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视频讲解]
一、单选题
1.关于SD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南京大学2012金融硕士]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SDR是由美元、欧元、日元和瑞士法郎四种货币来定值的
B.SDR总共分配过两次
C.SDR是基金组织创造的账面资产
D.SDR可以充当储备资产,用于国际贸易支付和国际投资
【答案】C
【解析】SDR(特别提款权)是指IMF分配给成员国的在原有的普通提款权之外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它是相对于普通提款权而言的。SDR不具有内在价值,是IMF人为创造的账面上的资产。A项,目前,SDR是由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四种货币来定值;B项,到2009年,IMF共进行了三期SDR分配,其中第一期和第二期分别有3次分配;D项,SDR具有严格限定的用途,可用于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IMF贷款,但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的支付。
2.一般来说,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顺差会使其( )。[暨南大学2011金融硕士]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货币疲软
B.货币坚挺
C.通货紧缩
D.利率下跌
【答案】B
【解析】国际收支巨额顺差使本国货币坚挺,本币汇率升值。
3.采用间接标价法的国家是( )。[浙江财经学院2011金融硕士]
A.日本
B.美国
C.法国
D.中国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B
【解析】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单位为基准,用折合成多少外国货币单位来表示。英国一直采用这一标价法,美国从1978年9月1日起也改用间接标价法。ACD三项都采用的直接标价法。
4.解释金本位制度时期外汇供求与汇率形成的理论是( )。[中央财大2011金融硕士]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国际借贷说
B.购买力评价说
C.货币分析说
D.金融资产说
【答案】A
【解析】国际借贷说,也称国际收支说,是在金本位制度盛行时期流行的一种阐释外汇供求与汇率形成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外汇汇率变动系由外汇供求对比变动所引起,而外汇供求状况又取决于由国际间商品进出口和资本流动所引起的债权债务关系。在国际债权债务关系中,主要是一定时期之内需要及时支付的流动债权债务才影响该时期的外汇供求状况。当一国的流动债权(即外汇应收)多于流动负债(即外汇应付时)外汇的供给大于需求,因而外汇汇率下跌;当一国流动负债多于流动债权时,外汇的需求大于供给,因而外汇汇率上升。
5.根据货币主义(弹性价格)汇率理论,下列哪一经济事件可能导致美元对日元贬值?( )[中央财大2011金融硕士]
A.美联储提高利率,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
B.日本发生严重通货膨胀
C.美国实际国民收入呈上升趋势
D.美国提高对日本进口品的关税
【答案】C
【解析】按照货币数量论的剑桥方程式,两国货币供给量可分别表示为:本国货币供给量,M=kPY,外国货币供给量:M1=k1P1Y1。式中,P和P1分别为本国与某外国的物价水平;Y和Y1分别为本国和某外国国民生产总值;M和M1分别为本国和某外国货币供应量。按购买力平价公式,可得:
货币分析说认为汇率要受两国货币供给量的制约,从而把汇率与货币政策联系起来。
6.当美元指数下降时,( )。[中央财大2010研]
A.美国出口竞争力提高,德国投资者投资于美元付息资产的本币收益率降低
B.美国出口竞争力提高,德国投资者投资于美元付息资产的本币收益率上升
C.美国出口竞争力降低,德国投资者投资于美元付息资产的本币收益率降低
D.美国出口竞争力降低,德国投资者投资于美元付息资产的本币收益率上升
【答案】A
【解析】美元指数下降意味着美元贬值,美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相对降低,出口竞争力提高,而德国投资者投资于美元付息资产收到的利息和本金以本币表示都减少,因而本币收益率降低。
7.认为汇率要受两国货币量制约,从而把汇率与货币政策联系起来的学说是( )。[中央财大2007研]
A.购买力平价说
B.金融资产说
C.货币分析说
D.国际借贷说
【答案】C
【解析】货币分析说是以购买力平价理论为基础以发展的。按照货币数量论的剑桥方程式,两国货币供给量可分别表示为:
本国货币供给量:M=kPY
某外国货币供给量:M1=k1P1P1
式中,P和P1分别为本国与某外国的物价水平;Y和Y1分别为本国和某外国实际国民生产总值;k和k1分别为本国和某外国货币供应量的系数;M和M1分别为本国和某外国货币供应量。按购买力平价公式,可得:
货币分析说认为汇率要受两国货币供给量的制约,从而把汇率与货币政策联系起来。
二、多选题
1.汇率变化与资本流动的关系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金融硕士]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A.汇率变动对长期资本的影响较小
B.本币汇率大幅度贬值会引起资本外逃
C.汇率升值会引起短期资本流入
D.汇率升值会引起短期资本流出
【答案】ABC
【解析】汇率的变动对长期资本流动的影响较小。由于长期资本的流动主要以利润和风险为转移,在利润有保证和风险较小的情况下,汇率变动不致直接引起巨大的波动。短期资本流动则常常受到汇率的较大影响。当存在本币对外贬值的趋势,本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就不愿持有以本币计值的各种金融资产,并会将其转兑成外汇,发生资本外流现象。反之,当存在本币对外升值的趋势下,本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就力求持有以本币计值的各种金融资产,并引发资本的内流。
2.在直接标价法下,根据国际收支模型可以判断( )。[中央财大2009研]
A.汇率与本国物价成同方向变动
B.汇率与本国物价成反方向变动
C.汇率与本国收入成同方向变动
D.汇率与外国收入成同方向变动
E.汇率与本国利率成反方向变动
【答案】ACE
【解析】国际收支处于均衡状态时所决定的汇率即均衡汇率,故均衡汇率可以表示为:
r=h(Yd,Yf,Pd,Pf,id,if,re)
式中,r为现汇汇率;Yd为本国国民收入;Yf为外国国民收入;Pd为国内价格水平:Pf为国外价格水平;id为本国利率;if为外国利率;re为未来汇率的预期值。
这个函数式说明,均衡汇率是由国内外国民收入、国内外价格水平、国内外利率水平以及人们对未来汇率的预期值等因素综合决定的。具体地,本国国民收入增长将增加进口,引起国际收支赤字,使外汇市场出现超额需求,本国货币趋于贬值;外国国民收入增加,通过本国出口的增加引起国际收支盈余,造成本币趋于升值。本国物价水平相对于外国物价水平上升时,提高本国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的价格,引起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导致本币贬值,反之则升值。本国利息率相对于外国利息率上升时,会刺激国外资金流入增加,本国资金流出减少,从而带来外汇价格下降。如果人们对外币汇率的未来走势看涨,就会在外汇市场上抛出本币,换成外国货币,造成外汇汇率上涨,反之则下跌。
3.如果本国通货膨胀高于外国3%,本币与外币名义汇率不变,则该国货币( )。[中央财大2005研]
A.实际汇率升值3%
B.实际汇率贬值3%
C.名义汇率升水3%
D.名义汇率低估3%
E.名义汇率高估3%
【答案】BE
【解析】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是与通货膨胀——当然也应包括通货紧缩——相联系的一对概念。在黄金退出流通特别是非货币化之后,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的区分是极为相对的。设两种货币均无通货膨胀的背景,这时它们之间的汇率自可视为实际汇率。假如一种货币由于通货膨胀而对内贬值,或两种货币均由于通货膨胀而对内贬值但贬值的程度不一样,由此引起的变化了的汇率,称之为名义汇率。
三、概念题
1.外汇[华南理工大学2011金融硕士;首都经贸大学2005研]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外汇是“国外汇兑”的简称。外汇有动态和静态之分。动态意义上的外汇指人们将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动态的外汇等同于国际结算。静态意义上的外汇具有三个特点:①普遍接受性,即必须是在国际上普遍接受的外汇资产;②可偿性,即这种外币债券是可以保证得到偿付的;③可兑换性,即这种外币资产能自由地兑换成本币资产。它可以进一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静态外汇泛指一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在各国的管理法令中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解释中所沿用的便是这种概念。如中国1996年1月颁行的《外汇管理条例》第三条对外汇的解释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①外国货币,包括纸币和铸币;②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的付款凭证和邮政储蓄凭证等;③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和股票等;④特别提款权和欧洲货币单位;⑤其他以外币计价的资产。狭义的静态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以进行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按照这一定义,外币有价证券和外国钞票等不能直接用于国际间支付的外币资产,不能构成狭义的外汇。
2.购买力平价[东北师范大学2008研]
答:购买力平价说是一种有很长历史且影响深远的汇率理论,中心思想是,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无非是因为外国货币具有在国外购买商品的能力。同时,提供本国货币,也是提供一种购买力。因此,两种货币的汇率应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而货币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所以,汇率实际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决定。这个比被称为购买力平价,可表示为以下两个公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式中,PA为A国物价总指数;PB为B国物价总指数;汇率r为两国物价总指数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r1=r0,式中,r0为基期汇率;r1为某一时期汇率;PA0、PB0和PA1、PB1、分别为A、B两国在基期和某一时期的物价指数。在这里,汇率r1反映两国相对物价指数变化之比。
