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 论
1.1 复习笔记
一、西方园林概述
1.内涵
西方园林是指在地理位置上处于西半球的西方国家的园林,以意、法、英、美等国为代表,传统的西方国家在园林艺术形式及风格上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特这,它们共同构成了西方园林体系。
2.发展
西方园林在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影响下,历经古希腊、古罗马的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走向成熟,随后又演变出各种风格与式样,最终形成了丰富多变、对立统一的西方园林体系。
二、园林的基本概念
1.园林概念的起源
最早的园林来自宗教或文学作品,西方人就将宗教文学或神话作品中描绘的天堂或乐园看作是园林的雏形。因此,最早的园林是原始的大自然,是未经人类干预的纯粹的自然环境是人们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的崇拜和再现。
2.园林的概念
园林是人工营造的环境,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的情感和对艺术的追求。是必须经过人类的加工的。现实艺术园林的特征就在于既利用自然,又不同于真正的大自然,带有或多或少的人文烙印。
三、园林产生的原因和意义
1.园林产生的原因
(1)人类有了创造美的愿望。
(2)人类有了创造美的能力。
(3)人类的生活环境远离了大自然并感到不适。
2.园林产生的意义
园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时的产物。
(1)是人类追求更美好的生存环境的开始,表明了人类情感回归失乐园的强烈愿望。
(2)是人们摆脱生活中各种烦恼和忧虑,逃避现实、追求自由与变革的产物。
(3)是理想世界在现实世界的反映,是人们生活中的精神依托。
(4)是人们对现实政治状况、社会灾难、生存压力和文化艺术的反叛。
三、园林的艺术特点
1.追忆
园林是抒发人们对自然的情感的艺术,是人们追求自由、摆脱各种束缚的场所,艺术家们偏好于通过厚古薄今来表达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2.怀旧
造园艺术家们偏爱以古代精神为样板,遥远的时空不仅有利于艺术家们的想象力的发挥而且有助于作品摆脱各种形式的批评与验证。。
四、园林的艺术形式
1.特点
园林是在自然和社会等因素综合影响下,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才逐渐发展成熟的。由于各民族对自然的认识存在差异,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的方式的不同,所以在园林形象的表达形式上存在着差异。
2.影响因素
影响园林艺术形式及风格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背景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哲学思想,包括自然观和美学观。
3.类型
(1)西方园林的艺术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①规则式园林
以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和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规则式园林在西方出现得最早,并且直到17世纪始终在西方园林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不规则式园林
以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为代表的不规则式园林。不规则式园林虽然出现得较晚,但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出现,如同西方造园领域中的一场革命对西方人的自然观和艺术观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2)发展
后期又出现了将规则式园林和不规则式园林两种形式综合在一起的折中式园林。
五、园林的美学观点
不同的园林艺术形式,反映了各自的哲学思想和美学观点。
1.规则式园林
规则式园林是西方传统的唯理主义哲学思想的反映,从古希腊到17世纪的西方哲学家们都遵循理性的原则,受其影响,艺术家们信奉理性的“美在比例的和谐”的原则,竭力排斥感性的作用,他们认为不应模仿自然中的偶然性,严谨的几何构图才体现美。
2.不规则式园林
不规则式园林则代表着17世纪末产生的经验主义哲学思想,经验主义哲学家们认为感性是认识世界的基础,否认了几何比例在美学中的决定作用。自然式造园家们由此得出园林越接近自然则越美的结论。
六、园林的自然观点
园林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是反映人们自然观的艺术。自然是园林永恒的主题,也是造园家们要着力表现的文化内涵。
1.“第二自然”
(1)“第二自然”的内涵
西塞罗将自然分为原始的“第一自然”和经过人类耕作的“第二自然”。“第二自然”是人们在生活中最易接触的自然形象,因而能更好的体现在园林艺术中,西方人将源于各种生产性园圃的实用园,看作是西方园林真正的雏形。
(2)“第二自然”的体现
以生产为主要目的的乡村环境,要成为以文化娱乐为主要功能的造园样板,就必须将乡村环境升华到艺术的高度。从古罗马时代起,西方人在乡村兴建别墅的风气就十分盛行,到文艺复兴时期更是长盛不衰。
2.“第三自然”
(1)“第三自然”的内涵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西方人才真正认识到风景的艺术价值,自然成为艺术创作的源泉,并从此与园林艺术密不可分。园林艺术被看作是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游憩服务而创造的“第三自然”。
(2)“第三自然”的体现
西方园林与乡村景观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西方园林是乡村景观的艺术再现。而园林中的人文景观来自神话传说中自然神的形象化和具体化。
七、不同的园林自然观
1.规则式园林
(1)规则式园林的出发点在于“自然本身是不完美的”,必须对自然进行艺术加工。
(2)规则式造园家将自然看作是原材料,认为离开了艺术家的再创造,自然无法最大限度的展现其魅力,认为艺术自然使真正的自然实现了从自然到艺术的转化,自然的艺术美是园林艺术追求的最高目标。
2.不规则式园林
(1)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出发点在于“自然本身是完美无缺的”,自然美是艺术美所难以企及的,因此自然美才是园林创作的最高目标。
(2)自然式造园家认为造园必须以自然为师,追求园林与自然的高度融合,发现自然之美并改善自然本身是造园家的神圣职责。
八、园林自然观的转变
纵观西方园林发展史,可以看出园林的发展与自然观的转变是一脉相承的,自然观在西方园林发展史中构成了一条明确的主线。
1.神话中的园林
《圣经》中的伊甸园描绘了天使们在密林深处、山谷水涧嬉戏的场景,表明当时人们对大自然原始美的憧憬和崇拜之情。
2.早期园林
早期的园林大多是位于宅邸深处的庭园,在建筑物围合的封闭而规整的空间中,引入自然要素。这种利用自然要素改善人工环境的做法,反映出早期的西方人对自然美的朴素认识。
3.古罗马园林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古罗马人将乡村景观理想化,对自然要素的人工美产生浓厚的兴趣,这表明人们对利用自然为人类生产和娱乐服务的渴望。
4.文艺复兴时的园林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真正认识到风景的艺术价值,出现了将人工美融人自然美的愿望。
5.17世纪的园林
到17世纪,西方人征服自然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艺术家在园林中大量运用艺术化了的自然景物,人工美完全代替了自然美。
6.18世纪的园林
18世纪的启蒙主义者将对自然的奴役等同于对人性的奴役,这导致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彻底抛弃了人工美,追求园林与自然的高度融合。
7.19世纪的园林
19世纪的造园家充分认识到自然的社会效益和环境功能,将自然风景看作是改善城市环境、缓解人们精神压力的良方,在欧洲掀起了城市公园运动,美国也出现了国家公园。
8.当代园林
随着环境学、生态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深入,当代风景园林师对自然的理解不应体现在对自然的能力和演变规律的把握。风景园林师的神圣职责在于提高公众对自然的理解与认识,为人类永续利用自然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