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课后习题详解
一、概念题
1无意识
答:(1)含义
弗洛伊德把无意识定义为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这个部分的主要成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等。
(2)特点
①无矛盾性,这是说无意识中的各种本能冲动和欲望拥挤在一起而互不干扰。按弗洛伊德的话来说,它们“置身于矛盾之外”,两种目标不一致的欲望可以同时积极活动,而不会相互对抗。
②无时间性,即无意识中的各种欲望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也没有任何时间上的先后次序,时间关系是意识的一种特征而不是无意识的特征。
③不存在任何否定、怀疑和不相信的成分。
④非现实性,即无意识几乎与外部世界没有任何联系,无意识过程按自身的强度和快乐原则进行,它不管现实,只求享乐。
⑤无意识观念的能量远比前意识或意识中观念的能量大,因而它更机动、更活跃,易于变形和替换。
2.前意识
答:(1)含义
前意识是精神分析理论术语。指人的潜意识心理活动中在必要时可召回的经验部分。存在于心理结构最表层的意识与最深层的潜意识之间,与意识、潜意识有直接联系,是两者相互交流的中介。
(2)特征
①具有与意识系统相联系的特征,这些特征使之易于并能进入意识。
②具有与潜意识系统相联系的特征,这些特征使之可从潜意识中吸取能量并通过自身的活动实现潜意识的要求。
③最关键的特征是与语言符号记忆系统相联系,这使之可能随时进入意识,但由于只是与记忆残余相联系,平时只存在于潜意识之中。
(3)作用
其在整个心理结构中不可取代的作用在于可使各种不同的观念性内容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使它们与时间相联系,建立审查关卡和一系列检验观念的可行性的准则,即充当稽查者,不让不合适的潜意识内容进入意识领域。
3本我
答:本我亦称“享乐自我”。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术语。该词源于拉丁文id(音译为“伊底”),其本义同英文“it”。是指人格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其中蕴藏人性中最接近兽性的一些本能行动,具有强大的非理性的心理能量。本我遵循快乐原则,一味追求满足,是人格深层的基础和一切活动的内驱力。本我与自我、超我共同构成个体的人格。
本我能量发泄和寻求满足的途径:
(1)借助反射活动和愿望满足释放能量;
(2)屈服于自我的影响,使能量接受自我的约束,以迂回的方式得到满足。
4本能
答:本能指有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并通过遗传固定下来的、不学而能的行为和内动倾向。
(1)本能行为是通过一系列非条件反射表现出来的刻板的外显行为方式,在同一类族动物中表现各异,如老鼠打洞、燕子筑巢、候鸟迁徙、雏鸭印刻,以及动物的单居、双居、群居等生活习性。
(2)本能的内动倾向主要表现为同一类族动物的某种类似的生理内驱力,即与生俱来的内在的需要驱动和满足方式上的共同行为特征。
5快乐原则
答:快乐原则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术语。人的潜意识本能或本我活动遵循的原则。人的本能能量的大小和增减决定人的心理体验。兴奋量高或增长,心理的紧张状态变高或增长,这被体验为不快乐。反之,兴奋量低或降低,心理的紧张状态变低或消减,这被体验为快乐。
人的潜意识活动或本我的活动受这一原则的调节,即避免不快乐而力求快乐,避苦趋乐是人的本性,受这一原则支配的心理过程为原发的过程,只求快乐的满足,不考虑现实的条件。该原则不能被放弃或取消,只能被改变或修正。在心理或人格的其他组成部分中亦以其他方式发挥作用,是人的心理活动原始的和基本的原则,但并非唯一的原则。
6自我
答:自我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论创始人弗洛伊德使用的术语。是人格心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有两种含义:
(1)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处于本我与超我之间的意识结构部分,是人格的理智层面,具有防御和中介两种职能。
(2)作为主体的我,指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与我的关系的认识。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三个方面所构成。
7超我
答:超我是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使用的术语。指人格结构中最为道德的部分。从自我中分化、发展而来。其内容包含自我理想和良心,来自父母及其代理者传递的文化伦理规范,是幼儿发展期中父母的管教和社会化的结果。
超我的基本功能:
(1)观察、监视自我,奖赏、惩罚自我。其中自我理想是衡量自我为善的尺度,指引自我应该做什么;良心是衡量自我为恶的尺度,指出自我不该做什么。
