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滢《实验心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3 考研真题及强化习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由于实验本身刺激呈现的规律性,使得被试对刺激是否达到阈限值提前做出反应而产生的误差是(  )。[统考2009研]

A.习惯误差

B.期望误差

C.练习误差

D.疲劳误差

【答案】B

【解析】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阈限产生的误差主要有四种: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习惯误差是指由于被试在长序列中有继续作同一种判断的倾向所引起的误差。期望误差则是指由于被试在长的序列中给予相反判断(期望转折点尽快到来)的倾向所导致的误差。练习误差是由于实验的多次重复,被试逐渐熟悉了实验情景,对实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效果,而导致反应速度加快和准确性逐步提高的一种系统误差。疲劳误差是指由于实验多次重复,随着实验进程而发展的疲倦或厌烦情绪的影响,而导致被试反应速度减慢和准确性逐步降低的一种系统误差。

2.认为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的心理学家是(  )。[统考2008研]

A.史蒂文斯

B.费希纳

C.韦伯

D.冯特

【答案】A

【解析】史蒂文斯认为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呈幂函数关系,进而创立了史蒂文斯幂定律。费希纳认为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呈对数关系,创立了费希纳定律。韦伯认为差异刺激量与比较刺激量之间的比值为一个常数,创立了韦伯定律。冯特建立了第一个科学的心理学实验室,标志了心理学的诞生。

3.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在每次渐增系列实验中,其阈限的下限值应取(  )。[统考2008研]

A.第一次非正到正的对应值

B.第一次非负到负的对应值

C.最后一次正到非正的对应值

D.最后一次负到非负的对应值

【答案】D

【解析】极限法以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作为阈限值。因此,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在每次渐增系列实验中,其阈限的下限值应取最后一次负到非负的对应值。其阈限的上限值应取第一次正到非正的对应值。

4.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其他条件不变,只大幅提高对被试击中目标的奖励,则可推测(  )。[统考2008研]

A.β增大,增大

B.β减小,不变

C.β增大,减小

D.两者均不变

【答案】B

【解析】在信号检测论中,是辨别力指标,是观察者对刺激的感受性的度量,一般情况下是比较稳定的。β是被试的反应标准,β>1则被试的反应标准较严,β<1则被试的反应标准较宽松,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其他条件不变,只大幅提高对被试击中目标的奖励,则被试将会采用相对宽松的反应标准,即β减小,而辨别力指标受到噪音与信号强度以及被试者自己的感受性的影响,而不受奖惩条件变化的影响,因此,保持不变。

5.在汤里放10克盐,要使汤的咸味尝起来刚好有差异,需要增加2克盐。根据韦伯定律,如果最初放20克盐,要使汤的咸味刚好有变化,则需要加盐(  )。[统考2007研]

A.2克

B.4克

C.6克

D.8克

【答案】B

【解析】韦伯定律主要说明差别感觉阈限,即觉察刺激微弱变化需要的变化量与原有刺激之间存在着的内在关系。韦伯定律指出,刚刚能觉察出刺激有差别时,刺激新增加量(即差别感觉阈限)和原有刺激(即标准刺激)成正比。但对刺激的差别感觉,不取决于刺激增加的绝对量,而取决于刺激增加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ΔI/I=K,其中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Δ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变化量;K为常数,即韦伯分数或韦伯比率。不同感觉通道的韦伯分数(即K值)是不同的。题中,咸味的韦伯分数(K值)为0.200。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6.在感觉阈限测定中,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由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这种方法是(  )。[统考2007研]

A.恒定刺激法

B.平均差误法

C.最小变化法

D.系列探索法

【答案】B

【解析】古典心理物理法主要有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和最小变化法三种。恒定刺激法的特征是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只呈现几个固定的刺激;最小变化法是指刺激差别由小到大、由大到小予以改变,从而来探索感觉阈限,所以也称做系列探索法。平均差误法则是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由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然后通过计算被试各次调整出来的数值与标准刺激的差误量的平均值来确定感觉阈限。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7.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击中率的纵轴值为0.11,虚报率的纵轴值为0.33,则该实验中的β值为(  )。[统考2007研]

A.-0.22

B.0.22

C.0.33

D.3.00

【答案】C

【解析】采用古典心理物理法测定感觉阈限时,无法将个体的感受性与其反应偏向加以辨别和分离,信号检测论则通过信号检测的实验程序,将感受性与反应偏向加以分离并计算出具体数值。β值又称似然比,表示的是个体所选择的作为产生“信号”、“噪音”两种反应的分界点,称为判断标准。它以实验中被试的击中率的纵轴值与虚报率的纵轴值的比值来表示。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8.在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Rec

A.钟型曲线

B.Steven函数

C.

