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大学哲学系626美学原理(含哲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画理探微》
答:《画理探微》是中国现代美学家邓以蛰所著的美学著作。它从美学、哲学上分析和论述中国绘画与历史,并提出了历史与理论相结合的一个中国绘画美学体系的架构。
2.实践美学
答:实践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学派,李泽厚为其学派的代表。李泽厚在20世纪50年代主张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认为美一方面是客观的,另一方面又离不开人类社会,美是客观的社会生活属性。实践美学的理论含义有四个方面:①实践是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为根本标志的物质生产实践,亦即人类能动地探索、征服、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性实践;②实践是美学研究的根本基础;③实践就是自然的人化;④美与美感都是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诞生出来的,是社会历史的成果。
3.移情说
答:“移情说”是在西方现代美学中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也是心理学美学流派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立普斯是“移情说”的主要代表和创立者,他真正从心理学出发,对移情说作了全面、系统的阐明的。立普斯的“移情说”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把审美对象与审美欣赏都视为同一个自我,即没有自我的欣赏、没有自我的移情,也就没有美的对象。移情现象是一种“外射”作用,即把我的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去,使它变成事物的属性,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4.距离说
答:“距离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语言学家、美学家布洛提出的美学理论,又称“心理距离说”。它要求人们自己与外物分离。“距离”这种审美现象完全是超脱人的实用功利目的的,从实际生活中超脱出来,与宇宙人生保持一定的距离,冷静地、客观地观察事物。即客体才成为审美的客体,才有对客体的审美的欣赏,在欣赏中才有审美的愉快。因此“心理距离”是产生美与美感的根源。“心理距离说”成为心理学美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二、简答
1.简述现实丑与艺术丑的关系
答:现实丑与艺术丑的关系表现为:
(1)现实丑与艺术丑的联系
①艺术丑是对现实丑的描写
艺术丑是艺术美的重要类型,在西方现代艺术中占有特殊地位。艺术丑是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丑在艺术中的反映。这可以分作两类:一类是对现实丑的肯定,另一类是对现实丑的否定。其中,对丑的肯定经历了由肯定其威力巨大到肯定其个性伟大的转变;对丑的否定则经历了由否定其外在形象的丑,到否定其内在的恶,再到否定其本质的假的转变。
②现实丑是艺术审美批判的基础
由于发展变化是事物的基本特征,所以美与丑也可以互相转化。自然丑、生活丑经艺术的再创造可以转化为艺术美,给人以愉悦之感。当它转化为艺术之后它的背后就隐藏着艺术家对美的歌颂与揭示。艺术丑包含着艺术家正确的审美批判。抑恶扬善是艺术美的道德准则,揭示生活中的丑恶,最有力的方式就是塑造艺术丑。
(2)现实丑和艺术丑的区别
①现实中的丑只有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创造,赋予其一定的含义,才能称为艺术丑。
②艺术中的丑可以使美个性化,可以使善回归;现实丑虽然对人的感官刺激是负面的,但对人的意义却并不是仅限于负面影响。自然界的丑更能刺激人类的感官系统,激发人类的求知欲、好奇心与陌生感,丰富人的内心精神世界。社会生活中的丑则更具独特性、深刻性,也更富人文价值。
③当现实丑通过艺术加工成为艺术丑的时候,它就典型化了。这种艺术典型,并不是对丑的讴歌或赞颂,而是对它的无情嘲弄与否定。这种否定可以使人们追求美的愿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产生美感。
2.简述美感的基本特征
答:美感的基本特征为以下几方面:
(1)美感具有形象直接性的特征
美感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和把握的方式,和其他认识一样,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人要认识对象的美,必须以形象的直接方式去感知对象。美感总是首先通过一定对象的感性状貌,一定的色彩、形体、线条和音调等直接的感知或表象来进行的,即以形象的直接性的方式来进行。
(2)美感具有精神愉悦性的特征
情感是美感的又一主要特点和最显著的标志,它使整个审美过程都带上愉快的情感色彩,而美感的愉悦性是由审美需要的满足而引起的。
(3)美感具有潜伏功利性的特征
美感作为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形象的直接性和情感的愉悦性的统一,是有社会功利目的的。美感功利性来源于美的对象的功利性和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
(4)美感具有想象创造性的特征
美感认识充满了想象的认识。不论是艺术创作还是欣赏,都带有想象的创造性。想象是一种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能感知直接作用于主体的事物,而且还能在头脑中创造新的形象。这种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就是想象创造性。
3.简述美的形式与形式美的异同
答:美的形式与形式美的异同表现在:
(1)美的形式与形式美的相同之处
形式美的形成是由美的外在形式演变而来。其中包含着具体的社会内容的,经过长期重复、仿制,使原有的具体社会内容逐渐泛化成为某种观念内容,而美的外在形式即由此长期的过程,演变为一种规范化的形式,成为独立审美的对象。
(2)美的形式与形式美的不同之处
①美的形式和形式美所体现的内容不同
美的形式所体现的是它所表现的那种事物本身的美的内容,是确定的、个别的、特定的、具体的,并且美的形式与其内容的关系是对立统一,不可分离的;而形式美则不然,形式美所体现的是形式本身所包容的内容,它与美的形式所要表现的那种事物美的内容是相脱离的,而单独呈现出形式所蕴有的朦胧、宽泛的意味。
②美的形式和形式美的存在方式不同
