初始产出水平和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2分)

(4)按照工资粘性模型,假设名义工资固定在,求总供给方程。(2分)

解:(1)由经济总量生产函数为,将代入,可得,可得。由劳动要素市场均衡条件:,可得表示名义工资,表示价格水平,此即劳动力的需求函数。

(2)由(1)有,代入生产函数,可得产出为,此即为用实际工资表示的产出水平。

(3)由于名义工资初始为4,价格水平为1,则初始产出水平为:

由于预期价格水平也为1,初始的实际工资水平为4,等于目标实际工资,故初始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所以,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也为50。

(4)假设名义工资固定在,根据产出函数,则可得,此即为总供给方程。

2.某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为,市场中有个生产成本相同的厂商,单个厂商的成本函数为

。问:

(1)若该市场为竞争性市场,市场均衡时的市场价格和单个企业的产量是多少?(4分)

(2)长期均衡时该市场中最多有多少个厂商?(2分)

(3)若该市场为寡头垄断市场,古诺均衡时的市场价格和单个企业的产量是多少?(4分)

解:(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均衡条件为,单个厂商的边际成本为,故市场均衡时的价格为,且单个厂商的供给函数为;又因为市场均衡时,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则有:

因此,得出

故市场均衡时市场价格为,单个企业的产量为

(2)竞争性市场长期均衡时每个厂商的利润均为零,即厂商都是在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进行生产。由单个厂商的成本函数为关于求导,并令一阶导数等于0,即,解得(负值舍去)。此时,即当时,长期平均成本为最小值。此时市场价格为

,根据市场需求曲线得市场均衡产量为。因此,长期均衡时,该市场中厂商数目为:(家)。

(3)若市场上有个相同的企业进行古诺竞争,记第个企业的产出为,如果企业对其他企业的产量预测为,那么它的利润最大化问题为:

根据利润最大化问题的一阶条件解得企业的反应函数为(其中):

均衡时,每个企业对其他企业的产量预测都等于其实际产量,又因为所有的企业都完全相同,所以均衡时,它们的产量也是相同的,那么式就变为:

解得:,所以市场总需求为,市场价格为

五、证明与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1.假设北京的互联网服务是由北京电讯独家提供。北京电讯有两类顾客。第一类顾客是在当地经营的企业,其在目前价格水平上企业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25;第二类顾客是当地居民,其在目前价格水平上需求的价格弹性是4。北京电讯目前定价对企业客户每单位终端50元钱,而对居民客户服务每单位终端17.5元。请证明北京电讯目前的定价不是最优定价。

证明:若北京电讯要使对不同用户群体实行差别定价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则价格和产量必须设定在使:

。由需求弹性和边际收益关系式可得两个市场的定价应满足:

由已知,可得,故北京电讯目前的定价不是最优。

2.根据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推导国民收入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并说明滞胀现象的成因。

答:(1)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为,用代替,用代替,这里为当期价格水平,为前一期价格水平,为预期价格水平。则上式变为:

另一方面,根据奥肯定律,有:

将上式代入到式,替换掉后得:

,则上式可写为:,此即为国民收入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

(2)滞胀又称为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指经济生活中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存在的现象,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

 

图1-3  滞胀的形成机制

根据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存在彼消此长的权衡关系,不可能出现高失业率与高通货膨胀率并存的滞胀现象。引入通胀预期后,很容易揭示滞胀的形成机制:当人们预期通货膨胀较高时,经济体将出现高通货膨胀预期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如图1-3中的最右上方的那条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这时,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权衡关系依然存在,如果将实际通货膨胀率控制在低于人们预期的水平以下(实际通货膨胀的绝对水平仍然较高),那么实际失业率将超过自然失业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如图1-3中的点。

六、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

1.材料1:2012年9月13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发布公告称,为支持经济强劲复苏和确保通胀符合目标,美联储将推行进一步的量化宽松政策(简称QE3),并将目前低利率保持至2015年年中。