D.对角线

【答案】D

9.实验者要求被试报告是否某杯咖啡中含有糖。当增加咖啡中糖的含量时,(  )。[中山大学2005研]

A.变小

B.增加

C.没有变化

D.不能预测对的影响

【答案】C

10.阈限的上限和下限的平均数被称为(  )。

A.差别阈限

B.主观相等点

C.强度估计

D.不肯定间距

【答案】B

11.对偶比较法中因为每一刺激都要分别和其他刺激比较,假如以n代表刺激的总数,那么配成对的个数是(  )。

A.n(n-1)/2

B.n

C.n-1

D.n(n-1)

【答案】A

【解析】n个对象中一次取出两个进行组合的可能组合数为

12.SN分布的平均数与N分布的平均数的关系是(  )。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不确定

【答案】A

【解析】SN分布表示信号+噪音的分布,而N分布表示的是噪音的分布。由于SN分布是在原有的噪音刺激上再加上信号刺激,因此,SN分布的平均数是大于N分布的平均数的,即SN分布永远在N分布的右边。

13.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线是以(  )为横轴。

A.击中率

B.虚报率

C.漏报率

D.正确否定概率

【答案】B

【解析】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线是在以虚报率为横轴、击中率为纵轴所组成的坐标图中,根据被试在特定刺激条件下由于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得出的不同结果所画出的曲线。。

14.在用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差别阈限的实验中,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是继时呈现的,这时需要平衡的误差是(  )。

A.空间误差

B.期望误差

C.动作误差

D.时间误差

【答案】D

【解析】当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继时呈现时,由于存在时间上的差异,因此,需要平衡时间误差,应采用ABBA法。空间误差是由于两个刺激呈现的空间上的差异产生的误差。期望误差是指被试在长时间的序列中给予相反判断(期望转折点快点到来)的倾向所引起的误差。动作误差是由于被试的操作所引起的误差,通常在平均差误法中会出现动作误差。

15.(  )是一种用来估计阈限值的程序。

A.极限法

B.名称量表

C.等距量表

D.绝对阈限

【答案】A

16.阈限的上限和下限的差被称为(  )。

A.不肯定间距

B.差别阈限

C.强度估计

D.绝对阈限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1.采用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感觉阈限时,容易产生的误差有(  )。[统考2007研]

A.习惯误差

B.疲劳误差

C.练习误差

D.空间误差

【答案】ABC

【解析】由于在用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感觉阈限的实验中,刺激是按一定顺序呈现的,被试会因习惯于前面几次刺激所引起的反应偏向而造成习惯误差。反之,则造成期望误差。同时,采用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感觉阈限,次数通常很多,被试可能由于逐渐熟悉了实验情况或产生了学习效果,从而导致反应加快和准确性提高,形成练习误差;相反,由于实验多次重复,疲倦或厌烦情绪随实验进程逐渐发展,也导致反应减慢和准确性下降,产生疲劳误差。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2.噪音分布与信号加噪音分布的分离程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

A.噪音的强度

B.信号的强度

C.被试者感受性

D.被试者反应偏好

【答案】ABC

【解析】噪音分布与信号加噪音分布的分离程度即辨别力指标,受到噪音的强度、信号的强度以及被试者感受性三个因素的影响。当其他两个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与第三个因素成正比。因此,当噪音与信号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很好的反映被试的感受性。被试者反应偏好不影响噪音分布与信号加噪音分布的分离程度。

3.ROC曲线能反映出(  )。

A.信号的先定概率对报准率和虚报率的影响

B.同一观察者不同的感受性

C.信号检测标准变化时报准率与虚报率的变化

D.不同观察者的敏感性指标

【答案】ACD

【解析】ROC曲线上的各点的感受性相同,其反应的是同一观察者在不同的反应标准下,对同一组信号与噪音的反应。因此,B项是错误的。其余三项均是正确的。

4.制作顺序量表(等级量表)的方法有(  )。

A.差别阈限法

B.数量估计法

C.等级排列法

D.对偶比较法

【答案】CD

【解析】制作顺序量表的方法有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差别阈限法是制作等距量表的方法,数量估计法是制作比例量表的方法。

5.恒定刺激法的变式有(  )。

A.分组法

B.单一刺激法

C.极限法

D.最小可觉差法

【答案】AB

【解析】恒定刺激法的变式包括分组法、用对数单位的比较刺激序列和单一刺激法。极限法即最小可觉差法,与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共同构成了传统心理物理学测量阈限的三种方法。