这一学说是论证不同货币之间为什么可以比较的外汇理论,它与铸币平价说是同时存在的。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含金量同等的铸币并不必然有同等的“购买力”。在这里要强调指出的是,从其开始存在直至今天,核心的矛盾是:这一学说要以两国的生产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价格体系大体相仿为限制条件。具备这些条件,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可比性较为充分;不完全具备这些条件,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可比性则较小。
3.直接标价法[南开大学2000研;中南财大2008研]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或“价格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1或100、10000个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标价方法。它是与间接标价法相对应的汇率标价方法。在此标价法之下,汇率是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单位外国货币的价格。汇率越高,表示单位外币所能换取的本国货币越多,表明外国货币的币值越高、本国货币的币值越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目前都采用直接标价法。
4.有效汇率[金融联考2004研;上海财大2000研;中央财大2008研]
答:有效汇率指一种货币相对于其他多种货币双边汇率的加权平均汇率。有效汇率与双边汇率的关系类似价格指数与各种商品价格的关系,因此又称汇率指数。它反映了一种货币价值的总体变化趋势。汇率指数的构造方法是:①选择一篮子有代表性的货币,通常选择一些与本国对外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的货币作为计算基础;②确定每一个双边汇率的权重,根据所选择的权重标准不同,汇率指数的计算有下列几种方法:
a.出口值有效汇率指数=对A国汇率×对A国出口值/一国出口总值+对B国汇率×对B国出口值/一国出口总值+…;
B.进口值有效汇率指数=对A国汇率×对A国进口值/一国进口总值+对B国汇率×对B国进口值/一国进口总值+…;
C.双边贸易有效汇率指数=(一国出口值×出口值有效汇率指数+一国进口值×进口值有效汇率指数)/(一国出口值+一国进口值)。
另一种解释:
有效汇率指某种加权平均汇率。作为权数的指标主要有劳动力成本、消费物价、批发物价等。其中,以贸易比重为权数的有效汇率反映的是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总体竞争力和该国货币汇率的总体波动幅度。一国的产品出口到不同国家可能会使用不同的汇率,另外,一国货币在对某一种货币升值时,也可能同时对另一种货币贬值,即使该种货币同时对所有其他货币贬值(或升值),其程度也不一定完全一致。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人们开始使用有效汇率来观测某种货币的总体波动幅度及其在国际贸易和金融领域中的总体地位。以贸易比重为权数的有效汇率的公式如下:
5.Real Exchange Rate[上海财大1998研;人大2005研]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Real Exchange Rate中文译为“实际汇率”,指在名义汇率基础上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后的汇率。根据纸币制度下汇率是否经过通货膨胀调整,汇率可分为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名义汇率是由官方公布的或在市场上通行的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汇率。它是随着外汇市场上外汇供求的变动而变动的外汇买卖价格,不能反映两种货币的实际价值变化。实际汇率的计算公式为:e=E·P*/P,其中e和E分别代表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P*和P分别代表外国和本国的有关价格指数。实际汇率剔除了通货膨胀对于货币实际价值的影响,因此它比名义汇率更能反映不同货币实际的购买力水平,并且可以用来衡量两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竞争力。
6.间接标价法[中南财大2008研]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或“数量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1或100、10000个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成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标价方法。它是与直接标价法相对应的汇率标价方法。在此标价法之下,汇率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单位本国货币的价格。汇率越高,表示单位本币所能换取的外国货币越多,表明本国货币的币值越高、外国货币的币值越低。目前只有英国和美国采用间接标价法,但美元对英镑汇率保持了过去习惯用的直接标价法。
7.利率平价理论[南开大学2005研]
答:利率平价理论是一种汇率理论,首先由凯恩斯提出,后由英国经济学家保罗等西方经济学家对其进行研究并对其发展而成,它系统地揭示了利率和汇率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联系,尤其是揭示了远期汇率的决定因素。
利率平价理论认为,汇率尤其是远期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的相对收益,其中主要受利差影响。当本币利率较高时,套利资本愿意更多持有本币投资,以获得更高收益。此时,资本流入国内,本币需求增加,外币贬值。同样,如果外币利率较高,资本外流,本币贬值。由此可以预测,当汇率偏离均衡值时,如果国家间套利无风险,则本国货币的预期贬值幅度等于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的差额,或升值幅度等于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即
f=r-r*
利率平价理论从资金流动角度讨论了汇率的决定,但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第一,利率平价理论是一个流量理论,没有考虑存量问题;第二,利率平价理论以套利为基础,但是资金供给并非无限大,因此套利不能无限制的进行;第三,忽略了外汇交易成本与外汇管制。
8.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理论[东南大学2012研;华中科大2002研;北邮2008研;中央财大2009研]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是汇率决定理论的两种形式。
(1)购买力平价说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汇率决定理论,其理论渊源可追溯到16世纪,对之进行系统的阐述是由瑞典学者卡塞尔于1922年完成的。其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在于它所具有的购买力,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及其变动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购买力平价理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形式,主要有绝对购买力和相对购买力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胀率的差异决定的。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说。在购买力平价理论看来,货币数量决定货币购买力和物价水平,从而决定汇率。所以汇率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
(2)利率平价理论的思想由凯恩斯于1923年首次提出,他认为汇率波动由两国利率差价决定,不久英国学者爱因齐格进一步阐述了远期差价与利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率平价说的基本观点是: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必定贴水,低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为升水。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以牟取利润。利率平价理论又分为抵补利率平价和非抵补利率平价两种。前者假定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是进行远期交易以规避风险,因此分析的是汇率远期升贴水率的实际值。后者即非抵补利率平价理论,即假设交易者根据自己对未来汇率变动的预期而计算预期的收益,在承担一定的风险情况下进行投资活动,因此分析的对象是汇率升贴水率的预期值。
(3)同为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的分析角度不同:①购买力平价理论从汇率是两种不同货币价格的性质着手研究汇率的决定及其变动规律。它主要由开放经济下一国与外国商品市场间存在的联系,分析汇率与价格水平间的联系。②利率平价理论则考虑到现实生活中,开放经济下一国与外国的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国际资金流动的发展使汇率与金融市场上的价格——利率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4)在理论关系上,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互相补充。购买力平价侧重从中长期的角度分析,一国发行的货币数量决定货币的购买力,进而决定两国的汇率水平;与之相比,利率平价说是一种短期内的分析,在短期国际金融市场上,货币(资金)的供求数量决定利率(资金价格)的波动,进而国际资金的流动又使利率间的差异影响汇率。
四、简答题
1.分析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利弊。[中央财大2012金融硕士]
答:(1)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是汇率制度的两大基本类型。固定汇率制是指政府运用行政或法律手段确定、公布及维持本国货币与某种参照物之间的固定比价的汇率制度。其参照物可以是黄金,也可以是某一种外国货币或一组货币。