材料2:目前,美国经济正逐步接近所谓“财政悬崖”的威胁。如果美国共和与民主两党组成的跨党派超级委员会未能就削赤达成协议,2013年初便会启动自动削减赤字机制,缩减政府开支,目标是未来十年减少赤字1.2万亿美元,同时税务优惠政策将于2012年底结束,可能不再获得延期,削减财政赤字与加税将造成私人与企业庞大的财政缺口,形成所谓“财政悬崖”。

根据模型并结合以上材料分析:

(1)如果美国国会不采取任何行动,“财政悬崖”如期发生,将对美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4分)

(2)指出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将面临的是哪种政策组合?分析这种政策组合的适用范围及可能的结果。(5分)

(3)如果美国希望加速经济复苏而保持利率不变,财政和货币政策如何搭配使用?(5分)

答:(1)布什政府时期和金融危机后推出的经济刺激计划实行的减税政策将在2012年底到期,增税与减支这两项政策叠加在一起就被称为“财政悬崖”,即财政收入增加和财政支出减少将使得美国财政赤字出现跳崖式的大幅减少。如果美国国会不采取任何行动,“财政悬崖”如期发生,财政赤字减少和税收增加,将会使得美国产出下降,失业率上升,经济难以复苏。具体来看,“财政悬崖”对美国经济产生如下影响:

打击企业雇佣的积极性,加剧劳动力失业问题。面对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企业对投资和雇佣都趋于消极,不利于稳定投资和增加就业。

凸显财政的不可持续,倒逼社保和医疗改革。美国政府在公共养老金方面的支出已经超过GDP的7%,如果维持目前的养老金制度不变,预计在2050年之前,美国的养老金支出总额就将翻一番。如果再加上医疗保险方面的额外支出,美国的债务负担可能将达GDP的三倍多。如果不采取措施改革现行社保和医疗制度,美国的主权债务将上升到不可持续的水平。

赤字货币化风险提高,削弱各国对美元的信心。“财政悬崖”问题导致经济下行和失业率高起,会延长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期限,迫使美联储投放更多的货币来购买美国国债。美元超发将增大赤字货币化的风险,向全球经济注入过多的流动性,提高未来通货膨胀预期,削弱人们对美元的信心,不利于美元保持其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

部分行业可能陷入低迷,产业振兴计划受阻。政府采购对于部分行业的经营发展非常重要。“财政悬崖”带来的支出削减将会使部分行业发展陷入低迷,特别是受政府支出影响最大的工业和医疗保健行业。

威胁主权信用评级,扰乱美国金融市场。如果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再次被调降,由此造成的市场恐慌可能会对美国资本市场造成不利冲击,由主权债务信用评级变化引起的套利和投机空间将严重冲击国际货币体系,扰乱国际资本流动,对于美国和世界经济金融秩序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2)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将面临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与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这样的政策组合,用紧缩财政压缩总需求,又用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以免财政过度紧缩而引起衰退。这种政策组合的适用范围是财政扩张政策受到约束,经济增长速度较为缓慢。

如图1-4所示,假定初始经济位于点,此时利率为,产出为。为支持经济强劲复苏和确保通胀符合目标,美联储将推行进一步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曲线右移,经济均衡点变为,产出增加为,同时为了缩减赤字,曲线左移,经济均衡点变为,产出下降为。最终产出增加为,利率下降到

图1-4  扩张性货币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

(3)如果美国希望加速经济复苏而保持利率不变,则可以使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搭配使用。一方面可以通过减税等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社会总需求,使产出增加,但使利率上升;另一方面利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从而促进投资和消费,使社会总需求增加,最终使产出进一步增加,但利率保持不变。

如图1-5所示,假定初始经济位于点,此时利率为,产出为。政府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得曲线右移到曲线保持不变,经济均衡点变为,此时利率上升为,产出增加到。为了使利率保持不变,美国政府可以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曲线右移到,此时经济均衡点由变为,利率由回到,产出进一步增加到