6.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为了防止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大量发烧病人都被当作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人隔离,此时(  )。

A.击中率增加

B.击中率减少

C.虚报率增加

D.虚报率减少

【答案】AC

【解析】只要是有人发热,就进行隔离观察,属于采用较为宽松的反应标准,其目的是提高击中率,降低漏报率。这时个体倾向于作出有信号的反应,因此击中率与虚报率上升,而漏报率与正确拒斥率降低。

7.根据信号检测论,影响反应偏向的因素包括(  )。

A.信号的频率

B.虚报的惩罚

C.击中的奖励

D.噪音的概率

【答案】ABC

【答案】根据信号检测论,影响反应偏向的因素包括信号的先定概率(信号的频率),利益得失的权衡(虚报的惩罚与击中的奖励)。噪音是指伴随信号的背景,因此是时刻存在的。

8.计算恒定刺激法实验结果的方法有(  )。

A.直线内插法

B.最小二乘法

C.差别阈限法

D.平均Z分数法

【答案】ABD

三、简答题

1.举例说明对偶比较法[浙大2006研]

答:(1)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地呈现,让被试依据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的哪一个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因为每一刺激都要分别和其他刺激比较,假如以n代表刺激的总数,那么配成对的个数是n(n-1)/2。然后依它们各自明显于其他刺激的百分比的大小排列成序,即可制成一个顺序量表。

(2)例如:如果有五种样品A、B、C、D、E,则可配成5(5-1)/2=10对,如表3-10的上半部分。各单元格内为被试比较的结果,例如纵A与横B比较,被试认为“A”更好,则在纵A与横B交叉单元格中写上“A”。为了避免空间和时问误差,则需再次进行实验,比如在第一轮实验中,A在B的左边或A先于B呈现,那么在第二轮中,A则在B右边或在B后呈现。所以,每个单元格都有两个结果,括号内的为第二轮实验的结果。表3-10下半部分为数据处理步骤。其中,C’为对C的调整,C为每个刺激在两轮实验中,与其他刺激比较胜出的次数,而事实上,每种刺激和它本身也应比较,只不过是不分胜负,故在每个C分数上都加0.5,因其比较两次,所以要加两个0.5,即1。

在有些情况下,如果实验者认为对偶比较中空间和时间效应的干扰并不明显,也可以采用简化的程序,即每对刺激之间仅比较一次,取P=C/(n-1),

表3-10  十对样品对偶比较数据整理

(3)对偶比较法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用这种方法得到的顺序量表,还仅仅是针对一个被试的心理物理量表,尚不能直接推广到更大的人群。

这一量表模型要求对偶比较是可传递的,如果刺激A优先于刺激B,而且刺激B优先于刺激C,那么刺激A优先于刺激C,然而,有些情况下这种传递性难以保证,这时就不能采用对偶比较法。

2.举例阐述信号监测论在测量感受性方面的优势及其应用领域。[北师大2004研,浙大2002研,华南师大2004研,华东师大2004研]

答:(1)信号检测论在测量感受性方面的优势

信号检测论在测量感受性方面的优势是区分了人的感受性和判断标准。

信号检测论是信息论的一个分支,研究的对象是信息传输系统中信号的接受部分。信号检测理论将被试的感受性和辨别力分离出来,是对传统的心理物理学方法的重大突破。因为人的感官、中枢分析综合可以看作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因此可以应用信息加工原理对它进行分析,这个理论可以加深人们对感受系统的理解。信号检测理论引入心理学,解决了传统心理研究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统计决策理论是信号检测理论的数学基础。这个理论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把操作者的感觉敏感性和反应偏向分开,为研究提供了分析工具。

(2)信号检测论的应用领域

医学心理学中的应用:异常症状既可以出现在病人身上,也可以出现在正常人身上,医生最初的任务是做出“是”或“不是”的决断。一部分研究者则关注更具体的诊断问题。信号检测论在医学心理学中的应用使得人们对痛阈产生了新的认识:否认了传统认为痛阈的提高是由于痛感觉的减轻所致;事实上,被试的感觉辨别力始终没有多大改变,所改变的仅仅是他的痛阈报告的标准。

工程心理学中的应用:在复杂的人机关系中,警戒操作是工程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警戒是指操作者在相当长时间内,对环境中偶然出现的某种信号的觉察并做出反应的持续准备状态。对警戒衰退所做的信号检测论分析表明,应该把击中概率和虚报概率两者结合起来,还应把感觉敏感性和反应偏向分开处理才能说明警戒下降的真正原因。

