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人总有一种爱美的本性
我与中西莳花会
我生平爱美,所以也爱好花草,以花草为生平良友。十余年来,沉迷此中,乐而忘倦。自从“九一八”那年移家故乡苏州之后,对于花草更为热恋,再也不想奔走名利场中,作无谓的追求了。一连好几年,在苏的时候居多,往往深居简出,作灌园的老圃。平生原多恨事,而这颗心寄托到了花花草草上,顿觉躁释矜平,脱去了悲观的桎梏,连这百忧丛集之身,也渐渐地健康起来。不料“八一三”大祸临头,使我割慈忍爱地抛下了满园花草,仓皇出走,流转他乡半年有余,方始到达了上海,栖止既定,便又与花草朝夕为伍,虽是蜗居前的一弓之地,不能多所栽植,而小型的盆栽,倒也可以容纳得下一百多盆。每天早上,总得费一二小时的光阴,去伺候它们。室内净几明窗,终年有盆栽作清供,在下笔作文时,大可助我文思。
老友蒋保厘兄原是上海中西莳花会的会员,他很赞美我的盆栽,说何不加入此会,每逢春秋两季,好把盆栽陈列其间,使西方士女开开眼界,认识我们中国的园艺美。我本来对于这已有数十年历史的国际性莳花会,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以前春秋年会,也常去观光,可是不得其门而入,如今既经老友鼓励,就欣然从命。终于由保釐兄会同厉树雄兄和一位西友介绍入会,会中秘书寇尔先生,也诚挚地表示欢迎之意。
我既到达上海之后,第一件大事,就是回去探望我那寤寐难忘的故园,虽是三径就荒,却喜花木无羌,逗留了几天,便把一部分小型的盆盎和花木携来上海。去年(民国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二日,莳花会举行第六十三届春季年会于跑马厅,我就把大小盆栽二十二盆参加。这破题儿第一遭的出品,居然引起了无数西方士女们的注意与赞美,使我非常兴奋。有的还错认为扶桑人的作品,经我挺身而出,说明自己是中国人后,他们急忙和我握手道歉。第一次展览结束,经会中专家谈判,给予全会第二奖荣誉奖凭。
十一月二十二及二十三两天,第五十二届秋季年会仍在跑马厅举行,这第二次的展览结果,居然得到全会总锦标英国彼得葛兰爵士大银杯一座。这也像国际网球赛的台维斯杯一样,可以保持到下届春季年会,由会中将我的名字刻在杯上,另给一只较小而同样的银杯,那就可以永久的保持下去,作为私有的纪念品了。
这两天恰值秋雨淋漓,观众却并不减少,诸老友听得我幸获锦标,纷来道贺。七十老娘,也以为奇数,偕同室人凤君冒雨而来,高兴得什么似的。我于欢欣鼓舞之余,曾作了四首七绝:“绿草日日奏东皇,莫遣风姨损众芳。世外桃源无觅处,万花如海且深藏。”“十丈朱尘流骨清,随人俯仰意难平。一花一木南窗下,不是蛾眉亦可亲。”“奇葩烂漫出苏州,冠冕群芳第一流。合让黄花居首席,纷红骇绿尽低头。”“占得鳌头一笑呵,吴宫花草自娥娥。要他海外虬髯客,刮目相看郭橐驼。”