浮动汇率制是指现实汇率不受平价的限制,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变动而波动的一种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按照政府是否干预,可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按照汇率浮动的形式,可分为单独浮动和联合浮动。从总体上看,浮动汇率制相对固定汇率制有以下特点:①汇率形式多样化;②汇率不是纯粹自由浮动而是有管理地浮动;③汇率波动频繁且幅度大;④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是多元化的;⑤特别提款权等“一篮子”汇价成为汇率制度的组成部分。
(2)与浮动汇率制度相比,固定汇率制度的有利方面主要有:
①固定汇率制度更有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固定汇率制度下不存在汇率波动的风险,从而有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②固定汇率制度使各国不易进行汇率的竞相贬值。和浮动汇率制度相反,由于国家间的汇率制度固定,不会造成竞争性贬值行为。
③政府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就不能以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的速度增加货币供应量。固定汇率制总是对货币政策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制约。例如,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引起储备外流,最终对固定汇率的维持构成威胁,而恢复经济的均衡还得通过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3)固定汇率制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固定汇率制下的汇率调整与浮动汇率制下相比,一般要在问题积累到相当程度时才进行一次性的大幅度调整,这种调整对经济的震动与伤害通常比较剧烈。并且调整的因素并不限于经济因素,因此固定汇率制下的汇率变动更加难以预测,这意味着几乎所有跨国合约都将因为没有进行套期保值而面临巨大风险。
②固定汇率制可能损害国家的金融安全。在动荡的国际金融环境中,未能及时调整的僵化的固定汇率一旦背离了国内外实际经济状况,就会成为投机资本攻击的对象。
③固定汇率制的缺陷还表现在,以汇率目标替代货币目标之后,不仅丧失了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且不可避免地会自动输入国外的通货膨胀,甚至可能出现内外均衡冲突。所以,在学者们还没有办法充分论证为什么汇率目标要比货币目标更加可信以前,就不能不重视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所要付出的这些代价。
(4)与固定汇率制度相比,浮动汇率制度的有利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浮动汇率制度有助于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只要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失衡,货币就会自动贬值或升值,从而对国际收支与整个经济进行自发调节,不需要任何专门的政策乃至强制措施。
②可以防止国际游资的冲击,减少国际储备需求。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不承诺维持某一汇率水平,因此投机性资金不易找到汇率明显高估或低估的机会,政府也不需要为了保持固定汇率而保存大量的国际储备。
③浮动汇率制度使得一国内外均衡易于协调。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自发调节实现外部均衡,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专注于内部均衡,从而可以独立制定本国经济稳定和发展的政策。
(5)浮动汇率制度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浮动汇率制度不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汇率的波动使国际贸易和投资面临汇率风险,从而不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②助长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机活动。浮动汇率制度下,由于市场投机者的心理往往是非理性的,从而导致汇率的剧烈波动。
③浮动汇率制度又可能引发竞相贬值。在浮动汇率制度下,由于缺乏有关于汇率的有约束力的协议,各国将本国国内经济目标摆在首位,易于利用汇率的自由波动而推行竞争性贬值的政策,造成国际经济秩序的混乱。
2.结合中国的内外均衡状况,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暨南大学2011金融硕士]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
(1)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有利影响
汇率变动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有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刺激进口增加,人民币汇率升值,国外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价格比以前便宜,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②有利于改善吸引外资的环境,人民币汇率升值,可使已在华投资的外资企业的利润增加,从而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促使其进一步追加投资或进行再投资;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吸引大量外资进入中国的资本市场,间接投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③有利于减轻外债还本付息压力,人民币汇率的上升,未偿还外债还本付息所需本币的数量相应减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外债负担。
(2)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①抑制出口增长。人民币汇率升值后,出口企业成本相应提高,在国际市场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出口利润的下降将严重影响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如果出口企业为维持一定利润而提高价格,则会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的持续扩大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对中国大量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造成伤害。
②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资本市场上活跃的多为国际游资,这部分资金规模大、流动快、趋利性强,是造成金融市场动荡的潜在因素。在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资本市场的逐利行为,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将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③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由于人民币汇率面临升值压力,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迫使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进外汇,从而使以外汇占款的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相应增加。从表面上来看,货币供应量在持续增长,但供应结构的差异却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④增加就业压力。由于目前中国提供新增就业机会的主要是出口企业和外资企业,人民币升值将抑制或打击出口,最终将影响到就业。在当前中国就业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可能恶化就业形势。
3.试述决定和影响汇率的因素是什么?当前,决定我国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浙江财经学院2011金融硕士;人行2006研;北师大2003研;首都经贸大学2003研]
答:(1)影响汇率波动的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国际收支。所谓国际收支就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收入总额与付给其它国家的货币支出总额的对比。如果货币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便会出现国际收支顺差,反之,则是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状况对一国汇率的变动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发生国际收支顺差,会使该国货币对外汇率上升,反之,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②利率。利率作为一国借贷状况的基本反映,对汇率波动起决定性作用。利率水平直接对国际间的资本流动产生影响,高利率国家发生资本流入,低利率国家则发生资本外流,资本流动会造成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对外汇汇率的波动产生影响。一般而言,一国利率提高,将导致该国货币升值,反之,该国货币贬值。
③通货膨胀。一般而言,通货膨胀会导致本国货币汇率下跌,通货膨胀的缓解会使汇率上浮。通货膨胀影响本币的价值和购买力,会引发出口商品竞争力减弱、进口商品竞争力增加,还会引发对外汇市场产生心理影响,削弱本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这三方面的影响都会导致本币贬值。
④经济增长率。如果一国为高经济增长率,则该国货币汇率将升高。
⑤财政赤字。如果一国的财政预算出现巨额赤字,则其货币汇率将下降。
⑥外汇储备。如果一国外汇储备高,则该国货币汇率将升高。
⑦投资者的心理预期。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在目前的国际金融市场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汇兑心理说认为外汇汇率是外汇供求双方对货币主观心理评价的集中体现。评价高,信心强,则货币升值。这一理论在解释无数短线或极短线的汇率波动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⑧各国汇率政策的影响。
