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考研真题和强化习题详解

一、填空题

1.因为人本心理学兴起的年代较________与行为主义为晚,故而被称为现代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third force)。(华中师范大学2006研)

【答案】精神分析

二、选择题

1.John Watson认为心理学只应该把可观察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与下列哪种关于心理学研究的特点最为吻合?(  )(中山大学2006研)

A.心理学是基于事实的、系统的观察(Psychology is empirical.)

B.心理学是与社会历史背景分不开的

C.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行为

D.人类的经验世界是高度主观的

【答案】A

三、概念题

1.白板说(南开大学2006研)

答:白板说是将人初生的心灵比作一张白纸或一块白板,认为人的知识经验是由后天的感觉经验获得的理论。白板说由英国哲学家J·洛克在其《人类理解论》中提出。他反对人的知识来自天赋观念的观点,认为人的心灵最初像一张白纸或一块白板,没有任何观念。人的全部知识和观念都来自感觉经验,是后天获得的;认为知识、观念来源于感觉和反省。感觉如色、香、味、形状、大小和数目等,是由外部事物作用于感官引起的,称外部感觉经验。反省所得的感知觉、记忆、思维、意志和欲望等,是由人对自身心理活动的体验获得的,称内部感觉。二者各自形成简单观念,一切复杂的观念均由这些简单观念通过观念的联合或联想形成。自此,该理论发展为感觉经验的联想论。

2.格式塔(首都师范大学2006研)

答:格式塔意为“完形”、“形状”,其含义在于强调意识经验的完整性或完形性,如知觉中实际呈现的形(形状、形体、形象、符号等)。格式塔初始于1910年韦特海默对似动现象实验的观察,认为对静止物体在一定条件下所产生的视知觉运动现象并非个别感受的综合,而是一种全新的现象,是一种无需再分析的知觉结构,即它本身具有整体性。

3.构造主义(北京科级大学2006研)

答:构造主义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基本主张:心理学应以直接经验为研究对象,只研究心理过程或心理内容;以实验内省法为基本方法;以探讨成人心理的一般规律——分析意识的内容、组成元素和构造原理为基本任务;强调心理学的纯科学性质,不关心心理学的应用。20世纪前30年,成为美国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促进心理学的独立与发展,为新兴的实验心理学提供有益资料。因所确定的研究对象与范围过于狭窄,且脱离生活实际而受到批评。1927年铁钦纳去世后消亡。

4.认知过程(南京师范大学2006研)

答:认知过程一般指感觉、知觉、学习和记忆、想象、思维和言语等基本的心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就是认知过程。

5.意识流(南京师范大学2006研)

答: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在任何一点都是一个统一体,一个完整的经验是一种连续不断、变化不定、斩不断的“流”,像溪流一样不断地流动变化。

他认为人类的意识、思维活动并不表现为一些割裂的片断和静止的状态,而是整体的经验和川流不息的历程。

6.内隐记忆研究常运用的间接测试(浙江大学2006研)

答:内隐记忆研究中常用的间接测试指如果在测试阶段控制条件使被试没有意识地利用学习阶段所学材料,则这些测验就是间接测试。

内隐记忆研究中经常运用的间接测试包含语言与非语言的间接测验。语言的间接测验有补笔测验、模糊字命名、词汇判断以及单词确认等测验形式。非语言信息的间接测验包括熟悉物体的非语言信息的间接测验、熟悉和补熟悉人物面孔的间接测验和新异物体和图案的间接测验。

四、简答题

1.试从不同角度对心理现象进行分类。(华中师范大学2006研)

答:(1)从个体心理的角度可以把心理现象分成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等三个方面

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或情感。所谓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还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特性,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有时也叫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

(2)从是否意识的角度可以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现象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这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3)从研究对象可以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存在于个体身上的心理现象。由于社会团体的客观存在,便产生了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一个团体由于具有某些特定的心理特征而区别于其他团体。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与个体心理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和局限是什么?(上海理工大学2006研)

答:(1)冯特的贡献主要体现为:

冯特是现代实验心理学的著名创始人之一。1879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冯特是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他主张心理学研究直接经验,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他认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只能是实验性的自我观察或内省。冯特用这种方法研究了感觉、知觉、注意、联想等过程,提出了统觉学说。还根据内省观察提出了情感三维说。

冯特主张用民族心理学的方法研究高级心理现象,这对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他一生的著作很多,代表作有:《生理心理学原理》、《民族心理学》、《对感官知觉学说的贡献》、《心理学大纲》等。

(2)局限:冯特认为不能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他的哲学思想是混乱的,在身心关系的问题上,他主张精神和肉体是彼此独立的序列和过程,因而陷入了二元论。

3.为什么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产生是心理学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南京师范大学2006研)

