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目标】
1.理解学习的心理实质;
2.掌握人类学习的本质;
3.掌握学生学习的本质;
4.掌握加涅的学习层次的分类;
5.掌握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6.掌握我国心理学家关于学习的3种分类;
7.了解知识、技能、行为规范的概念;
8.掌握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理论,包括经典实验和基本规律;
9.掌握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包括经典实验和基本规律;
10.掌握刺激泛化与分化的概念;
1l.掌握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包括经典实验和基本规律;
12.了解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
13.掌握加涅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14.掌握苛勒的完形—顿悟说理论,包括经典实验和基本内容;
15.掌握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学习观和教学观;
16.掌握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包括学习分类、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接受学习的实质和技术;
17.掌握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核心讲义】
一、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1.学习的实质与特性
(1)学习的心理实质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①学习是一个介乎经验与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
②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③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2)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
①人类的学习:是指狭义的学习。
②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2.学习的一般分类
(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①信号学习:指学习对某种信号刺激做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映。
②刺激—反应学习:指学习使一定的情境或刺激与一定的反映相联结,并得到强化,学会以某种反应去获得某种结果。
③连锁学习:指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联结。
④言语联结学习:指形成一系列的言语单位的联结。
⑤辨别学习:指学习一系列类似的刺激,并对每种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
⑥概念学习: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做出反应。
⑦规则或原理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⑧解决问题学习:指学会在不同条件下,运用规则或原理解决问题,以达到最终的目的。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①智慧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②认知策略:表现为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
③言语信息: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
④动作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
⑤态度: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
(3)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
①知识的学习;
②技能的学习;
③行为规范的学习。
二、联结学习理论
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1)桑代克的经典实验
(2)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
①效果律
在学习过程中,当学习者对刺激情境作出特定反应后如果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则会加强,如果给予烦恼的结果就会减弱。
②练习律
刺激一反应之间的联结随着学习者的练习和运用而增强。反之,变得越来越弱,即练习律。
③准备律
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如果有准备而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如果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其活动也会感到烦恼,烦恼则妨碍学习。
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1)斯金纳的经典实验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强化
①强化即一种操作,它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可能性(概率)。通过对强化的控制就能控制人的行为。
②强化可分为两种形式:a.正强化即跟随某一行为后并能增强该行为反应的发生;b.负强化指通过警告或移去令人厌恶的刺激来加强某一行为的过程。
三、认知学习理论
1.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1)苛勒的经典实验
(2)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苛勒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顿悟,即一种突然的领悟与理解,它是一种知觉经验的变化过程。因此学习绝不是盲目、消极地接受刺激,而是有目的地探究,是富于想象力的创造性活动。
①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②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1)学习观
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布鲁纳认为,在学习中,学生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积极地在头脑中把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并建构知识体系,即形成认知结构。
②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布鲁纳认为,学习活动首先是新知识的获得,即新信息与已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发生联系,理解新知识所描绘的事物或现象的意义,并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各种联系。其次是知识的转化,指对新知识的进一步分析和概括,使之转化为更抽象的形式,超越给定信息以适应新的任务,获得更多的知识。再则,对知识进行评价,即对新知识转化的一种检验。评价对知识的分析、概括是否恰当,运算是否正确等。
(2)教学观
布鲁纳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①动机原则。所有学生都有内在的学习愿望,教师如果能激发他们的这些内在动机,可促进和调节学生的探究活动,有效地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②结构原则。知识结构一般都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教学时,选用何种呈现方式,应视学生的知识背景、课题的性质而定。
③程序原则。每门学科都存在各种不同的程序,教学就是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地陈述一个问题或大量知识的结构,以提高其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和迁移的能力。
④强化原则。教学应重视安排好合适的强化出现时期,这对学习成功的影响很大。
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1)意义学习的实质
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学习材料本身的性质;
②学习者自身的因素。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
①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之后的进一步发展
维果茨基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建构”,强调认知过程中学生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重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地位。
②当代建构主义可分为:
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观、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社会建构论和控制论系统观。这六种不同倾向的建构主义观点虽然在研究视角、使用术语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在有些问题上却有共识。