图1-5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2.为了达到保护环境、绿色出行的目标,政府对汽油的生产者开征了汽油税。请根据经济学原理分析:

(1)汽油税对汽油市场和汽车市场的影响;(4分)

(2)汽油税可以被转嫁的原因及转嫁份额的影响因素,并导出消费者所承担的比例。(6分)

(3)汽油税可能被超额转嫁的条件。(4分)

答:(1)政府对汽油的生产者开征汽油税,会使得汽油市场汽油价格上升,汽油需求量减少。同时由于汽油和汽车是互补品,汽油价格的上升,会使得汽车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汽油价格上升会使得消费者对大排量汽车需求减少,对汽油排量小的汽车和非燃油汽车需求增加。

(2)汽油税可以被转嫁的原因在于汽油生产者可以提高产品的价格从而将部分税收转嫁给消费者。

转嫁份额取决于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形状,即消费者需求弹性和生产者供给弹性的相对大小。当消费者的需求缺乏弹性而生产者的供给富有弹性,此时汽油税更多的由消费者承担;当消费者的需求富有弹性而生产者的供给缺乏弹性,则汽油税更多的由生产者承担,消费者只承担小部分。如图1-6所示。在图1-6(a)中,需求相对于供给无弹性,税负主要归于消费者。在图1-6(b)中表示需求相对于供给有很大弹性,税负主要归于生产者。

图1-6  弹性与税收负担

消费者所承担的比例为,该式表明以高价形式转嫁给消费者的税收份额。当时,消费者承担份额为100%,所有税负由消费者承担;当时,份额为0,消费者不承担任何税负,生产者承担全部税负。

(3)汽油税可能被超额转嫁的条件

汽油生产者为垄断厂商或者寡头,具有很大的垄断势力,可以控制汽油产量,制定远超过平均成本的高价格。

消费者的需求完全缺乏弹性,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为垂直线,此时,汽油税完全由消费者承担,汽油生产者提高到汽油税之上的价格不仅能弥补税收,同时获得超额利润。

由于上述两个条件,从而使得汽油税可能被超额转嫁。

七、将下列英语译成汉语

1. The World Economic Prospects (20 分)

The global economy has deteriorated further since the release of the July 2012 WEO Update, and growth projections have been marked down. Downside risks are now judged to be more elevated than in the April 2012 and September 2011 World Economic Outlook (WEO) reports. A key issue is whether the global economy is just hitting another bout of turbulence in what was always expected to be a slow and bumpy recovery or whether the current slowdown has a more lasting component. The answer depends on whether European and U.S. policymakers deal proactively with their major short-term economic challenges. The WEO forecast assumes that they do, and thus global activity is projected to reaccelerate in the course of 2012; if they do not, the forecast will likely be disappointed once again. For the medium term, important questions remain about how the global economy will operate in a world of high government debt and whether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 can maintain their strong expansion while shifting further from external to domestic sources of growth. The problem of high public debt existed before the Great Recession, because of population aging and growth in entitlement spending, but the crisis brought the need to address it forward from the long to the medium term.

Indicators of activity and unemployment show increasing and broad-based economic sluggishness in the first half of 2012 and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third quarter. Global manufacturing has slowed sharply. The euro area periphery has seen a marked decline in activity, driven by financial difficulties evident in a sharp increase in sovereign rate spreads. Activity has disappointed in other economies too, notably the United States and United Kingdom.

Spillovers from advanced economies and homegrown difficulties have held back activity in emerging market and developing economies. These spillovers have lowered commodity prices and weighed on activity in many commodity exporters. The result of these developments is that growth has once again been weaker than projected, in significant part because the intensity of the euro area crisis has not abated as assumed in previous WEO projections. Other causes of disappointing growth include weak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inadequate policies in key advanced economies. Furthermore, a significant part of the lower growth in emerging market and developing economies is related to domestic factors, notably constraints on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high pace of growth in these economies and building financial imbalances. In addition, IMF staff research suggests that fiscal cutbacks had larger than-expected negative short-term multiplier effects on output, which may explain part of the growth shortfalls.