民国二十九年五月二十二及二十三两天,莳花会举行第六十四届年会,我所参加的计有盆栽和水石等共三十点,仍分三大桌。吸引了无数中西观众的视线。这一次经专家评判的结果,出于意外的蝉联了上届彼得葛兰爵士大银杯总锦标,而上届应得的那只小银杯,也由寇尔先生送来,可以永久珍藏在紫罗兰庵中了。这一次我因再度获得总锦标,又赋七绝四首,以志纪念:“霞蔚云蒸花似绣,江城处处自成春。绝怜裙屐翩跹集,吟赏花前少一人(去岁秋季年会时,陈栩园丈曾偕张益兄伉俪同来观赏,笑语甚欢,不意半载以后,遂有幽明之隔,思之泫然)。”“半载辛勤差不负,者番重夺锦标还。但悲万里河山破,忍看些些盆里山。”“劫后余生路未穷,灌园习静爱芳丛。愿君休薄闲花草,万国衣冠拜下风(艺花小道,未敢自伐,徒以身与国际盛会,而得出人一头地,似亦足为邦国光,此则予之所沾沾自喜者耳)。”“小草幽花解媚人,襟怀恬定忘贪嗔。太平盛世如重睹,花国甘为不叛臣(世乱纷纷,不知所届,果得否极泰来,重睹太平盛世者,则吾当终老故乡,从事老圃生活矣)。”
六个月的光阴过得真快,一转眼秋季年会的时期又到了。我因想继续保持总锦标起见,所以对于此次的出品,分外努力,在一个星期中着意筹备起来。《申报·本埠新闻》栏内,有一篇特写《莳花会的秋色》,作者署名爱农,他参观了我的出品以后,记述十分详细。这一次的盆栽,自以为很满意,同志孔志清兄和儿子铮(南通学院农科学生)曾给予我不少助力,他们以为定可保持总锦标,来一个连中三元,与美国罗斯福连任三次总统互相媲美。谁知经两位西籍评判员草草评判的结果,却得了一张全会第二奖的荣誉奖凭,原来那总锦标已给大名鼎鼎的沙逊爵士那座菊花山夺去了。许多连看四届莳花展览的老友们和中国观众都给我鸣不平,有好几位西方观众也走上来和我说:“我给你总锦标!”那位老内行的蓝斯夫人也给了我许多好评,劝我不可灰心,以后仍然要一次次参加下去。当晚,会中秘书寇尔先生也来慰藉,说:“这一次的总锦标归于沙逊爵士,因为他的出品全部都是菊花之故,至于布置、美化,那当然以足下为最,也许评判员没有留意到罢了。”他们这些美意,使我很为感激。本来我参加此会,并非为的个人问题,我现在以笔耕为主,不需要借此宣传我的园艺。只因此会是国际性的,会员几乎全是西方各国的仕女,中国会员不到十人,而参加展览的只有我和我介绍入会的孔志清兄,志清兄是职业化的,与我又自不同。我因为西方人向有一种成见,轻视我国的一切,以为事业落后,园艺也不能例外。我前后参加四次展览,总算引起了他们的注意,知道中国的园艺倒也不错,所以在会场中,我曾听到了他们无数赞美的话,差不多把字典中所有的美妙的形容词,全都搬用完了。明年春季年会,我是否仍去参加,要看我届时兴趣如何和成绩而后决定,评判员的公平不公平,那倒是不成问题的。一方面我很希望我国的园艺家,也一同起来组织一个纯粹中国人的莳花会,请有实力者加以赞助,每年有若干次的展览,请一般画家、艺术家作公平的评判,使从事园艺的人,力求进步,发扬国光。这不能说是什么有闲阶级的闲情逸致,因为我国以农立国,对于园艺的提倡,似乎也是需要的吧。
花光一片紫云堆
我对紫藤花有一种特殊的爱好,每逢暮春时节,立在紫藤棚下,紫光照眼,璎珞缤纷,还闻到一阵阵的清香,真觉得可爱煞人!