(2)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①知识观
建构主义认为,人们习得的知识并非预先确定的,更非绝对正确,只能以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因具体情境总有其特异性,知识需要在具体情境的复杂变化中不断深化。
②学习观
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来信息,而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主动地建构信息意义,且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替代。
③学生观
学生观建构主义强调,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日常生活或先前学习中已获得了丰富经验与知识,同时,由于经验世界的差异性,每个人有自己的独特经验、兴趣和认知风格等。
【经典例题详解】
一、选择题
1.认为人类不仅可以通过直接的经验产生学习,而且还可以通过观察他人即榜样的行为学习,获得间接经验的学习理论是( )。
A.认知发现理论
B.认知同化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C
【解析】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又称观察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不仅可以通过直接的经验产生学习,而且还可以通过观察他人即榜样的行为而产生学习,获得间接经验。观察学习在人类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榜样的行为是否受到奖惩,个体都会产生观察学习,只是受奖的行为更易被观察者所模仿。
2.学习者建构新的理解的基础是( )。
A.先行组织者
B.原有的知识经验
C.教师教学组织
D.学科知识逻辑体系
【答案】B
【解析】认知建构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建构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新的理解。
3.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通过( )过程实现的。
A.顺应
B.反思
C.同化
D.观察
【答案】C
【解析】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通过同化过程实现的。这里的同化是指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即把新信息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用原有的知识来解释新知识,或者以新知识充实、改组原有的认知结构。
4.能够提高操作性反应的概率的各种手段、措施称为( )。
A.条件刺激
B.强化
C.无条件刺激
D.中性刺激
【答案】B
【解析】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正强化通过个体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而起到增强学习动机的作用;负强化一般是通过引起个体的消极反应来减少不恰当的学习行为,从而增加了良好行为的出现。两者都能提高操作性反应的概率。
5.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现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就是机械学习
B.接受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机械的,发现学习是有意义的
C.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都存在有意义和机械学习之分
D.只有接受学习存在有意义和机械学习之分
【答案】C
【解析】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是依据学习主体所得经验的来源不同对学习的划分,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是依据所得经验的性质不同对学习进行的划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都存在有意义和机械学习之分。
6.家长要求孩子快点做作业,做完之后就可以看电视了,看电视对孩子来讲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没有任何影响
【答案】A
【解析】对正确的行为给予肯定奖赏,使之发生的频率增加的方法被称为正强化。普雷马克原理认为,一个经常出现的或较受喜爱的活动可以作为强化物去强化一个较少出现的或较不受喜爱的活动。
7.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的反思性研究的重点在于( )。
A.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
B.如何促使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C.如何共享人类资源
D.如何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
【答案】B
【解析】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主动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②反思性研究,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③合作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④社会文化研究,研究社会文化背景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与结果的。
8.强化在塑造行为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一观点源自于( )。
A.桑代克试误说
B.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论
C.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D.苛勒完形顿悟说
【答案】C
【解析】斯金纳认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强化在塑造行为中具有重要作用:强化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某一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9.在西方,对学习类型的分类有较大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
A.加涅
B.斯金纳
C.托尔曼
D.桑代克
【答案】A
【解析】在西方心理学中,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和教学设计专家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先后提出的学习层次分类说和学习结果分类影响较大。斯金纳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代表人物,托尔曼是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桑代克提出了尝试—错误说的学习理论。
10.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属于学习的是(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答案】D
【解析】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指人类学习。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是儿童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属于学习现象。
11.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是( )的学习。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动作技能
D.态度
【答案】D
【解析】言语信息表现为陈述观念的能力;智慧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动作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态度,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情的选择倾向。因此,小明的行为属于态度的学习。
12.桑代克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属于加涅关于学习层次分类的( )。
A.信号学习
B.刺激—反应学习
C.连锁学习
D.概念学习
【答案】B
【解析】刺激—反应学习指学习使一定的情境或刺激与一定的反应相联结,并得到强化,学会以某种反应去获得某种结果。这类学习属于桑代克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13.最早的认知性学习理论是( )。
A.完形—顿悟说
B.认知—结构学习论
C.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A
【解析】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曾在1913~1917年间,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与尝试—错误原理相对立的完形—顿悟说。布鲁纳提出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比苛勒的完形—顿悟说要晚。