⑨政治局势。一国及国际间的政治局势的变化,都会对外汇市场产生影响。政治局势的变化一般包括政治冲突、军事冲突、选举和政权更迭等,这些政治因素对汇率的影响有时很大,但影响时限一般都很短。
(2)当前决定我国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因素有:
①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我国是一个出口导向型国家,国际贸易持续保持高额顺差,经常账户体现为顺差,引起外汇供给的增长和对人民币需求的增加,人民币汇率上升。同时资本与金融账户也体现为顺差,双顺差的局面使人民币汇率不断上扬。
②经济增长率,我国经济实力逐渐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相应提高,使人民币在长期内保持坚挺。
③投资者的心理预期,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包括国内的和国外的都普遍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民币的升值。
④我国汇率管理制度,我国于2005年7月21日再一次对汇率制度进行改革,即人民币放弃单一盯住美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意味着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不会特别大。
4.简述国际收支说与货币说关于利率对汇率影响的机制有什么不同?[中央财大2005研]
答:(1)国际收支说及其关于利率对汇率影响的机制的描述
国际收支说是从国际收支角度分析汇率决定的一种理论。国际收支说认为一国货币汇率的变动,是由外汇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而外汇的供给和需求则取决于该国对外流动借贷的状况,而一国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收支构成了对外流动债权与对外流动债务,即对外流动借贷。
利率对汇率的影响。根据国际收支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本国利率的提高将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从而外汇的供给大于外汇的需求,本币升值。
(2)货币说及其关于利率对汇率影响的机制的描述
货币说是从本国货币市场上货币供求的变动分析汇率决定的一种理论。货币说认为,汇率是货币价格的一种表现形式,一国的实际货币需求是相对稳定的,它不受货币市场存量的影响,只受一国实际经济活动的影响。当货币供应相对于货币需求过分增加时,以汇率表示的货币资产价格就会相对下降。
利率对汇率的影响。根据货币说,利率上升会降低对货币的需求,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超过需求,导致物价水平上升,从而通过购买力平价关系造成本国货币的贬值。
(3)国际收支说与货币说关于利率对汇率影响机制的差异
通过国际收支说和货币说中关于利率对汇率影响机制的分析,可以发现在两个理论中,利率对汇率影响方向完全相反,这是因为两种理论的假设前提不同,利率对汇率影响的作用机制也不同。
在货币说中,其假说条件包括稳定的货币需求和购买力平价成立。其分析的中心是:在汇率可以自由调整的条件下,各种因素对物价产生影响,然后通过购买力平价影响汇率。所以当利率上升时,货币需求降低,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就会造成物价上升,从而通过购买力平价关系造成本国货币的贬值。
国际收支说是流量模型,关注的是国际收支引起的外汇供求流量对汇率水平及其变动的决定作用。因此利率上升时,由于资金的流入,导致外汇的供给增加,在对外汇需求不变的情况,这会造成本国货币的升值,外币的贬值。
5.简述汇率决定理论中的货币主义学说。[人行2000研]
答:汇率决定理论是研究影响不同国家货币比价即汇率的决定及变动的因素及作用机制的理论。主要的汇率决定理论有:国际借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资产组合理论和货币主义汇率理论。
(1)货币主义的汇率决定理论简介
货币主义学说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发展起来的。它是从货币供求的角度研究经济运行、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的理论,应用到汇率决定理论中,则认为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对汇率决定起决定性作用。
该学说首先作出如下假定:①存在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即存在着资本的充分流动性及本国资产和外国资产的充分可替代性。②存在着高效率的商品市场,自由的商品套购能保证一价定律的成立。③存在高效率的外汇市场,市场参加者能根据所有信息作出合理预期,且他们的预期和行为能强烈地影响市场上的汇率。
(2)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①两国间相对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如果一国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将引起该国货币购买力下降和汇率下浮;相反,则引起该国货币购买力上升与汇率上浮。
②两国间相对的国民收入增长率。如果其中一国的国民收入增长率较高,该国国内的货币的需求量也较大,若此时该国货币供应量不变,其货币购买力就将提高,进而引起汇率的上浮;反之亦然。
③预期因素。这主要指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对政府货币政策的预期和对汇率的预期。对货币汇率未来走势的预期,决定着人们大量购进或抛售某种货币的决策,因而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货币政策的对比,影响货币的供给与需求从而影响通货膨胀率。
(3)对货币主义汇率决定理论的评价
货币主义汇率理论是现代货币学派关于汇率决定的理论。该理论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为基础,将货币数量论与购买力平价学说结合起来研究,认为汇率的变动与货币的供求直接相联系,汇率最终由各国货币存量的供需所决定。
在国际货币体系从固定汇率制过渡到浮动汇率制的时代背景下,货币学派对汇率的研究克服了传统理论将汇率的决定限制在国际贸易或国际收支的范围内的缺陷,而把汇率的研究引进到与货币政策协调的问题上,从而使得汇率在浮动汇率制下成为宏观政策的工具。
但是货币的供需只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众多因素之一,因此此理论自提出以来始终未得到实证。相反,20世纪70年代的数据还揭示了购买力平价并不成立的事实,从而降低了该理论的实用价值。
6.简述决定汇率应考虑的因素。[人大2000研]
答:汇率又称汇价,是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是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比价。研究汇率决定因素及其规律的理论称作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在不同的经济时期,有不同的理论形式,主要经历了国际借贷说、购买力平价说、汇兑心理说、国际收支说和资产市场说几个阶段。
根据以上理论,可把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分为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两类。
(1)长期因素
长期因素指那些在较长时间内对汇率的变化起作用的因素,它们决定汇率的基本走势。几种常见的长期因素主要有:经常账户余额、通货膨胀率差异和经济增长率差异。
①当一国经常账户盈余时,该国货币有升值趋势;当一国经常账户赤字时,该国货币趋于贬值。由于利率、心理预期等短期因素的干扰,经常账户余额与汇率之间的这种关系受到干扰,只能在长期发生作用。
②当一国发生通货膨胀时,该国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下降,随之货币贬值;反之亦然。再次,通货膨胀率的相对水平远比绝对水平重要。若参照国的通货膨胀率比本国高,则相对参照国货币,本国货币还会升值。
③国内外经济增长率对汇率变动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就它对商品、劳务的进出口而言,一方面,当一国经济增长率较高时,意味着收入增加,从而进口增加;另一方面,高的经济增长率往往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会使生产成本降低从而本国产品的竞争能力增强,有利于出口,净影响要看两方面的力量对比对该国国际收支的总影响。另外,经济增长率差异也会对资本流动产生影响。
(2)短期因素
短期因素主要指一年左右短期资本国际流动的因素,主要有:利率、中央银行的干预和预期因素。
①作为资本的价格,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金融资产的供求。同通货膨胀率对汇率的影响一样,重要的是利率的相对水平而不是绝对水平。如果一国的利率水平相对它国提高,就会刺激国外资金流入增加,本国资金流出减少,造成本国货币供给减少,货币需求增加,本国货币升值。此外,由利率引起的资本流动还必须考虑未来汇率的变动,只有当利率的变动抵消了汇率在未来的不利变动之后金融资产所有者仍有利可图时,资本的国际流动才会发生。现在,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大大超过国际贸易额,因而利率差异对汇率变动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②中央银行干预是各国货币当局为保持汇率稳定或人为操纵汇率的变动以服务于某种经济政策目的而对外汇市场进行的干预。如在外汇市场买进或卖出外汇,或发表影响对外汇心理预期的声明等。这些行动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汇率的长期走势,但对汇率的短期走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的联合干预已成为影响汇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③预期因素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日益庞大,预期因素对汇率的影响越来越大。预期因素有变化快、影响大和自我实现的性质,当人们预期某种货币将贬值时,市场上很可能立即就出现抛售这种货币的行为,使市场上这种货币供给大于需求,货币立即贬值。
以上所列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与其他次要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对汇率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有时互相抵消,有时互相促进,对汇率的总体影响是不确定的。因此,必须对每种具体情况下各种影响的方向和强度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对汇率变动作出比较可靠的判断。