在苏州几株大名鼎鼎的宝树中间,怎么会忘却拙政园中那株夭矫蟠曲、如虬如龙的老紫藤呢!这紫藤的主干又枯又粗,可供二人合抱,姿态古媚已极,据说是明代诗书画三绝的文徵明所手植的。四五百年来饱阅风霜,老而弥健,只因曲曲弯弯地蟠将上去,不比其他古树的挺身而立,所以下面支以铁柱,上面枝叶伸展开去,仿佛给满庭张了一个绿油油的天幕。壁间有不知何人所题的“蒙茸一架自成林”七字,并于地上立一碑,大书“文衡山先生手植藤”八字。解放后,苏南文物管理委员会来整修拙政园,对于这株古藤非常重视,特地装置了一排朱红漆的栏杆保护它,要使这株宝树延长寿命,长供群众欣赏,这措施实在是必要的。每年开花时节,我总得专程前去,痴痴地靠着红栏杆,饱领它的色香。有时为那虬龙一般的枯干所陶醉,恨不得把它照样缩小了,种到我的那只明代铁砂的古盆中去,尊之为盆景之王。
此外,南显子巷惠荫园中的水假山上,也有一株老藤,是清康熙年间名儒韩菼手植,所以藤下立有“韩慕庐先生手植藤”一碑。主干也有一抱多,粗粗的枝条,好像千手观音的手一般伸展开去,一枝枝腾孥向上,有好几枝直挂到墙外去,蔚为奇观。暮春时敷荫很广,绿叶纷披中,像流苏般一串串地挂满了紫色的花,实在是足与文衡山的老藤争妍斗艳的。此外更有一株老紫藤,在木渎山塘青石桥附近。沿塘有一株老榆树,粗逾两抱,却交缠着一株又粗又大的老藤,估计它的高寿,也足足有一百多岁了。这一榆一藤交缠在一起,仿佛是两个力大无穷的大汉,在那里打架角力一般,模样儿很觉好玩;曾由故张仲仁先生给它们起了一个雅号,叫作“古榆络藤”。
我家园子里,也有一株老藤,主干已枯,古拙可喜。难能可贵的是花属复瓣的,作深紫色,外间从未见过,据说是日本种,朋友们纷纷称美。我曾以七绝一首宠之:
繁条交纠如相搏,屈曲蛇蟠擘不开。好是春宵邀月到,花光一片紫云堆。
架上另有一株,年龄稍小,花作浅红色,也很别致;可惜地盘都给前一株占去了,着花不多,似乎有些屈居人下的苦闷。除此以外,我又有盆景紫藤多盆,以沧浪亭可园移来的一株为甲观。主干只剩半片,而年年开花数十串,生命力仍很充沛;有一年竟达二百八十余串,创造了一个新纪录,这真是一片紫云,蔚为大观了。另有两株是日本种的九尺藤,花串下垂特长,确很难得;可是九尺之称,实在是夸大的。
上客来看小菊展
霜严露白感秋深,帘卷西风瘦不禁。今为岁寒添益友,此花原有后凋心。
这是章太炎夫人汤国梨先生为我的小菊展所作的一首诗。原来我的小菊展已持续了一个多月,尽管北风怒号,严霜铺满大地,而劲节黄花,还是精神抖擞,开得好好的。一个月来敞开着门,任人观赏。客来不速,都是渊明,尽可登堂入室,看花不问主人。
一九六〇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清早,就有苏州市人民委员会的马秘书长赶来通知,说是有一位不远千里而来的上客要来参观。于是我们立即洒扫庭院,足足忙了半天,方告就绪。原来上客不是别人,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代理主任委员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下午三时左右,班禅副委员长果然来了。联袂同来的,有他的父母和经师,还有北京、南京、苏州和西藏的各位首长一行三十余人;而跟班禅同时进门的,便是那位银须如雪、精神矍铄的陈叔通副委员长。我这时早就带着四个小女儿迎上前去,三个少先队员忙把一个五色文菊扎成的花束献了上去,接着举手行了队礼致敬。班禅副委员长笑逐颜开,接过了花束,跟我握过手,就连唤着:“小朋友!”分头跟四个小女儿握手,并且抚摩她们的头,表示祝福。