答:世界经济展望

自2012年7月《世界经济展望》最新版发布以来,全球经济已经进一步恶化,并且经济增长的预测也已下调。下行风险现已判定比2012年4月和2011年9月的世界经济展望(WEO)报告中指出的更高。关键在于全球经济仅仅是在一直被预测为缓慢且不稳定的复苏过程中出现了另一轮的动荡,还是当前的放缓存在更持久性的因素。答案取决于欧洲和美国的政策制定者能否积极应对其主要短期经济挑战。该经济报告的预测认为,如果他们行动起来, 2012年的全球经济活动预计将再加速;否则,预测者可能会再次感到失望。中期而言,重要的问题仍然是在一个高政府债务的环境里,全球经济将如何运行,以及在经济增长源从国外转为国内时,新兴市场经济体是否仍能保持自己强劲的扩张。由于人口老龄化和福利支出的增长,高公共债务问题在大萧条前就已经存在,但是这场危机让解决该问题变得刻不容缓,从而由长期任务转为中期任务。

在2012上半年,经济活动和失业指标昭示了不断加深且广泛的经济萧条,并且在第三季度也没有显著的改善。全球制造业已大幅放缓。因主权利率大幅增加而浮出水面的财政困难使得欧元区外围活动已经明显减少。其他经济体的活动同样令人失望,美国和英国尤甚。

发达经济体的外溢和本土发展的困难阻碍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活动。这些溢出效应压低了商品价格,并打压许多大宗商品出口国的活动。这些事态的发展将导致增长再次比预期的疲弱,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欧元区危机的严重程度并未按照以前《世界经济展望》所预测的那样有所减弱。其他使经济增长差强人意的原因包括金融机构薄弱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不足。此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低增长很大程度上与国内因素有关,尤其受到这些经济体发展增速可持续性与不平衡金融架构的约束。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人员的研究表明,削减财政支出会对产出产生比预期更大的短期负面乘数效应,这也许可以解释部分增长不足的现象。

2.Schooling and Development (20 分)

I will illustrate the variety of approaches to development issues that microeconomists have employed by focusing on studies that illuminate and quantify the major mechanisms posited by growth theorists who highlight the role of education in fostering growth. For example, Lucas (1988) emphasizes the role of education by stressing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externalities. But what evidence do we have for these? Theories of long-run growth that span the pre- and post-Industrial Revolution focu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chnical change and schooling. Lucas (2002)and Galor and Weft (2000)explain the shift from a stagnant world in a Malthusian equilibrium to one of sustained growth as the result of technical change inducing investments in schooling which leads to a shift to smaller families. Nelson and Phelps (1966)suggest that a major mechanism by which poor countries develop is through technological transfer, and hypothesize that schooling facilitates such transfers because it improves the ability to master technology. Some key questions suggested by these models are: (i) what is the contribution of schooling to productivity in low-income countries? (ii) does technical change raise schooling returns, and for whom?(iii)does learning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dopting and adapting to technical change?(iv)how important are learning and thus schooling externalities? and, (v) does schooling investment respond to variation in returns, whatever their source, or are there important barriers to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when returns are high?

I begin with a basic issue: what are the returns to schooling? A standard approach in economics has been to use regressions with wages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and a measure of education as a regressor to estimate the returns from schooling. I will argue that this approach is problematical for identifying the contribution of schooling to productivity in a development context, and is particularly inadequate for exploring the ways in which education might affect conditions for economic growth. I then discuss microeconomic studies that estimate returns from schooling using alternative approaches, looking at inferences based on how education interacts with policy changes, with technology change, and with the marriage market. I then turn to the 4 questions of whether schooling merely imparts knowledge or whether it also facilitates learning particularly in setting undergoing technical change and whether there is social learning that gives rise to educational externalities. I next examine studies that address the question of the responsiveness of educational investments to changes in schooling returns and whether and where there exist important barriers to such investments when returns appear to justify their increase. I end with brief reflection.