答:(1)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以其新的理论观点和丰富的实验成果迅速改变者心理学的面貌。

在认知心理学所产生的影响中,一个重要之点是认知心理学否定了行为主义,重现恢复了意识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同时认知心理学将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过程,为研究心理活动的内部机制或内部心理机制确立了一个新的具体研究方向。这个新的研究方向使心理过程的研究领域扩大,使心理过程的研究从心理物理函数走向内部心理机制,使对心理过程的研究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并开始重视个别差异和个案研究。

(2)现代认知心理学除了应用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外,还发展了自己特有的一些研究方法,如反应时记录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等。认知心理学家相信应用计算机模拟方法能客观地描述人的某些复杂的内部过程,促进心理学的发展。

认知心理学给心理学本身带来了很多变化,同时也对一些临近学科和有关领域的实践产生影响,所以说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产生是心理学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五、分析和论述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试展开说明。(华中科技大学2006研)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2.试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观点。(上海理工大学2006研)

答:精神分析学派是由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创立的一个学派。它的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精神分析学派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1)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类的一切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被压抑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力比多”是人的本能能量,是人一切行为和人格发展的源动力。

(2)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意识有意识和无意识之分。无意识是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与本能有关的欲望部分,这些欲望和冲动因受到禁忌和法律等的控制而压抑到意识之下,虽然不被意识但未被泯灭,仍在不断活动。

他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冲动而非理性的,以寻求快乐为原则;超我则按社会的道德准则行动,按至善的原则活动,遵循伦理原则;自我按现实原则活动。这三个系统在人格发展的各阶段——从口唇期一直到生殖器期的五阶段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另外,梦的解释,生本能和死本能,焦虑和自我防御机制等也都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重点内容。

(3)弗洛伊德之后,美国心理学家阿德勒和德国心理学家荣格等人对弗洛伊德的理论作了修改和补充。

阿德勒认为,所有人都有一种自卑感,他们为克服缺陷以达到优越目标,所以人是不断地超越自卑。人们对付困境的方法和策略,不断加以总结和归纳,逐渐固定下来,形成 “生活风格”。他还认为儿童在家庭中的出生次序及所处地位对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

荣格则对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的观点做了修正,认为它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表现于生长和增殖,也表现为其他活动。荣格把个体结构看作是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统一体。集体无意识是荣格最具特点的理论,其主要内容是"原型",即遗传的先天倾向。他认为人们的科学和艺术创造活动都是原型在起作用。

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动机的研究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这是他们的贡献。但是,他们过分强调无意识的作用,并且把它与意识的作用对立起来;他们的早期理论具有泛性欲主义的特点,这些都是错误的。

3.当代心理学的七种研究取向。(东北师范大学2006研)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4.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什么观点和主张什么观点。(南京师范大学2006研)

答:(1)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和自我实现为主题。既反对行为主义用机械的环境决定论来解释人类行为的本质,又反对精神分析过分关注人的生物本能的还原论思想。号称西方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但它和精神分析学派的传统观念有着明显的区别。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行为主义只相信可以观察到的刺激与反应,认为正是人们的思想、欲望和情感这些内部过程和内部经验,才使他们成为各不相同的个人。

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存在主义哲学为出发点,认为人既不像行为主义者所说的那样,被动机械地服从外部环境的影响,也不像精神分析学者所说的那样,受原始本能的驱动,人类是具有自由意志的、主动、积极的个体。

(2)人本主义心理学以人性本善论作为基本的人性观、动机理论和人格理论的支柱。认为人性的内核是人的基本需要或似本能(潜能),坚信人有成长和实现的倾向;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至少是中性的,恶是环境影响造成的;人的本质是善良的,他们不是受无意识欲望的驱使,并为实现这些欲望而挣扎的野兽。

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他们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这些看法和精神分析学派是截然不同的。

人本主义还相信,人都是单独存在的。心理学家应该对人进行单个的测量,而不要把他们合并在不同的范畴之内。

人本主义心理学以需要层次论作为其需要理论和动机理论,认为,凡是有机体都有一种内在的发展自己潜能的倾向。人除一般生物潜能外还有心理潜能,这既是人的遗传构成,也是寻求发展的内在动力。人这种尽其所能的内在倾向就是“自我实现”。马斯洛进一步提出,人的需要和动机是一种层级结构,高级动机的出现有赖于低级需要的满足。

(3)人本主义心理学促使行为主义重新思考人在心理学中的地位,强化了认知心理学突出意义问题的探讨,推动新精神分析加强个体主观体验和自我心理学的研究。但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某些描述,常常是从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出发的。此外,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许多主张还带有纲领的性质,他们对自己所使用的名词缺乏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具体说明他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因而使他们的理论难以得到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