我引导他们穿过花径,跨上台阶,走进爱莲堂。班禅副委员长只小坐了一下,就起身观赏几案上所陈列的许多菊花盆供。他操着流利的汉语,问这问那,我逐一加以说明。我问西藏有没有菊花,他回说:“没有,那边天气很冷。”我又指着居中那盆用白石堆成的象征性的世界最高峰说:“这是我想象中的珠穆朗玛峰,可有些儿相似处没有?”他端详了一下,点头微笑,并跟他的父母交谈了几句,方始离开。
他出了爱莲堂,随我到廊东去观赏我那批天天亲自养护的小盆景。见我用一个指头托起那个种着一株小真柏的六角蓝瓷盆来时,不觉顾而乐之。回步向西,看到了居中长窗前那盆百年老干的鸟不宿,从绿叶丛中透出一颗颗猩红的子儿来。他欣赏了一会,然后沿廊走去,看到一块大汉砖上正供着一盆半悬崖形的老枸杞,就摘了一颗红子,瞧着说:“活像是红玛瑙。”我说:“是啊,它还可以作药用,吃了明目。”
这时他已走进了我的书室,遍看那两个桌子上的许多菊花盆供和四周的石供。我向他介绍了两个有关的民间传说,并请他在那本《嘉宾题名录》上留下他的大名。他欣然坐下,掏出钢笔来写了三行藏文。可惜我忘了请他用汉语翻译一下,真是遗憾!接着他又参观了一会,然后到园子里去看我那些大型和中型的盆景。我知道他先已看过了《盆景》的彩色纪录片,就把一盆树龄二百年的枯干大榆树和一盆三松合栽的《听松图》指给他看。他含笑点头说:“不错,我已在电影里见过了,好得很!”最后他又看了那座象征五岳的假山,经我说明之后,他做出会心的微笑。一面又跟我走进梅丘上的梅屋,浏览了一会,然后握手兴辞而去。这次会见,在我的生命史中又写下了难忘的一页。
迎春时节在羊城
二十年来,年年总是在苏州老家度春节,年年除夕,也总是合家团聚,要吃一顿所谓“团圆年夜饭”。膝前有了四个小女儿,老是缠绕不清,等于背上四个小包袱,更觉得家离不了我,我离不了家。一九六一年的严冬腊月,我却狠一狠心,抛下了家,千里迢迢赶到羊城来,自顾自地欢度春节。我生肖本来属羊,到了羊城,真是得其所哉;连四个小家伙常年老例的压岁钱也赖掉了。
小除夕刚从海南岛满载着五色缤纷的贝壳和石块飞回来,正在反复欣赏,如获至宝,却被《羊城晚报》记者俞敏同志拉去逛花市。我原是被花市像吸铁石般吸引来的,如今有了这识途老马,正中下怀,于是忙不迭地跟着就走。花市上的万紫千红,多半是旧相识,当然如见故人。只有那吊钟花却是新朋友,顿时一见倾心,横看竖看地看了好一会,才向它道了晚安辞别了。
第二天白天,觉得犹有余恋,因又呼朋啸侣,重逛花市;只见满街是人,满街是花,嫣红姹紫,斗艳争妍。我正觉得眼花缭乱口难言,呆住在人海花海中,却不料偏有一位摄影记者拉住了俞振飞同志要拍照,而振飞偏又拉住了我。于是来一个合作,随便从近旁竹架上捧起一盆多肉植物“粉玉莲”来,由我捧在手上,做了个共同欣赏的姿态,给收进了镜头。当下总算完成任务,双双逃出了重围,我暗暗地说一声再见,告别了花市。这晚就是大除夕,多承省委和省人委领导上关怀我们这班他乡之客,特地邀请我们在宾馆的宴会厅上吃一顿团圆夜饭;一再地相互敬酒,一再地相互干杯。我醉酒饱德,兴会淋漓,醉眼蒙眬中,却蓦见我面前的名签上被错写了一个字,将“鹃”作“娟”;料不到皤然一老,今晚上竟变做了婵娟,少不得要“翠袖殷勤捧玉钟”了。于是我伸手举起杯来,向主人们敬了酒,就忍着笑在那名签的背面写下了二十八字:
琼筵开处欢情肠,一样团圆在异乡。
六十七年如梦过,哪知今夕变红妆。
合席传观之下,都禁不住笑了起来。
