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自动曝光与手动曝光 Automatic Exposure and Manual Exposure
3.1 自动曝光
摄影曝光是摄影者对光圈与速度进行组合按下快门之后,光线穿越镜头(经调焦而聚合成图像)在感光介质——胶片或影像传感器上感应的一个影像摄取步骤。这个过程决定感光介质感光量多少,而量的多少决定其所形成的图像亮度高低,影响图像素质:亮度偏高导致图像曝光过度,丧失大量图像细节,画面图像缺少层次,清晰度欠缺;亮度偏低,图像发黑,或者发灰,以至于图像的细节不能显现,缺少应有的明暗对比,图像同样不够清晰。只有适量感光,图像的亮度才适中,达到人们读图获取视觉信息那种亮度要求。与此同时,图像明暗对比是得当的,图像细节显现是充分的,色彩是真切的,画质是高的。摄影曝光具有一定的技术复杂性,因为物质形象亮度千变万化,拍摄环境的光照明暗不一,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摄影人如果凭实践经验精确完成每一次光圈与速度的曝光组合是艰难的。照相机设计师考虑用户摄影实践的难处,也为了以制造优势占领市场,获得更多利润,研发了全自动、半自动、手动曝光等多种曝光模式。
自动曝光包含全自动和半自动两类模式。
3.1.1 全自动曝光
全自动曝光模式是摄影者将旋转的曝光模式控制盘中的任一选项对准相机顶端一侧的基准线,都可以不考虑光圈速度的简易模式,轻松完成摄影感光量的操作,按下快门后即可获得曝光大体正确的图像。全自动曝光模式是摄影曝光中的快捷方式,供初学者和对摄影艺术未作深入探究的摄影爱好者使用,其最大优点是打破摄影的技术壁垒,给懂摄影和不懂摄影的人提供拍照方便。全自动曝光模式的缺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多数照片曝光不够精确,只能为摄影者提供一种“基本保障”。
全自动曝光模式是一种电脑驱动测光系统。当摄影人将取景范围圈定之后,其测光感应系统对进入取景范围不同亮度部位感应而计算出一个平均值,如果这个平均值与画面核心视点的亮度数值一致,则该模式可以获得精准曝光,其图像的亮度水平可以达到专业水平。这种概率较低。
下列情况还会导致全自动曝光失误:
——背景过暗,画面的核心视点(亦称“趣味点”)在整个画面空间所占比例小,致使这个点的亮度与背景的亮度出现高度反差。其所产生的图像效果是画面主点曝光严重过度,亮度过高,发白,没有质感,细部层次丧失,清晰度差;
——背景过亮,画面的核心视点在整个画面空间所占比例小,致使这个点的亮度与背景的亮度出现高度反差。其所产生的图像效果是画面主点曝光严重不足,亮度过低,发黑,其细部层次无法显现,清晰度差。
上述两种情况可通过曝光补偿来改善画面主点的清晰度:前者可将补偿调至-2;后者可将补偿调至+2,也可用“包围曝光”系统改变曝光的被动局面。调整后可使背景与主点的亮度趋于平衡。
全自动曝光选项多在曝光模式控制盘的“基本拍摄区”中,个别的在“创意拍摄区”。
1. P
在创意拍摄区(专业摄影师曝光选项区域)内,这是一种程序式的自动曝光方式。所谓程序式,是将曝光模式控制盘中的P对准基准线,摄影师按下快门的同时,光圈(照相机镜头内由金属叶片组成的能够伸缩的光孔)与速度(曝光时间的控制系统)依据电子感应的亮度同步平衡组合,决定影像传感器的感光量。这一快捷方式,一般在摄影师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遇高速运动情景时应急使用。当然,这一选项不是专业摄影师的专利,摄影爱好者遇到上述情况也能使用。图3-1中的主点与背景亮度大体相当,使用P选项后,该画面的曝光只是大体正确。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前边的人物亮度正常,紧随其后的男孩面部亮度过高,这个点是曝光过度的表现,可以在后期通过PS系统将其亮度降低,使前后两个点趋于平衡。
图3-1 古城里的新生代
2.人像模式