认知研究中的应用(短时记忆,再认记忆的研究):在再认记忆中,被试所面临的操作实际上是检测当前的刺激(可能识记过,也可能未识记过,既可能是信号,也可能是噪音),将它同记忆痕迹进行“匹配”,作出“是”或“不是”的反应,这一操作可以看作是典型的信号检测论问题。

3.试比较三种传统心理物理法的优缺点。[浙大2003研]

答:(1)极限法又称最小变化法、最小可觉刺激或差别法,系列探索法。极限法的刺激由递减和递增的两个系列组成,每次呈现刺激后让被试报告,回答是否有感觉。刺激的增减应尽可能的小,目的是系统的探求被试由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转折点,即在多强刺激时由有感觉变为无感觉;或由无感觉变为有感觉。注意递减、递增系列是交替进行的,数量一致;每个系列的起始点也不一样,以免被试形成定势。

(2)平均差误法,又称调整法,均等法。是实验者规定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客观上一般不可能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完全一样,于是每一次比较就会得到一个误差,把多次比较的误差平均起来就得到平均误差。因为平均误差与差别阈限成正比,所以可以用平均误差来表示差别感受性。

(3)恒定刺激法,刺激通常由5~7个组成,在实验过程中维持不变,因而这种方法称做恒定刺激法,又称次数法、常定刺激差别法、正误示例法。刺激的最大强度要大到它被感觉的概率达到95%左右,刺激的最小强度要小到它被感觉的概率只在5%左右。各个刺激之间的距离相等,确定几个指定值,与最大间距与最小变化不同,恒定刺激法的刺激是随机呈现的,每个刺激呈现的次数应相等。

(4)三种传统心理物理法优缺点的比较

从感觉阈限上比较:根据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极限法求得的阈限值较能符合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因被试知道刺激呈现的次序,他可把注意力集中到特别需要集中的地方,从而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但却容易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对于有一定后作用的刺激,不宜采用。

从被试者方面比较:在平均误差法的实验程序中被试表现比较自然,让被试主动调整比较刺激可引起被试兴趣,因此,平均误差法在这方面的优点较为突出。

从误差方面比较:极限法测定的结果差异较小,平均误差法只得到近似值。

从效率上比较:恒定刺激法将每个记下的数据均用上,效率较高。

4.据下面击中和虚报的几对数据计算值:(0.90,0.10),(0.90,0.25),(0.90,0.50),(0.90,0.90)

答:因为,而根据Z分布表查表可知,P=0.9,Z=1.28;P=0.1,Z=-1.28;P=0.25,Z=-0.67;P=0.50,Z=0。由此可得:

(1)

(2)

(3)

(4)

5.传统心理物理实验方法测量感受性时会产生哪些方面的误差?请分析它们对实验结果的可能影响及可采取的控制措施。

答:传统心理物理实验方法包括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以及平均差误法。

(1)传统心理物理实验方法测量感受性时会产生的误差

用传统心理物理实验方法测量感受性时会产生的误差包括: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时间误差;空间误差;动作误差;顺序误差等。

(2)各种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可能影响

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是在用最小变化法测量阈限时的常见误差,习惯误差是由于被试在长的序列中做出相同的判断的倾向所引起的误差。期望误差是由于被试在长的序列中做出相反的判断的倾向所引起的误差。习惯误差会造成递增序列阈限增高,而递减序列阈限降低,期望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与习惯误差相反。

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是在用最小变化法测量阈限时的常见误差,练习误差是由于实验的多次重复,被试熟悉了实验情境,对实验产生的兴趣,而导致的反应速度以及准确性提高的现象。疲劳误差则是由于实验的多次重复,被试产生的疲劳或厌倦情绪,而导致的反应速度以及准确性的下降。随着实验的进行,练习误差会使阈限降低,而疲劳误差会使阈限升高。

时间误差是由于两个刺激呈现时间的不同而造成的误差,当用传统心理物理法测量差别阈限,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继时出现时,会产生时间误差。

空间误差是指由于刺激呈现位置的不同而造成的误差。当用传统心理物理法测量差别阈限时,标准刺激在比较刺激左边与右边的次数不等时,就会产生时间误差。

动作误差是由于平均差误法中被试自己调整比较刺激比标准刺激长或短时产生的误差。

(3)对各种误差的控制措施

对于习惯误差、期望误差、练习误差、疲劳误差的控制措施:在用最小变化法来测阈限时,不能只用一种系列的刺激,而应该是递增和递减系列交替进行,且二者的次数还应相等,这样还可以平衡练习和疲劳因素对两种系列造成的影响。

对于时间误差的控制措施: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能总是先呈现标准刺激后呈现比较刺激,而要使标准刺激的呈现先后各半。

