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小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与途径 (重点)

一、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重点记忆黑体字部分,背下来,以应对本模块出现的材料分析题)

(一)面向全体

国家实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面向全体适龄学生,让每一个适龄的学生都能进到学校里来,进到班级中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这同时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此外,我国现阶段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而不是只针对部分 “贵族”学生。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需要在实践中把这个方针贯彻好、落实好,在这方面不能有任何放松。不能因为错误的理念导致培养出“瘸腿”的学生。

(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国的基础教育在能力培养上还需要进一步努力。知识是重要的,但是知识不能限制人们的思维空间,而应该成为人们进一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发展能力的基础,应该把知识融入人的认知结构中。因此,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对素质教育来说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华裔以及国内的学生在国际上各大知识类竞赛中表现抢眼,但是在实战类竞赛中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这充分说明我们的教育重视理论而忽略实践,因此特别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时代的重大议题,刻不容缓。

(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

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要想有所创新,必须以主动性的发挥为前提,真正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弘扬主动精神,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存疑、求疑,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例如:照本宣科是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方便了老师,却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在教学中加入讨论和分享环节,效果就会明显改善,所以说教育是一个体现教育者良心的事业,真正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老师才会用心钻研,精雕细琢。

(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教是为了不教,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不仅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的基础教育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把老师当成拐棍,有朝一日走向社会,学生才能真正地独立。

【材料分析题 2015年下半年真题】

王老师教六年级语文兼班主任,他每天都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其实要批改堆积如山的作业也是一种折磨。他想,学生完成这些作业肯定不轻松。

一天下午放学前,王老师突然想,让学生自己给自己设计一次作业会怎么样呢?就叫“自设作业”吧。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学生时,学生很惊讶,作业还有自己设计的吗?同学们感到既新鲜又激动。

第二天,王老师带着期盼和不安的心情打开了那一份份作业,着实吃了一惊!有 “老师,我考考您”,有 “小发明介绍”,有 “诉说我的烦恼”,有 “我喜欢的名人名言”,有主题班会设计方案,有显示个性的硬笔书法,有的干脆是一幅自画像……看着这些丰富多彩的作业,王老师激动不已!这些作业是同学们怀着极大的热情设计的,那里有学生的坦诚和率真,有学生的希望、喜悦、烦恼和困惑,还有他们对美的理解和对是非的判断,这其中闪烁着创造和智慧的火花,是师生之间心的交流。

当下午放学前王老师把作业本发下去时,同学们一改以往看也不看便塞进书包的习惯,而是迫不及待地翻开作业本,品味着老师批改的一字一句。借此时机,王老师指导学生把 “自设作业”和语文学习结合起来。

以后的日子,“自设作业”竟在许多学生的作业中生了根。王老师发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了。

问题: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王老师的教学行为。

【答题思路】

第一步,首先锁定问题的范围,是职业理念中的教育观,因此答案应该紧紧围绕着素质教育观展开,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主要是: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第二步,结合材料中老师的做法,将老师的行为与素质教育观的几点要求结合起来,也就是论点和论据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材料中的老师的行为是否符合素质教育观的标准。

第三步,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完善答案。

【解析】

王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值得我们学习。(总)

1.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论点)材料中王老师组织全班学生自己设计作业,促进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论据)

2.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论点)材料中王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及热情,孩子们对自己设计的作业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王老师因材施教,激发了孩子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体现了对学生们个性的培养。(论据)

3.素质教学把学生视作有差异、有个性的人,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论点)材料中王老师根据小学生们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引导学生们健康和谐地发展。(论据)

综上所述,王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值得提倡的,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行为。(总)

【材料分析题】

下午第一节课上课铃响后,我来到本班教室。班长一见到我就马上对我说:“老师,小A把小B的桌子砸坏了一个角。”怎么又是他惹事?当时我很生气,冲着小A喊道:“你是怎么回事,明天把家长叫来!”因为我还有别的班的课,就匆忙离开了教室。

小A是班里有名的闹将,几乎每位任课教师都向我反映过他的问题。照理说他犯点错误不新鲜,但那天我却觉得他不应该,因为中午我刚刚找他谈过话,当时他非常认真地接受了我对他的批评和提醒,怎么转眼的工夫又开始闹事呢?带着这个疑问,下课后我急急忙忙来到班里对事情的经过进行调查。小A没有否认砸桌子的事,我问为什么,他却不说话。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让他坐下来,语气平和耐心地和他交谈。这时,他才吞吞吐吐地告诉我事情发生的原因,是班长误认为他在上课时写作业,批评了他,他感到很冤枉,而班长平时又与老师的关系不错,小A不好直接反驳他,也不想向老师报告,可还是咽不下这口气,就砸了别人的桌子,发泄自己的怨气。