(2)为本能的满足设置禁令,并亲自执行或命令自我执行禁令。
8焦虑
答:(1)含义
焦虑是个人预料会有某种不良后果或模糊性威胁将出现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
(2)特点
特点是紧张不安、忧虑、烦恼、害怕和恐惧,可能伴随出汗、颤抖、心跳加快等生理症状。
(3)分类
可分为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前者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具有持久性,后者亦称情境焦虑,因情境而发生,具有暂时性。
可分为显性焦虑和原始焦虑。前者为个体意识到的情境焦虑,后者为婴儿期因缺乏母爱和安全需要未获得满足而产生的。
(4)焦虑与恐惧
焦虑类似恐惧,一般认为前者由模糊的、不明确的刺激引起,后者有清楚明确的原因。亦有认为是出现于实际威胁之后的不适感,具体可由对身体的威胁、对自尊的挑战、工作和交往中的压力,以及各种冲突和挫折情境引起。
(5)焦虑的程度及影响
其程度由轻微的忧虑直到惊慌失措或惊恐。若适度,则不仅对人无害,且可激发斗志,唤起警觉,提高工作效率;若过于强烈则可能损害身心健康。弗洛伊德看来,焦虑是各种心理问题的中心。
9防御机制
答:(1)含义
防御机制是为了减轻或消除人格内部的冲突,降低或避免焦虑,以保持人格的完整和统一,自我创造了许多保护性的机制,弗洛伊德称之为自我防御机制。
(2)共同点
弗洛伊德认为,几乎所有的自我防御机制都有两个共同点:
①它们是无意识的,即说人总是不知不觉地、无意识地采用它们。
②它们往往否定、歪曲或虚构实际情况,具有与现实相脱离的特性。
10压抑
答:
(1)压抑是自我最基本的防御机制,因为它先于其他任何防御机制而产生,别的防御机制的运行要以它为基础。
(2)压抑是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通过它,那些会带来焦虑的观念和欲望被禁闭在本我之中,人意识不到它,焦虑自然会大大减轻。
(3)压抑有两种情况:
①是对本我中的先天本能冲动和原始欲望的压制;
②是对个人后天生活中的痛苦经验和不良欲望的压抑。
11性
答:
性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使用的术语之一。弗洛伊德主张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生殖活动是狭义的性,而广义的性不仅包括直接的生殖活动,而且包括许多以间接形式发泄性冲动的活动,如接吻、触摸、跳舞等。唇舌、皮肤都不是生殖器官,但刺激它们也可以产生性的快感。因此,所谓广义的性就是一切寻求快感的潜力,弗洛伊德称为力比多。
12力比多
答:
(1)含义
力比多是精神分析理论术语。指人类生而具有的一种原始性欲。即性冲动、性本能。是驱使人的所有行为的原始内动力。弗洛伊德早期视之为性欲,后扩大其涵义,视之为一切与保存生命有关的本能,即生的本能。
(2)发展阶段
其发展阶段分为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进一步扩大其内涵,视之为一般生物的生命能量。
13俄狄浦斯情结
答:
俄狄浦斯情结译为“恋母情结”,亦称“普遍情结”。精神分析理论术语。男孩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恋母斥父欲望。弗洛伊德援引自古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王子俄狄浦斯违反意愿杀父娶母的故事。
弗洛伊德认为,3岁~6岁儿童的人格发展处于男性生殖器崇拜阶段。此时,男孩对母亲具有强烈的依恋性,将母亲看成自己爱慕的第一个对象,千方百计讨好她,想独占她,而将父亲看成竞争对手,表示出攻击意识。男孩这时并没有明确的结婚、性交概念,只是在对母亲的恋情中能获得一种性前期的快乐。此阶段,男孩以父亲自居,以父亲为榜样行动。他们对父母亲一爱一恨冲突的解决,需要放弃取代父亲的目的,推迟满足自己的意愿,直到身心发育到与性心理同一,并选择新的异性对象替代母亲为止。
弗洛伊德认为,此情结是神经症的核心,也是宗教和道德的最终根源。只有当这种情结得到解决,发展出一种超我的作用对行为进行调整,对文化思想和戒律进行内化,或情结被压抑到潜意识之后,儿童才可能向新的人格阶段发展。
14自由联想
答:(1)含义
自由联想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指联想实验的一种形式。实验时,先给被试呈现一个刺激词,要求其一看见刺激词就将所想到的立刻说出来,不管它是什么东西、属于什么性质。
(2)形式
自由联想有两种不同的形式:
(1)不连续的自由联想,只要求被试尽快说出当时头脑中浮现的第一个词或事实;
(2)连续的自由联想,指主试呈现一个刺激词时,要求被试根据自己联想到的词或事实不断联想下去,尽可能快地以一系列的单词或事实作出反应。这时,被试要把前一个联想的反应词或事实,作为下一个联想的刺激。如呈现刺激词“牛”时,被试的反应可能是:羊一马一马车一汽车一火车一飞机等等。
15投射测验
答:(1)含义