酒阑席散,还有晚会助兴,有的去舞厅参加交谊舞,有的去看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我于三十年前,每逢岁时令节,虽曾逢场作戏跳过舞,现在却已成了不舞之鹤;心想还是去看看银幕上的孙悟空,消此良夜吧。谁知突然之间,却跑来了一位女同志,说是要拜师傅有所请教。我不知就里,正要动问,她却接下去说,刚才在花市上买了一个“满天星”盆景,大家听说出了代价二十五元,都吐一吐舌头;她不服气,因此要我去品评一下,究竟值不值?以后如何整姿,如何培养,更要多多请教。这位女同志是谁?原来是舞蹈专家戴爱莲同志。我义不容辞,合该效劳,就在口头上订下了师徒合同,把孙悟空撇下,去看满天星了。这满天星不是别的,在我们苏州叫作“六月雪”。每年夏秋二季开小白花,有单瓣、重瓣之别;又好在叶小而密,四时不凋。我打量这一株共有两根,高的一根粗如拇指,低的一根从根上抽出,像一个小指头,估上去已有二十多岁年纪,正是年少有为的时期。何况模样儿还不差,尽可加以改造;这代价也不算贵。当下略略说了说培养的方法,立即动手给它打扮起来。那只紫砂盆似乎深了一些,先就用小刀子铲去一层泥,把扭在一起的两个粗根给分了开来,随又挖呀挖的从泥里挖出了另外两个根,使其轩豁呈露。接着再把上面几个枝条扎了一扎,分出高低疏密,这么一来就好看多了。我那高徒和几位旁观的同志都给我捧场,老是赞不绝口。我一时高兴,忙去捡了一块从海南岛带回来的白石,放在那小干的一旁,以作点缀,更觉相得益彰,分外可观;于是大功告成,兴辞而出。不料大除夕身在他乡,我这盆景迷仍有盆景儿玩,倒也是大有兴味大可纪念的一件事。
春节的早上,先就遇见了巴金同志,彼此照例贺过了年。却见他的夫人像依人小鸟似的凑着他窃窃私语,似是为我而发。我心中一慌,忙问怎的,巴金同志就笑吟吟地提起了那首“哪知今夕变红妆”的诗;原来昨晚上偶开玩笑,已被传开去了。只恨我这六十八岁的老头儿不能摇身一变,真的变做了红粉佳人,供大家作为欢度春节的笑料啊。
吃过了年糕、元宵和麻团,我就高高兴兴地和我们号称“八仙集团”的七位“仙侣”同往从化。一到宾馆,先就在碧绿澄清的温泉小浴池中下水一浴,洗尽了身上积垢,熙熙然如登春台。于是我们就在这山明水秀的人间仙境里共度春节。我的“仙侣”中有一位魏如同志特地做了一首诗,叫作《元日试笔》:
朝来花市满羊城,除夕先回大地春;今日南人齐北向,欢呼主席祝长生。
我是无数南人中的一人,当然也要引领北向,一声声欢呼起来。
劳者自歌
我从十九岁起卖文为活,日日夜夜地忙忙碌碌,从事于撰述、翻译和编辑的工作。如此持续劳动了二十余年,透支了不少的精力,而又受了国忧家恨的刺激、死别生离的苦痛,因此在解放以前愤世嫉俗,常作退隐之想;想找寻一个幽僻的地方,躲藏起来,过那隐士式的生活,陶渊明啊,林和靖啊,都是我理想中的模范人物。当时曾做过这么两首诗:
廿年涉世如鹏举,铩羽中天便不飞。平子工愁无可解,养鱼种竹自忘机。
虞初三百难为继,半世浮名顷刻花。插脚软红徒泄泄,不如归去乐桑麻。
又曾集龚定公句云:
阅历名场万态更,非将此骨媚公卿。萧萧黄叶空村畔,来听西斋夜雨声。
我的消极和郁闷的心情,于此可见。解放以后,国家获得了新生,我个人也平添了活力。我这陶渊明式、林和靖式的现代隐士,突然走出了栗里,跑下了孤山,大踏步走上十字街头,面向广大的群众了。
今日我年过花甲,矫健活泼却仍像旧日的我一模一样。曾有一位人民政府的高级干部,问明了我的年龄,他竟不相信,说我活像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为什么我现在还不见老呢?实是得力于爱好劳动之故。二十年来,我从没有病倒过一天,连阿司匹林也是与我无缘的。我的腰脚仍然很健,一口气可以走上北寺塔的最高层,一口气也可跑上天平山的上白云,朋友们都说我生着一双飞毛腿,信不信由你!