对于空间误差的控制措施:标准刺激在左边和右边的次数各占一半。

对于动作误差的控制措施:被试从长于和短于标准刺激处开始调节的次数也各占一半。

四、分析论述题

1.如何根据ROC曲线来分析被试的分辨力和判断标准?[中科院2004研,北大2004研]

答:ROC曲线是以虚报概率为横轴,击中概率为纵轴所组成的坐标图和被试者在特定刺激条件下由于采用不同的标准得出不同结果所画出的曲线,又称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即感受性曲线。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只是在几种不同的判断标准下所得出的结果。概率分布重叠的数量决定检测的识别能力,这种重叠决定ROC曲线的形态及位置。根据ROC曲线来分析被试的分辨力和判断标准的方法如下:

(1)根据ROC曲线来分析被试分辨力的方法

ROC曲线离对角线越远,表明被试者分辨力愈强。

曲线的曲率反应出被试分辨力。将具有不同分辨能力的被试的实验结果画在一起,便可得到一组不同的ROC曲线。在图中连接(0,0)和(1,1)的45°对角线是代表被试的辨别力等于0的一条线,即击中率等于虚报率的一条线。ROC曲线离这条线愈远,曲率越大,表明被试的分辨力愈强。

(2)根据ROC曲线来分析被试判断标准的方法

在曲线上,左下角各点的判断标准偏高(严),右下角各点的判断标准偏低(松)。

判断标准β值的改变独立于分辨力的变化,考察β值变化对P(y/SN)和P(y/N)的影响时发现:当β接近0时,击中概率几乎为0,即信号全被当成噪音接受;当β接近无穷大时,虚报概率几乎为0,即噪音全被当成信号接受;而当β从接近0向无穷大渐变的过程中,将形成一条完整地ROC曲线,曲线在某一处达到最佳的标准βOPT。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断标准下所得的结果。在曲线上,左下角各点的判断标准偏高(严),右下角各点的判断标准偏低(松)。

因此,分辨力的变化使ROC曲线形成一个曲线簇,而判断标准β的变化体现在这一曲线簇中的某一条曲线上不同点的变化。

 

2.下面表格中的数值是用最小变化法实验所获得的并经数据处理之后的,试问:该实验中存在什么样的误差?为什么?[华南师大2003研]

 

答:(1)该实验中存在练习误差。

(2)分析过程如下:

最小变化法又称极限法、最小可觉刺激或差别法,系列探索法。由于采用最小变化法,实验可能受到习惯误差与期望误差以及练习误差与疲劳误差的影响。

习惯误差是指被试因习惯于由原先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或感觉状态,而对新的刺激作了错误的判断时所引起的误差。用递增法测定时,阈值就会偏高;用递减法测定时,阈值就会偏低。而期望误差表现为被试在长的序列中给予相反判断的倾向,期望转折点的尽快到来。用递增法测定时,阈值就会偏低;用递减法测定时,阈值就会偏高。

如果在上升序列中求得阈值T大于在下降序列中求得阈值T,即表示有习惯误差;反之,如果在上升序列中求得阈值T小于在下降序列中求得阈值T,则表示有期望误差。

由上面的数据可知,上升与下降序列音高的绝对阈限的均数的差别(0.4),经过t检验,表示序列误差是不显著的(p>0.05)。上升序列中求得阈值T与下降序列中求得阈值T无显著性差异。因此本次实验中的习惯误差与疲劳误差的效果相互抵消了。实验设计是比较有效的。

练习误差是由于实验的多次重复,被试逐渐熟悉了实验情景,对实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效果,而导致反应速度加快和准确性逐步提高的一种系统误差。相反,由于实验多次重复,随着实验进程而发展的疲倦或厌烦情绪的影响,而导致被试反应速度减慢和准确性逐步降低的一种系统误差,称之为疲劳误差。随着时间的进展,练习可能使阈限降低,而疲劳可能使阈限升高。

为了检查有无这两种误差就要分别计算出前一半实验中测定的阈限与后一半实验中测定的阈限,若前一半实验中测定的阈限比后一半实验中测定的阈限大,并差别显著时,就可以认为在测定过程中有练习因素的作用,若前一半实验中测定的阈限比后一半实验中测定的阈限小,并差别显著时,就可以认为在测定过程中有疲劳因素的作用。

由上面的数据可知,前10个系列与后10个系列的平均阈限值,经比较,两者差异为0.8,统计检验显示:P<0.05,即两者差异显著。因此,在这个实验中,练习比疲劳的影响要大得多,练习显著地降低了阈值。因此,实验中存在练习误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