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松江”与古松江
现今介绍申城文字,都只认黄浦江是上海母亲河;其实,古“松江”亦即吴淞江,也是上海母亲河。这两条上海母亲河都与松江地区渊源颇深——前者直至今日依然贯穿于松江区境内;而后者虽已不在今松江区境内,但历史上的松江府却是因其而得名,而且在松江府存在的六百三十六年间(公元1278—1914年),吴淞江中下游河道也一直为该府所管辖。
下面,我们先来看吴淞江与松江地区的历史渊源。现在的吴淞江流经江苏省吴江、苏州、昆山等地,以及上海市嘉定、青浦、闵行、普陀、长宁、静安、虹口与黄浦各区(其北新泾以下河段又称“苏州河”),全程已不流经松江区境。
但在宋元以前,“松江”一直是古华亭县及松江府境内的主干大河之一。战国时《禹贡》已有“三江既入,震泽底定”之记载。“震泽”即太湖也,其下游有“松江”(今吴淞江)、“娄江”(今浏河)、“东江”(黄浦江前身)等三江排水,出路极宽。据史书记载:“三江之中,松江最大,上承太湖,直流注海,湍悍清驶,海潮不得停滞,故三吴少水患。”作为太湖泄洪主脉,“松江”下游近海处有一段在古代又被称为“滬渎”。“滬”,系“沪”之繁体字,因当地人用“扈”捕鱼,即用绳子编结竹栅圈插于浅滩,潮涨淹没倒伏,潮退立起圈拦鱼虾的捕鱼工具。上海简称“沪”,由此而来。
北宋前上海地区地图(局部),图中高桥地区为海岛,其南边和西边都是吴淞江
据说,秦汉之时古“松江”水面阔处竟可达20公里。其后,逐渐淤塞,河道变曲,但至唐宋时,河面仍阔达5至10公里。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此时“松江”过青龙镇时,已形成东、西两弯道,东弯道称“盘龙汇”,西弯道称“白鹤汇”,两处河道环回曲折,水行迂滞,时常泛溢成灾。北宋中叶,屡经疏决,未得其要。北宋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两浙转运使叶清臣决定在“松江”中游北岸,开浚蟠龙塘以取代“盘龙汇”排泄洪水。北宋仁宗嘉祐元年(公元1061年),两浙转运使李复圭主持开松江之白鹤汇,裁弯取直。
以上两次裁弯取直,使嘉定黄渡以上“松江”河道缩短约35公里,水患渐消。但此举造成的副作用也很大,由于水势减缓,“松江”全段开始出现淤积。再加上,北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为方便漕运,朝廷在“松江”与太湖之间修“吴江长堤”,横截江流30多公里,后又在太湖旁胥口镇建“利往桥”,导致江流更趋减缓。日久年深,竟至江岸茭芦丛生,“松江”源头出现湮塞,下游则因江海涨潮顶托泥沙而致淤滞。中游两岸亦常有富豪地主霸占水面、筑坝圈田,进一步导致“松江”河道缩窄。至元代,每逢积雨,众流奔溃,当地虽屡次疏浚,但治标难治本。
明成祖永乐二年(公元1406年),朝廷命户部左侍郎夏元吉主持治理吴淞江水患。夏元吉决定放弃疏浚吴淞江中下游河道的常规策略,改为整治吴淞江两侧河道,以减轻江流泄洪之压力。明英宗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苏松巡抚崔恭决定放弃嘉定境内吴淞江一段旧河道,重新在吴淞江南岸开掘新河,此河即为今吴淞江中游主干河道也。此后,又经历三次开凿新河道,终于形成了今吴淞江下游河道之貌。至此,改道后的吴淞江与明代以前古“松江”之河貌已截然不同。同时,吴淞江也失去了自己的入海口,在今外白渡桥附近汇入黄浦江。昔日汛期波澜壮阔、水势浩大、独流入海的古“松江”,就这样成为黄浦江一大支流。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从古至今黄浦江与松江地区之关系。唐代以前,黄浦江前身称为“东江”,为太湖下游古三江水道之一。当时,“东江”从淀泖湖流出之后,呈扇状向东南分成几股汊流,注入今杭州湾;最西一股在浙江海盐附近入海,渐次向东,汊河入海口分别在乍浦、芦沥浦、小官浦附近。另外,“东江”古称“春申江”“申江”或“黄歇浦”,因战国时楚国春申君黄歇封地于此,后人便附会“东江”为其开凿,而上海别称“申”也因此得名。
夏元吉画像
唐朝时,“东江”下游入杭州湾之出口全被堵截,只能改道东流,途经今闵行、闸港、下沙等地,在今新场镇以东入海。史书上将改道后的这一河段称为“横潦泾”。后来,下沙等地相继置闸防潮,“横潦泾”便从闸港附近分流北上,在今虹口区境内注入吴淞江,遂形成今黄浦江之雏形。
分水龙王庙正面,龙王庙是塔式建筑,分为二层,一层为疏河利运,二层为万善同归
“黄浦江”之名,由“黄浦”而来,最早见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华亭居士高子凤为西林(今浦东三林塘西)南积善教寺所作之碑记。南宋时,黄浦江只是吴淞江一条支流,后因吴淞江下游日趋淤浅,泄水不畅,导致太湖下游及浙西平原地区诸水得以汇归黄浦。但明初时,黄浦江下游亦渐壅遏严重,下泄不畅,只得另辟蹊径,将位于其旁的范家浜疏浚至南跄浦口(即今外白渡桥至复兴岛以东河段)以直通长江。从此,黄浦江由吴淞江支流一跃而为通江大河,奠定了现今黄浦江水系的基本格局。
黄浦江是万里长江的最后一条重要支流,也是太湖流域的主要泄水河道之一。园泄泾、斜塘和大泖港,为黄浦江上游三大源头,它们均位于今松江区境内,并在此汇流而成黄浦江。现今的松江区境内河流纵横、塘渠交错,截至2000年,全区共有大小河流约1077条段,总长1667.58公里,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2公里。其中,市级河道有黄浦江、泖河、斜塘、大蒸港、园泄泾、大泖港、淀浦河等。以黄浦江为界,黄浦江北岸之区级河道南北向者有北泖泾、洞泾、通波塘、大涨泾、沈泾塘、油墩港、华田泾等,东西向者有走马塘、三官塘、泗泾塘、古浦塘、俞塘等;黄浦江南岸之区级河道南北向者有叶榭塘、南泖泾、张泽塘等。以上河道均属于黄浦江水系,它们共同构成了黄浦江的主要流量补给来源。从这一点上讲,松江堪称上海“浦江之首”也。
“浦江之首”石
松江石湖荡“浦江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