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冯先生的体系重抽象而少实际;多概念而少具体实践内容;重社会类型,而不见活动于其中的具体的有血有肉有自己特性的“人”;多见社会类型之同,而少见同类型社会之人及其文化之不同。
其所论述的历史唯物论,对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关系的归类过于简单:一、未能揭示宗教作为文化的特殊性,将宗教简单地归之为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这不能很好解释世界几大宗教的产生及其性质的各各不同,也不能解释中国文化之天人合一——即宗教又人文,寓宗教于人文的特殊性。二、将孔子思想简单地归结为古代,认为不适应于现代、丧失了其时代性;将道德继承简化为道德的抽象继承。这些都带有是片面性。
实际上,从本质看,孔子所讲是一哲学的人学,以人如何是人?人是什么?应该是什么?人的地位是什么等为内容,是一把人当成人、教育成人的人的哲学。它强调的是认为人是目的,不是牛马,不是工具,不是手段。这思想可概括为“天地之性人为贵”;以后董仲舒予之以目的论的形式,说:“天覆育万物,既化而生之,又养而成之,事功无已,终而复始。凡举归之以奉人。”这“人”虽不指“个人”,是作为“类”的人,但所谓“凡举”,包括了菽麦丝麻、衣食所需,包括了伦理、道德、经学礼乐、精神所需,也包括国家、王权等社会与秩序所需等等,认为这一切都应服务于人、奉事于人。这与康德讲道德的思想相类,极富时代气息,与“自由主义”“人权”思想是可以接轨的。康德说,“我们应这样行动,即把每一个人当作本身即是目的来对待,这才是道德底。”罗素说,“这可以看作人权说的一个抽象形式。”所以并不是因孔子生在古代,其思想就完全是古代的,对其思想只能抽象继承,而不能有思想的本质精神的继承和内容的发展。
就道德而言,忠孝仁义,这些也不是完全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实际上它与中国殷周以来的上帝与祖灵崇拜密切相关。所谓“祖庙所以本仁也”。“不忘本,仁也”。“狐死正首丘,仁也”。自觉地以此血缘亲情、不忘己之所自出的感恩之情推己及人,使之成为一普遍客观之行为准则,进而提升为人格修养之最高境界,此即孔子之“仁说”。“孝”也是以此为本的。“礼”也是以此即以“祭礼”为基础为核心的。此一“大本”,夏商周一以贯之,秦汉至清也一以贯之,有损益而无基本的变化。冯先生之历史类型说未能显示这一基点,是我们可以加以改进的。
冯先生讲的历史唯物主义,只选择了其最基本或最一般的层面,马恩由其引申的结论: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冯先生没有接受。这正适合今天的情况。今天,中国的社会主义以“自由市场经济”为基础,私有制写入了宪法,与《共产党宣言》相反,随时代大发展了。由于摒弃了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的人学哲学本质就全面呈现出来。儒学的哲学人学是和它精神相通的。
今天,建构真正完整的融合“马、孔、罗”为一体的哲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课题。冯先生为我们作了前驱,立了榜样,我们应为此继续努力。这也是我们对冯先生的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