投射实验是人格测量的一种方法,用于探索个体心理深处的活动。受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认为个体无法凭借自己的意识来说明自己,而必须借助某种无确定意义的刺激为线索,把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欲望、动机、冲突等心理活动不自觉地投射出来。
(2)特点
采用一种暖昧的刺激,如墨渍、无结构的图片等,让被试在不受限制的条件下做出反应。为减少伪装的可能,通常不让被试知道测验的真正目的,心理学家根据自己的理论假设对被试的反应作出解释。
(3)适用范围及评价
通常应用于临床治疗,适用于儿童和成人,且不受文化程度的制约。在了解被试的人格因素方面具有独特作用。著名的有罗夏墨渍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等。
对这类测验结果的解释大都依赖心理学家的经验,其信度、效度一般都较低。
二、简答题
1试析精神分析的起源。
答:要理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起源,可以从他的生平、思想渊源和社会背景等方面去分析。
(1)弗洛伊德的生平中有关精神分析的起源
①l7岁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在大学学习期间对解剖学感兴趣。他解剖了400多条雄性鳗鱼以研究其性器官所处的位置与结构,使得他第一次接触了有关性的研究。
②成为世界著名生理学家布吕克的研究助手,他的机械还原论的生物观对弗洛伊德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③选修了布伦塔诺的哲学课程,布氏的意动心理学思想以及叔本华与尼采等非理性主义思想对弗洛伊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④1885年,在法国跟随沙可学习催眠术获得两个重要收获:第一,他从沙可那里知道,某些精神病如癔症主要是一种心理精神上的障碍,而不是躯体上的疾病。对于心理上的障碍可以用心理治疗的方法来对付。此后,弗洛伊德放弃精神病的生理治疗方法如电休克等疗法,而转向采用催眠术等心理治疗方法。这是弗洛伊德迈向精神分析的重要一步。第二,在精神病病因学上弗洛伊德得到了重要的启示,即无意识的性心理对于某些精神病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⑤在用催眠术治疗病人期间,发现催眠术存在一些缺陷,又引进了布雷尔的谈话疗法,正是这种方法把弗洛伊德引向了精神分析,后来他改进了谈话疗法,发明了“自由联想法”。
⑥弗洛伊德用自由联想法治愈了难以计数的患者,而且帮助弗洛伊德发现了人类精神深处的奥秘。在治疗神经症的过程中,弗洛伊德依据大量临床资料,不断地思考神经症的病因以及治疗的有效性的机制等理论问题,逐渐形成了他的早期精神分析理论,即早期的无意识论与性欲论。
⑦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雷尔合著的《关于癔症的研究》一书出版,标志着精神分析派的开始。
⑧在l897年,弗洛伊德着手以梦为材料进行自我分析,并在1900年发表《梦的解析》一书,系统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
⑨1900年以后,他又提出了许多新概念、新思想,并使之系统化,出版了一系列的著作,如《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1901)、《性学三论》(1905)、《精神分析引论》(1910)等。精神分析理论日益成熟和发展。
从弗洛依德的生平可看出,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他之所以能创立如此不平凡的精神分析体系,与他的聪明才智有关,与他的不平凡的经历有关,更与他的探求真理的勇气、孜孜不倦的精神、遇到挫折时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有关。
(2)弗洛伊德理论的思想渊源
①欧洲近代学术界对无意识动力的作用
a.l8世纪初,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创立了单子论。
b.德国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人的心理中存在着一个意识阈限。
c.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进一步强调无意识的作用。
②古典精神分析的自然科学与医学的背景
a.近代物理学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影响
能量守恒与转换的学说启发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推动精神活动的心理能、心理能的实质——“力比多”也同样守恒。
b.生物学对弗洛伊德理论的重要影响
第一,弗洛伊德吸收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本能的概念;
第二,受布吕克的机械论与还原主义思想的影响,弗洛伊德相信一切生命现象都可以还原为物理的东西。
c.临床精神病学对精神分析的作用
弗洛伊德在精神病人身上获得了对人性的领悟,从而形成了他的人格理论体系。
2.如何理解无意识及其作用?
