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一 及时的棒喝与良药
吴文君老师又有新作面世了,我很荣幸又被邀请写序。
看完这本书,我有太多感慨了。我的第一段婚姻也是被那种不成熟的心智模式所操控,以致没有做好丈夫及父亲该做的事情。当时我还责怪妻子,也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引导和帮助。妻子病逝快二十年了,孩子也已踏进了中年,然而我心中一直有一份无法完全消除的遗憾。虽然我一直努力把它转化成帮助更多夫妻及父母的动力,但是刀疤不会因为今天的改变而消失。每当触摸这道疤,我的心中依然隐隐作痛。
我们真的只能在痛苦中学习,真的只能让内疚、遗憾、后悔、惭愧,促使自己去改变吗?
吴文君老师研究孩子,包括他们在学校或家里的需求,已经三十年了。这方面的心得及经验成为本书最有力的事实依据。这本书真是适时的棒喝,也是针砭时弊的灵药。
只看内容大纲,我的脑海里就涌出两件真实的事情。
一个15岁的女生被发现跟一个高年级男生同居了一段时间,而且怀孕了。学校与家人都大为震惊,马上展开一连串风暴式的处理行动。双方家长把孩子带回去斥责;女生做人流、退学、改名字,搬到另一个城市找新学校继续学业。告诉我这件事的是学校的心理老师,每次想起这位老师的话,我的内心都有很大的触动。
那位老师发现这个女生在两年前就有过一次完全一样的经验,而且两次都是她主动追求男生的。人们听到这里,会觉得这女生太不像话、太不自爱。然而,老师继续说道:“我问那女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回答我:‘我想有一个温暖的家却没有,我只能自己建造一个。’你能说她错了吗?”
她的父母白手起家打拼了二十年,事业越做越大,在社会也有一定地位了,但总是事务缠身,很少有时间陪伴女儿。女儿衣食无缺,却内心空虚,正如她所说“在没有爱没有温暖的房子里长大”。今天的社会里,有多少这样“成功”的父母?
有一次,我在饭店吃饭。邻桌是两个穿得挺光鲜的父母,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儿子在吃饭。他们的桌子就在窗边,外面是人行道。人行道上有一对流浪乞讨的夫妇,带着两个孩子和一条狗。夫妇俩趴在地上,面前有一张写满字的破纸和一个让人放钱的大碗。两个孩子和小狗则在旁边嬉戏玩耍,看上去很开心。
邻桌的夫妇正陷入一场讨论中,似乎是关于某些投资项目。他们聊了一会儿,突然发现孩子不见了。他们慌忙地寻找孩子,却发现孩子加入了窗外那两个孩子和一条狗的游戏,玩得很开心。
这对父母出去想把孩子拉回来,他们的表情、动作及说话的态度清楚地表现出不满。孩子不愿意和爸妈回到干净的座位上。父亲生气地给了孩子一巴掌,他才哭着跟父母回到座位上。
这对夫妻还在责骂孩子,孩子不停地哭诉:“他们很开心呀,我跟他们玩得很开心……”父母则说:“不成,这么脏,在这里玩多干净。”孩子反驳道:“我不要干净,我要开心。”
孩子无意的申诉,却让我陷入了深思:为什么乞丐父母身边的孩子,比穿得好、吃得好的孩子更开心?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我希望每一位忙于事业的朋友,都能看到这本书。我代你的孩子感谢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