7.简单评价利率平价说。[中央财大2008研]
答:利率平价理论的思想由凯恩斯于1923年首次提出,他认为汇率波动由两国利率水平差价决定,不久英国学者爱因齐格进一步阐述了远期差价与利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率平价说的基本观点是: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必定贴水,低利率国在期汇市场上必为升水。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牟取利润。利率平价理论又分为抛补利率平价和非抛补利率平价两种。前者假定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是进行远期交易以规避风险,因此分析的是汇率远期升贴水率的实际值。后者即非抛补利率平价理论假设交易者根据自己对未来汇率变动的预期而计算预期的收益,在承担一定的风险情况下进行投资活动,因此分析的对象是汇率升贴水率的预期值。
对利率平价说的评价主要有三点:
(1)利率平价说的研究角度从商品流动转移到资金流动,指出了汇率与利率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这对于正确认识外汇市场上,尤其是资金流动问题非常突出的外汇市场上汇率的形成机制是非常重要的。与其他的汇率决定理论的成立条件不同,资金流动是非常迅速而频繁的,这使得利率平价(主要是抛补的利率平价)能够较好的始终成立,从而在分析中运用得特别广泛。
(2)同购买力平价说一样,利率平价说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汇率决定理论,而只是描述了汇率与利率之间存在的关系。汇率与利率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不仅利率的差异会影响到汇率的变动,汇率的改变也会通过资金流动而影响不同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进而影响到利率。更为重要的是,利率和汇率可能受更为基本的因素(例如货币供求等)的作用而发生变化,利率平价只是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利率与汇率两者间的联系。因此,利率平价理论与其他汇率决定理论之间是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对立的,它常常被作为一种基本的关系式而运用在其他汇率决定理论的分析中。
(3)利率平价说具有特别的实践价值。对于利率与汇率间存在的相互关系,由于利率的变动是非常迅速的,同时利率又可对汇率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这就为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进行灵活的调节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即培育一个发达的、有效率的货币市场,在货币市场上利用利率尤其是短期利率的变动以对汇率进行调节。例如,当市场存在着对本币贬值的预期时,就可以相应的提高本国利率以抵消这一贬值预期对外汇市场的压力,维持汇率的稳定。
8.非抛补套利平价和抛补套利平价的含义是什么?有何区别?[首都经贸大学2008研]
答:(1)二者的含义
①非抛补套利平价是指投资者在进行没有抵补的外汇投资时所获得的收益等于没有汇率风险所获得的收益,即等于预期获得的收益。在资本具有充分国际流动性的条件下,投资者的非抛补套利行为使得国际金融市场上以不同货币计价的相似资产的收益率趋于一致,也就是说,套利资本的跨国流动保证了“一价定律”适用于国际金融市场。
②抛补套利平价,与无抛补套利平价相比,并未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做出假定,即套利者在套利的时候,可以在期汇市场上签订与套利方向相反的远期外汇合同(掉期交易),确定在到期日交割时所使用的汇率水平。通过签订远期外汇合同,按照合同中预先规定的远期汇率进行交易,以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由于套利者利用远期外汇市场固定了未来交易时的汇率,避免了汇率风险的影响,整个套利过程可以顺利实现。
(2)二者的区别
①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假设不一样,抛补套利平价假设投资者是风险规避的,在期汇市场上签订与套利方向相反的远期外汇合同。而无抛补套利平价假设投资者是中性的。
②在无抛补的套利中,投资者忽略了汇率变动,或认为汇率变动完全在其预期当中,没有通过远期外汇合同来锁定未来兑换的比率;而在抛补套利中,投资者在期汇市场上签订与套利方向相反的远期外汇合同,以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
③非抛补套利评价主要强调风险补偿为零,而抛补套利评价主要强调没有资本管制。
9.简要回答汇率政策控制国际资本流动的作用。[上海交大2007年研]
答:大量资本流入会造成本币实际汇率上升,所以汇率政策的作用,就是让名义汇率实现某种变动,减轻资本流入对货币当局的压力。
一般而言,允许名义汇率升值,有三方面的优点:(1)使货币供给、国内信贷以及国内银行体系免受资本大量流入的不利影响。(2)通过汇率调整国内相对价格,有助于缓解通货膨胀压力。(3)允许汇率波动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可以很好地阻止国际投机资本的流入。
汇率政策的实施可以采取三种形式:(1)实行浮动汇率制;(2)让货币法定升值;(3)采取较灵活的汇率制度。
如果实行浮动汇率制,让汇率可以适应资本流入而作出变化将由市场自动完成,不需要任何专门的政策措施。但在纯粹的浮动汇率下,大量资本流入可能带来国内通货名义的和实际的急剧升值,这种升值会对一国的出口部门造成相当大的打击,并最终有损一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另外,纯粹浮动汇率制容易造成外汇市场的不稳定性,从而加大外汇风险,对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对于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来说,法定升值措施往往是在冲销性货币政策之后。如果货币中和政策能够起作用,一国货币当局往往不愿意采用货币升值的措施,作为一种不得以的政策选择,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货币法定升值并不多见。
相比较而言,采取较灵活的汇率制度可能更有效,也更多见。在资本流入增加的阶段,一国货币当局可以放宽汇率波动幅度,设定更宽的货币变动区间,在此区间内的汇率变动不加干涉,设定一个货币浮动区间也有利于市场形成有利于中央银行的预期,从而间接调整国际资本流向。灵活的汇率制度安排还包括将原先仅与美元挂钩的钉住汇率制改为与一篮子货币挂钩等等。这样做,有利于减小汇率的波动幅度。由于在放宽汇率变动幅度的条件下,汇率的波动所受限制仍然较大,因此,对于国际投机资本来说,这一政策的效果是有限的。
10.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其成员国汇率制度划分为哪几种类型?[对外经贸大学2007研]
答:1999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各成员国的汇率制度进行了重新分类,根据各成员国汇率安排的实际情况,按照汇率制度弹性的大小以及是否存在对于给定汇率路径(目标)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承诺,将汇率制度划分为8大类:
(1)无独立法定通货的汇率安排,指以另一国家的通货作为惟一的法定通货(如正式的美元化),或属于某一货币联盟,在这一货币联盟中其成员共同使用某种货币(如欧元区国家)。采用这种汇率制度意味着该国完全丧失了对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控制权。
(2)货币局制度,指政府以立法形式明确规定,承诺本币与某一确定的外国货币(该货币通常被称为“锚货币”)之间可按一同定比率进行无限制兑换,并要求货币发行当局确保这一兑换义务的实现。这意味着国内货币必须要以确定的外国货币作为充足保证的情况下才可以发行,且必须保持充分的外汇资产作为支持,这削弱了传统中央银行的功能。
(3)其他传统的固定钉住安排(水平钉住),指一国将本国货币钉住另一货币或一篮子货币,与其保持固定比率。在这种汇率制度下,货币当局无需承诺货币平价的不可撤消。汇率可以在围绕中央汇率上下最多不超过1%的范围内波动,或将汇率最高值和最低值维持在中央汇率的2%的范围内至少三个月。货币当局随时准备通过直接干预(外汇公开市场操作)或间接干预(积极的利率政策的运用、外汇管制的施加、限制外汇活动的道义劝说或通过其他公共机构的干预)维持汇率的稳定。
(4)水平区间钉住,是指本币对外币仍然规定固定平价,但波动幅度相对其他传统的固定钉住安排大,为平价上下至少1%的范围,或其最高值和最低值可超过2%的范围波动。
(5)爬行钉住,是指将本国货币钉住外国货币,经常根据选定的数量指标(如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以往的通胀率差异,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通胀率目标与预期通胀率之间的差异)进行小幅度调整。爬行的幅度可根据以往通胀变动对汇率变动的要求来设置,也可根据预期未来可能发生的通胀情况来设置。
(6)爬行区间钉住,与爬行钉住基本相同,只不过规定的波幅较大,可超过上下1%以及2%的波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取决于波幅的宽度。
(7)不事先公布干预路径(目标)的管理浮动。货币当局试图影响汇率,但没有明确的干预目标。管理汇率所依据的指标很宽泛(比如国际收支状况、国际储备、平行市场的状况),调整可能不是主动进行的。
(8)独立浮动。汇率是由市场决定的,任何官方干预旨在缓和汇率变动以及防止汇率的过度波动,而不在于将汇率稳定在某一汇率水平。在这一汇率制度下,理论上货币当局可追求独立的货币政策目标。
五、计算题
1.1980~1985年墨西哥的消费物价指数从100上升到1200,美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从160上升到280,美元与比索的名义汇率(USD/MXN)从8.5变为45.6,你认为墨西哥比索的实际升(贬)值率为多少?[中南财大1997研]
解:设实际汇率为e,名义汇率为E,则:
所以,1980年墨西哥比索的实际汇率为:USD1=MXN8.5÷100×160=MXN13.6
1985年墨西哥比索的实际汇率为:USD1=MXN45.6÷1200×280=MXN10.64
可知墨西哥比索的实际升值率为:(13.6-10.64)÷13.6×100%=21.76%。
2.1990年,平均1美元=45.35墨西哥比索;1996年平均1美元=82.60墨西哥比索。今以1990年为基期,双边汇率指数为100,则1996年墨西哥比索对美元双边汇率指数应是多少?[中南财大1998研]
解:1996年墨西哥比索对美元双边汇率指数为:82.60÷45.35×100=182。
3.已知以下基本汇率,求套算汇率:
(1)$1=DM1.6920=SFr1.3899,求套算汇率DM/SFr?
(2)$1=DM1.6920,GBP1=$1.6812,求套算汇率GBP/DM?
(3)$1= SFr1.3894/1.3904,$1=DM1.6917/1.6922,求套算汇率DM/SFr?