答(1)无意识的定义和特点
①定义
弗洛伊德把它定义为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
②特点
a.无矛盾性,指无意识中的各种本能冲动和欲望拥挤在一起而互不干扰;
b.无时间性,即无意识中的各种欲望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也没有任何时间上的先后次序;
c.在无意识中不存在任何否定、怀疑和不相信的成分;
d.非现实性,即无意识几乎与外部世界没有任何联系,无意识过程按自身的强度和快乐原则进行,它不管现实,只求享乐;
e.无意识更机动、更活跃,易于变形和替换。
(2)无意识的作用
①无意识是人格结构中最大、最有力的部分。虽然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并没意识到它的存在,但它对于我们的一切行为都产生影响。
a.它影响我们的思维、感知和行为的方式;
b.影响我们的职业、婚姻对象的选择;
c.影响我们的健康状况、爱好、兴趣和习惯等。
②在弗洛伊德看来,不存在任何自由意志的行为,有些行为表面上似乎出自我们的意识和自由意志,但实际上都是受无意识力量所驱使的,它们只不过是无意识过程的外部标志。有意识的心理现象往往是虚假的、表面的和象征的,它们的真面目、真实原因和真正动机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无意识之中。
3述评弗洛伊德的三因素人格结构说。
答:(1)三因素人格结构说
从人格结构来说,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①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低层,是由先天的本能、原始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的。遵循快乐原则。
②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其作用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遵循现实原则。
③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的自我。它的作用是: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遵循道德原则。
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关系:
如果自我强大,能使本我的能量以社会允许的方式适当释放,则本我、自我和超我能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中,个体就是正常的。如果自我弱小,则本我和超我处于激烈的对立冲突的非平衡的状态中。由于超我对本我的压抑,使本我的欲望长期得不到实现,压抑就转变为焦虑、不安,久而久之就导致精神疾病,也就是人格内部存在着的动机冲突。
(2)弗洛伊德的三因素人格结构说评价
①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贡献
a.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对人格进行全面而深刻研究的心理学家,他的“人格三结构”理论是第一个完整的人格理论。
b.他不仅注意到了人格的多层次性,而且率先提出了人格中的欲望、动机等非理性的无意识因素的存在和影响,这大大丰富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c.他的研究深入了人的内心世界,直面了人性的真实,这比以往的心理学对人的内心世界的认识更深刻。
d.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推动了西方人格心理学的研究,为人类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人格三结构”理论的提出标志着西方人格心理学的开始。从此以后,人格心理学便蓬勃地开展起来,出现了许多较完整的影响较大的人格结构理论。
e.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理论中,包含有辩证法的思想。他深受黑格尔等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并师从叔本华,他的人格理论处处体现着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如有意识就有无意识,有生的本能就有死的本能,有本我就有超我;在人格结构内部,本我、超我二者始终处于相互矛盾、斗争、冲突的过程中,这个冲突又由自我去调节,从而处于一个统一的整体中。人格就是在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冲突、斗争和平衡中形成和发展的。
f.弗洛伊德发现了本能在人格发展中的动力作用,对人们重视生物因素,从生物学的角度理解人格发展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他对本能的研究,也冲击了先前传统的、陈旧的观念,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②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局限性
a.弗洛伊德贬低了意识和理性的作用,片面夸大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的作用是不正确的。弗洛伊德偏激的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主要是潜意识的,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是人格最重要的动力,而意识和理性仅仅被看作是本能和欲望的伴随因素,这不符合人的实际。
b.弗洛伊德完全用生物学的观点去解释人格,他认为人格的实质是生物的本质而非社会的本质,人的所有内部的冲突都是本能冲突之间的无意识斗争,其理论中的道德意识也是为本能思想作铺垫的。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间的关系描述就是这种冲突模式。这种观点是反社会的。