14.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把强化分成( )。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答案】C
【解析】根据不同的标准,强化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①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②根据人类行为受强化影响的程度,可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③根据时间间隔,可分为连续式强化和间隔式强化;④根据强化物的性质,可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⑤根据强化的来源,可分为外部强化和内部强化。
15.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属于刺激( )。
A.获得
B.消退
C.分化
D.泛化
【答案】C
【解析】刺激分化是指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使有机体对相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16.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 )。
A.辨别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规则或原理学习
【答案】D
【解析】规则或原理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概念以上之间的关系。“功=力×距离”这一规则,涉及功与力和距离之间的关系,首先通过概念学习,弄清什么是力和距离,然后弄清力和功是什么关系,距离与功又是什么关系,最后对“功=力×距离”这一规则也就能理解了。
二、填空题
1.操作性行为主要受( )规律的制约。
【答案】强化
2.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相对立的是苛勒提出的( )。
【答案】完形—顿悟说
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 )。
【答案】强化原则
4.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知识观、学习观、( )。
【答案】学生观
5.在西方心理学中,加涅在( )一书中先后提出的学习层次和学习结果分类影响较大。
【答案】《学习的条件》
6.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 )的适当的原有知识。
【答案】同化新知识
7.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 )。
【答案】处理和转换
8.从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来看,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 )的结果。
【答案】相互作用
9.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 )。
【答案】惩罚
10.完形—顿悟说认为完形是一种( ),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
【答案】心理结构
三、名词解释
1.接受学习
答:接受学习指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无需自己去独立发现。学习者将传授者呈现的材料加以内化和组织,以便在必要的时候利用它或再现它。接受学习是小学生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它是教师引导小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即在课堂上教师讲授,学生接受。
2.意义学习
答:意义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来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信息的过程。它与“机械学习”相对,在运用有关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把握事物内在、本质的联系,达到理解事物的目的。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就是学习者将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应的观念建立起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许多研究表明,意义学习在掌握材料的全面性、准确性、巩固性以及速度等方面均优于机械学习。
3.学习
答:学习是个体(人或动物)以自己现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心理结构为基础,通过与客体信息进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充实或调整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而这种变化会对个体以后在相关情境中的活动的水平和方式产生影响。其特点主要包括:①学习的发生是由于经验所引起;②由于学习必然发生的变化有时立即见诸于行为,有时这种变化未必立即见诸于行为,而是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见诸于行为;③学习是一个广义概念,它不仅是人类普遍具有的,而且动物中也存在学习。
四、简答题
1.简述认知结构理论。
答:学习的认知结构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提出,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就是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目,它是人用以感知外界的分类模式,是新信息借以加工的依据,也是人的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他的这一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观和教学观两方面:
(1)学习观
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由此,布鲁纳十分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认为认知结构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性以意义和组织,使人能够超越给定的信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他主张,应当向学生提供具体的东西,以便使他们“发现”自己的认知结构。
②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布鲁纳认为,学习活动首先是新知识的获得。新知识可能是以前知识的精炼,也可能与原有知识相违背。获得了新知识以后,还要对它进行转化,我们可以超越给定的信息,运用各种方法将它们变成另外的形式,以适合新任务,并获得更多的知识。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查,通过评价可以核对我们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适合新的任务,或者运用得是否正确。因此,评价通常包含对知识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总之,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自身良好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首先应明确所要构建的学生的认知结构包含哪些组成要素,并最好能画出各组成要素关系的图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学生获得、转化和评价知识,使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书本的死的知识变为学生自己的活的知识。
(2)教学观
由于布鲁纳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所以他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一般理解。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基本态度。当学生掌握和理解了一门学科的结构,他们就会把该学科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因此,布鲁纳把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成为教学的中心。他认为,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就容易记忆学科知识,就能促进学习迁移,促进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并可提高其学习兴趣。
2.简述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
答:奥苏伯尔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更关注学校课堂情境中学生的学习规律,认为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一种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他的认知同化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1)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机械的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即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能产生实质性的联系,而不是表面的、任意的联系。
