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王后学院
王后学院(Queens' College)位于银街附近的王后巷(Queens' Lane),创建于1448年。学院由亨利六世之妻安茹的玛格丽特(Margaret of Anjou)和爱德华四世之妻伊丽莎白•伍德维尔(Elizabeth Woodville)共同捐资建立,所以学院名称中的“Queens'”指代的就是这两位王后。学院现有本科生490人,研究生450人。
王后学院小巧别致,风格独特。剑河两岸的学院建筑鳞次栉比,绿草萋萋,杨柳依依,流淌不息的剑河向人们诉说着如烟往事。王后学院是剑桥风景最优美的学院之一,横跨剑河而建,以数学桥连接。王后学院无与伦比的景色和它所蕴含的历史呈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走进王后学院的古老庭院,宛如置身于久远的都铎王朝年代。学院主要的建筑特色是都铎式的回廊庭院、伊拉斯谟塔楼和18世纪的日晷。此外,王后学院精致彩绘的礼拜堂和格调优雅的餐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数学桥更是闻名于世。
王后学院由若干庭院组成:旧庭院(Old Court)、回廊庭院(Cloister Court)、抽水庭院(Pump Court)、核桃树庭院(Walnut Tree Court)、修士庭院(Friars' Court)、克里普斯庭院(Cripps Court)和莱昂庭院(Lyon Court)。
旧庭院始建于1448年,由建筑大师雷金纳德•伊利(Reginald Ely)设计,建筑以红砖和石料为主。王后学院中世纪的旧庭院里的日晷和屋顶上的钟塔别具特色。旧庭院的日晷建于1733年,是用来计时的。图书馆位于旧庭院北侧的建筑里。旧礼堂(Old Hall)位于旧庭院西侧的建筑里,是学院的餐厅。餐厅内前端悬挂着3幅名人画像,正中的一幅是伊丽莎白•伍德维尔,两侧分别是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和托马斯•史密斯(Thomas Smith)的画像。造型独特的天花板、精致典雅的装饰使整个餐厅格调淡雅而华丽。
在旧庭院,穿过日晷下面的拱门过道,就来到了核桃树庭院,庭院东面的建筑建于1617年左右,在1777年的一场大火后,只有一层保留下来。该庭院二层以上的部分是1823年重建的。庭院中的胡桃树也在大火中被烧毁,现在这棵核桃树是后来在原址上新植的。现在这棵树也已树大根深,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在距离核桃树不远处,是一座红砖砌就的礼拜堂,体现了维多利亚时代后期教堂的建筑风格。礼拜堂由G. F.博德利(G. F. Bodley)设计,建于1891年。礼拜堂祭坛三折画是15世纪晚期佛兰芒艺术家的作品。礼拜堂精致的彩窗格外引人注目。修士庭院位于礼拜堂的北面。
从礼拜堂向西前行,过一道小木门,我们便来到了王后学院的院士花园(Fellows' Garden)。这座花园位于剑河东畔,花木扶疏,青翠满园,静谧怡人,是剑桥最优美的风景之一。院士花园东面的建筑是伊拉斯谟楼(Erasmus Building),由巴兹尔•斯宾斯(Basil Spence)设计,始建于1959年,为纪念伊拉斯谟而命名。
回廊庭院1
从旧庭院向西走,到了庭院的尽头,穿过一道上面带有徽标的拱门,即来到了回廊庭院。独具特色的回廊建于1495年,用于连接旧庭院和剑河边的建筑,从而形成了庭院。庭院婉约精致,以优雅回廊为特色,因此被称作回廊庭院。16世纪后期又增建了都铎式的建筑。
伊拉斯谟寓所(Erasmus Room)位于回廊庭院南面的抽水庭院,是一座塔楼式的建筑,这里曾经是荷兰哲学家伊拉斯谟1510—1514年的寓所,他所住的房间就在这座塔楼的二层,一上楼梯口左侧的房间。他曾抱怨这里的天气和酒,但据说他爱上了这里的女人。他在剑桥大学期间,教授希腊文和神学,完成了希腊文版的《新约》。不大的庭院里还有一座旧厨房(Old Kitchens)建筑,旧厨房西侧是埃塞克斯楼(Essex Building)。