4述评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答:(1)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
①口腔期
弗洛伊德把从初生到满周岁这段时间称为口腔期,婴儿力比多发泄的主要动欲区是口腔。通过口腔活动如吮吸、吞咽、咀嚼等,不仅满足了婴儿饥饿时的需要,而且这些活动本身也提高了性快感。
口腔期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前口腔期和后口腔期。
a.前口腔期足指婴儿从出生到满八个月,这段时间内,婴儿的性快感主要来自于吮吸和吞咽活动,唇和舌成了主要的动欲区。
b.后口腔期大约是婴儿出生后第八个月到一周岁。随着牙的生长,力比多倾注的动欲区集中在牙、牙龈和咽部。性快感主要来自于吞咽、咀嚼和吞食活动。
自我的形成是口腔期最重要的成就。
②肛门期
这一阶段大约从出生后第二年起到两岁末。在肛门期,幼儿的主要动欲区是肛门。
同口腔期一样,肛门期也有两个时期,即前肛门期与后肛门期。
a. 前肛门期力比多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肛门排泄粪便来解除内部压力以获得快感体验。
b. 后肛门期(又称为保持期),力比多快感主要来自保持粪便而不是排泄粪便。
③性蕾期
大约从三岁到六岁是性蕾期。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抚摸、显露生殖器获得力比多的满足。儿童心中产生了有关父母的情绪冲突,即男孩心中的俄狄浦斯情结和女孩心中的伊利克特拉情结。这时期形成超我。
④潜伏期
性潜伏期是指从六岁一直到十二岁左右。在这段时间里,由于儿童生范围的扩大和在学校吸取了系统知识,儿童人格中的自我和超我部分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男女儿童之间的关系较疏远,一直维持到青春期才又发生变化。
⑤生殖期
弗洛伊德把前几个性心理发展阶段统称为“前生殖期”,把性心理发展的最后阶段称为“生殖期”。这时儿童的心理发生了根本的转折,从“自恋”转变成了“异性恋”。从这个时期起,人类个体就开始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成为社会中一个独立的成员。他们寻找职业,选择婚姻对象,开始异性恋的生活,生育和抚养后代。
(2)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评价
①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贡献
弗洛伊德在研究人格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到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每个阶段的生理基础以及教育和训练在各发展阶段中的作用。他对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的划分也与心理年龄阶段的科学划分有着一致性。这可说是弗洛伊德对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贡献。
②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局限性
弗洛伊德以动欲区转移为依据来划分人格发展各阶段是不科学的。对发展各阶段特点的分析,尤其是对所谓性器期“恋亲情结”的阐述也不符合实际。
5根据古典精神分析理论阐述精神疾病的形成机制。
答:古典精神分析理论关于精神疾病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潜意识决定论
精神疾病是由于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造成的。从心理地形学来说,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灵的构成有三个层次;
①意识。意识是人格的表层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组成。它的特点是具有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
②前意识。前意识的主要作用就是检查作用,即不许那些使人产生焦虑的创伤性经验、不良情感,以及为社会道德所不容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进入意识领域;
③潜意识。弗洛伊德把它定义为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
其中,潜意识不仅是人的正常活动的内驱力,而且也是人的一切精神疾患产生的深层基础。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从描述意义上说,有两种无意识,即潜在性无意识和动力性无意识;从动力意义上说,只有一种无意识,即被压抑的动力性潜意识。正是病人意识不到的潜在心理动力影响着他的外部行为,所以强迫症、恐惧症等神经症患者的表面荒谬不可理解的行为,实际上都有其”隐意“,只是病人自己觉察不到而已。
(2)人格结构说
从人格结构来说,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①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低层,是由先天的本能、原始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的。遵循快乐原则。 ②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其作用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遵循现实原则。 ③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的自我。它的作用是: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遵循道德原则。