我了解情况后,对他的错误行为没有采取严厉批评的态度,也没有再让他把家长请来,而是把班长也叫到办公室,让他们两个人面对面化解了误会,并让班长当面把小A的名字从班级日志上违反纪律的名单中划去。这时,我发现,小A先前那种对立、紧张的表情和目光,逐渐变为后悔和感激。他低着头对我说:“老师,我错了,我应该当时就向班长解释清楚,而不应该砸桌子。”说完,他和班长的手紧紧握在一起。通过这件事我对小A有了新的认识,虽然他外表是个行为不羁、时常淘气惹事的孩子,但他的内心有着诚实和良知。

过了一周,我发现讲台上有一个夹子,打开一看,是我们将要学习的英语生词卡片,我问大家,是谁做的好事?一连问了几遍,始终没人回答。有位同学悄悄告诉我是小A做的,我当时心里很是惊讶,立即用赞许的目光看了小A一眼。也许是从未得到过表扬的缘故,他的脸马上红了,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对这件事,我组织了全班学生进行大讨论,中心思想就是让大家对小A有一个新的认识,他不是坏孩子,是一名好同学,大家都要向他学习。从此以后,小A完全变了,他不但改掉了自己的坏毛病,而且更加关心集体,特别是文化学习兴趣日渐高涨,上课积极发言,学习成绩提高得很快。

问题: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老师的教学行为。

【答题思路】

第一步,首先锁定问题的范围,是职业理念中的教育观,因此应该紧紧围绕着素质教育观展开,而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是: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发扬学生主动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第二步,结合材料中老师的做法,将老师的行为与素质教育观的几点要求结合起来,也就是论点和论据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材料中的老师的行为是否符合素质教育观的标准。

第三步,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完善答案。

【解析】

该名老师的教学行为非常符合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值得我们学习。(总)

1.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论点)

材料中这名老师并没有因为小A是班级里的后进生就对他用有色眼镜看待,而是认真地去分析小A犯错的原因,同时还积极耐心引导小A,充分体现了公平待生的要求。(论据)

2.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活泼、主动地发展,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培养。(论点)

材料中该名老师针对小A砸坏桌子的事情并没有着急批评,而是因材施教地去耐心引导,同时在小A做了好人好事后积极去鼓励,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引导。(论据)3.素质教学把学生视为有差异、有个性的人,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论点)材料中这名老师让小A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但改掉了坏毛病,还成为班级里的积极分子。(论据)

综上所述,这名老师的行为值得提倡,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行为。(总)

二、在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了解)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但是如何切实把素质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每所学校、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心里,仍旧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概括而言,在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学生的责任,也需要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的鼎力支持。

(一)三种教育合力

1.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

2.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源泉,尤其是家庭教养模式对人一生的影响都至关重要。常见的家庭教养模式包括:骄纵型、支配型、专制型、放纵型、冲突型以及民主型,在这些教养模式里只有民主型教养模式能够培养出拥有健康人格、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可见,在推行素质教育的浪潮中,如何为家长提供更为合适的亲子教育,让他们成为素质教育的助力也是一个时代课题。

3.社会教育

社会是一所大学,很多成功人士并没有骄人的读书成绩,也并不是学霸,反而在社会实践中摸爬滚打,闯出一片天地。从人的社会化的角度来看,学生总有一天会走出校园,去拥抱社会,因此,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让他们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三种途径)

1.学科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在学校里通过开设必修课与选修课来传递素质教育的理念是最基本的途径,2016年度 “中国诗词大会”上获得桂冠的武亦姝同学所就读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就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诗词选修课,同时学校自行开发的校本教材也远比一般学校所用的通用教材知识面宽广很多。提倡素质教育,并不代表知识的学习就不重要,相反人性化、科学化的学科教学恰恰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

2.社会实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学校通过与单位共建实践基地,给予学生们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机会,因此社会实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3.家校合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把一个学生培养成人并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长的配合与理解也是十分必要的,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家长学校、设立家长委员会等方式,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合作。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了解,能够区别两种教育理念即可)

(一)两者的对比

1.教育目的:素质教育追求学生素质即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应试教育旨在应对考试,片面追求升学率。

2.教育对象: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则把教学工作放在少数所谓优秀的即有升学前途的学生身上。

3.教育内容:素质教育重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 “全面开花”,把几项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应试教育则只重智育,片面强调对知识的掌握,忽视了教学生学习如何做人。

4.教育方法:素质教育注意在一定共同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因材施教;应试教育则只是对少数学生提出 “升学”的统一要求,并没有实现因材施教。

5.教育评价:素质教育要求从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素质水平;应试教育则把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法,将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6.教育结果:素质教育 “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或者实现每个学生 “及格+特长”模式;应试教育则只有少数人升学,获得成功,而大多数学生的才能被忽略,以 “失败者”的心态走向社会。

(二)如何理解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从上述两种教育的 “对立”中我们不难看出,正是由于应试教育存在着如此众多的负面消极因素,才激发、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素质教育不但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要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科专业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实现人尽其才。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国家现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这并不代表不需要考试,任何事情都不能矫枉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