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坚持选拔制,人尽其才
华为的文化是一个赛马文化,施行的是公平的竞争机制。“是千里马都拉出来赛”,跑在前面的就由有关部门去考察。尽管如此,任正非还是指出,华为选拔人才方法还是要继续优化,要看到别人的成长性和优点,不要总抓住缺点,要给予改正的机会。要能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条件,发挥个人能力上的优势。
3.1 尊重和欣赏个体差异
尊重和欣赏个体差异,在现代团队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其实,如果团队成员个性单一,那也不利于达到优势互补的作用,团队反而有可能变得死气沉沉,缺乏活力。就好比说相声,既要有捧哏,也要有逗哏。所以,销售团队应该接纳不同个性的成员,并在日常管理中,灵活处理不同员工的个性,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能力。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大致分为四个区域,左上区域关注逻辑、理性方面的数据、事实;左下区域关注微观方面的东西,比如执行和细节;右下区域关注人与人的交往、人的情感等偏感性的认识;右上区域关注宏观方面的东西,例如行为习惯给未来带来的影响。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每个人大脑开发的区域不尽一致,因此四个区的偏好度都是不一样的,在一个团队中,不同的岗位也需要不同素质模型的成员。
任正非说:“华为是个大平台,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要宽容‘歪瓜裂枣’的奇思异想,以前一说歪瓜裂枣,就把‘裂’写成劣等的‘劣’。实际上,枣是裂的最甜,瓜是歪的最甜,战略上,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还要用好他们。今天我们再去看王国维、李鸿章,实际上他们就是那个时代的‘歪瓜裂枣’。说不定这些‘歪瓜裂枣’中间就出现了我们时代的凡·高,我们时代的贝多芬,未来的扎克伯格。”
作为团队管理者,在日常管理中,可以稍加留意团队成员大概属于哪一种类型,并且多和成员交流,让他们说出或找到自己擅长的事项,这样一来,就能更合理地对团队进行分工,团队的默契度也就更高了。
3.2 发掘人才潜力,用人所长
除了要用好不同个性、不同特点的成员,作为团队管理者,还要善于发掘团队成员的潜力,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余承东在华为敢作敢为,并且口无遮拦,时常语出惊人,“余大嘴”的名号不胫而走。比如在华为笔记本的新闻发布会上,他说:“华为要么不做,要做就做老大。”甚至在许多老华为人眼里,余承东老惹麻烦,老犯错误。但任正非认为余承东身上那股“闯劲”是许多人没有的。余承东果然不负期望,先后带领华为无线和华为终端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世界上许多知名的企业家都以擅长用人而著称,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正是如此。乔布斯在苹果的职业生涯堪称传奇,他在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上面更是有独到之处。
在团队中,有的成员也许是能力经验尚且不够,也许是在不适合他的岗位上,因而成绩不尽如人意。对于这种情况,管理者一方面要保持耐心,看看成员是否有进步,另一方面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看他是否适合别的岗位。
当然,在日常管理中,除了依靠自己多观察、和成员多交流,也要鼓励成员根据自己擅长的事情或领域主动挑战目标,从被动接受分配任务的状态转变到主动选择的状态。
3.3 坚持选拔制,竞争上岗
在人才选用上,华为坚持选拔制,而不是使用培养制。每一个员工都要通过实际工作证明自己的能力,从本职工作中脱颖而出。任正非要求,在重要岗位上,要坚持竞争上岗的原则,不能直接任命。任正非说:“人才苗子是自己蹿上来的,不是我们拿锄头刨地三尺,然后才找到苗子。我们最多就是给土壤洒洒水、施施肥,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平台。机会是靠自己创造的,不是我们给你安排的。”
这次“集体大辞职”体现的就是华为“竞争上岗”的意识。随着华为在管理认识上的加深,华为在选拔制上有了更为科学合理的办法,那就是人才资源池的机制。用任正非的话说,就是“饿狼逼饱狼”。
华为首先会对组织结构进行分析,以及工作量分析、业务分析,然后就可以知道,在某一岗位上需要多少个达到某个职级的人员,某一部门需要多少人,从而做出预案,在进行任职资格评定的时候,就有了参考,华为通常会让通过任职资格的人数超过岗位数量一些,形成资源池,当然,这个数量华为会严格控制。资格总放量不超过岗位配置的10%,每级放量最高不超过20%,以体现各级人员能力的不均衡。举例来说,如果华为某产品线需要100个工程师(需要技术一级),那符合条件的人可能有110到120个,上任的员工只有好好干才行,否则就可能被人顶替。这样的机制下就有了竞争,用来激发团队内部的活力。