(2)学生的学习是接受学习,这与布鲁纳所提倡的发现学习的观点相反。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是通过教师的传授来接受事物意义的过程,是一种有意义的接受。接受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通过同化过程实现的。这里的同化是指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即把新信息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用原有的知识来解释新知识,或者以新知识充实、改组原有的认知结构。
3.简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答: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是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和教学设计专家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提出的学习分类方法。他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将学习分为八类:
(1)信号学习。指学习对某种信号刺激做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就是信号学习。
(2)刺激—反应学习(S-R的学习)。指学习使一定的情境或刺激与一定的反应相联结,并得到强化,学会以某种反应去获得某种结果。桑代克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就属于这类学习。
(3)连锁学习。指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联结。各种动作技能的形成都离不开这类学习。
(4)言语联想学习。指形成一系列的言语单位的联结,即言语连锁化。
(5)辨别学习。指学习一系列类似的刺激,并对每种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
(6)概念学习。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做出反应。
(7)规则或原理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8)解决问题的学习。指学会在不同条件下,运用规则或原理解决问题,以达到最终的目的。
加涅的这种学习分类系统几乎概括了心理学家所研究的一切学习类型,它不仅包括了动物的学习,也包括了人类的学习。
4.简述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及其规律。
答: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他以动物为对象研究学习过程,创立了著名的尝试—错误说。
(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的基本内容
①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通过对动物和人类的实验研究,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所谓联结,指的是某情境仅能唤起某些反应,而不能唤起其他反应的倾向。学习的作用就在于将与生俱来的原本联结或永久保存,或消除,或改变。
②一定的联结需要通过试误建立。桑代克认为,一定的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而形成的,即通过试误形成。
(2)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
①效果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联结就会削弱。
②练习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就会逐渐增大;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小。
③准备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反之,当此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
总之,虽然尝试—错误学习模式是从动物实验中推导出来的,但它对于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5.简述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中的学习观。
答: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之为认知—发现说或认知—结构论。其中,学习观的要点如下: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因此,布鲁纳十分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认为认知结构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性以意义和组织,使人能够超越给定的信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①学习活动是新知识的获得。新知识可能是以前知识的精炼,也可能与原有知识相违背。
②获得了新知识以后,还要对它进行转化,人们可以超越给定的信息,运用各种方法将它们变成另外的形式,以获得新任务,获得更多的知识。
③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查,通过评价可以核对之前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适合新的任务,或者运用得是否正确。因此,评价通常包含对知识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提倡使用“发现法”
布鲁纳主张学习者要有发现的态度和方法,即用“发现学习”,提倡“发现法”。所谓发现法就是由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从而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和设想,通过分析、运算和操作等过程,最后自行发现原理,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发现法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6.认知学习理论与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答:认知学习理论与刺激反应学习理论是两种不同的关于学习的理论,它们具有不同的特征。
(1)认知学习理论的特征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人们学习或记忆新信息、新技能时不能观察到的心理过程。他们试图探讨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性质以及它们是如何变化的,代表人物有奥苏伯尔、布鲁纳等。认知学习理论的特征包括:
①研究学习者内在的学习过程和心理结构。
②学习主体以主动的方式,选择性地与环境刺激相互作用,在此过程中,个体不断形成和修正自己的心理结构。
③心理结构(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变化遵守平衡性原则和同化、顺应的机制,在教学中强调学生主体的地位和内在过程的作用,主要应用于认知和情感的学习。
(2)刺激反应学习理论的特征
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关注环境对个体学习的重要性,代表人物有桑代克、华生、斯金纳。刺激反应学习理论的特征包括:
①以学习者的外显行为即反应为研究对象,并作为惟一研究的对象,追求研究的客观。
②学习者的研究是他们对环境刺激做出的反应。
③习得行为的关键在于联结和强化。
④在教育中,强调环境的重要性。
7.简述苛勒的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答:完形—顿悟说是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提出的、与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相对立的学习理论。其基本内容包括: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苛勒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顿悟是在做出外显反应之前,在头脑中要进行一番类似于“验证假说”的思索。学习包括知觉经验中旧有结构的逐步改组和新结构的豁然形成,顿悟是以对整个问题情境的突然领悟为前提的。顿悟是对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它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进行结构重组、不断地构建完形的过程。
完形—顿悟学说作为最早的认知学习理论,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强调心理具有一种组织的功能,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对反对当时盛行的行为主义学习论的机械性和片面性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一理论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并不是互相排斥和绝对对立的。尝试错误往往是顿悟的前提,顿悟则是练习到某种程度的结果。它们在人类学习中极为常见,是两种不同方式、不同阶段或不同水平的学习类型。