曝光模式控制盘基本拍摄区里的女士头像是人像拍摄标志,将其旋转到基准线也就意味选用了“人像模式”。这一模式背后的支撑是大光圈,选择人像模式的实质是启用大光圈与速度进行曝光组合。大光圈对画面清晰范围(景深)控制力强,它能使摄取的画面主体清晰(按快门前需先聚焦),背景模糊,产生一种朦胧美感。
图3-2这幅照片是自动曝光模式中的成功范例,之所以曝光正确,是因为主点与背景的亮度得益于平衡。
图3-2 豫北浚县背阁上的童子
3.微距模式
微距模式的图标是一朵花,因而也叫“花卉模式”。表面上这一模式的形态与人像模式有很大区别,而模式背后支撑点却和人像模式一模一样——都是大光圈成就了模式的景深控制功能。所谓微距模式,就是利用其景深控制原理对于微观世界聚焦,获得主点清晰、背景模糊的视觉效果。利用这种曝光模式不仅可以拍摄花卉,也可以拍摄人像、动物或者其他物质形象的局部,前提是存在引人入胜的视觉元素,一般的微距拍摄没有意义。微距模式尤其适用具有纵深感的视觉空间,如果聚焦精确可以把要表现的形象拍得栩栩如生,产生这种读图效能的是影像虚实对比手段。图3-3是用微距模式拍摄的,这幅画面没有虚实关系,原因是整个画面所表现的只是一个平面,但这幅微距作品对读者依然有吸引力,因为画面呈现了天山山脉微观世界的神奇。
图3-3 生命信息——天山山石上自然形成的岩画
4.风景模式
在一高一低的山峰上飘着一朵云的是“风景模式”。支撑这种模式的是小光圈。用小光圈摄取的影像景深大,因而用这种模式可以获得远近物体都清晰的画面(图3-4)。“风景模式”不是拍摄自然景色的专属模式,因为这种模式中的小光圈可以拓展任何拍摄场景的清晰范围,城市全景、街道建筑以及宏大的社会生活场面都适合用这种曝光模式。
图3-4 远行
5.运动模式
曝光模式控制盘基本拍摄区内一个人斜向奔跑的是“运动模式”,是高速度支撑了这一曝光模式。快门速度高意味着曝光时间短,而时间短的实质是快速凝固动体的运动状态。使用这种曝光模式不仅可以把快速运动的人拍清楚(图3-5),而且能把鸟儿飞翔、动物奔跑、汽车疾驰的状态拍得清清楚楚。
图3-5 台湾东海岸上的游客
6.夜间闪光模式
基本拍摄区运动模式下半身像左上一颗星的是“夜间闪光模式”。这个模式由中速(1/100s)支撑,此时多为大光圈在工作,其系数随拍摄距离远近的变化而变化。这一模式主要依靠闪光灯发射的光源对主体形象进行补光,通常在黄昏和夜晚拍摄现场光照不足时启用这一曝光模式。图3-6是黄昏时段的草原人像,画面上的藏族女孩处在“剪影”状态,面部光线很暗,借助夜间闪光模式照亮面部,这个人物的容貌才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与此同时,这种光亮度与背景亮度取得平衡,其画面才显得如此清新、和谐。
图3-6 记忆中的女孩/ 张新根
7.闪光灯关闭模式
基本拍摄区中的闪电被阻挡标志是闪光灯关闭模式,其背后支撑的是低速度,但没有被某一时间档位所固定,原因是不同拍摄现场有不同的亮度,当照相机的自动测光系统对现场的亮度感应之时即会自动组合光圈速度。这一模式之所以排斥闪光灯,是照相机设计师站在摄影人的“现场气氛”和“空间纵深”追求的角度上设计了这一自动曝光模式,这无疑是一种创意模式,图3-7宁静而神秘,这种韵味是这幅作品的可贵之处,如果用闪光灯打亮房舍,则画面韵味也就荡然无存了。
图3-7 北京胡同
3.1.2 半自动曝光
半自动曝光模式共有两个选项:AV, TV。这两个选项包含在创意拍摄区内。
“创意拍摄区”这一提法未免偏颇,“基本拍摄区”哪一具体选项都能用来创意,问题的关键是摄影人能否遇到创意性题材,有没有创意思维和为实现创作意图采用相应的拍摄手段。当然,创意拍摄区的半自动与手动曝光模式明显是向主观操作倾斜,意在给专业摄影师的自我表达提供一个选择空间。
半自动曝光模式是介于全自动和手动之间的曝光选项,使用起来,它比全自动模式稍烦琐一点,比手动快捷一点。
半自动曝光模式通常是在“抢镜头”,同时又需要强调某一主观画面表达意向时使用。例如在路途突遇骑马抬轿的迎亲队伍,为了抓住拍摄良机,防止影像虚动而与机遇失之交臂,企图用高速度给图像上一道保险,就先旋转TV模式对准基准线,把快门速度直接调至千分之一秒以上的某一速度档位,即可进入画面构成——聚焦——瞬间抢拍阶段。