美的形式是美的有机统一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美的感性外观形态,而不是独立的审美对象;形式美是独立存在的审美对象,具有独立的审美特性。
4.简述美与科学的关系
答:美与科学的关系表现为:
(1)美与科学的联系
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审美情感包含着理性认识,是情与理的统一,科学探求真理的认识也包含着情感活动,也是情与理的统一;美感和科学认识一样,都是客观世界能动反映的一种方式,都是意识形态。
(2)美与科学的区别
①审美的想象与科学的想象是不同步的
科学的想象追求真理是非常严谨的,要有可靠的事实作根据,不容许虚构,更不允许由想象代替和构成科学的最后成果。审美的想象是追求美,可以允许虚构;科学的想象要符合逻辑,尽量排斥感情的色彩和作用。审美的想象不必符合逻辑。
②审美情感与科学探求真理的认识不同
科学家所追求的是真,虽有热烈的情感,但情感只是作为追求真理的动力,它不能进入认识过程,更不能作为认识的结果。追求真理的认识是以理智、思想等抽象逻辑认识为其特征的。审美情感是对美的认识,与追求真理的抽象逻辑认识不同,它不脱离生动的、具体的感性形象。它是以情感体验为特征,在情感体验中虽也有理性的思维活动、理性认识的内容,但它是融化在、沉淀在情感之中的。如果说科学家的认识是以抽象的逻辑为主的话,美感认识则以对美的体验为主。
三、论述
1.阐述美与人生的关系
答:美与人生的关系表现在:
(1)美与人生有着内在统一性
审美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人生实践,是人的生存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间有着内在的统一性。
①实践不仅指物质生产活动,还包含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人的艺术和审美活动
审美是人生实践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整个人生可以看作一个审美和艺术活动的舞台,同样,艺术和审美的舞台亦是浓缩着的人生实践,所以,审美活动和人生实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人生实践之中。
②审美活动本身就起源于人类的生存实践之中,并且伴随着人类的成长而成长
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大量出土文物都说明了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实践。早在原始社会,审美活动就交织在祭神舞乐之中,成为原始人生存狂欢的一个组成部分。
③审美活动也是人的生存与发展实践的需要
从人类总体说,除了最基础的物质生产劳动以外,审美活动也极大地推动着人类的发展。
④审美实践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同时又以人生实践为源泉
审美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以人生实践为源泉的。审美创造与审美欣赏都离不开人生实践,审美活动需要在人生实践中不断地汲取营养,才能丰富和发展起来。就艺术创造这个最高级、典型的审美活动来讲,必须在生存实践中才能获得内涵。
(2)美是诗化了的人生境界
审美是一种人生境界,且是高于一般的人生境界,它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诗意的提升和凝聚,也是一种诗化的人生境界。
①审美境界
审美境界一般是指在生活中和艺术中出现的审美的情境。它是情与景、心与境、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同时,这种情境的有机统一表现在接受效果上又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无限对有限的超越,达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
②人生境界
人生境界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转换成审美境界。这个条件就是人生修养。人生境界向审美境界转换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其生成机制在于精神上的修养工夫或内在实践。这种修养工夫或内在实践因各家学说的不同而有差异,但就它们共同构成中华审美文化的遗传基因这一点来说,却是完全一致的。
2.阐述艺术在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艺术是人类的一种制作活动和其产品,这种产品必须是首先诉诸人类感性的。但并非任何制作出来的东西都是艺术,只有那些达到极高水准、引起人们惊叹的作品才是艺术作品。美学的研究对象之一是艺术,在许多美学家那里艺术甚至是美学研究的唯一对象,美学变成了艺术哲学,宗白华先生也认为研究美学不能撇开艺术,必须紧密地联系艺术。艺术在美学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具体表现在:
(1)艺术在美学中的地位
在美学传统上,“艺术”是美学的核心问题,美学史上有把美学视为“艺术哲学”的,也有要求把艺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艺术是人类社会历史中比较鲜明的现象(尤其是近代以来),这种现象具有较为明确的环节分辨,有较为突出显著的内涵特征,艺术品又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实证性,可以成为美学理论比较明确的对象。
(2)艺术对美学的作用
艺术与哲学思考互相烘托、参照,并对“美学”这一边缘性领域有指明作用,不仅如此,艺术的内涵分析对审美现象的分析也有指明与范导作用。
美学之所以将艺术作为其主要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因为其对美学产生以下几点作用:
①美学可以通过研究艺术而重新回到感性问题和审美经验问题;
②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性质并不相同,艺术是人类的一种制作活动和产品,而人类对于自然却存在一种归属关系,它首先不是一种审美关系,所以比较起来,自然美和“自然”的概念相当难以把握,而艺术把握起来相对容易;
③艺术还有许多自然并不具备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作用,这是许多哲学家和艺术理论家所关注的焦点。
总的来说,在很大程度上,艺术不是一个标志着人类某一特殊活动领域的概念,它只是一个带有褒扬和赞赏意味的“形容词”或者“叹词”,是对由人类双手制作的物品(相对于自然物和自然景色)所引发的那种“奇迹”感受的一种赞赏性的表达。任何一个社会都离不开这种奇迹的感受和经验,所以艺术在美学中处于一定的重要地位,并成为其主要的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