五、论述题
1.试述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理论的关系及其在教学中的意义。
答: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1)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含义
①接受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接受学习中,所学的全部内容都是以确定的方式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学生无需进行任何独立发现,只需接受,即只需把握教师呈现给他的材料。
②发现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的方式,它使学生利用教材或者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从而掌握原理或规律。在发现学习中,学生的主要任务不是接受和记住现成的知识,而是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从事实中生成知识。
(2)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关系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是两种相对的学习方式,相互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①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区别,具体表现在:
第一,侧重点不同。接受学习强调现成知识的掌握;发现学习强调探究过程。
第二,呈现学习材料的方式不同。在接受学习中,教师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在发现学习中,教师只呈现一些提示性的线索,而不直接呈现学习内容。
第三,学习的心理过程不同。在接受学习中,学生只需直接把现成的知识加以内化,纳入到认知结构中;在发现学习中,学生必须首先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从事实中归纳出结论,然后再把结论纳入到认知结构之中。
第四,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同。在接受学习中,教师起主导、控制的作用;在发现学习中,教师只起指导作用,而不控制具体的学习过程。
②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具体表现在:
第一,发现学习需要以接受学习为基础。没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而进行的发现学习,其效率必然是很低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只能盲目地、机械地进行“试误”式的发现。有效的发现学习赖以发生的知识基础可以来自接受学习,也可以来自发现学习,但最主要的是来自接受学习。因为通过接受学习来积累知识基础的效率比通过发现学习要高得多,如果仅靠发现学习来积累知识,耗费时间会比较长,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积累起雄厚的知识基础以进行高水平的发现学习。
第二,发现学习是促进接受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一方面,接受学习的进行,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以具体经验作支柱,而发现学习是获得具体经验的途径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接受学习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发现学习中要运用过去所获得的知识(包括接受学习中获得的知识),通过运用使这些知识得到巩固和重新理解。
2.试述建构主义在学校教学实践上的主张。
答: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进一步发展的一种新近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者以其对学习的基本理解为基础,就学习内容的选取和组织、教学进程的整体设计等学校教学实践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灵活性理论及随机通达教学
认知灵活性理论是建构主义的一支。它反对传统教学机械地对知识做预先限定,让学生被动接受的做法;同时它也反对极端建构主义只强调学习中的非结构的一方面,忽视概念重要性的做法。认知灵活性理论主张,要提供建构理解所需的基础,同时又要留给学生广阔的建构的空间,让他们针对具体情境采用适当的策略。教学侧重点因两种不同的学习类型而不同,这两种学习类型是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
①初级学习。初级学习是学习中的低级阶段,教师只要求学生知道一些重要的概念和事实,在测验中只要求他们将所学的东西按原样再生出来。教学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反馈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的活动过程。
②高级学习。高级学习要求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广泛而灵活地运用到具体情境中,这时,概念的复杂性以及实例间的差异性都显而易见。在教学中,高级教学主要是以对知识的理解为基础,通过师徒式的引导而进行。
随机通达教学是斯皮罗提出的适合于高级学习的教学模式。它要求对同一内容的学习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境都是经过改组的,而且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在这种学习中,学习者可以形成对概念的多角度理解,并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形成背景性经验。这种教学有利于学习者针对具体情境建构指引问题解决的图式。
(2)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及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
①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生尝试进行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案。在教学中,首先选择与儿童生活经验有关的问题,同时提供用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工具。然后让学生单个地或在小组中进行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在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
②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布洛非的研究指出,在教和学的活动中,不必组成严格的直线型层级,因为知识是由围绕着关键概念的网络结构所组成,它包括事实、概念、概括化以及有关的价值、意向、过程知识、条件知识等等。学习可以从网络的任何部分进入或开始。教师既可以从要求学生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开始教学,也可以从教授一个规则入手。
(3)情境性教学
情境性教学是一种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批评传统教学使学习去情境化的做法,提倡情境性教学,其具体要求包括:
①情境性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
②情境性教学的过程与现实的问题解决过程相类似,所需要的工具往往隐含于情境当中,教师并不是将提前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并指导学生的探索。
③情境性教学不需要独立于教学过程的测验,而是采用融合式测验,在学习中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本身就反映了学习的效果。
(4)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教师发挥引导作用的教学模式。进行支架式教学时,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支架式教学与指导发现法的相似之处在于都强调在教师指导下的发现,但支架式教学同时强调教师指导成分的逐渐减少,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发现的地位,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为主向学生为主转移。
支架式教学包括以下几个环节:①预热,即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并提供可能获得的工具;②探索,即首先由教师为学生确立目标,用以引发情境的各种可能性,让学生进行探索尝试,教师可以给以启发引导,可以做演示,提供问题解决的原型,也可以给学生以反馈等,但要逐渐增加问题的探索性成分,逐步让位于学生自己去探索;③独立探索,即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探索的方向和问题,选择自己的方法。
(5)合作学习、交互式教学
交互式教学是一种重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的教学模式。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只能理解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对事物惟一正确的理解。通过合作和讨论,可以使人们了解彼此的见解,从而形成更加丰富的理解,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