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戏曲编
第1章 一种独特的戏剧文化
1.1 核心讲义
一、“戏曲”的概念界定
(一)产生
“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的特别称谓,最早见于宋元间江西南丰人刘壎(1240~1319)的《水云村稿(词人吴用章传)》。戏曲艺术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歌舞,但直到宋代才成为一种独立生存与发展的戏剧形态。
(二)发展
1.王国维关于戏曲的观点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其《宋元戏曲考》等著作中,把“戏曲”一词作为包含宋金杂剧、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以至清代以来的各种地方戏在内的中国传统戏剧的通称,今天该词专称中国传统演剧体系。
2现今地位
在世界上三种古老的戏剧——古希腊悲剧和喜剧、古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中,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戏曲是生命力最为旺盛的一种,至今仍然活跃在人民生活中。
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
(一)戏曲艺术具有综合性
既包括时间艺术(如音乐),又包括空间艺术(如美术)。戏曲是以唱、做、念、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艺术。同时它涵盖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工艺、武术、杂技等各种门类的艺术因素,艺术因素都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成为帮助和加强表演、刻画人物形象的有机手段,从而使中国戏曲具有独特的魅力。
(二)戏曲艺术具有虚拟性
戏曲主要依靠表演,将表演场所转化为剧情发生的地点。通过演员唱词念白的描绘、虚拟动作的暗示来提示时间、空间,或者借助道具的提示制造舞台幻觉。演员的表演和当场指点,加上观众的想象力,能象征性地虚拟时间、空间和场所。这种虚拟性给戏曲作家和舞台艺术家带来了艺术表现的自由,开拓了表现生活的领域。
(三)戏曲艺术具有程式性
戏曲艺术在各个方面都要求遵守一定的程式。表演程式是生活动作的规范化,是相对稳定的表演语汇,又是生活动作的美化和节奏化。但程式来自于艺人在舞台实践中的生动创造,不断地丰富和创新。
(四)戏曲讲究舞台的节奏性
通过音乐舞蹈来表演故事。另外,戏曲表演和欣赏又看重技术性,戏曲演员需要经过严格的技术训练。
三、戏曲的活动方式
(一)宴会演出
在中国历史上,节日庆祝、婚丧嫁娶、送往引来、文人雅集等,有宴会演戏的习俗,这是维系社会公共关系和联系亲情友情的重要手段。
(二)剧场演出
中国戏曲的剧场,从宋元时代的瓦舍勾栏,到明清时代的戏馆茶楼,到近代的都市剧场,都是戏曲活动的最主要的场所。营业性的剧场演出,是戏曲艺人谋生的主要出路。
(三)广大民众的自娱演唱活动
爱好戏曲艺术的人,从封建士大夫到市井平民,都有自娱自乐的戏曲演唱活动。群众性的戏曲演唱活动中有比较稳定的组织如曲社、票房、围鼓堂等。
四、戏曲演出队伍
(一)江湖班
从宋元时代的“路歧人”、勾栏艺人,到明清时代的江湖班社,到现代的戏曲团体,都是以演戏为生的职业队伍,这是戏曲队伍的骨干。
(二)家班
明代晚期以来,一些士绅豪富之家购买歌童或戏班,组织家庭戏班,称“家乐”,或“家班”。家班的成员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性的奴仆。
(三)业余班社
群众性的业余戏曲演唱班社的成员,有地位和成就的叫曲友、票友、串客。有的票友参加专业的戏曲班社,成为职业演员,称“票友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