我平生习于劳动,劳心劳力,都不以为苦。每天清早四五点钟一觉醒来,先就在枕上想好了一天中应做的工作。盆景水石和其他花花草草共有好几百件,一部分必须朝晚陈列搬移,还有翻盆、施肥、灌溉、修剪等事,总是忙不过来。人家见我有那么多的东西,以为我定有几个助手,谁知我好几年来却是独力劳动;除非出去参加会议或学习,那就不得不请妻和老保姆代劳一下。直到最近三年,才有一个老花工来帮忙了。到了下雨天,老花工照例休息了,然而我却不肯休息,趁此做些盆景,往往冒着雨,掘了园地上各种小枫、小竹子等做起来,淋湿了衣服,也没有觉察。做好以后,供之几案,既可供自己把玩,也可供群众欣赏。其他种种成果,一言难尽,真的是近悦远来,其门如市,他们都说于工作紧张之后,看了可以怡情悦性。又有一位国际友人说:“我到了这里来,竟舍不得去了。”这些不虞之誉,就是我历年劳动的收获,劳动的酬报。我于快慰之余,因为之歌:
劳动劳动,听我歌颂。身强力壮,从无病痛;脚健手轻,自然受用。忧虑全消,愉快与共;个人如此,何况大众!工农携手,力量集中;创造般般,生产种种。国之所宝,人之所重。劳动劳动,听我歌颂。
我为什么爱梅花
这些年来,大家都知道我于百花中热爱梅花,所以我的家里有寒香阁,有梅屋,有梅丘,种了不少的梅树,也培养了不少的盆梅。
梅花不怕寒冷,能在严风雪霰中开放,开在百花之先,足以代表国人强劲耐苦的性格,况且梅树最为耐久。古代的梅树,至今还活着而仍在开花的,据我所知,浙江省临平附近一个庙宇中,有一株唐梅;超山有一株宋梅。以我国之大,料想深山绝壑中,一定还有不少老当益壮的古梅,可惜没有人表彰罢了。我们现在还没有想到要国花,如果想到了的话,那么以梅花为国花,似乎是很合适的。
古人曾说梅具四德: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后来又有人说,梅花五瓣,是五福的象征:一是快乐,二是幸运,三是长寿,四是顺利,五是我们所最最希望的和平。古代诗人墨客,称颂梅花的,更是举不胜举。诗如唐代崔道融句云:“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宋代陆游句云:“坐收国士无双价,独立东皇太一前。”戴复古句云:“孤标粲粲压群葩,独占春风管岁华。”元代杨维桢句云:“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王冕句云:“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历代诗人墨客,都一致推重梅花,给予最高的评价。有人问我为什么爱梅花,我就以此为答。
旧时梅花种类很多,有墨梅、官城梅、照水梅、九英梅、同心梅、丽枝梅、品字梅、台阁梅、百叶缃梅诸称。我于花中最爱梅,并且偏爱老干的盆梅。年来尽力罗致,得江梅、绿梅、红梅、送春梅、玉蝶梅、朱砂红梅、胭脂红梅和日本种的花条梅、乙女梅、芦岛红梅、单瓣深红的枝垂梅等。以花品论,自该推绿梅为第一,古人称之为萼绿华。绿萼青枝,花瓣也作淡绿色,好像淡妆美人,亭立月明中,最有幽致;诗人词客,甚至以九嶷仙人相比。宋孝宗时,宫中有萼绿华堂,堂前全种绿梅。