回廊庭院2
从回廊庭院西端,穿过一道建筑的拱门,经过一座木桥(数学桥)就到了剑河另一侧。剑河西岸这一侧是王后学院的新区,这里的建筑都是现代化的风格。费希尔楼(Fisher Building)始建于1935年,它继承了学院的传统,依旧使用红砖为建筑材料。窗户的框架使用柚木,而所有内部的木料是橡木的。它是学院中第一座位于剑河西岸的学生宿舍。在剑河西岸的现代建筑中包括克里普斯庭院和莱昂庭院。克里普斯庭院是于1974—1980年建造完工的,庭院的建造资金来源克里普斯基金会。克里普斯庭院和莱昂庭院是王后学院最现代化的建筑。克里普斯庭院和莱昂庭院的北面是一片树木繁茂的园林,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是一处静谧深幽的美景。
克里普斯庭院
数学桥(Mathematical Bridge)是1749年由威廉•埃斯里奇(William Etheridge)根据数学原理设计,詹姆斯•埃塞克斯(James Essex)用栎木建造的,建造时使用了铆钉。现在的这座桥,是原桥的复制品,建成于1905年,是用螺栓连接、固定的。数学桥采用了看似不规则三角形、长方形、菱形等几何图形建造而成,难怪有人说,这座桥是牛顿设计的。实际上,这只是一个有趣的传说,因为该桥是牛顿去世22年以后才建成的。这个故事的真假其实无须去考证,就像很多传说一样,人们宁愿津津乐道,体味其中蕴含的意义。
同圣约翰学院一样,王后学院建筑也是横跨剑河两岸。剑桥诸学院中也只有这两所学院拥有如此美妙的布局。
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1466年生于鹿特丹,荷兰哲学家,也是中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和神学家。他曾在法国、英格兰、意大利、瑞士和比利时学习和教书,花费毕生精力用于促进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受剑桥大学校长、王后学院院长和他的朋友约翰•费希尔(John Fisher)之邀,伊拉斯谟前来剑桥大学王后学院。他第一次来剑桥是在1506年,第二次是在1510-1514年。伊拉斯谟把希腊文教育和人文主义思想引入剑桥课堂,播下了宗教改革的种子,深刻地影响了英国的文艺复兴运动,推进剑桥大学成为学术中心的进程。
数学桥
19世纪王后学院的代表人物是英国作家和诗人特伦斯•韩伯瑞•怀特(Terence Hanbury White)。20世纪,王后学院校友中涌现出许多艺术家、作家、演员、导演等,其中包括罗兰•阿尔杰农•彭罗斯(Roland Algernon Penrose)、约翰•唐顿(John Downton)、格雷厄姆•柯林•斯威夫特(Graham Colin Swift)、保罗•葛林葛瑞斯(Paul Greengrass)、史蒂芬•弗莱(Stephen Fry)、露西•考德威尔(Lucy Caldwell)、汉娜•穆雷(Hannah Murray)等。
特伦斯•韩伯瑞•怀特,英国作家,1906年生于印度孟买,毕业于剑桥大学王后学院,曾在白金汉郡担任教职,后隐居于英国乡间专事写作。怀特喜爱隐居乡间,远离尘嚣。他平日除了写作,便是从事打猎、钓鱼等休闲娱乐,也喜欢豢养宠物。他除了小说,还留下大量短篇故事和脍炙人口的诗篇。
格雷厄姆•柯林•斯威夫特,1949年5月4日生于伦敦,曾就读于剑桥大学王后学院攻读英国语言文学。他是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有《糖果店主》《水之乡》《遗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