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人才发展研究报告(2019)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上海科技人才发展路径与特征

(一)科技人才发展理念开放成熟

在改革开放40年的进程中,上海顺应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潮流,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以及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等先进理念的引领下,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人才高地,努力建设一支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40年来,从“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到“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再到“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人民的骄傲”;从“政治上一视同仁”到“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再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到“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战略资源”等,科技人才发展理念的不断成熟反映出人们对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这一要素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化和科技人才政策设计理念的开放和进步。此外,在科技人才吸引使用上,上海作为一个开放的国际性大都市,秉承“海纳百川,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对海内外人才一视同仁,通过“柔性流动”的方式,充分利用全球人才资源,“不求人才数量拥有,但求人才为我所用”,真正构筑上海开放式的人才枢纽,全面提高上海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改革开放40年,上海重视科技人才发展,重视科技人才资源,大规模引聚、留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进一步创新政策、完善体制,坚持用宏伟事业感召人才,用良好环境凝聚人才,用优质服务吸引人才,用合理待遇激励人才,充分调动海内外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大气魄使用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放手培养科技杰出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先锋作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二)科技人才范畴系统立体多元

改革开放40年,上海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制订科技人才专项计划,以多种方式构筑科技人才培养体系,“集成”“聚焦”和“联动”并行,开创科技人才发展全面系统范畴,创新科技人才吸引,培养立体多元的新格局,加快科技创新人才的梯队建设和新兴产业紧缺人才的培养步伐,这是上海科技人才发展的基本经验。

1.领军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领军人才的特征是杰出性和引领性相统一。一方面,他们是本行业、本领域公认的杰出人物,出类拔萃,学有专长,术有公认;另一方面,他们具备成为一个团队的核心和灵魂的能力。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新形势下,科技领军人才作为人才资源的精髓、第一生产力的支点,以其杰出的素质特征发挥着特有的突出作用。上海市领军人才工作的试点首先在科委、教委、金融、卫生、港航、国资委、文化中选出七个部门展开,其中科教党委系统占了近半。在建立和完善领军人才培养机制方面,上海不断拓宽培养渠道,提升领军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计划地选送领军人才到国外著名研究机构、高校、企业进修深造,并且采取多种措施,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领军人才成长壮大的环境。

2.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

近年来,上海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并实施了一系列人才计划,形成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的科技人员,上海市科委予以不同形式的支持。为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选拔,1987年市科委设立“青年科学基金”。1991年,市科委将“青年科学基金”扩大为“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2014年市科委设立“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还重点开展和实施了“上海市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上海市白玉兰科技人才基金”“创新团队计划”“‘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等。这些人才培养计划各有侧重,配套完备,涵盖了多元系统立体的科技人才范畴,为培养人才、集聚人才、用足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

3.人才队伍建设与紧缺人才培养

上海围绕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与紧缺人才培养作为抢占科技制高点、培育经济增长点的关键,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为动力,实施人才计划,构筑人才培养平台,建立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筑巢引凤,海纳百川,使创新人才“冒得出、聚得拢、用得好”,使人才在火热的科技实践中锤炼、提升创新能力。为解决重点领域人才短缺的问题,上海市科委组织力量在集成电路、纳米材料、数字媒体等行业开展人才培训,出台《上海市重点领域人才开发目录》,聚焦重点领域人才开发,突出人才支撑产业发展导向。

总的来说,上海科技人才总量不断增加,学科门类较齐全,分布较集中;人才结构不断完善,青年科技人才所占比例不断提高;人才素质不断提高,呈现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所占比例不断提高,高年龄段人员所占比例逐年下降的“两高一低”发展态势。这些科技人才资源现状为上海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保障。

(三)科技人才政策传承科学规范

科技人才政策是上海科技创新工作最为关注也是政策最为密集的。从20世纪90年代的“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到新世纪的“浦江人才计划”“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计划”“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等,上海科技人才政策一脉相承,依据科学创新的规律和人才成长的规律科学制定修正政策,覆盖较为宽泛的科技领域,不断优化科技人才成长和创新创业环境,在上海科技创新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科技人才政策经历5个里程阶段,呈现如下政策路径:1978—1984年是恢复重建阶段,科技人才政策恢复重建,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向着正确的方向转变;1985—1993年是改革调整阶段,伴随着科技体制改革,上海放宽放活科技人员管理政策,鼓励科技人才将研究与生产相结合,朝着服务经济改革的方向发展;1994—2002年是深化成型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上海科技人才政策步入规范发展阶段,科技人才管理开始有法可依,科技人才政策的制定也有章可循,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开始步入依法(章)办事的新阶段。科技人才政策实施对象开始转向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并形成分层次、多渠道培养优秀人才的工作体系;2003—2014年是快速推进阶段,上海对人才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了重大突破,将“人才工作”上升到“强市战略”高度,在以“人才发展规划”为主要政策工具的指引下,科技人才政策进入了全面展开、整体推进的新阶段,注重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的顶层规划和设计,结合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发展契机,科技创新人才工作面向市场需求尝试探索引领;2015年至今是创新突破阶段,上海将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科技人才政策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深化改革为实施关键,在政策目标上,着力解决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的增强,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新时代的科技人才政策从设计理念、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着力点、政策执行等各个方面,均呈现出向创新型科技人才政策体系转变的鲜明特征。40年来上海科技人才政策变迁具有下列特征:有关科技人才的政策理念不断开放和成熟;对科技人才这一战略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政策制定更加强调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注重多部门协同参与、多种政策工具综合运用、多种措施协调配合,多个环节督促落实;政策的着力点不断发生变化,创新主体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政策着力点逐渐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化为市场推动和服务推动,政策目标更强调实现政策价值与人才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政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政策变迁的总趋势是从计划导向走向市场导向,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成长的规律。

(四)科技人才服务体系健全完善

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着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进程,科技人才政策不断完善,上海科技人才服务体系也不断健全完善,由不同性质和发挥不同作用的服务主体、科技创新体系内各创新主体所需的服务内容、规范创新创业人才服务机构运行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市场规则等组成,服务机构和内容不断丰富,服务手段趋向于精准深化。

1992年“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成立,在全市举办了38次人才交流活动。1993年,上海市建立固定的人才市场,逐步健全人才市场功能体系,加强人才服务机构的档案保管、待业保障、人员培训、人才测评等一系列服务功能。上海首家科技人才“猎头公司”——上海市科技人才开发交流中心的成立是转变机制、与时俱进、实施构筑上海科技人才高地战略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上海各区纷纷设立的一门式服务窗口,包括物理空间上设立的行政大厅和网上办事窗口,通过整合相关部门资源,承担着政策咨询、辅导、受理的多功能服务。例如,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的科技创新政策“一门式”服务窗口由市人保局、财政局、知识产权局、商委、科委、工商等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员提供咨询服务,并受理相关申请;针对高层次人才,市委组织部依托市人保局、市科委设立的“千人计划”生活、科技事业服务窗口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政策的咨询和辅导服务。高层次科技人才集中的各区也普遍成立了专门的服务机构,如杨浦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闵行高端人才服务中心、上海国际汽车城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等,旨在掌握科技人才的需求动态,形成立体联动的科技人才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