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关系为,如果自我强大,能使本我的能量以社会允许的方式适当释放,则本我、自我和超我能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中,个体就是正常的。如果自我弱小,则本我和超我处于激烈的对立冲突的非平衡的状态中。由于超我对本我的压抑,使本我的欲望长期得不到实现,压抑就转变为焦虑、不安,久而久之就导致精神疾病,也即是人格内部存在着的动机冲突。
(3)个体早期经验
弗洛伊德认为,一切神经症都是由于被压抑在潜意识中那些幼年精神创伤、痛苦体验造成的。在弗洛伊德看来,神经症形成的根源,是被压抑到潜意识中未能得到解决的欲望,是早在幼年时期形成的症结。
(4)以性心理为主线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弗洛伊德根据动欲区在身体上的不同定位,人的性心理发展也即人格发展有五个不同的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和生殖期。每一阶段都有其特点和特殊问题,阶段之间的先后顺序是固定的,这种固定的发展顺序是由成熟过程决定的。一个人如果能很好地解决人生早期各个发展阶段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顺利地达到人格发展的最高阶段——生殖阶段,那他就会获得健康人格。反之,精神疾病就会产生。
(5)焦虑和防御机制的失败
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用来应付本我和超我压力的手段。当自我受到本我和超我的威胁而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罪恶感时,焦虑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的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缓和或消除不安和痛苦。防御机制主要有压抑、升华、替代、拒绝、反应生成、理智化以及投射等。只要能够运用这些防御机制来维持平衡,而没有表现出适应不良的行为,那就不能看作是病态。只有在不适当的时机,不适当地应用防御机制以致不论在自己内心安宁方面还是与他人的交往方面都和他的生活不相称、不相和谐时才可以称之为病态。如果一个人对任何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不愉快情感都做出刻板的、不加选择的、公式化的防御反应,便可以认为他是患了神经症。
6在弗洛伊德看来,什么是健康的人格?
答: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虽然主要探讨变态人格、变态心理的发生与矫治问题,没有专门讨论健康人格的问题,但他的理论之中还是包含了不少关于健康人格的真知灼见。
(1)在其人格结构论中,他主张人格健康的关键因素是自我,只有具有强大而充满理性的自我才能平衡协调本我与超我的对立、本我与现实的矛盾,寻找到满足矛盾各方要求的最佳行为路线。只有本我、自我和超我能处于一种相对平衡与和谐统一的状态中的人格才是健康的人格。
(2)弗洛伊德在其人格发展论中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很好地解决人生早期各个发展阶段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顺利地达到人格发展的最高阶段——生殖阶段,那他就会获得健康人格,即所谓“生殖型人格”。这是弗洛伊德最推崇的健康理想的人格,具有这种人格的人能够消除本能力量的破坏作用,使之富于建设性,不仅在性方面,而且在心理和社会方面都达到完美的境界。
7精神分析的方法有何特色与局限性?
答:弗洛伊德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自由联想法、梦的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和幽默等几种。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与实验心理学研究方法有很大差异。弗洛伊德的理论贡献和局限性很大程度上都归因于它的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1)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的特色主要表现在:
①在研究中,弗洛伊德着重了解有关心理的非常态现象和特殊现象;
②弗洛伊德着重从整体出发研究人格;
③弗洛伊德的方法既是一种研究方法,又是一种精神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它既具有研究价值,又具有实用意义。
(2)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局限性表现在:
①着重了解有关心理的非常态现象和特殊现象的特点并非绝对的优点,如果研究者掌握不当,这种特点会给他们的研究带来消极后果。这是因为他过分依赖变态心理和特殊心理现象的材料,忽视人的优良品质,只重视人的病态方面。
②对人格的个别方面和特殊机能的考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③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缺乏科学的严谨性和精确性。主要表现在:
a.研究方法是在未加控制和不系统的条件下收集资料的。对病人所讲的话不作精确记录,而是在事后通过回忆写记录,同时又分析思考这些记录,这样的记录很难达到精确的程度,它往往掺杂有弗洛伊德本人的主观猜想成分。
b.确定病人的报告时缺乏准确性和真实性,因而弗洛伊德理论所依据的材料很可能是不完全的和不客观的。
c.由于弗洛伊德并不把他的资料数量化,因此,不可能确定研究的结果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d.许多概念不能通过实验来考验,因为它们是不精确的、含糊的和非操作性的,难以和具体实际变量联系起来。
8尝试分析自己所做的一个梦。
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