我园紫兰台上,有绿梅一株,古干虬枝,树龄足有二百年。十余年前,从邓尉移来,年年着花,繁密非常,伴以奇峰怪石,更觉古雅。盆梅中也有好多株老干的绿梅,而以“鹤舞”一株为魁首,树龄已在一百岁外。先前原为苏州名画师顾鹤逸先生所手植,先生去世后,传之其子公雄,不幸公雄也于五年前去世,他的夫人知我爱梅如命,就托公雄介弟公硕移赠予我。我小心培养,爱如拱璧,五年来老而弥健,枯干上着花如故,因干形如鹤,两大枝很似鹤翅,仿佛要蹲蹲起舞,因此名之为“鹤舞”。一九五六年春节,拙政园远香堂中举行梅花展览会,我以此梅种在一只椭圆形的白沙古盆中,陈列中央最高处,自有睥睨一世之慨。
明代小简中,有道及绿梅的,如王世贞与周公瑕云:“梅花屋雨日当甚佳。翠禽啁啾,恼足下清梦,莫更以为萼绿华否?”史启元报友云:“想兄拥双荷叶,歌八卿之曲,芙蓉帐暖,金谷风生。若弟兀坐寓斋,枯禅行径,朝来浓雪披绿萼,稍有晋人肠肺。”
清代诗中,如范玑《绿萼梅》云:
细波展毂弥弥远,芳草欺裙缓缓鲜。怕向江头吹玉笛,夜寒愁绝九嶷仙。
吴嵩梁《坐月》云:
林塘幽绝似山家,坐转阑阴月未斜。仙鹤一双都睡着,冷香吹遍绿梅花。
邵曾鉴《拗春》云:
拗春天气酒难赊,微雪初晴日易斜。今夜瓦炉停药帖,细君教煮绿梅花。
这三首诗,都像萼绿华一样的清隽。
花市之癖忙盆景
我热爱花木,竟成了痼癖。早年在上海居住时,我往往在狭小的庭心放上一二十盆花,作眼皮供养。到得“九一八”日寇进犯沈阳以后,凑了二十余年卖文所得的余蓄,买宅苏州,有了一片四亩大的园地,空气阳光与露水都很充足,对于栽种花木很为合适,于是大张旗鼓地来搞园艺了。园地上原有多株挺大的花树、果树、长绿树、落叶树,如梅、杏、李、桃、柿、枣、樱花、樱桃、枇杷、玉兰、石榴、木樨、碧桃、紫荆、紫藤、红薇、白薇等,此外松、柏、杉、枫、槐、柳、女贞、梧桐等,也应有尽有;而最可人意的,是在一株素心蜡梅老树之下,种有一丛丛紫罗兰,好像旧主人知道我生平偏爱此花,而预先安排好了似的。我之不惜以多年心血换来的钱,出了高价买下此园,也就是为的被这些紫罗兰把我吸引住了。
以后好几年,我惨淡经营地把这园子整理得小有可观;又买下了南邻的五分地,叠石为山,掘地为池。在山上造“梅屋”,在池前搭“荷轩”,山上山下种了不少梅树,池里缸里种了许多荷花;又栽了好多株松、柏、竹子、鸟不宿等常绿树作为陪衬。到了梅花时节,这一带红梅、绿梅、白梅、胭脂梅、朱砂梅、送春梅一齐开放,有色有香,朋友们称为小香雪海,称为吾园中的花事最高潮。这确是一年间最可观赏的季节。此外各处,我又添种了好多种原来所没有的树,如绣球、丁香、红豆、回香、辛夷、垂丝海棠、西府海棠和“洞庭红”橘子等。这样一来,一年四季,差不多不断有花可看,有果可吃了。