答:学校教育和发展

我将举例说明发展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微观经济学家通过紧扣那些说明并量化主要机制的研究运用发展问题,这些主要机制是由强调教育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的理论家假定的。例如,卢卡斯(1988)通过强调外在学习的重要性强调教育的作用。但我们有什么证据证明这些呢?跨越前后工业革命时代的长期经济增长理论把重点放在技术变革和教育之间的相互作用上。卢卡斯(2002)、加勒和纬纱(2000)解释了在马尔萨斯均衡中从停滞的世界到一种持续增长的转变是由于技术变化引起对教育的投资,从而进一步导致更小家庭的变化。纳尔逊和菲尔普斯(1966年)认为,贫穷国家发展的主要机制是通过技术转移,并假定教育促进了这种转移,因为教育提高了人们掌握技术的能力。这些模型提出了一些关键的问题:(1)学校教育对低收入国家的生产力的贡献是什么?(2)技术变革是否提高教育回报,为谁提高了?(3)学习是否在采用和适应技术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学习和教育外部性有多重要?(5)不论其来源,教育投资能否应对投资回报变化,或者当回报高时,人力资本投资会有障碍吗?

我从一个基本问题开始:教育回报是什么?经济学中的一个标准的方法是将工资作为因变量、教育作为回归量进行回归分析,以估计学校教育的回报。我认为,这种做法对识别教育对生产力发展方面的贡献是有问题的,尤其无法满足对教育如何影响经济增长条件的探索。接下来,我所讨论的微观经济研究,是用不同的方法估计学校教育的回报,在教育如何与政策变化、技术变化、婚姻市场的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得出推论。之后我又思考了以下4个问题,教育是否只是传授知识,教育是否也有助于学习,特别是在经历技术变革的时候,能引起教育的外部性的社会学习是否存在。接下来,我查看的研究资料解决了教育投入在教育收益率变化反应性问题,以及当回报似乎证明了他们的增加时,对这些投资回报的重要障碍是否存在,和存在的障碍在哪儿的问题。我以简短的评论结束(文章)。

3. 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 (10 分)

The consequences of all these changes, this report will argue, amount to a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first began in Britain in the late 18th century with the mechanisation of the textile industry. In the following decades the use of machines to make things, instead of crafting them by hand, spread around the world. The second industrial revolution began in America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with the assembly line, which ushered in the era of mass production.

As manufacturing goes digital, a third great change is now gathering pace. It will allow things to be made economically in much smaller numbers, more flexibly and with a much lower input of labor, thanks to new materials, completely new processes such as 3D printing, easy-to-use robots and new collaborative manufacturing services available online. The wheel is almost coming full circle, turning away from mass manufacturing and towards much more individualized production. And that in turn could bring some of the jobs back to rich countries that long ago lost them to the emerging world.

答:该报告认为,所有这些变化的后果成就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后期英国纺织行业的机械化。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使用机器替代手工劳动生产产品的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20世纪初的美国,以装配线为标志,将制造业领入大规模生产的时代。

随着制造业实现数字化,第三次大变革正加快步伐。由于新材料、如3D打印,易用的机器人等全新的生产工艺,以及在线制造协作服务的普及,制造业能在经济的前提下,生产更少量的产品、拥有更加灵活的结构,需要更少的劳动投入。生产方式像个车轮一样兜了个圈几乎回到了原点,从大规模生产方式又转到更个性化的生产。这反过来又可能把某些很久前被发达国家丢弃至新兴世界就业岗位带回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