(4)GBP1=$1.6808/1.6816,$1=DM1.6917/1.6922,求套算汇率GBP/DM?[武汉理工大学2006研]
解:(1)SFr1=DM1.6920/1.3899=DM1.2174;
(2)GBP1=DM1.6812×1.6920=DM2.8446;
(3)由于两种汇率的标价方法相同,要将竖号左右的相应数字对应相除,因此,DM1=SFr(1.3894/1.6922)/(1.3904/1.6917)=SFr0.8211/0.8219;
(4)由于两种汇率的标价方法不同,要将竖号左右的相应数字对应相乘,因此,GBP1=DM(1.6808×1.6917)/(1.6816×1.6922)= DM2.8434/2.8456。
4.某瑞典公司在美国投资,银行报价是SKr6.3550~6.3600/$。如果该公司投资1000万瑞典克朗,则为此它将收到多少美元?为什么?[首都经贸大学2008研]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解:该公司投资1000万瑞典克朗将收到10000000÷6.3600=1572327(美元)。
因为瑞典克朗采用的间接标价法,所以在银行的报价中,前面的是买入汇率,而后面的是卖出汇率。
5.假定某日市场上美元对人民币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8.2人民币,美元6个月利率为年利4%,12个月利率为4.5%;人民币6个月利率为年利1.5%,12个月利率为2%。请根据上述材料计算美元对人民币6个月和12个月的远期汇率。[金融联考2004研]
解:根据利率平价理论
式中,i为本国利率;i*为外国利率;e为直接标价法下的即期汇率;f为直接标价法下的远期汇率。
美元对人民币6个月远期汇率为
美元对人民币12个月远期汇率为
6.如果i、i*分别代表本国和外国利率水平,E、F分别代表以间接标价法表示的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而且远期期限和利率期限相同,那么利率平价条件是什么?[北大2001研;武汉理工大学2006研]
解:如果用本币投资于本国金融市场,则1单位本国货币到期可增值为1×(1+i)=1+i。
如果这一单位本币用于投资于外国金融市场,则这一投资行为势必分为三个步骤,即:
(1)先在外汇市场上兑换为外币,在间接标价法下,可得E单位的外币;
(2)再投资于外国金融市场,一年后可得外币:E+E·i*=E·(1+i*)个单位;
(3)存款到期后,将外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按照远期汇率换成本国货币,可得本币:E·(1+i*)/F个单位。
显然,应该根据两种方式收益率的高低选择其中的一种。如果1+i<E·(1+i*)/F,则众多的投资者都会将资金投入外国金融市场,这导致外汇市场上即期购入外国货币以及远期卖出外国货币行为增多,从而使本币即期贬值(E值减小),远期升值(F增大),投资于外国金融市场的收益率下降。只有当这两种投资方式的收益率完全相同时,市场才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当投资者采取持有远期合约的抛补方式交易时,市场会最终使利率与汇率之间形成下列关系:1+i=E·(1+i*)/F,整理得:。若记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的升(贴)水率为ρ,即。将两式合并后可得:,经无穷小处理后,可得:ρ=i*-i。
此式即为间接标价法下的利率平价公式,它的经济含义是: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水平之差。
7.假设活期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9.5%,超额准备金率为0.5%,现金余额为300亿元,现金漏损率为5%。试求:
(1)总准备金是多少?货币供应量M1是多少?
(2)若国内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1/P=0.6Y-3000r满足,且绝对形式的购买力平价条件成立,国外价格水平P*=3,国内收入水平Y=800亿元,r=0.06,请用弹性货币分析法计算均衡汇率e(直接标价法);
(3)在前两问的假设下:
Ⅰ.若本国法定准备金率提高3个百分点,求新的均衡汇率;e′
Ⅱ.若利率提高2个百分点呢?(e″);
Ⅲ.若准备金率和现金比率均保持不变,央行在公开市场收购27亿债券会使均衡汇率怎样变化?()[金融联考2009研]
解:(1)首先求商业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总额:;
总准备金R=D×(rd+re)=6000×(9.5%+0.5%)=600(亿元);
货币供应量M1=C+D=6000+300=6300(亿元)。
(2)将题中相关数据代入国内货币市场均衡条件=0.6Y-3600r得:
由绝对形式的购买力平价成立有:均衡汇率e=PP*=213=7。
(3)Ⅰ.国内法定准备金率变为:
此时活期存款总额变为:
;
货币供应量:
价格指数:
均衡汇率:
。
Ⅱ.利率r″=0.06+0.02=0.08,
此时价格指数:
;
均衡汇率:
。
Ⅲ.央行收购使得基础货币增加27亿元,其中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增加量:
;
公众持有现金增加量:ΔC=ΔD×5%=9(亿元);
货币供应量:
;
价格指数:
均衡汇率:
。
六、论述题
1.请谈谈对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看法。[北京工商大学2006研]
答:(1)我国目前实行的汇率制度
自1994年开始,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由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等原因,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不大,随着经济情况的变化,这种汇率制度需要进一步改革,以形成更加适应市场供求变化、更为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汇率形成机制的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钉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篮子货币。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不等于钉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从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基本因素看,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具有坚实的经济基础。这些基本因素包括:①国际收支状况良好,外汇储备充足。近年来,我国经常项目始终保持着较大规模的顺差,外汇储备迅速增长,这不仅改善了我国国内外汇供给短缺的状况,提高了对外支付能力,也为我国平衡短期性的国际收支失衡、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了信心保证。②利用外资和外债状况良好。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巨大增长潜力和不断改善的国内投资环境,使得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一直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从外债结构和规模来看,我国外债依然以长期性外债为主,规模控制在国际收支能够平衡的范围内。我国利用外资状况良好,增强了外国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健康发展以及人民币汇率稳定的信心。③我国宏观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在国际经济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我国坚持实行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国民经济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同时,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稳步推进,整体经济发展不断加快,从而为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从与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变革的关系来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革一直是与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变革息息相关的。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从1949年以来,经历了不同的阶段。自建国以来,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发展国民经济的要求,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取的都是将有限的外汇“集中管理,统一经营”的方针。这一方针有计划地组织和分配了外汇资金,满足了我国经济发展中对外汇资金的需求。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加大和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外汇管理体制也经历了相应的调整,总的趋势是由紧到松,最终促使我国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中。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1998)文件,我国目前外汇管理制度的基本特点为:①对经常账户项下的贸易和非贸易收支实行结售汇制,对部分单方面转移支付项目和所有资本账户用汇实行审批制。②国家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对外汇收支进行调控。③建立统一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中央银行授权交易中心集中管理外汇交易,中央银行根据市场交易状况进行交易。
在此汇率制度下,市场供求关系是决定汇率的主要依据。外汇市场分成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银行与企业之间办理结售汇业务的零售市场;第二个层次是银行间进行售汇头寸抛补的批发市场。中国人民银行对汇率的干预不再通过行政手段,而主要是以平等的会员身份参与银行之间的外汇市场买卖,向外汇市场吞吐外汇,以保证基准汇率的形成符合本国经济的需要和保持各银行之间挂牌汇率的基本一致和稳定。
(2)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改革必须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
①改进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提高汇率生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
应将目前国内企业的强制结售汇制逐渐过渡到意愿结汇制。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要素不足,其关键在于现行的强制结售汇制。对强制结汇制度的改革,可以考虑扩大允许保留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企业范围,企业通过对持有还是卖出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选择间接参与人民币汇率形成;还可以考虑对现有允许保留外汇结算账户的企业扩大可以保留外汇的限额;另外,结汇宽限时间可以延长,允许企业经常项目收汇后在一定期限内可以不结汇,这样企业可以选择适当的价格结汇。
②培育健全的外汇市场