园中的花树果树,按时按节乖乖地开花结果。除了果树根上一年施肥一二次外,并不需要多大的照顾。我的最大的包袱,却是那五六百盆大型中型小型最小型的盆景。一年无事为花忙,倒也罢了;可是即使有事,也得分身为它忙着:春季忙于翻盆,夏季忙于浇水,秋季忙于修剪,冬季忙于埋藏,这是指其荦荦大者;至于施肥和其他零星工作,可没有一定。像我这样的花迷花痴,没有事也得找些事出来,天天总想创作一二个盆景,以供大众欣赏,那更忙得喘不过气来了。
至于上面所说的四季的工作,也不是固定的。譬如春季翻盆,秋季冬季也可翻盆,不过我却是在春季格外忙一些,因为有几十盆大大小小的梅桩,在开过了花之后,必须一一剪去枝条,由瓷盆或紫砂细盆中翻入瓦盆培养,换上新泥,施以肥料,忙得不可开交。记得解放以前曾有过四首七绝咏其事:
不事公卿不辱身,翛然物外葆天真。
长年甘作花奴隶,先为梅花忙一春。
或象螭蟠或虎蹲,陆离光怪古梅根。
华堂经月尊彝供,返璞还真老瓦盆。
删却技条随换土,瓦盆培养莫相轻。
残英沾袖余香在,似有依依惜别情。
养花辛苦有谁知,雨雨风风要护持。
但愿来春春意足,瑶花重见缀琼枝。
这四首诗,确是实录。此外还有别的许多盆树,倘见有不健康的模样,也须逐一翻盆,所以春季翻盆工作是够忙的了。浇水原不限于夏季,春秋以至冬季都须浇水;只因夏季赤日当空,盆土容易晒干,尤以浅盆为甚,甚至一天浇一次还嫌不够,要浇两次、三次之多。试想浇五六百盆要汲多少水?要费多少手脚?所以夏季浇水,实在是主要的工作,而也是最繁重最累人的工作。若是春秋二季,阳光较弱,不一定天天要浇;冬季更为省力,只需挑盆面发白的浇一下好了。
修剪工作以春秋二季最为相宜,我却于暮秋叶落之际,忙于修剪;或则延至来春萌芽之前动手,亦无不可,但我生性急躁,总是当年就跃跃欲试了。到了冬季,花木大都入于睡眠状态,似乎不须再忙;但是第一要紧的,得赶快做保卫工作,以防寒流的突然袭来。抵抗力较弱的盆树,一经冰冻,就有致命的危险。
记得一九五二年初冬,有一天寒流忽如飞将军之从天而降,单单在一夜之间,田间菜蔬全都冻坏,我也没有防到初冬会这样的寒冷,所有盆树全未埋藏,以致损失了好几十盆。中如枯干的绣球,老本的丁香,都是只此一家,并无分出的,不幸都做了惨烈的牺牲。甚至抵抗力素称强大的枸杞、迎春、石榴等等,以及生长山野中从不畏寒的山枫老干,也有好多本被寒流杀死了。
我痛定思痛,至今还惋惜着这无可弥补的损失。所以每年总是绸缪未雨,一过立冬,就忙着把较小的盆树尽先收藏到面南的小屋中去;然后将大型的盆树,连盆埋在地下,以免寒流袭来时措手不及。这一个赶做埋藏工作的时期,也是够忙的,并且我家缺少劳动力,中型小型的盆树,我自己还可亲自动手移放,而大型的盆树有重至一二百斤的,那就非请人家帮忙不可了。可是我这一年四季的忙,也不是白忙的,忙里所得的报酬,是好花时餍馋眼,嘉果常快朵颐,并且博得了近悦远来的宾客们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