半自动的拍照优势是:在第一时间内比手动模式更能赢得可能出现的精彩瞬间;比全自动模式更能精确把控影像状态。
半自动的拍照缺憾是:画面主要视点曝光难以保证精确,因为这种模式同样是相机测光感应系统对宏观亮度的一个测定,它与全自动模式一样所取的是整个画面亮度的平均值。
两种半自动曝光模式会产生两种不同的图像效果。
AV模式
AV是佳能相机有关光圈优先(Aperture Value)的表示,尼康相机则以光圈(Aperture)英文的第一个字母“A”来表示。
AV是一种“光圈先决”操作模式,俗称“光圈优先”。之所以称其为“光圈优先”,是在光圈上做文章时先确定光圈数值。
摄影人若在光圈上做文章,首先应该明确光圈能做何种文章。光圈具有景深调节功能。光圈与景深的关系是:光圈系数大——景深范围大;光圈系数小——景深范围小。如果明确了光圈系数大小与景深大小(亦称深浅、大小),在拍摄现场便可根据事物的特点利用光圈。
有些场景需要用大景深抒发情怀,向人们展示画面场景的魅力,比如一望无际的草原风光,将近处和无限远的景物全部拍得清晰可见才显得透彻,舒展,令人心旷神怡,此时F16,或者F22可以帮助作者实现自己的表现意图。
有时我们需要对景深进行控制。例如,拍照现场杂乱无章,如果把主体背后的物体拍得过于清晰就会喧宾夺主,干扰读者的视线,对画面将是一种破坏作用,此时大光圈可以控制景深,将背景虚化,主体形象变得鲜明。图3-8的主要视点是画面中心的泥塑作品,从这个点上,人们可以看到农民泥塑家精湛的工艺,闻到泥土的芳香,这个点就应通过虚实对比的反衬法表现出来,图3-8采用了F2.8,把前后的人物和景物加以控制,重点才得以相对突出。
图3-8 豫北浚县的乡村泥塑之家
除光圈外,影响景深大小的,还有镜头焦距长短和拍摄距离远近两种辅助因素。
镜头焦距长度与景深的关系是:焦距长——景深短;焦距短——景深长。
拍摄距离远近与景深的关系是:距离远——景深长;距离近——景深短。
影响景深的这三种因素应该牢记在心,理解之后便可在摄影实践中补缺,灵活把握画面景深,完成自己摄影所表现的意图。我们不妨就“景深如何灵活把控”这一难题,尝试着做两道题:
题一:如何利用短焦距镜头控制景深?
解析:短焦距镜头原本景深长,控制景深是它的天生弱势。
答题:使用大光圈(小系数);逼近拍摄对象,近距拍摄。
题二:用长焦距镜头怎样拍出大景深照片?
解析:长焦距镜头原本景深短,拓展景深是它天生的弱势。
答题:使用小光圈(大系数);远离拍摄对象,拉开机位与拍摄目标的距离。
TV模式
TV是英语Time Value的缩写,佳能相机的曝光模式控制盘以此来表示时间控制系统,尼康相机则以Shutter Priority的第一个字母“S”表示。这同样是一种“先决”曝光模式。这一模式适合表现运动场景,选择这一模式也就意味着摄影人要在图像的动静效果上做文章。
静止画面的动静是相对于视觉感受而言的:实像为静,虚像为动。决定其图像动静状态的是快门速度的高低:高速度凝固动体,呈实像,摄影人视为“静”;低(慢)速度拖延动体行迹,呈虚幻的流线,摄影人视为“动”,这一模式如运用得成功,静止画面中能够生发视觉感染力。
TV模式操作的操作程序是:以运动目标为拍摄对象—确定利用1/500s以上的高速度凝固瞬间动态,以拍成背景实,主体清晰的画面,或者用1/30s以下的低速快门将运动场景拍成主体虚背景实的画面(以强化动感,需要用三脚架固定相机)—旋转曝光模式控制盘,将TV对准基准线—旋转速度指令盘,确定使用其中的某一速度指数—镜头对准拍摄场景取景构图—聚焦—择机按下快门。
图3-9摄自淮阳庙会,早8时,我看到涌动的人流时,想把画面拍出“潮”的感觉,如此表现可以打破一般的表现方式,使画面超然一些;另一方面,这种拍照的结果能切中我对事物的主观感受。为了把行进的人拍成雾化的人潮,我启用TV模式,将ISO感光度调至50°,速度指数直接定在2(秒),随后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一切准备停当后我开始取景,观察画面构成状况,接着对后边的树木聚焦,在人流密集时,用快门线驱动了快门。
图3-9 淮阳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