从强制结售汇制过渡到意愿结售汇制后,可以考虑增加市场交易主体,让更多的企业和金融机构直接参与外汇买卖,以避免大机构集中性的交易垄断市场价格水平。增加外汇交易工具,目前外汇交易仅限于美元、日元、港币的即期交易,而远期交易、掉期交易、回购交易、外币期货期权等交易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由于我国目前实行实质性的钉住汇率,汇率风险较小,一旦采用较灵活的管理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幅度将增大,加入WTO之后,涉外经济活动增多,汇率风险问题会显得更为突出,开办这些金融业务可满足企业套期保值的需求。另外,远期外汇交易形成的远期汇率代表了银行和企业对汇率的预期,有助于即期汇率的确定。
③制定合理的汇率波动区间,增加人民币汇率灵活性
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大小的确定,应综合考虑一系列因素,包括:实际有效汇率,月度交易余额,季度国际收支余额的变化,国际储备的充足性与变化趋势,人民币利率水平等等。
当前,支持一个“较窄”的波动区间的理由是:我国宏观经济承受汇率波动的能力还相当弱;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刚刚起步,企业的外汇风险意识不强;中央银行的监管能力不足。支持一个“较宽”的波动区间的理由是:有利于独立地执行货币政策;一个较宽的波动区间可以使均衡汇率在发生变化后仍然维持在波动区间范围内;加入WTO后,国际收支状况可能出现较大波动。
综合这两方面的理由,扩大汇率浮动区间应分步骤实施。当前要用足0.3%的浮动区间,允许汇率每天可以上下波动一两百个基点,这将向市场传递一个央行减少干预的信号,有利于市场正视汇率风险。待市场逐渐适应汇率波动后,再视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和外汇市场供求状况逐步扩大浮动区间。
④改进和完善中央银行的干预机制
减少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频率。目前,央行入市干预的交易日数超过总交易日数的70%,对银行间市场敞口头寸基本全额收购或供应,可以说主导了市场汇率的形成。扩大汇率波动区间后,中央银行应减少市场干预频率,除非当市场汇率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形成趋势性的、较长时期内的低估或者高估,并可能对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时,中央银行才入市干预。
⑤协调好资本项目开放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关系
我国资本项目开放动因来自内部与外部,内部原因包括:有利于我国扩大利用外资,与国际经济接轨,实施“走出去”的经济发展战略,并减轻资本管制的成本等。外部原因是:发达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如IMF)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资本项目的压力,加入WTO后国际资本流动的增加要求放松对资本的管制。
应该看到,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条件还远不具备:汇率机制僵化,国际贸易刚刚开始自由化,国内价格尤其是利率还没有市场化,微观基础尤其是商业银行还没有实现商业化运作,货币当局的监管能力还十分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开放资本项目尤其是短期资本项目必然带来对人民币汇率的投机性攻击,造成国内经济的动荡。与资本项目开放的收益相比,开放的成本相对较高,因此,资本项目的开放应贯彻积极稳妥、收益大于成本的原则,在资本项目尚未完全放开之前人民币汇率应继续实行有管理的浮动,在资本项目完全放开之后再采用独立浮动的汇率制度。
2.联系当前实际论述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东北师范大学2008研]
答:汇率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杠杆,其变动能反作用于经济,对进出口、物价、资本流动和产出都有一定的影响。
(1)汇率与进出口
一般地说,本币汇率下降,即本币对外的币值贬低,能起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若本币汇率上升,即本币对外的币值上升,则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然而,汇率变化可能给予进出口的影响,必须有一个伴随的条件,即进出口需求有价格弹性——进出口品价格的变动对进出口品的需求会有所影响。
概括地说,如果进出口需求对汇率和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灵敏,即需求弹性大,那么,一国汇率下降和相应降低出口商品价格,可以有效刺激出口数量;而由于进口商品国内价格上涨,则可以有效抑制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从而减少进口数量。
(2)汇率与物价
汇率变动影响进出口的同时也对物价产生影响。
①从进口消费品和原材料来看,汇率下降要引起进口商品在国内的价格上涨。至于它对物价总指数影响的程度则取决于进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反之,本币升值,其他条件不变,进口品的价格有可能降低,从而可以起到抑制物价总水平的作用。
②从出口商品看,汇率下降有利于扩大出口。但在出口商品供给弹性小的情况下,出口扩大会引发国内市场抢购出口商品并从而抬高出口商品的国内收购价格,甚者,有可能波及物价总水平。
如果某种或某些种出口品由于汇率下降并引起国内收购价格的提高,那么,对于这些种出口品,汇率降低刺激出口增加的作用将会部分地乃至全部被抵消。汇率的变动导致物价总水平的波动,其后果就不仅限于进出口,而是将影响整个经济进程。
(3)汇率与资本流出入
①汇率的变动对长期资本流动的影响较小。由于长期资本的流动主要以利润和风险为转移,在利润有保证和风险较小的情况下,汇率变动不致直接引起巨大的波动。
②短期资本流动则常常受到汇率的较大影响。当存在本币对外贬值的趋势,本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就不愿持有以本币计值的各种金融资产,并会将其转兑成外汇,发生资本外流现象。同时,由于纷纷转兑外汇,加剧外汇供求紧张,会促使本币汇率进一步下跌。反之,当存在本币对外升值的趋势下,本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就力求持有以本币计值的各种金融资产,并引发资本的内流。同时,由于外汇纷纷转兑本币,外汇供过于求,会促使本币汇率进一步上升。
(4)汇率与产出和就业
汇率的变动既然能够影响进出口、物价和资本流出入,不难看出,它对一国的产出和就业也会产生重要作用。当汇率有利于刺激出口和抑制进口时,那就会带动总的生产规模扩大和就业水平的提高,甚而会引起一国生产结构的改变。相应地,不利的汇率水平如使出口急速缩减,而该国的出口又关系整体经济的发展,那会给生产和就业带来极大的困难,严重时则会冲击本国的生产并从而增大失业队伍。
另外,有利于资本流入的汇率,对于缺少资本的国家是好事;有利于资本流出的汇率,则是资本过剩的国家所期望的。不过,必须注意,汇率与生产、与就业的相关关系是间接的,不能简单做判断。
3.试分析人民币汇率运行机制及变化趋势。[首都经贸大学2004研]
答:(1)目前人民币汇率实行的是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所谓单一是指实行汇率并轨,仅由外汇市场决定汇率水平;而所谓有管理是指当汇率波动幅度超过一定限度时,中央银行进入外汇市场进行干预;浮动汇率制是指允许汇率根据国际收支状况决定的外汇市场供求关系进行调整。
(2)人民币汇率运行的机制和特点
①人民币汇率不再由官方行政当局直接制定和公布,而是由外汇指定银行自行确定和调整。
②由外汇指定银行制定出的汇率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由于一般企业在通常情况下不得持有外汇账户,所有经常账户项下的外汇供给均进入外汇市场和取消经常账户项下支付用汇的经常性计划审批,这意味着经常账户项下的绝大部分外汇需求可以也必须通过外汇市场来满足。
③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所形成的汇率是统一的。在结汇制和售汇制下,外汇的供求均以外汇指定银行为中介,企业之间不得直接相互买卖外汇。由于汇率是各外汇指定银行自行确定的,但外汇供求在各银行的业务范围内的分布又是不一的,人民币汇率的全国统一性就必须通过建立全国银行同业间的外汇交易市场来实现。
我国的人民币汇率运行机制仍然存在很多缺点,表现在:
①参加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主体——外汇银行实行的是会员制,其会员资格的获取要经过中央银行或外管局的审批,具有严格的市场准入规则,故该银行间汇市是封闭而不是开放的。②中央银行对外汇银行持有外汇的额度作了严格的规定,这使得外汇银行不能自由持有外汇或根据本、外币的资产合理组合来达到风险一定情况下的收益最大化或对外汇风险的规避。③在银行间汇市交易中,由于中央银行对外汇银行的额度控制以及中央银行庞大的外汇储备和货币供给权,使得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汇率的生成具有较大程度的管辖权,属于中央银行管制定价机制。④在银行间汇市上交易的品种方面,有美元、日元、港元三种,但其成交量主要以美元为主,且几乎不存在远期、期货交易,波幅相当小,交易品种比较单一。
综上所述,在外汇银行、企业、居民不能自由地持有外汇的前提下,中国的汇率生成机制仍具有封闭性、管制定价、交易品种单一和波幅较小的特征。因此,中国目前的汇率制度,事实上仍然与美元保持较密切的联系。
(3)人民币汇率运行机制的变化趋势
毫无疑问,人民币汇率运行机制最终要成为由市场决定的自由浮动汇率机制。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随着我国的对外交流增强,资本的流动越来越大,政府实行资本流动管制的政策成本越来越高,困难也不断增强,因此资本的自由流动是必然的趋势,而在开放经济下,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制度和独立的货币政策是不可兼得的,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独立的货币政策是必须的,所以人民币的自由浮动是必然的趋势;第二,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也要求人民币汇率的自由浮动,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内国际上都要求我国更积极地加入国际经济循环中,而汇率由资金供求双方决定就是必然趋势,因为中央政府维持固定汇率制度的能力会随资本流动的扩大而削弱。
人民币汇率最终走向浮动汇率制度是必然的,但其过程却是漫长的,这由我国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企业等因素决定,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时间表,也不应该有时间表。
4.在固定汇率或钉住汇率制度下,哪些因素会造成本国货币升值的压力?根据你学到的经济学知识,分析人民币如果升值可能对本国经济和其他国家经济造成的影响。[南开大学2004研]
答:(1)固定汇率或钉住汇率制度是指政府运用行政或法律手段确定、公布及维持本国货币与某种参照物之间的固定比价的汇率制度。在固定汇率或钉住汇率制度下,影响本国货币升值压力的因素有:
①国际收支。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本国的外汇储备就会增加,从而造成本国货币升值的压力。
②物价水平。在本国出现通货紧缩的情况下,本国实际物价水平提高,物价水平的提高会影响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本国货币具有升值压力。
③本国的收入水平。本国收入水平的增加一方面会增加进口支出,导致经常贸易收支的逆差,另一方面又会增加国外投资者的信心,在资金可以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促使资金流入。总体上,本国收入增加使本币具有升值压力。
④利率水平。在资金可自由流动情况下,本国利率水平的上升会导致资金流入,从而使本币具有升值压力。
(2)人民币升值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有利有弊,但总的说来是弊多利少。
①人民币升值的好处有:
a.偿还外债方面,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相对其他币种更加值钱,外债一般以外国货币作为计算单位(如美元),人民币升值可以使我国用更少的人民币偿还债务。
b.抑制通货膨胀方面,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由于升值压力导致外汇储备的增加,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带来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降低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加的压力,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c.海外投资方面,人民币升值意味可以有更多的资金投资海外,这对我国投资一些战略性的领域(如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d.人民币区域化方面,人民币最终要走向区域化和国际化,人民币升值可以增加国外对人民币的信心,有利于人民币朝区域货币和国际货币方向迈进。
②人民币升值的弊端主要体现在:
a.将对我国外贸出口增长产生严重负面影响。人民币升值将提高我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直接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优势,影响我国比较优势的发挥,加大我国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我国对美日欧三大经济体的出口增速可能有所回落,不利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b.不利于吸引外资和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第一,人民币升值将减弱我国引资力度,可能会减缓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增长。第二,在华外企的经营目前已逐步进入成熟发展期,外资利润汇出的要求也在逐年增大,人民币升值将提高利润的外汇收益,可能加大资本外流规模,对国际收支平衡产生压力。这都将影响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及利润再投资的规模与产业本地化的进程,不利于我国加工贸易的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
c.不利于缓解国内就业压力。目前对外经贸行业提供的就业机会超过7000万人,很多新增就业机会也是由本国出口企业和外资企业提供的。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行业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最终将体现在就业上,势必对当前就业环境的改善产生一定冲击。
d.将直接导致我国外汇净资产的权益受损。2002年底,国家外汇储备为2864亿美元,较外债规模多1179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国家外汇储备进一步增加到3465亿美元。若人民币升值,势必加重美元实际贬值幅度,进而导致我国外汇净资产的严重“缩水”。
(3)人民币升值对其他国家的影响
从目前情况看,人民币升值主要是由美国和日本挑起,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本国的出口和降低本国的失业率,但由于我国贸易结构的特点,人民币升值对美国和日本国内经济没有很大的影响。相反,对东南亚国家则会带来不良影响。
人民币升值不利于亚洲和世界贸易经济的稳定增长。在美元贬值期间,亚洲各国的货币保持了相对稳定。亚洲货币的稳定有利于亚洲地区出口型经济的稳定增长,若人民币升值,有可能打破亚洲货币的稳定,影响亚洲经济增长格局。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产生负面影响,最终通过加工链条,影响加工贸易进口的增长,这也将不利于世界贸易经济的复苏。
5.汇率的变动(即货币贬值或升值)对一国的对外贸易将产生什么影响?[上海财大1994研;上海交大2006研]
答:汇率的变动对一国经济的一个最为直接也是最为重要的影响是对贸易的影响。这一影响包括微观和宏观两方面:从微观上讲,汇率变动会改变进出口企业成本和利润的核算;从宏观上讲,汇率变动会因对商品进出口产生的影响而使贸易收支差额以至国际收支差额发生变化。
(1)货币的升值与贬值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方向相反,作用也相反。现以贬值为例说明汇率变动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当一国货币发生贬值后,一般将有利于本国商品的出口并能自动抑制外国商品的进口,从而能够起到改善本国贸易收支逆差的作用:
①出口。本币贬值后,一般将从两方面对出口产生有利影响:一方面,等值本币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能够比贬值前折合更少的外币,使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销售价格下降,竞争力增强,出口扩大;另一方面,如果本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外币价格保持不变,则本币贬值会使等值外币收入兑换成比贬值前更多的本币收入,使本国出口商品的利润增加,从而促使国内出口商积极性提高,扩大出口生产。但贬值改善出口是有条件的:只有当外国市场对本国出口品在原来的价格或较低的价格上仍有需求,而国内又有能力继续扩大这些产品的供给时,出口才能增加。
②进口。本币贬值对进口产生的作用与出口正好相反。本币贬值后,一方面,以外币计价的进口商品在本国销售时能够折合的本币价格比贬值前提高了,导致本国进口商成本增加、利润减少,从而引起进口数量相应减少;另一方面,如果维持原有的国内售价,则需要压低进口品的外币价格,这势必会招致国外出口商的反对,从而降低本国进口商的积极性,减少进口。因此,本币贬值会自动地抑制商品的进口,并促使对进口品的部分需求转向本国的进口替代品。但在实际中这部分需求转移能否最终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有多少,还取决于国内总供给的数量和结构,即国内能否生产并向社会提供相应的进口替代品。
本币升值对一国贸易收支的影响刚好相反,即升值一般会引起出口的减少和进口的增加。
(2)贬值对一国对外贸易是否具有改善作用,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①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②国内总供给的数量和结构能够满足进口替代品的生产;③存在闲置资源,即存在能够随时用于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生产的资源。
并且,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在一国实际情况中,汇率贬值对于国际贸易收支改善的时滞效应,即“J曲线效应”。在货币贬值之后,短期内贬值并不能立即引起贸易数量的变化。从进出口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到贸易数量的增减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即存在时滞,因为掌握市场信息,扩大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生产产量等都需要时间。在这一时间内,贬值并不能带来国际收支的改善,反而可能会导致其恶化。J曲线效应的期限大约为9~12个月。
6.试述购买力平价说和利率平价说的关系及差异,并利用无套利分析法推导套补的利率平价的一般形式。[武汉理工大学2004研]
答:(1)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是汇率决定理论的两种形式。购买力平价说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汇率决定理论,其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在于它所具有的购买力,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及其变动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购买力平价理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形式,主要有绝对购买力和相对购买力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胀率的差异决定的。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说。在购买力平价理论看来,货币数量决定货币购买力和物价水平,从而决定汇率。所以汇率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
利率平价理论的思想由凯恩斯于1923年首次提出,他认为汇率波动由两国利率水平差价决定,不久英国学者爱因齐格进一步阐述了远期差价与利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率平价说的基本观点是: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必定贴水,低利率国在期汇市场上必为升水。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以牟取利润。利率平价理论又分为抵补利率平价和非抵补利率平价两种。前者假定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是进行远期交易以规避风险,因此分析的是汇率远期升贴水率的实际值。后者即非抵补利率平价理论,即假设交易者根据自己对未来汇率变动的预期而计算预期的收益,在承担一定的风险情况下进行投资活动,因此分析的对象是汇率升贴水率的预期值。
(2)同为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的分析角度不同。购买力平价理论从汇率是两种不同货币价格的性质着手研究汇率的决定及其变动规律。它主要由开放经济下一国与外国商品市场间存在的联系分析汇率与价格水平间的联系。利率平价理论则考虑到现实生活中,开放经济下一国与外国的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国际资金流动的发展使汇率与金融市场上的价格——利率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理论关系上,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互相补充。购买力平价侧重从中长期的角度分析,一国发行的货币数量决定货币的购买力,进而决定两国的汇率水平;与之相比,利率平价说是一种短期内的分析,在短期国际金融市场上,货币(资金)的供求数量决定利率(资金价格)的波动,进而国际资金的流动又使利率间的差异影响汇率。
(3)抛补利率平价理论是关于实际的远期汇率的决定以及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关系的理论。假定甲国金融市场上一年期存款利率为i,乙国金融市场上同种利率为i*,即期汇率为e(直接标价法),f为一年的远期汇率。如果投资于本国金融市场,则每一单位本国货币到期可增值为:1×(1+i)=1+i;如果投资乙国金融市场,则先兑为乙国货币并在乙国投资一年后再兑回本国货币的最终值为:。对于这两种投资方式,只有当这两种投资方式的收益率完全相同时,市场才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当投资者采取持有远期合约的抛补方式交易时,市场会最终使利率和汇率间形成下列关系:。若记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升(贴)水率为ρ,即,可得ρ=i-i*。此式即为抛补的利率平价的一般形式。其经济含义是: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本币在远期将贬值;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则本币在远期将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